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教育學術交流會在深順利召開
12月8日,由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以下簡稱「中少總社」)聯合新教育研究院、中國少年兒童報刊工作者協會、中國出版協會少年兒童讀物工作委員會、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共同主辦,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公益支持的「教育的未來」2018年教育學術交流會在深圳順利召開。本次交流會緊緊圍繞「家校合力,培養快樂讀書人」的主題,直奔閱讀核心區,集結各個領域與閱讀相關的教育學者、家庭教育專家、著名作家、全國語文名師、知名校長、閱讀推廣人、教育傳媒人士、少年兒童及家長代表共同參與,直擊現代兒童閱讀的痛點,把脈閱讀根本,深入探討了教育改革背景下學校與家庭如何進行有效聯動,促進童年閱讀教育;如何幫助少年兒童形成終身受益的閱讀能力,培養出新一代的快樂讀書人等議題。
原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持本屆交流會
此次交流會共計持續兩天,由原中央電視臺著名節目主持人敬一丹主持。8日,與會嘉賓分別圍繞「家校閱讀的現狀與期待」和「家庭與學校閱讀的多維度實踐」兩個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少總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柱發表了題為《肩負育人之責,深耕少兒出版》的主旨演講,他認為閱讀是一個人聯結歷史、現在和未來,獲得精神成長的重要途徑,中少總社應該以服務為使命,匯聚世界經典,打造原創出版高地,將出版與教育相融合,肩負育人之責。
中少總社黨委書記、社長孫柱發表致辭《肩負育人之責,深耕少兒出版》
中少總社知心姐姐教育服務中心總監祝薇發布了題為《小學生閱讀的五大發現——中國小學生閱讀現狀調查發布》的報告。報告由中少總社《知心姐姐》雜誌著名欄目「知心調查」組織業內專家,面向全國小學生和家長、教師與校長發起,調查覆蓋北京、上海、湖北、江西、雲南等10個省份的26所學校,回收近8000份有效問卷。
報告提出了我國兒童閱讀的五大現狀:小學生閱讀自主意識增強,渴望我的閱讀我做主;紙質閱讀最受小學生喜愛、老師家長同樣覺得最適合;幽默、娛樂性內容最受小學生歡迎;有藏書、有書架、有交流,最能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圖書館更新率影響利用率,開放性書架更受青睞。針對如何有效讓孩子快樂地、有能力地閱讀,調查組提出三點建議:優秀讀物既要符合兒童閱讀特點,又要有高級精神品位;加大鄉村圖書利用率,促進圖書城鄉流動;家校合力,共同培養快樂讀書人。
中國少兒報刊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出版協會少讀工委主任、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主席
李學謙發表主題演講《家校互動,共促閱讀》
中國少兒報刊工作者協會會長、中國出版協會少讀工委主任、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中國分會主席李學謙發表主題演講《家校互動,共促閱讀》。在全民閱讀活動與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兒童閱讀狀況有所改善,但也存在閱讀量不足、與學科教學脫節、缺乏閱讀指導、閱讀引導者水平不高、城鄉發展不平衡等問題。因此,學校、家庭應對閱讀形成共識,發揮家長的「第一任老師」作用,以書目建設為重點加強閱讀指導,從整體上提高教師的閱讀水平,同時注重鄉鎮地區兒童閱讀狀況的改善。
著名作家、部編版語文教材編者曹文軒發表主題演講《兒童需要文學的六個理由》
著名作家、北京大學教授、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主編曹文軒分享了《兒童需要文學的六個理由》:樹立正當的道義觀,培養審美能力,豐富情感世界,真切地感知歷史,保持和強健想像力,培養說事能力。
著名閱讀推廣人阿甲發表主題演講《書語者在學校和家裡》
著名閱讀推廣人、紅泥巴網站創始人阿甲也同大家分享了《書語者在學校和家裡》的主題演講,他認為兒童閱讀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興趣為導向,大人和兒童有效的交流方式是:輕聲細語地與孩子站在「同謀者」的角度說話。對於老師而言,定期、不定期地聚在一起研讀,有利於提升自我閱讀能力;對於家長而言,「包圍學校」、形成閱讀小圈子,在家做閱讀的榜樣,都能幫助孩子營造閱讀氛圍。
