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的頭部產品不再是「保暖內衣」,而是品牌授權以及吊牌。
何解?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南極人躲在「保暖內衣」標籤的背後悄悄行事,無門檻地出售品牌授權,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實現年淨利潤12億。
而百因必有果,報應自然是頻繁出現在不合格產品黑名單中,甚至搜尋引擎也全是對「南極人」品控的投訴。
這是怎麼回事?聽橙汁開扒~
砍掉直銷和實體零售,專做品牌授權和吊牌銷售
南極人成立於1988年,搶先瞄準了保暖內衣的細分市場,一句「南極人不怕冷」廣告語讓南極人保暖內衣風靡全國,還迅速奠定了南極人在行業的地位。
但16年後,南極人就因為產品單一、價格混亂、款式老化再加上國內外類似企業大量湧出等原因,開始逐年銷量下降。
為了不讓自己像其他傳統品牌那樣被遺忘、被收購,南極人開始大膽轉型。
雖然在行內人眼裡,南極人沒創意、不懂營銷、沒新品,但在大眾眼裡,南極人是一個國民度極高的品牌。沒想到曾經打下的好基礎,讓南極人找到新的生存路徑——做品牌授權,而且他們很懂得人性,只要客戶給10萬元授權保證金,就能獲得「南極人」商標授權。
10萬元就能獲得大牌品牌授權,省掉自己投廣告、推品牌的錢,算起來還是賺的呢!於是那些有產品,但沒名氣的工廠、小作坊紛紛找上門,從枕頭到床墊、羽絨服、牛仔褲、甚至連按摩椅、暖寶寶、汽車用品等各種品類,南極人可以說都是來者不拒,這也給南極人埋下了隱患,後面會說到。
(圖片來源網絡)
南極人在嘗到品牌授權的甜頭後,還想到一個增收的好辦法——賣吊牌,即除了繳納保證金外,經銷商每賣出一件「南極人」,南極人還要再收取一筆吊牌費,銷售跟利潤成正比。
(圖片來源網絡)
單靠這兩項業務,南極人就狠賺了一大筆,這麼容易就實現盈利,讓南極人徹底放棄了自產自銷的做法,不僅賣掉了生產線和工廠,還直接砍掉了直銷和實體零售渠道。
這意味著,我們現在在各種渠道上看到的標有「南極人」商標的南極人,都不是「真」的南極人產品,而是來自不同的各大批發市場、作坊、工廠等。
在砍掉了直銷渠道和實體零售渠道後,南極人在2017年就獲得了超5.4億元的授權經營收入,毛利率達到了驚人的94%,剩下的成本主要就是採購商標吊牌的費用。也就是說,一年到頭,除了製作吊牌花點錢,剩下的幾乎全是利潤了。
經此一役,南極人徹底被高利潤衝昏了頭,開始為吸引更多合作方上門,提供起增值服務,比如為沒流量的店鋪提供廣告和活動報名、為產品質量提供證明等……
這麼一來南極人的目的也達到了,品牌授權從2012年的70家增加到2018年的866家。
但即便是前來拿授權的合作方還在增加,也改變不了南極人品牌價值逐年下降的事實。
品控問題不斷,南極人品牌價值離崩壞不遠了
品控問題擱在哪個品牌身上都會緊張到不行,但南極人除外。
南極人對合作方的要求門檻極低,只要錢到位了,一切都好說,自然也不存在了質檢、品控等流程,質量一旦得不到保證,就會被投訴。
那被投訴怎麼辦呢?前面我們說到南極人為了讓更多合作方購買品牌授權,會提供一些增值服務,這其中還包括質檢證明,如果合作夥伴遇到因質量而被查處的問題時,南極人會出具相關證明,幫助他們躲過檢查,尤其是電商渠道的檢查。
(圖片來源網絡)
但卻逃不過國家的法眼,因此也就出現了開頭所說的頻繁出入產品不合格黑名單上。
私以為,南極人這種美其名的「品牌授權」只是南極人不思進取的表現,逼著品牌往惡性循環發展。
那有著良性循環的品牌授權是怎樣的呢?是由品牌方負責設計、廣告投放產品推廣,和最後的質量審核,只授權給工廠生產,和經銷商銷售;像迪士尼,要想成為它的生產工廠,就必須經過嚴格的迪士尼FAMA(生產授權申請流程表)驗廠流程,內容細緻到需要提供過去12個月考勤記錄、工資表、勞動合同、消防演習記錄等。成為迪士尼的授權商,門檻也不低,除了高達幾十萬美元的授權保證金,迪士尼還要求其在製造、經銷或零售方面有最少五年的經驗,在相關專業產品方面具有五年以上行業經驗。
對比之下,南極人不僅忽視品控,甚至是在明知錯的情況下,還對有質量問題的經銷商進行包庇,可以說是把品牌的美譽度消耗得蕩然無存。
南極人這樣做法可以說是完全把自己的後路給截斷了。
現在看到南極人的廣告語,覺得無比諷刺。
很多人看到南極人靠著賣吊牌、賣品牌授權就有這麼高的利潤,簡直是無本生利的生意,也想效仿,但橙汁奉勸大家一句,開弓沒有回頭箭,放鬆了對品牌的管控、對產品質量的把控,最終砸的是自己的牌子,那到時誰來會來買你的授權?品牌也只會被消費者和市場拋棄。
最後說一句,無論是哪種運營模式,都要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畢竟這是品牌建立的基礎!
想避雷更多營銷、運營、公關坑?
歡迎加入10000+品牌操盤手都在的
藍莓會品牌圈
近
期
薦
讀
為什麼祭出了「懟黑醫美」這招,也救不了新氧?
維密英國破產清算,「性感」賣不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