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商業模式中,品牌發揮著很大的作用,品牌效應往往比產品本身的價值要高得多,它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消費者的增多和售價的提高。
就好比同一雙鞋,貼上耐克的商標和其他小品牌的商標,價格可能要相差幾百甚至幾千元,但還是有大批的消費者更願意選擇耐克,這或許就是品牌的影響力。
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放棄了雜牌貨,轉而從眾選擇了品牌影響力更大的「牌子貨」。在這種局面下,商家只能轉變銷售策略,放棄了之前的產品,成為品牌銷售商,所以你現在可以在大街上隨處可見品牌加盟店。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南極人這個品牌應該很多人都穿過,即使沒有穿過,也一定聽說過。「保暖內衣」是南極人的明星產品,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高性價比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南極人在短時間內火遍全國,在無數個冬天溫暖了很多消費者。
然而現在,南極人似乎「變了味」,我們可以在電商平臺上看到,除了保暖內衣,還有玻璃杯、母嬰用品等各種商品也都打著南極人的品牌,難道南極人現在的業務這麼廣泛了嗎?
事實上,南極人很早就很開始轉型了,和常見的業務擴張轉型不一樣,南極人為了挽救不斷下滑的業績,把所有工廠賣掉,開始「賣吊牌」。
也就是說,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只用授權給其他代工廠就可以「躺賺」了。所以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南極人,只是有「南極人」的商標而已,質量參差不齊。
據了解,現在南極人的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00多家,授權的商鋪達到了4000多家,曾經家喻戶曉的大品牌,現在徹底走上了「賣吊牌」的道路。
數據顯示,2019年南極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為13億元,賣吊牌幾乎沒有成本,毛利率高達93%,也就是說,南極人就光靠賣吊牌一年就賺了13億。
其實「賣吊牌」的做法並不是只有南極人一家在做,像恆源祥、北極絨、俞兆林和拉夏貝爾4大品牌也都轉行開始賣吊牌。
南極人靠「賣吊牌」一年賺了10幾億,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它不是適用於任何行業,就拿女裝行業來說,因為女性對服裝的多樣性和時效性要求比較高,有時候仿品比正品的質量還要好,而且生產速度更快,加上網紅的宣傳和營銷,所以品牌女裝也越來越不好做了。
拉夏貝爾是知名的女裝品牌,但近幾年的營收下滑明顯,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為了自救,拉夏貝爾也開始賣吊牌,把公司的線上業務授權給經銷商運營,不過拉夏貝爾是否能和南極人一樣年入數億,還是個未知數。
其實賣吊牌的這種商業模式雖然來錢快,也比較容易,但也存在很大的隱患,因為一旦某個授權的生產商或者店鋪出現比較嚴重的質量問題,對品牌形象非常不利。
所以這些年來,南極人的口碑不斷下滑,曾經的知名品牌現在飽受消費者的詬病。
對於服裝行業而言,品牌和質量同樣重要,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都不會讓企業長久發展。在發揮品牌效應的同時,把控產品的質量才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