國際兒童讀物聯盟主席張明舟分享了《國際視野下的兒童閱讀推廣》。作為IBBY的主席,他不僅關注中國兒童的閱讀現狀,也希望閱讀的種子在全世界生根發芽,讓孩子們對地腳天邊、萬物世界都產生濃厚的興趣。
嘉賓對談,觀點交鋒
接著,主持人敬一丹組織李學謙、曹文軒、陳東強、李懷源、阿甲幾位嘉賓就本次調查報告的「五大發現」進行了互動訪談。訪談中,李學謙認為,不論高考怎樣改革,閱讀對人生、學習、發展都是必須的;曹文軒則說,閱讀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我們是公民社會,社會質量由公民的質量決定,公民的質量由閱讀而來,因此閱讀是每個人的義務與責任;阿甲認為,讀書是一件很平常的事,讀書沒有標準答案;陳東強呼籲,童書是最美麗的衝刺,讓我們把最美好的童書獻給最美好的童年;李懷源認為,自主閱讀,同伴互助,專家引領,是每一位學生在校應該接受到的閱讀教育。
廣東省特級教師、「百班千人」總導師李祖文在現場給孩子們上閱讀課《帶刺的朋友》
8日下午,廣東省特級教師、深圳市名教師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福田區小學語文首席教師、知名兒童閱讀推廣人、「百班千人」總導師李祖文向到場嘉賓展示了「1+X閱讀」示範觀摩課——《帶刺的朋友》(小學三年級)。在課堂中,學生們發現這篇課文似乎沒有明確表示作者和刺蝟是「朋友」的語句,為什麼文章題目叫「帶刺的朋友」呢?原來,課本裡的這篇文章是節選的,閱讀全文後孩子們發現,「我」和刺蝟之間已經形成一種默契,成為無言的朋友。
在對李祖文老師的評課中,李懷源看到了學生「愈挫愈勇」的性格特質,並提出了對孩子仿寫表達的期待;周益民老師則認為,教師不應該有預設,有了預設,課堂的可能性就關閉了;葉文子老師認為,語文不僅是一個學科,更是孩子精神成長打底色的東西,好的教師具備兩個特點:1.兒童立場,2.生活眼光。
在隨後的互動對談中,「三葉草故事家族」創始人李迪論述了群體共讀的必要性:群體共讀不僅包含了讀者與作者之間的對話,還產生了讀者與讀者之間的對話,可能產生多元化的思維;同時,群體共讀還能讓兒童在群體交往中學會規則和社會交往,避免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深圳市如意小學副校長胡紅梅認為小學階段前三年的兒童閱讀側重廣泛閱讀,提升閱讀興趣,後三年重在精讀、深讀。「百班千人」導師歐雯認為家庭閱讀是大閱讀,在她的親子閱讀實踐中,她會帶孩子做很多看似與閱讀無關、實則密切相關的事:觀展、看親子劇等,讓閱讀滲透到孩子的生活中,讓孩子閱讀像呼吸一樣自由。同時,她強調了家庭陪伴的重要性,沒有陪伴的孩子無法進行閱讀交流,內心可能是荒蕪的。
現場聽眾互動不斷、氣氛熱烈
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孫慧陽鼓勵孩子在共讀中以愛育愛,既有質疑、探究、尊重、欣賞,又在閱讀與思考、自然與生活、自己與他人中感受愛、愛世界。深圳南山區教育科學研究中心教師發展中心主任銀豔琳主張全學科閱讀,從課堂、活動、評價、全體師生、課程、書單等角度系統構建閱讀體系,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名特級教師周益民關注兒童閱讀中的「主人意識」,在「小主人講壇」的實踐中嘗試破除課程閱讀的統一性,實現孩子的個性化閱讀。深圳市百合外國語學校優秀教師劉博認為提升語文成績的方法是練習加積累,學好語文的根本是情懷,主張「有痕閱讀」「批註式」閱讀。到場的嘉賓們圍繞議題展開的多方對談,將交流會氣氛推向了高潮。
來自全國各地的600多位校長、教師、閱讀推廣人共聚一堂
9日上午,「交流碰撞與未來展望」成為新議題。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文明發表了《讓每一個孩子都遇見好書》的演講。截至2018年11月15日,平安人壽合作的公益項目「幕天捐書」已累計寄送超290萬冊書籍,建立11614個圖書角。同時,中國平安啟動百億元資金支持「三村建設工程」即村官、村醫、村教,開展「少年讀書說」閱讀公益項目,用實際行動支持「全民閱讀」。
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文明發表《讓每一個孩子都遇見好書》的演講
