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人賣吊牌年賺13億元,網友:難怪……

2020-12-06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

在電商平臺上搜索「南極人」

會發現這經營範圍

也太廣了吧

從最早的內衣到

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

這些「南極人」

是真的嗎

網友調侃稱

現在南極人不生產商品

只是吊牌的搬運工

沒有南極人賣不出去的吊牌

「賣商標」年收入13億 

南極人一共授權了多少家店鋪呢

南極電商近期發布

去年年度報告顯示

報告期內

公司合作供應商總數為1113家,其中主要合作供應商約500家;合作經銷商總數為4513家,授權店鋪5800家。

▲南極人旗下部分品牌。圖片來源:南極電商官網

單從南極人利潤上看

授權是一門

不費力又賺錢的好生意

報告期內公司營業總收入為39.07億元,同比增長16.5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2.06億元,同比增長36.06%。

而在營業收入構成中, 31.76%為品牌綜合服務業務,金額約為12.4億元;1.68%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金額約0.65億元。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約為13億元,因而被業內稱為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

圖片來源:南極電商2019年年度報告。

這5800家店鋪

為什麼願意花錢給南極人

一位企業諮詢行業人士稱,對於一個小企業來說,擁有了南極人的光環,意味著更多的流量和更高的溢價。

質量頻頻亮紅燈

消費者和市場可以作自己的選擇

但從市場反饋看

南極人的品控

早就亮起了紅燈

如據報導,在過去幾年中,南極人數十次登上市場監管部門及消費者組織的不合格產品黑名單。

南極人運營模式

近日再次引發質疑

光明網發表評論稱

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可以確信的是,市場上的「南極人」產品與過去消費者心目中所期待的「南極人」品牌、品質,可能是兩回事。這是消費者在作出消費選擇時,需要有的常識判斷。而在賣吊牌行為愈來愈普遍的今天,「只看品牌」的消費風險也越來越高,消費者有必要剔除對品牌的盲目信任。

新京報評論稱

辜負消費者的信任

無異於涸澤而漁

就商業發展的角度而言,「南極人」的「授標」生意最重要的還是品牌價值,若要持續發展下去,要深耕品牌厚土,加強品控與監督。但就眼下看,萬物皆可「南極人」的現狀,也很容易讓「南極人」陷入品牌價值不斷消耗-授權門檻不斷降低-品控越來越差的惡性循環。

良好的品牌形象往往要靠多年的積累,而要毀掉品牌可能就是一瞬間的事兒。大品牌如果只「授標」輕品控,既無法保證自己持續發展的根基,也辜負了消費者的信任,無異於涸澤而漁。

