又到一年「寒冬」,相信北方的小夥伴少不了要給自己買幾套保暖內衣。說起保暖內衣,相信像南極人、恆源祥都是很多小夥伴的首選。近些年來,南極人採取「賣吊牌」的方式,一直以來被外界所詬病。但是從2020年雙十一的戰績來看,南極人多年布局網際網路電商轉型之路走得似乎「還不錯」。
據悉,2020年雙十一當天,南極人品牌在天貓銷售額達15億,位列天貓銷售額突破10億元品牌前15名。
靠賣保暖內衣起家
南極人的創始人是張玉祥,一個非常具有商業頭腦的人。他曾說過「當別人在賣產品的時候,我們賣品牌,當別人賣品牌的時候,我們賣服務。」或許正是每一次對趨勢做出的準確判斷,讓張玉祥帶領了南極人走到今天。
張玉祥,1964年生人,畢業於華東政法學院。或許是天生不甘「平凡」,90年代,張玉祥辭掉國企「鐵飯碗」的工作,下海經商,從事服裝生意。1998年,在看到保暖內衣的市場後,他也按捺不住「賺錢」的欲望了。
1998年,「借殼生蛋」,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資金,他通過舉辦招商會,讓經銷商提前「出資」,就這樣募集了300萬資金,開始投資「保暖內衣」生意。張玉祥預測的沒錯,南極人保暖內衣4個月銷量破億。
在保暖內衣開始進入白熱化階段後,張玉搶又看準「羽絨服」市場,果斷進軍羽絨服行業。邀請葛優代言,一炮打響南極人都市羽絨服。時尚又大牌的設計迅速贏得市場。2004年,南極人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涉及保暖內衣、羽絨服、家紡等領域。
「賣吊牌」真的錯了嗎?
2008年的全世界「金融危機」,讓全球經濟經歷「寒冬」。南極人也不例外,素來先人一步的張玉祥顯然沒有預料到「這場危機」。但他應對危機的方式,成了後來人「效仿」的方式。如這兩年「頹勢盡顯」的女裝巨頭拉夏貝爾,目前正在試水「賣吊牌」來挽救「困局」。
為了應對「意外」,南極人逐漸將目光轉移到線上電商,決定砍去了生產環節和直營門店。只留下「南極人」這塊金字招牌,真的可以養活南極人嗎?
2012年,在電商開始「火」起來的時候,張玉祥顯然已經做好了準備,又搭上了這趟順風車,轉型電商服務。2013年,南極電商銷售額達30億,2014年銷量突破50億,2015年突破100億。而且,在2015年,南極電商完成了上市。
轉型後的南極電商:萬物皆可「南極人」
其實,很多小夥伴早就發現了,南極人不止賣內衣,還賣水壺、衣服、家紡等等,也有人戲稱「萬物皆可南極人」。從2008年到2012年,南極人已經砍掉原有生產環節和直營環節,2012年開始專注於電商。
我們都知道,從1998年,南極人創立後,曾邀請劉德華、葛優、徐帆等大牌明星,已經將「南極人」的招牌打出去了。2012年以後,南極人可以說是靠著這塊金字招牌吃飯。南極人選擇與供應商、經銷商合作,為供應商提供產品研發設計、品控、優化等服務,為經銷商提供店鋪設計、推廣、策劃等服務。
2014年,南極人合作的大型生產廠家達1000多家,其中產值過億的有10多家。合作經銷商有5000家,銷量過億的有20多家。有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年度授權商品零售額992億元,南極人佔30.8%,堪稱中國品牌授權之最。
看來「賣吊牌」的生意,南極人真的是做到了「極致」。2019年還有一組數據,更是「亮眼」,南極人總收入達39.07億元,其中品牌授權營收13億,有人說,南極人賣吊牌比「茅臺」還掙錢。
確切地說,南極人已經不是原來的南極人了,而是「南極電商」。但靠著「南極人」立下的金字口碑,南極電商究竟還能「走」多久?也一度成為大家關心的焦點。有數據顯示,2018年,南極人曾14次登上國家質檢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不合格名單。
如何維護好南極人這塊金字招牌,似乎也成了南極人生存「至關重要」的因素。因為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你覺得張玉祥能帶領南極電商再次「異軍突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小編探討。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