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朱自強分享了《閱讀與兒童的心智成長》的核心觀念。他認為,閱讀既可以改變個人,也可以改變社會。每個繪本裡都有三個故事:繪畫講述的故事,文字語言的故事,以及存在於讀者心中將繪畫、文字整合在一起的故事,第三個故事結合了讀者的生活經驗,形成了讀者自己的意義。兒童文學是幫助兒童實現心智的健全成長的文學,它的語言是高級的語言,其中暗含著理性和邏輯性。
著名兒童文學評論家、中國海洋大學教授朱自強發表《閱讀與兒童的心智成長》的演講
兒童閱讀專家、語文教育專家王林梳理了《如何推動親子閱讀》,他認為家庭是發展孩子語言能力的重要場所,閱讀能填平家庭的教育差距。推動親子閱讀的方法是:教師給家長做親子閱讀的講座,把每天閱讀半小時作為一項家庭作業,教師每月給家庭推薦一本優秀圖書,鼓勵家長每學期來學校給孩子講一次故事,每學期給家長一份推薦書單,每學年評選、表彰一次「書香家庭」,並且一定要堅持!
兒童閱讀專家、語文教育專家王林發表《如何推動親子閱讀》的演講
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文分享了《獲得閱讀的基因,給予向上的力量》,她認為教育是切斷貧困代際傳遞最有效的手段,閱讀是基礎中的基礎,是兒童成長的力量。
深圳市愛閱公益基金會理事長李文發表《獲得閱讀的基因,給予向上的力量》的演講
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宋衛分享了《圖書館如何為「家校合力、推動閱讀」助力》。他認為少兒閱讀推廣是一個由作者、出版發行業、圖書館、學校、家庭、讀者共同完成的系統工程,資源共享、活動組織、閱讀評價、培訓協助是推動少兒閱讀切實可行的四個方面。
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館長宋衛發表《圖書館如何為「家校合力、推動閱讀」助力》的演講
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2012年推動閱讀十大人物、「百班千人」總導師周其星發表了《有書有孩子,有愛有希望》的演講,他認為人應該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生活是很簡單的,周而復始,偶爾泛起幾朵小浪花就是幸福的。作為語文老師,如果你想激起一些浪花,在教材之外,能不能做一點拓展?對於孩子,童年的教室必須是五彩繽紛的。教材是多樣化的,寫作是有創意的,學科是需要整合的。
全人教育獎」提名獎獲得者、2012年推動閱讀十大人物、「百班千人」總導師周其星發表
《有書有孩子,有愛有希望》的演講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發表了《讀寫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演講,他認為,習慣是可以遷移的,養成了閱讀習慣,時間久了,就會想寫作,養成了寫作的習慣,逐漸會帶出演講的習慣、親近自然的習慣。習慣培養的六個步驟是:提高認識,明確規範,榜樣教育,持久訓練,及時評估,形成環境。
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孫雲曉發表了《讀寫習慣成就孩子一生》的演講
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發表了《家校合力,培養快樂讀書人》的主題演講,他提出幾個有趣的觀點:書的生命通過閱讀才能活下去,中小學圖書館是孩子閱讀的精神食堂;沒有閱讀是走不進學科的本質,要逐步建立包含基礎學科、研究書目在內的閱讀圖譜;親子共讀的意義不僅在於培養孩子閱讀興趣,還在於通過共讀生活幫助親子之間有共同的話語、深度的交往。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顧問兼中國教育學會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新教育實驗」發起人朱永新發表主題演講
接著,中少總社代表主辦方向此次交流會的公益夥伴平安人壽頒發了「最佳教育扶貧項目」獎盃,以表彰他們在「少年讀書說」「少年兒童平安行動」「平安鄉村校長公益培訓」等公益事業上所做出的貢獻。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做了論壇總結致辭。今年的論壇呈現出品牌性、專業性、開放性的特點,「教育的未來」學術交流會已經成為行業發布報告、交流學術、共享資源的專業平臺,從學校到家庭、個人到企事業單位……只要是關心孩子成長、關注教育發展的人,都可以齊聚一堂,共商發展。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作為一個有追求、有使命感的少兒出版社,不僅要做好出版工作,也要做好教育服務工作。期待每年「教育的未來」學術交流會召開的日子,我們都會相聚在一起。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黨委副書記、副社長做論壇總結致辭