網友評論

對此你怎麼看

歡迎留言分享

相關焦點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賣了12年吊牌,年賺13億在各電商平臺以「南極人」作為關鍵詞進行搜索,發現其經營範圍從內衣到服裝、家紡、戶外用品甚至食品。不明所以的人只會感慨:涉及的種類真多。但明白其中關鍵的則會調侃:現在的南極人果然成為了「吊牌搬運工」。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據悉,從2008年開始,「南極人」就一心賣起了吊牌,砍掉了生產和銷售這兩個最為重要的環節,甚至為了能夠「專注」於賣吊牌,還賣掉了自己已經經營了十幾年的工廠。早在幾年前,《南方周末》就曾經報導,只要你有錢,「南極人」就會將自己的品牌授權給你,並且還會「貼心」的給你附送廣告位和活動報名。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但有一個品牌,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就賺了10多億,「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它就是南極人。 也就是說,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只用授權給其他代工廠就可以「躺賺」了。所以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南極人,只是有「南極人」的商標而已,質量參差不齊。 據了解,現在南極人的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00多家,授權的商鋪達到了4000多家,曾經家喻戶曉的大品牌,現在徹底走上了「賣吊牌」的道路。
  • 南極人「賣吊牌」 年賺13億,又有4家企業「如出一轍」,還買嗎?
    相信很多人都是到南極人這個品牌,這家企業的保暖內衣銷量是很不錯的,在保暖內衣剛剛火爆的時候,南極人已經在這個市場中取得突破了。當時的南極人產品質量高,價格也不貴,所以進入市場之後很快就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但是這樣一個品牌其實很早之前就已經有了很多奧迪變化了。現在的南極人就是通過賣吊牌賺錢。
  • 只想搞錢的南極人,靠賣吊牌年賺12億
    南極人的頭部產品不再是「保暖內衣」,而是品牌授權以及吊牌。 何解?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南極人躲在「保暖內衣」標籤的背後悄悄行事,無門檻地出售品牌授權,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實現年淨利潤12億。
  • 靠賣商標年入13億!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做吊牌的「搬運工」
    南極人這個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曾和俞兆林、恆源祥以及北極絨等品牌一起,並稱為四大國民品牌,深受國內消費者的喜愛。南極人靠賣保暖內衣發家,相信不少80後都買過它家的保暖內衣。如今,你再在電商平臺搜「南極人」品牌,會發現它原來不只賣內衣,還涵蓋了服飾、鞋類、家紡、日用品、家電、母嬰用品、食品等產品。而且在網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店鋪,像旗艦店、專賣店、直營店等等,絕對讓你看得眼花繚亂。不少人心中有疑問,這些「南極人」到底哪個才是真的?其實都是假的。
  • 早已停產的「南極人」每年躺收13億,只賣吊牌!
    經銷商只需要同工廠籤訂名義上的合同,就可以以工廠名義自主進貨,購買南極人商標再銷售。以至於現在,無論是零食、甩脂機,還是玻璃杯、汽車坐墊,你都能見到南極人的正品吊牌。為什麼南極人吊牌這麼好賣?據一家自營企業的老闆介紹:他們生產的牛仔褲,在自家天貓旗艦店的售價是兩件79元,但是掛上南極人的吊牌後,在南極人的專賣店賣可以賣到兩件129元。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客觀地說,服裝廠轉型走品牌授權的輕資產模式,無可厚非,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不少企業在做。
  • 知名服裝品牌南極人年賺9億!竟靠賣「吊牌」
    雖然南極人的牌子越來越響,但卻不是像其他商標一樣流芳百世,美名永傳,原因是南極人在2008年之後,就已經轉變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迅速而果斷地把自己建立的11年流水線砍掉,從此不再生產產品,而是專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應,創造一條品牌溢價道路,搖身一變吊牌廠家。在現存的服裝行業中,吊牌與貼牌成為了主流趨勢。
  • 南極人之後,這4大品牌也開始「賣吊牌」,買東西要睜大雙眼了!
    甚至在線上購物平臺輸入「南極人」,出現的不僅僅是保暖內衣,琳琅滿目的產品紛至沓來,甚至還能看到「南極人插排」,不禁惹人疑惑:「南極人現在那麼厲害,開始擴大生產經營範圍了嗎?」 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給關閉了自己的工廠,如今的南極人完全是靠「賣吊牌」活著。只要商家想要以南極人的名義售賣商品,南極人就可以將吊牌賣出去。
