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授權豈能簡單賣吊牌

2020-12-06 中國質量新聞網

□ 徐建華

眼下正是寒冷的冬季,也是羽絨服、保暖內衣等冬季服裝銷售的旺季,尤其是保暖內衣,是許多「既要風度又要溫度」的愛美人士的首選,然而最近一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中國再曝造假大案!你愛穿的國民品牌,竟然都是這種東西……》卻爆出一個驚人的「秘密」。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根據媒體的調查,被網友稱之為四大國民品牌的南極人、俞兆林、恆源祥、北極絨如今賣的產品,大部分都是「假」的。這裡的「假」不是說這些品牌公然造假,而是他們現在基本不自己生產衣服,他們把自己的品牌授權給一些經銷商,還有一些不知名的小工廠,甚至連品控都不做,這些衣服就貼上大牌的吊牌,到了消費者手裡。其中授權規模最大的是南極人,南極人已搖身一變成了「南極電商」,其核心任務不再是生產銷售商品,而是品牌建設,為了發展授權,南極人對授權的店鋪基本不管不顧,毫無品控環節,導致南極人的產品質量直線下降,甚至基本上都是「假」產品——授權店貼上南極人品牌的產品而已。而最開始「賣吊牌」的品牌是恆源祥,隨後南極人、俞兆林、北極絨等品牌都加入其中。

從市場經濟和企業經營的角度來說,品牌授權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經營方式。所謂品牌授權,又稱品牌許可,是指授權者將自己所擁有或代理的商標或品牌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按合同規定從事經營活動(通常是生產、銷售某種產品或者提供某種服務),並向授權者支付相應的費用——權利金;同時授權者給予人員培訓、組織設計、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指導與協助。現在,許多企業都把品牌授權看作市場營銷的重要工具,甚至可以說品牌授權已經成為現代最有力的市場推廣和品牌延伸的有效方法之一,並通過日益增加的各種方式加以應用。但我們同時也都知道,品牌授權不是簡單的「賣吊牌」,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質量,也就是品牌授權商的品控。

品牌是高技術、高質量、高信譽、高社會責任感和高文化素質的代表。對於一個企業而言,品牌意味著市場份額甚至生存發展;對於國家和地區而言,品牌反映綜合實力和發展潛力。近年來,品牌市場價值持續提升,品牌成為全球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縱觀全球產業經濟發展,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崛起的背後往往是一批品牌的強勢崛起,每個強盛發達的經濟體都擁有一批國際知名品牌。有鑑於此,無論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將打造品牌視為一項重要的工作與工程,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財力去打造廣受市場認可和消費者歡迎的知名品牌,應該說,像南極人、恆源祥、俞兆林、北極絨這樣能夠成為在市場上已經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是非常不容易的,是企業長期經營和努力的結果。

品牌的基礎是品質,也就是質量,離開了質量不可能有品牌,沒有質量的品牌也不會有市場競爭力和持續繼續發展的基礎,正因為如此,一些國際上的知名品牌即使進行品牌授權的經營方式,但對於關於品牌生命的質量卻絲毫不會放鬆和降低標準,因此品牌的品控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為什麼儘管許多品牌都會進行品牌授權,但其品牌形象和質量水平並不會降低和有所損壞的關鍵所在,但是如果將品牌授權演變成為簡單的「賣吊牌」,只管獲得「賣吊牌」的短期收益而忽視沒有品控造成的品牌傷害從而帶來的長期損失,恐怕不會讓一個品牌有持續的市場競爭力。

