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元淘寶「權威質檢」,賣吊牌賺5億!南極人,不值得地球人信賴

2020-12-06 金錯刀

文/金錯刀頻道 Diik

湖南衛視《天天向上》節目的主持人錢楓今年代言了南極人,很傻的一個廣告。但是現在網上已經搜不到了。

「這麼多年,我們全家都穿南極人;床上用品,也選南極人;生活用品,還是南極人;南極人,全民家庭大品牌。」

學別人家弄個紅盒子寫上「南極人」,可是無論如何也沒有高級感,反倒讓人感覺很low。

網友說,當年本山大叔拍的「地球人都知道」不知道比這個時尚多少倍。

明明找了一個很有名氣的代言人,卻把廣告拍出了生編硬湊的感覺。讓一個單身漢在廣告裡當一個已婚有孩子的男人,這形象差距可不止從家到民政局的距離,太沒誠意。

其實,南極人已經不賣秋衣秋褲了,全憑「刷臉」。

1

「保暖內衣行業開創者」的自宮

南極人成立於1997年,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內衣企業之一,首創保暖內衣產品,當年300萬元起家,4個月就創下了1個億的銷售額。

拿下諸多國家級殊榮,包括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國家免檢產品等,知名度覆蓋全國,市場佔有率和銷量都始終名列前茅。

當年籤約的代言人都是當紅一線演藝明星,葛優、徐帆、劉德華、袁詠儀、黃海波、海清等明星,在央視等主流媒體砸下了巨額廣告費用。

在這個階段,南極人抓住了快消品和化妝品行業慣用的玩法,並將其作為核心點:砸廣告,鋪渠道。當時,這在服裝行業並不多見。

到2004年,南極人在市場資源上擁有1500萬消費者、2萬個終端,累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已經全面進入保暖、休閒、羽絨、毛衫、家紡等紡織品領域。

然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南極人陷入了產品體系單一、款式老化、價格混亂、供應鏈過剩等問題,還不斷有國外品牌強勢入駐中國市場。

「內憂外患」,如果不轉型,那麼南極人必然會像其它很多傳統企業一樣,最終暗淡落幕。

2008年,南極人大刀闊斧改革轉型,把生產端和銷售段的自營環節全部砍掉,經營了十幾年的所有工廠全部被賣掉。

南極人變成了「南極電商」,從此之後不再自己生產,只專心於品牌建設,提供增值服務,徹底走上了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

真正讓南極人走上一條完全不同的道路,是在2012年開啟的產業生態鏈NGTT,南極人共同體。

一個傳統企業轉型的電商,玩起了生態鏈。轉做電商的南極人,更加風生水起,如魚得水,從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多年在天貓雙11成為品類第一、銷量第一。

到2017年,「南極人」的銷售額突破120億元。

這個階段,南極人做的是平臺化運營了。

從賣商品,到賣品牌+服務,這是南極人至今發展的兩個階段,也證明了它的經營能力確實很強。

然而,大部分人依然還停留在南極人專門生產銷售保暖內衣的階段。但實際上,所有人都被騙了,南極人現在沒有內衣。

2

拿貨就送天貓店,

如今只有「吊牌」是正品

南極人是怎麼幹的?

今年的天貓雙11,中國保暖服裝四大品牌恆源祥、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銷量都很不錯,而南極人又拿了個第一。

但是沒過多久,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徹底向人們揭開了「南極人」的真面目。

其實,不止南極人沒有「內衣」,恆源祥也沒有「羊」了,俞兆林和北極絨現在也只是個牌子。

換言之,這四大品牌,現在可以叫「四大家族」了,都是品牌授權商,以南極人規模最大,並且2015年南極人已經完全放棄實體零售。

目前,南極電商旗下全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46家,授權經銷商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在四家中規模最大。(數據摘自南方周末《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

