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君之前想給家裡買張床墊,於是上某寶搜了一下,出來了各式各樣的品牌,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南極人的床墊。品牌君尋思,南極人啥時候開始賣床墊了?
後來才知道,原來大家熟知的南極人、恆源祥等保暖內衣品牌,多數為吊牌貨,品牌方自己可能根本不生產這些商品。所以,不只是床墊,你還可能看到南極人賣童裝和兒童車。
你的內衣只是吊牌貨?
現在90後的養生老人,哪個不是早早就把秋衣秋褲都給買上了?品牌君有不少朋友表示,在剛過的雙十一裡,唯一下單的商品就是保暖內衣。
但令人萬萬沒想到的是,這些消費者信賴的保暖內衣品牌,可能只是一個吊牌貨而已。
南極人合作客戶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合作經銷商,另一種是授權經銷商,自己開工廠的。由於現在電商行業大火,所以南極人在電商上湧現除了一大批經銷商。這些經銷商確實屬於南極人官方認證,但這個認證只是他們花十萬元從南極人那裡買來的而已。
據統計,南極電商旗下全品牌授權經銷商有846家,合作經銷商3427家,授權店鋪4442家。所以你可以看到,電商平臺的南極人,一會賣保暖內衣,一會賣床墊,甚至有的還在賣包包和兒童車。
南極人和經銷商們保持的盈利模式是靠價格轉化率來定的。比如,一件男裝基礎款為50元,那麼南極人就可以從中收取8元的「吊牌費」,相當於產品的15%左右。據悉,光是2017年,南極人就已經靠「品牌授權」賺取了5.31億,毛利高達96.46%。
除了南極人以外,曾經在市場上具有一定品牌影響力的北極絨、俞兆林、恆源祥都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賣起了吊牌。
品牌授權不是這麼玩的
「賣吊牌」,說好聽點其實就是品牌授權。但真正的品牌授權會有這麼亂的跡象嗎?
自家的招牌是每個品牌的看門產品,既然要授權,那麼肯定是要授權給質量過硬、值得信賴的經銷商或生產廠家,而且全方位嚴格把控質量,爭取不出現影響品牌聲譽的情況。
但像南極人這樣頻繁賣吊牌的授權方式,招致的結果如何呢?2018年截至目前,南極人已經上了14次不合格產品黑名單,其中涉及到的產品包括童裝、內衣、蠶絲被等等。南極人、恆源祥等保暖內衣品牌,在過去十幾年裡一直默默積累著品牌口碑,結果卻因為一個品牌授權把自己的口碑給砸了,這是不是有點得不償失呢?
消費者相信的是歷史悠久的品牌,可它們卻把自己的品牌隨意分發給只要付錢就可以生產的經銷商,難免有點把消費者的信任放地上摩擦的感覺。
大家熟悉的耐克、阿迪達斯其實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們對生產廠家要求要高一點,經銷模式也相對更成熟一點。
也就是說,賣吊牌、品牌授權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這其實只是行業內的一種運營模式。可在品牌授權的同時,還是要適當考量一下生產方的質量,以防出現不合格產品自砸招牌。品牌君對於南極人、恆源祥等品牌賣吊牌的事情也沒有任何反對,只是覺得在賣吊牌的同時,不要盲目地看錢說話,畢竟一個品牌慢慢走到今天這一步也不是什麼容易的事情,誰也不想自己累積的口碑被其他廠家拿去打水漂。
綜上所述,如果「南極人們」還想保住自家的品牌,那麼,適當地縮減不合格廠家、加大對質量的管控力度,才是它們現在最需要做的事情。畢竟,消費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有誰會永遠盲目地相信一張根本無法帶來質量保障的吊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