我們常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打造一個知名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但是「千裡之堤,毀於蟻穴」,要毀掉一個品牌卻是非常容易的,希望那些只樂忠於「賣吊牌」的品牌能夠懸崖勒馬,用真正高質量的產品塑造受歡迎的好品牌。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萬物皆可「南極人」:賣品牌不該只等於賣吊牌
    大家發現,「南極人」這個品牌,早已跳出內衣的「舒適圈」:上網搜索「南極人」,會發現除了內衣,食品、男裝、女裝、家紡、居家日用品等也有。以至於有網友調侃:只要商家肯付授權費,萬物皆可「南極人」。據「南極人」官網顯示,2008年,「南極人」開啟品牌授權商業模式。簡單來說就是,南極人不生產商品,只是吊牌的搬運工。
  • 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品牌轉行「賣吊牌」?以後買衣服要小心!
    什麼是品牌效應?品牌效應是商業社會中企業價值的延續,在當前品牌先導的商業模式中,品牌意味著商品定位、經營模式、消費族群和利潤回報。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同樣一雙鞋,貼上耐克的牌子可能要賣到上千元,而掛著安踏的牌子可能只能賣到幾百元。良好的品牌效應,能夠帶動更大的商機。
  • 消費者要注意了,這4家品牌也學「南極人」圈錢,只賣「吊牌」
    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南極人發布了2019年年度報告,報告中數據顯示,品牌授權相關的營收合計為13億元。這說明什麼,南極人一年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獲得13億的進帳,這個買賣誰不做呢?也怪不得會有那麼多的品牌相繼開始賣吊牌。
  • 買衣服要小心了,繼南極人之後,又一女裝知名品牌轉行「賣吊牌」
    為此,一些賣家逐漸放棄之前的產品,開始轉為品牌銷售商,而品牌方也是在打造品牌效應山大做文章,各類營銷手段層出不窮,有的企業甚至直接放棄原來的業務。像這樣關閉自己原廠,開始售賣吊牌的行為,其實在服裝行業裡面已經不是什麼少見的事情了。我們要分清賣吊牌和代工之間的區別。
  • 南極人賣吊牌不生產?給錢就授權還能給你帶來質量保障嗎?
    砍掉其生產線,賣起了吊牌。所以說,消費者買的可能只是掛了南極人牌子的產品,是品牌貨,但並不一樣是南極人公司生產的正品。而南極人自從2014年雙十一當天,銷售額為1.8億元後,就越來越多的將眼光長遠的放在了電商平臺。一直以來都專注轉型,在南極人公布的2018年前三季度報告中就可以看到出來。報告中數據顯示,目前南極人旗下各品牌網站成交金額都在持續增長。
  • 繼「南極人」之後,這4家品牌也「被曝」賣吊牌,很多人還不知道
    南極人現在的商業模式非常簡單,就是將「南極人」這個招牌,官方授權給其他代工廠。由他們生產產品,然後售賣,整個過程南極人全都不參與,只是掛個名。這還是在特殊事件影響下的收益,今年4月份公布的南極人2019年年報顯示,光是憑藉品牌授權,南極人一年可以進帳13億元。 這樣的盈利模式,對於很多商家而言,肯定是非常動心的。繼「南極人」之後,我國又有4家公司「被曝」賣吊牌,他們分別是恆源祥、北極絨、拉夏貝爾和俞兆林。尤其是恆源祥,早些年在我國還是非常有名的,電視廣告常常出現這個品牌。
  • 南極人之後,這4大品牌也開始「賣吊牌」,買東西要睜大雙眼了!
    賣吊牌是指將自己的吊牌賣給需要的人,產品不是自己的,經營好壞和銷售多少和自己的關係不大,自己的營收主要是源自於「賣吊牌」。而代加工則是指,原廠家找到其他的工廠加工產品,自己要對自己的產品和銷售狀況負責。所以,大家不要將兩者混為一談。
  • 原廠早關閉,靠賣吊牌年賺13億!除了南極人,這些品牌也只賣牌
    大家熟悉的「南極人」這個品牌已經「爛大街」了,而且產品質量也是經常為人所詬病。這是因為,如今的「南極人」不是過去那個「南極人」了,你所購買到的只是「南極人」這個牌子,產品是哪家廠生產的可就不知道了,就算是一個「三無」小作坊只要購買了南極人的品牌授權,你所生產的東西搖身一變也能成為貼著「南極人」這吊牌產品。
  •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
    曾是全國知名品牌,卻靠賣吊牌一年淨賺13億,很多消費者中招!品牌對一個公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創立一個品牌容易,但塑造一個品牌價值很難。有價值的品牌會讓消費者主動選擇,能提高售價,還會給公司帶來更大的盈利空間。
