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
一是「隱含知識」變成「明晰知識」的過程,二是「明晰知識」變成「數位化知識」的過程。這兩個知識轉化過程也是企業家的行動過程。
數字經濟可以從「知識」的角度去認識。具體而言,數字經濟包括兩個知識過程,一是「隱含知識」變成「明晰知識」的過程,二是「明晰知識」變成「數位化知識」的過程。這兩個知識轉化過程也是企業家的行動過程。
第一個知識過程是把頭腦中的隱含知識轉化成明晰知識的過程,這也是生產產品的過程。如寫文章,編程序,設計一件產品等等都是這種知識的轉化。通過這個過程,把未編碼知識轉化為編碼知識。知識編碼之後,才可以傳遞給其他人。產品就是一種已經明晰化了的知識。也是知識的載體,銷售產品也是傳遞知識。這個知識轉化過程是發生在頭腦中的「行動」,是數位技術無法替代的,即數位技術無法代替人腦從事知識創造。生產什麼產品,如何生產,都是在人的頭腦中實現的。
第二個知識過程是把明晰知識變成數字知識的過程。「數位化」發生在這個階段,而不是發生在第一階段。通過數位技術,對產品和生產過程進行數位化。當然,數位化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數位化。當企業家認為這些環節可以使用數位技術,並且有利可圖,他就會進行數位化。
目前數位技術的使用已經很普遍。例如,在電商領域,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追蹤自己購買的商品的物流過程。這些數據被採集,根本原因是消費者有需求,企業家滿足了消費者對這些數字的需求。當企業家看到消費者的需求,使用數位技術的時候,才出現所謂的「數字經濟」。
這兩個階段都涉及企業家的判斷,都涉及企業家市場知識的利用。但這兩種判斷並不相同。在第一個階段,企業家要判斷產品有沒有市場,從而決定生產什麼產品。在第二個階段,企業家判斷要不要把產品數位化,以便利生產和銷售。
數位化之所以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是因為數位化使知識進一步明晰化。任何生產要素,只有融入知識之後,才會成為資本。資本只是知識的載體。生產過程是使用資本的過程,也是利用知識的過程,新的知識也會產生新的產品。
數位技術雖然不生產新知識,但可以幫助企業家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因為它使知識的利用變得更加快捷。如在製造領域,對生產工藝進行數位化改造後,提高了自動化操作的可能性或生產效率,甚至可以大大減少工人的數量,也提高生產的精準程度。在銷售領域,數位化促進了精準銷售。如在電商平臺上,大數據通過你的購買記錄計算你的偏好,進行商品推送,這都是通過數位化自動實現的。
要說明的是,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是由數位技術決定的,而是由企業家的行動決定的。數位技術本身不意味著價值,它的價值需要被企業家發現,當企業家發現數位技術有助於實現他的目標時,他才會投資資本,使用數位技術。也就是說,沒有價值的發現,就沒有數位技術相關資本的投入,沒有數位技術相關資本的投入,也就不會出現數字經濟。因此,對數字經濟的發展來說,一個有利於企業家發現利潤機會的環境是非常關鍵的。
以上兩個知識過程表明,數位技術不等於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企業家使用數位技術的結果。數字經濟的發展取決於上述兩個過程,即首先要生產出產品或服務;其次是企業家是否會用數位技術將它數位化,推向市場。如沒有產品,數字經濟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產品沒有和數位技術結合,也不會出現數字經濟。從根本上說,數字經濟是企業家行動的結果,它絕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嵌入在整個經濟環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