在2017年,南極人主營的電商品牌綜合服務收入毛利約為96.46%,成為A股電商的毛利之王。

沒有「正品」,南極人只賣「吊牌」

南極人的合作客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作經銷商,另一種是授權經銷商。

經銷商找工廠,籤個名義上的代加工合同,然後自己出去找地方進貨,最後把買來的南極人商標吊牌一裝,本來只能賣幾十塊錢的白牌產品,就能賣到上百元。

有時候,經銷商甚至都不自己經手,直接有工廠貼牌,就連發貨都是工廠代發。

有了「南極人」商標的加持,無牌產品就能認證成為正品了。而商標使用費的價格與品牌方的轉化率成正比,買的人越多,價格越高。

以轉化率較高的南極人男裝為例,其標費大約為產品出廠價的15%左右,例如50元出廠價的基礎款,標費在8元左右。

不同的商品,吊牌的價格也是不一樣的。

除此之外還有授權保證金,在天貓上,恆源祥工廠需要繳納100萬元的保證金,南極人需要繳納10萬元保證金,俞兆林的保證金是5萬,北極絨則不需要繳納保證金。

在天貓上一搜「南極人」三個字,各種南極人專賣店映入眼帘,現在看來就不難理解了,基本都是經銷商在運營的。

雖然很賺錢,但是網上店鋪竟然已經成為一種稀缺資源。在天貓上,2015年3月31日之後,北極絨、恆源祥、南極人等品牌的天貓店不再接受新店申請,只能去置換,關一家舊店才能開一家新店。

否則,唯一的辦法就是從其他經銷商手中收購了,一家普通南極人男裝專賣店價格已經漲到150萬元到200萬元之間。

南極人則是憑藉早前攢下來的很多個天貓店狠狠賺了一把。

這又涉及到南極人的另外一種模式了,包銷。

包銷,曾經「拿貨送網上專賣店」

包銷,有點像微商的「拿XXX元的貨當地區總代」的路子,除了給你貨,還給你推文,給你海報,告訴你怎麼賣。不過南極人一度「拿貨送網上專賣店」,只要你的額度夠大。

但包銷有額度要求,想要拿到品牌授權,就得完成銷售目標。比如2018年,一家南極人男裝專賣店的銷售目標高達600萬元,一旦獲得授權就要完成銷量,繳納相應數額的標費,完不成目標就算違約。

但是,因為南極人現在是一個平臺了,拿到授權之後,南極人能夠提供服務資源,比如免費的廣告位和活動報名,這些都是南極人現在打的增值服務,免費向經銷商開放。

比如,阿里聚划算的商家倚天會,聚集了各行業的核心商家,都是單期活動成交金額超過千萬、淘系年銷售額達到1億元或主品牌為國際、國內知名品牌等,倚天會為他們提供阿里全系資源支持以及專屬團隊服務。

但是作為經銷商,基本沒有單個經銷商可以有實力進入倚天會,但是南極人就是倚天會成員,成為南極人的授權經銷商,就能享受到相應服務,這也算是南極人能夠提供給經銷商的增值服務了。

僅僅依靠商標品牌服務費,2017年南極電商創造了5.3114億利潤。

這也太瘋狂了,完全有一種什麼也不做,光靠刷臉賺錢的趕腳!

南極人,準確地說,南極電商在模式上很成功,有提供增值服務的子公司,產業鏈上,從品牌運營、生產設計、數據分析、技術軟體到零售服務、金融服務等,十分完善。

又通過收購補足了品類,並進一步提升了影響力,比如2016年以近6億元收購「卡帝樂鱷魚」品牌的母公司Cartelo Crocodile的95%股權,同年還與韓國美妝公司MUNMU合作,取得了亞洲美妝女王PONY在中國所有商業活動的獨家經營權。

但是,徹底授權化、服務化和去產品化,讓「南極人」面臨一個最嚴重的問題,質量。

3

優衣庫的價格,但談不上品質

淘寶質檢,只要100元

南極電商一直聲稱要打造無印良品的品質,售賣優衣庫的價格。

但實際上,品控環節嚴重缺失。

2018年截至目前,南極人已經14次被國家質監部門及地方消費者協會拉入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從蠶絲被、內衣、棉服、童裝、衝鋒衣到電推剪、捲髮器、按摩棒,其均有產品上質檢黑榜,其中很多產品是被國檢檢出來的,還有「慣犯」。