  • 知名服裝品牌南極人年賺9億!竟靠賣「吊牌」
    雖然南極人的牌子越來越響,但卻不是像其他商標一樣流芳百世,美名永傳,原因是南極人在2008年之後,就已經轉變了自己的經營模式,迅速而果斷地把自己建立的11年流水線砍掉,從此不再生產產品,而是專心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品牌效應,創造一條品牌溢價道路,搖身一變吊牌廠家。在現存的服裝行業中,吊牌與貼牌成為了主流趨勢。
  • 為挽回頹勢,拉夏貝爾決定學南極人「賣吊牌」
    根據中新經緯的報導,近日,ST拉夏發布公告稱,公司擬將調整線上業務模式,從目前「企劃設計-自主採購-平臺運營-線上銷售」的傳統模式,調整為「品牌授權+運營服務」的新模式。在新模式下,公司線上業務將採取「輕資產」的業務運營模式,計劃將旗下品牌系列商標分別授權給供應商、經銷商及代理運營商等,並將線上業務的運營管理交由專業的品牌運營公司代為運營。
  • 買東西要小心 這些品牌原廠早關閉 只賣吊牌 不少人還被蒙在鼓裡
    據悉,南極電商旗下全品牌授權生產商一共達到800多家、授權經銷商達到3000多家、授權商鋪達到4442家。隨著授權的商鋪以及經銷商越來越多,南極人產品質量問題也經常被消費者吐槽,多次登上產品抽檢不合格黑榜,從內衣、童裝到棉服等都上過質檢黑名單。
  • 早已停產的「南極人」每年躺收13億,只賣吊牌!
    更準確地說,南極人早就不生產產品了,他們只賣品牌。01 砍掉生產,只賣商標曾經300萬起家,4個月創下1個億的銷售額。風光一時的南極人在擴張產品線的同時,也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機,存貨積壓,訂單減少。
  • 停產12年仍年賺13億,「賣標狂人」不再賣吊牌?
    反過來,如果進行創新,提高品牌效力,還可以有所作為。此後,南極人開始做品牌授權,籤約並授權供應商生產其品牌的產品,俗稱「賣吊牌」。從此以後,只要願意支付10萬元保證金,以及每個吊牌8元左右的費用,上到價值近萬的按摩椅,下到小學生的鉛筆盒,都可以打上南極人的品牌標籤,升級成為「國貨之光」。
  • 南極人賣吊牌年賺13億元,網友:難怪……
    沒有南極人賣不出去的吊牌 「賣商標」年收入13億 南極人一共授權了多少家店鋪呢南極電商近期發布去年年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而在營業收入構成中, 31.76%為品牌綜合服務業務,金額約為12.4億元;1.68%為經銷商品牌授權業務,金額約0.65億元。品牌授權相關營收合計約為13億元,因而被業內稱為靠「賣商標」一年收入13億。圖片來源:南極電商2019年年度報告。
  • 「騙了」中國消費者12年,原廠早已停產,靠賣吊牌年賺13億
    也就是說,南極人不用自己生產,只用授權給其他代工廠就可以「躺賺」了。所以現在我們在市面上買到的南極人,只是有「南極人」的商標而已,質量參差不齊。 據了解,現在南極人的品牌授權生產商有800多家,授權的商鋪達到了4000多家,曾經家喻戶曉的大品牌,現在徹底走上了「賣吊牌」的道路。
  •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
    四大老牌國貨賣吊牌為生,南極人質量不達標,吊牌經濟能撐多久。記得小時候每到冬天,媽媽都會給小編買南極人的保暖內衣恆源祥的羊絨衫。但是近幾年在商場上已經找不到這些老牌國貨的身影了,只能在淘寶上看到他們依舊活躍的身影。
  • 南極人:不好意思,我們只賣吊牌
    >據12月6日《南方周末》報導,包括南極人在內,當年叱吒上海灘的四大保暖服裝品牌(北極絨、恆源祥、俞兆林)不約而同地砍掉了生產線,低調轉型賣起了吊牌。、經銷商品牌授權服務、移動網際網路營銷業務及其他業務。
  • 《商標授權》天啦嚕——南極人的品牌商標還可以進行買賣吊牌?
    看下吊牌沒錯呀,查詢以後原來南極人品牌所有商品,均不是自己生產,通過「授權品牌」來進行商品出售。也就是說 品牌的擁有方——南極電商只是品牌的運營方和吊牌的出售者。所以很有可能你買的南極人只有吊牌是真的。
  • 只想搞錢的南極人,靠賣吊牌年賺12億
    南極人的頭部產品不再是「保暖內衣」,而是品牌授權以及吊牌。 何解?在大眾不知情的情況下,南極人躲在「保暖內衣」標籤的背後悄悄行事,無門檻地出售品牌授權,掛著羊頭賣著狗肉實現年淨利潤12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