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過新年越來越近,天氣也越來越冷了,大家都要記得注意保暖加衣。那說到保暖,就想到了最近引起大家關注的知名保暖品牌—南極人,因其產品質量問題引起廣泛熱議。
雙十二剛剛過去不久,一大波搶購熱潮後,首先出現最大的問題就是售後問題。近期,有消費者投訴在網上買的南極人棉襪,和以往相比,質量特別差,懷疑是假貨,但是網店卻堅決稱是正品,而且還有全鏈路進貨憑證。
那為什麼明明是正品,卻質量很差呢?這個應該和南極人的積極轉型有關。目前南極人已經不再將公司主營大頭放在生產,而是轉型成南極電商。砍掉其生產線,賣起了吊牌。所以說,消費者買的可能只是掛了南極人牌子的產品,是品牌貨,但並不一樣是南極人公司生產的正品。
而南極人自從2014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為1.8億元後,就越來越多的將眼光長遠的放在了電商平臺。一直以來都專注轉型,在南極人公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報告中就可以看到出來。報告中數據顯示,目前南極人旗下各品牌網站成交金額都在持續增長。其公司授權品牌產品可統計的網站成交額更是高達105.4億元,同比增長62.5%。其中南極人品牌實現的網站成交額實現88億元,同比增長54.29%。在阿里、京東、拼多多平臺的交易額全部同比增長,其中在被群嘲「山寨」的拼多多平臺同比增幅更是高達210%。
南極人在1997年的時候成立,迄今為止,發展已經有21年的時間。在此期間,南極人不斷發展,從剛開始的內衣行業,逐步發展到擁有內衣、母嬰、床上用品、服裝及配飾、戶外、家電等9個大品類生產線的大型消費品企業。但是雖然獲得市場的認可,奈何保暖內衣市場競爭非常激烈。首先內衣款式比較固定,沒有新意,很容易被複製,沒有太多技術可言,導致整個行業價格都被壓的特別低,沒有高的利潤獲取。再加上內外受敵,不僅恆源祥、北極絨這些國內企業爭搶市場,國外很多進口品牌又不斷侵入,導致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加大。南極人想要在市場長久立足,轉型是迫在眉睫,而隨著而來的就是大量的將公司的主營方向轉交網際網路商務,希望藉此改革創新,迎來南極人的新發展。
轉型的確給南極人帶來了成功,從2014年開始,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趨勢。南極電商在2007年的時候,成功上市。但是最近因為賣吊牌事件影響,股票呈現下跌趨勢。最新2018年12月17日數據顯示,南極電商股票價格每股為7.1元,前一天收盤價為每股7.35元,換手率為1.1%,總市值為174.3億元,跌幅為3.4%。所以說,最近南極電商股票行情並不樂觀。
但是其實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目前也是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
網友們也是戲稱他們是,不生產商品,只是標牌的搬運工,也有很多消費者表示自己之前購物時會認準這些大品牌,認為品牌的可以信賴,但現在恐怕連品牌貨都變得不敢再相信了。
對於網上的報導,南極電商的一位負責人卻回應稱,覺得賣品牌,這對於公司商業信譽沒有什麼影響。
的確目前在電商平臺上面搜索南極人,會發現各種各樣的品類,南極人都有正品吊牌出售。而且如果要買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不是同一個品類的話,在價格上面還會有優惠。
目前南極人的合作戰略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和經銷商合作,另一種是和授權經銷商合作。就是說,經銷商會自己找工廠生產產品,把買來的南極人商標吊牌授權放在生產的衣服上面,再出去找地方販賣,可能本來只能賣幾十塊錢的小廠產品,掛上南極人的品牌,就可以買到售價上百元。
而南極人這種品牌授權的商業模式,也是在進一步擴大。有數據顯示,目前南極人旗下品牌授權生產商有已經高達846家,授權經銷商更是多達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其中,南極人旗下的家紡類目,僅用了三年時間便已經做到了行業第一。所以說,南極人就僅僅靠著商標品牌授權費,已經是利潤翻番。
你怎麼看南極人的不生產,只授權的商業模式呢?消費者還能有質量保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