從中也足以看到,南極人現在的品牌授權多麼的駁雜,甚至比現在一些「嚴選」類電商網站還雜還多。

與南極人類似,俞兆林、恆源祥、北極絨上黑榜的新聞都並不鮮見,而恆源祥引發消費者維權的產品責任糾紛案件就有14起。

實際上,在質量管理方面,四家幾乎都沒有相關設定,僅規定貼牌企業繳納部分保證金,並提供質保證明即可。而相關質檢合格證明,在淘寶上100元就可以搞定。

南方周末的記者還從一名北極絨的銷售人員處了解到,如果經銷商因為產品質量被查處,他們也會盡力配合經銷商,該出具的證明都會幫忙出具,更不會處罰經銷商。

其實,大多數服裝品牌都不是自己進行生產的,而是代工,比如阿迪達斯、耐克等著名品牌,但是這些品牌有自己制定的品控標準,保護自己的品牌權益。

很顯然,南極人等品牌並沒有這樣的市場控制力,或者說並沒有有意地去建立這種控制力。

這並不是有意唱衰,它的品牌受損風險已經發生,由「只看銷量不看質量」導致的品牌認知「低端化」是最好的證明。

換言之,中國內衣界「四大家族」都在涸澤而漁,再牛的金字招牌也經不起消耗和透支。

可口可樂前董事長伍德魯夫有一句名言:

假如我的工廠被大火毀滅,假如遭遇到世界金融風暴,但只要有可口可樂的品牌,第二天我又將重新站起。

品牌確實是一種強大的背書,但前提是必須做好商品。

無論什麼商業模式,

做好商品的本質都不會變。

南極電商的成功在於模式,

但「南極人」的核心價值已近名存實亡。

相關焦點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這種只賣吊牌,自己沒有生產線的經營方式可以說是「躺賺」。據南極電商2017年年報顯示,當年光是靠「南極人」這一個品牌就獲得了5.4億元的收入。此外,據《視界》報導,年報顯示,南極電商主營業務的毛利率高達94%,甚至超過了以高毛利著稱的茅臺酒。
  • 南極人名存實亡,不生產產品只賣吊牌,一套商標標費僅5元
    還記得大紅盒子上寫著「南極人」。 直到看到《南方周末》的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 只想搞錢的南極人,靠賣吊牌年賺12億
    南極人的頭部產品不再是「保暖內衣」,而是品牌授權以及吊牌。 何解?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南極人躲在「保暖內衣」標籤的背後悄悄行事,無門檻地出售品牌授權,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實現年淨利潤12億。
  • 知名服裝品牌南極人年賺9億!竟靠賣「吊牌」
    提到「南極人」這個商標,在大家的印象中就是一家賣內衣的。其實不然,我們通過淘寶搜索會發現南極人的牌子還包括泡腳桶、暖寶寶等物品,商標使用範圍多到無法想像。大量的商品,都是打著南極人的商標在出售商品,讓人不禁懷疑除了內衣商標,其他商標大概是假的。但其實,這些商標都是真的。
  • 「假貨」南極人被曝光,你買的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最近氣溫下降,很多人在網上挑起了保暖內衣,但是大家有沒有發現,淘寶上有很多南極人的店鋪,叫著各種各樣的名字,這些都是正品店嗎?  今天就來聊一聊。  真相是只有吊牌是真的,實際商品都是假的。  南極人早在2012年就徹底砍掉了生產線,不做生產了,而是賣起了品牌授權,只跟經銷商和供應商合作了。
  • 揭秘給錢就貼吊牌的南極人,網友:這個「慣犯」是真的狠
    在淘寶上,只要你搜內衣、褲襪之類的,跳出來的產品十有八九都會是南極人。但如果你以為都是他們生產那就錯了,事實上所有的產品只不過是掛了吊牌的「南極人」罷了,真正的南極人早已經停掉了自己的生產線,更不用考慮產品銷售。現在的南極人只靠賣賣自己的牌子就能大賺特賺。
  •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媽媽都會給小編買南極人的保暖內衣恆源祥的羊絨衫。但是近幾年在商場上已經找不到這些老牌國貨的身影了,只能在淘寶上看到他們依舊活躍的身影。
  • 南極人:不好意思,我們只賣吊牌
    什麼「南極人不怕冷」、「恆源祥羊羊羊」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保暖品牌洗腦廣告語。>據12月6日《南方周末》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 早已停產的「南極人」每年躺收13億,只賣吊牌!
    更準確地說,南極人早就不生產產品了,他們只賣品牌。01 砍掉生產,只賣商標曾經300萬起家,4個月創下1個億的銷售額。風光一時的南極人在擴張產品線的同時,也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存貨積壓,訂單減少。
  • 南極人「賣吊牌」 年賺13億,又有4家企業「如出一轍」,還買嗎?
    所以大家目前在市場中看到的一些品牌已經「變味」了,因此很多消費者其實還不知道自己購買的產品已經不是正品了。相信很多人都是到南極人這個品牌,這家企業的保暖內衣銷量是很不錯的,在保暖內衣剛剛火爆的時候,南極人已經在這個市場中取得突破了。當時的南極人產品質量高,價格也不貴,所以進入市場之後很快就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但明白其中關鍵的則會調侃:現在的南極人果然成為了「吊牌搬運工」。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客觀地說,服裝廠轉型走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無可厚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企業在做。
  • 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聽著很複雜,「螳螂財經」簡單地說就是,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有意思的是,拉夏貝爾連賴以成名的「拉夏貝爾」這四個字都要拋棄掉,改名為依新集團,似乎要和過去來一個「割席」。但是,南極人做對的題,行業照抄就能及格了?
  • 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這些品牌可能根本沒有正品!
    砍掉生產線賣吊牌年賺5億,一本萬利還是竭澤而漁?根據其2017年年報,去年南極人依靠品牌授權和電商服務獲得了5.36億的淨利潤。淘寶100元就能買到質檢 刷屏的「國民品牌」實則質量堪憂如果南極人北極絨們的品牌授權,能夠做到像國外的迪士尼一樣,有著一整套嚴格的品牌授權商質量認證體系來監督,那其實這種經營模式是一種對品牌方
  • 南極人不做秋褲好多年!你可能買到的是吊牌「假」貨
    其中,南極人保暖內衣力壓各路國際品牌,在服裝領域取得銷量第一。可是,你買到的可能是掛著南極人吊牌的衣服。根據相關報導顯示,南極人、恆源祥、北極絨和俞兆林,這四家已經砍掉自己的生產線,轉而採用授權生產,收取品牌授權費的形式經營。
  • 恆源祥、南極人賣吊牌成營收支柱「黑名單」背後的失控
    成都一家代理南極人保暖內衣的經銷商張女士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她現在最大的苦惱就是線上的價格對線下衝擊很大。近日爆出的關於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等企業靠賣「吊牌」(品牌授權)生存的消息,讓保暖內衣在這個寒冬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張女士期望企業能夠藉此機會整頓品牌授權的「吊牌」亂象。
  • 南極人:我們不生產保暖內衣,我們只做吊牌批發商
    因為,南極人「不負責生產,只負責賣牌(吊牌)」。無論是紙尿褲、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如果願意開闢新類目,吊牌價格還能再優惠。僅僅依靠「南極人」商標品牌服務費,2017年南極電商創造了5.3114億利潤。
  • 網購的「南極人」為啥這麼便宜?可能只有吊牌是真的…
    你買的可能只是正品的吊牌貨  「南極人不怕冷」  「北極絨,地球人都知道」  「恆源祥,羊羊羊」  ……  這些十年前瘋狂傳播的電視廣告,成就了南極人、北極絨、恆源祥的品牌知名度。  在「雙11」中,保暖服裝四大品牌恆源祥、南極人、北極絨、俞兆林,獲得非常好的銷量。
  • 停產多年的「南極人」,靠賣吊牌年收入13億,雙十一你會買它嗎
    2008年開始,南極人開始了「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的品牌授權商業模式。從那時起,南極人就砍掉了自己的生產和銷售環節,並且賣掉了經營了多年的工廠,只保留了「南極人」這個品牌。2015年,南極人停止了門店銷售和直銷,開始了「瘋狂的授權模式」。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然而現在,南極人似乎「變了味」,我們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除了保暖內衣,還有玻璃杯、母嬰用品等各種商品也都打著南極人的品牌,難道南極人現在的業務這麼廣泛了嗎? 事實上,南極人很早就很開始轉型了,和常見的業務擴張轉型不一樣,南極人為了挽救不斷下滑的業績,把所有工廠賣掉,開始「賣吊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