  • 中國消費者被「騙」多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說起保暖內衣,相信像南極人、恆源祥都是很多小夥伴的首選。近些年來,南極人採取「賣吊牌」的方式,一直以來被外界所詬病。但是從2020年雙十一的戰績來看,南極人多年布局網際網路電商轉型之路走得似乎「還不錯」。據悉,2020年雙十一當天,南極人品牌在天貓銷售額達15億,位列天貓銷售額突破10億元品牌前15名。
  • 「南極人」早已停產?靠「賣牌子」為生,年賺13億!早已沒真貨?
    說到國內有名的內衣品牌,大家的腦海中應該都會有「南極人」這個品牌吧?南極人成立於1997年,算下來在我國也已經有著23年的歷史了。據公開數據顯示,這是我國成立最早的內衣企業之一,並且「南極人」還首創了保暖內衣產品,算是開創了中國內衣行業發展的「先河」。
  • 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聽著很複雜,「螳螂財經」簡單地說就是,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有意思的是,拉夏貝爾連賴以成名的「拉夏貝爾」這四個字都要拋棄掉,改名為依新集團,似乎要和過去來一個「割席」。但是,南極人做對的題,行業照抄就能及格了?
  • 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相信很多人應該已經知道了南極人現在的商業模式是什麼樣子了,就是只靠「賣吊牌」圈錢,這個模式就是南極人官方授權所以,很多人還不知道,其實「南極人」早就已經變了,產品的抽檢也多次登上不合格的黑榜。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南極人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這說明什麼,南極人一年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獲得13億的進帳,這個買賣誰不做呢?也怪不得會有那麼多的品牌相繼開始賣吊牌。
  • 100元淘寶「權威質檢」,賣吊牌賺5億!南極人,不值得地球人信賴
    到2004年,南極人在市場資源上擁有1500萬消費者、2萬個終端,累計實現銷售額10億元,已經全面進入保暖、休閒、羽絨、毛衫、家紡等紡織品領域。轉做電商的南極人,更加風生水起,如魚得水,從2014年開始,已經連續多年在天貓雙11成為品類第一、銷量第一。到2017年,「南極人」的銷售額突破120億元。這個階段,南極人做的是平臺化運營了。
  • 將學南極人「賣吊牌」?別被蒙在鼓裡了
    拉夏貝爾成立於1998年,其在2014年赴港上市之後,又於2017年在上交所掛牌,成為中國第一家「A+H」兩地上市的服裝企業,被外界譽為「女裝第一品牌」。巔峰時期的拉夏貝爾可以說是「風光無限」,在女裝領域佔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市值一度飆升到一百多億元。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甚至有企業直接放棄了原先的業務,專注「賣吊牌」,南極人就是其中的代表。 首先,我們要分清賣吊牌和代工之間的區別。所謂賣吊牌,就是直接將品牌「租」給廠商,廠商可直接使用品牌生產產品進行售賣;而代工則是品牌方授權代工廠,按照自家的質量要求生產產品,最終掛牌售賣,耐克、阿迪達斯這些國際品牌均在授權代工廠生產產品。
  • 南極人賣吊牌不生產?給錢就授權還能給你帶來質量保障嗎?
    這個應該和南極人的積極轉型有關。目前南極人已經不再將公司主營大頭放在生產,而是轉型成南極電商。砍掉其生產線,賣起了吊牌。所以說,消費者買的可能只是掛了南極人牌子的產品,是品牌貨,但並不一樣是南極人公司生產的正品。而南極人自從2014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為1.8億元後,就越來越多的將眼光長遠的放在了電商平臺。
  • 老牌國產品牌,如今居然只有吊牌是「真」的?萬物皆可「南極人」
    交錢拿授權這種玩法能挺多久》間接表達了對南極人的這種賣「吊牌」的模式的擔憂。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的一篇文章將南極人推到風口浪尖:據報導,南極人國內著名企業已經停止生產任何產品,原工廠也已停產。今天的南極人只賣自家的吊牌。也就是說,如果有人想銷售「南極人」的產品,只需支付足夠的錢就可以獲得總部的授權。
  • 魚爪網告訴您賣商標一年賺13億,南極人憑什麼這麼暴利?
    2004年,保暖內衣的生意不好做了。於是南極人開始涉足其他品類,羽絨服、床上用品、休閒服等都有它的身影。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紡織廠大批破產,此時的南極人已經名聲大噪,當然不能就此倒下,於是南極人做起了品牌授權。之所以說南極人是賣吊牌第一人,是因為它搞授權完全反套路。一般來說,品牌授權都是圍繞著自己的主營業務,南極人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