9日下午,交流會由主張、探討轉入切實的創新性探索和行動。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副社長劉勇敏,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博士生朱自強,全國著名特級教師周益民,全國語文名師、「百班千人」總導師周其星、北京閱讀季金牌閱讀推廣人孫慧陽、「百班千人」導師歐雯,資深出版人、全國百班千人讀寫計劃發起人季晟康一行來到了深圳麓城外國語小學。
廣東省名校長、深圳麓城外國語小學校長鄔麗萍從樸素精緻的閱讀環境、特殊的閱讀課程、豐富多樣閱讀活動等多方面為來自全國的數百名校長、老師介紹了該校創建書香校園的經驗和思考,她本人每周的「校長講故事」專欄也成為學校的招牌閱讀活動,深受孩子們喜歡。
廣東省名校長、深圳麓城外國語小學校長鄔麗萍向大家分享書香校園建設的經驗和思考
接著,「百班千人」總導師周其星——「星星老師」給深圳麓城外國語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上了「1+X閱讀示範課」《綠手指》。星星老師以「會說話的手指」為引入,開拓孩子們對「手指」的理解與定義,再引導孩子們閱讀《綠手指》文本,探討文中「白色金盞花」與「綠手指」的寓意。在星星老師的課堂遊戲下,每位孩子都擁有了屬於自己的「魔法手指」。
「如何從課堂出發,探索校園大閱讀」展開了對談碰撞。
「百班千人」總導師周其星給深圳麓城外國語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上「1+X閱讀示範課」《綠手指》
「閱讀是最好的教育」。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已日漸發展成為閱讀教育的主陣地:各地校長積極創建書香校園,各個學校的班級讀書會遍地開花,各級語文老師從課文教學逐漸走向閱讀教學,各領域的媒體機構均在不遺餘力地推動全民閱讀。
中少總社作為此次交流會的主辦方之一,同樣對於當下兒童閱讀教育給予了密切的關注,今年六月,中少總社就聯合在小學語文閱讀領域頗有建樹的一線教師胡紅梅、蔣軍晶、李祖文、周其星、周益民、張祖慶等特級教師強勢推出「百千大閱讀」系列讀本,這是每個年級由其中一位特級教師擔任分冊主編而推出的一套系列讀本。早在2017年,小學語文教材就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隨著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使用,國家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要求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倡導「1+X」閱讀。家長、老師該如何沙裡淘金,幫助孩子們找到正確的「X」變得至關重要。 「百千大閱讀」系列讀本緊扣以上需求,由在閱讀方面頗有建樹的一線語文教師和特級教師編寫,按單元主題、群文閱讀、閱讀指導、圖書推薦、創意讀寫單(整本書閱讀)的結構,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和小學生們提供了一套科學有效的,能提高閱讀數量和質量的解決方案。
為孩子們提供高質量的課外讀物是出版企業的核心要求,中少總社在打造這些精神食糧的同時,尤其重視產品本身對孩子們的健康發展所能起到的積極作用,孩子是祖國的花朵,在其茁壯成長的過程中施加的各種養料容不得半點忽視,這一點,不僅僅是出版社,作為孩子的老師、家長也應當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做好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將教育好孩子當作事業而不是任務,共同努力為教育的未來貢獻綿薄之力。
主要與會嘉賓合影留念
據悉,「教育的未來」系列交流會自2014年啟動以來,已成功召開了四屆,並先後探討了「孩子期待的教育」「關注孩子的精神成長」「讓孩子在傳統文化的沃土上成長」「閱讀重塑教育生態」等重要話題。中少總社作為此系列交流會的發起單位之一,更希望以後能與越來越多的全國各地熱愛教育行業的同仁一起,攜手並進,譜寫教育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