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思享」朱海就:數字經濟包含兩個「知識過程」

2021-01-08 中國網

文|朱海就 浙江工商大學教授

一是「隱含知識」變成「明晰知識」的過程,二是「明晰知識」變成「數位化知識」的過程。這兩個知識轉化過程也是企業家的行動過程。

數字經濟可以從「知識」的角度去認識。具體而言,數字經濟包括兩個知識過程,一是「隱含知識」變成「明晰知識」的過程,二是「明晰知識」變成「數位化知識」的過程。這兩個知識轉化過程也是企業家的行動過程。

第一個知識過程是把頭腦中的隱含知識轉化成明晰知識的過程,這也是生產產品的過程。如寫文章,編程序,設計一件產品等等都是這種知識的轉化。通過這個過程,把未編碼知識轉化為編碼知識。知識編碼之後,才可以傳遞給其他人。產品就是一種已經明晰化了的知識。也是知識的載體,銷售產品也是傳遞知識。這個知識轉化過程是發生在頭腦中的「行動」,是數位技術無法替代的,即數位技術無法代替人腦從事知識創造。生產什麼產品,如何生產,都是在人的頭腦中實現的。

第二個知識過程是把明晰知識變成數字知識的過程。「數位化」發生在這個階段,而不是發生在第一階段。通過數位技術,對產品和生產過程進行數位化。當然,數位化的不僅是產品本身,還包括從生產到銷售各個環節的數位化。當企業家認為這些環節可以使用數位技術,並且有利可圖,他就會進行數位化。

目前數位技術的使用已經很普遍。例如,在電商領域,消費者可以很方便地追蹤自己購買的商品的物流過程。這些數據被採集,根本原因是消費者有需求,企業家滿足了消費者對這些數字的需求。當企業家看到消費者的需求,使用數位技術的時候,才出現所謂的「數字經濟」。

這兩個階段都涉及企業家的判斷,都涉及企業家市場知識的利用。但這兩種判斷並不相同。在第一個階段,企業家要判斷產品有沒有市場,從而決定生產什麼產品。在第二個階段,企業家判斷要不要把產品數位化,以便利生產和銷售。

數位化之所以有助於提高生產效率,是因為數位化使知識進一步明晰化。任何生產要素,只有融入知識之後,才會成為資本。資本只是知識的載體。生產過程是使用資本的過程,也是利用知識的過程,新的知識也會產生新的產品。

數位技術雖然不生產新知識,但可以幫助企業家解決他們遇到的問題,因為它使知識的利用變得更加快捷。如在製造領域,對生產工藝進行數位化改造後,提高了自動化操作的可能性或生產效率,甚至可以大大減少工人的數量,也提高生產的精準程度。在銷售領域,數位化促進了精準銷售。如在電商平臺上,大數據通過你的購買記錄計算你的偏好,進行商品推送,這都是通過數位化自動實現的。

要說明的是,數字經濟的發展水平不是由數位技術決定的,而是由企業家的行動決定的。數位技術本身不意味著價值,它的價值需要被企業家發現,當企業家發現數位技術有助於實現他的目標時,他才會投資資本,使用數位技術。也就是說,沒有價值的發現,就沒有數位技術相關資本的投入,沒有數位技術相關資本的投入,也就不會出現數字經濟。因此,對數字經濟的發展來說,一個有利於企業家發現利潤機會的環境是非常關鍵的。

以上兩個知識過程表明,數位技術不等於數字經濟,數字經濟是企業家使用數位技術的結果。數字經濟的發展取決於上述兩個過程,即首先要生產出產品或服務;其次是企業家是否會用數位技術將它數位化,推向市場。如沒有產品,數字經濟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如產品沒有和數位技術結合,也不會出現數字經濟。從根本上說,數字經濟是企業家行動的結果,它絕不是一個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嵌入在整個經濟環境中的。

相關焦點

  • 葉遠泊:數字經濟包含兩個「知識過程」
    數字經濟可以從知識的角度去理解,它包括兩個知識轉化過程,一是把「隱含知識」變成「明晰知識」的過程,二是把「明晰知識」變成「數位化知識」的過程。葉遠泊認為,這兩個知識轉化過程也是企業家的行動過程。
  • 第五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創新和競爭是數字平臺的活力之源
    第五屆新經濟智庫大會:創新和競爭是數字平臺的活力之源 2020-01-05 11:32:33  在大會上,數字時代的三大思想家之一喬治•吉爾德、國際著名演化經濟學家卡蘿塔•佩蕾絲、國務院法制辦原副主任張穹、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鷹,以及來自國內外智庫和國際諮詢機構的專家,與阿里巴巴研究院負責人等,圍繞數字經濟的價值測度、創新與競爭等主題,展開了熱烈討論。
  • 億歐智庫黃淵普:理解數字經濟(1)
    最近有多位在政府工作的朋友問我對「數字經濟」的看法,說他們在學習這方面的知識。他們學習的直接原因是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裡面較多地提到了數字經濟。在快速變化的年代,新技術、新政策、新理念層出不窮,借著回應幾位在政府機構工作的朋友的問題,我接下來以幾篇文章對數字經濟做一下簡單梳理。
  • 「5機」提升知識經濟效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
    2020年11月26日,在世界5G大會,「5G引領下的數字經濟與可持續發展論壇」上,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數字轉型首席戰略官車海平博士做了以「『5機』提升知識經濟效能,增強數字經濟動能」為主題的演講。
  • 這個時尚的「a」幾乎包含了一切
    」以實現亞航轉型成為數字生活方式平臺的願景。例如2009年,亞航委託設計機構 Start Design 重新設計了「AirAsia」的手寫體,使其變得更加的自然協調。在圖標方面,原先完整的手寫體變成了「a」一個字。
  • 2020「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100 強評選」正式啟動
    11 月 23 日,網絡安全創新能力 100 強(以下簡稱「創新百強」)評選活動全線啟動,以核心創新力為準繩,描繪網絡安全產業創新勢力百強圖譜,洞見產業未來。此次,創新百強評選基於內核創新驅動力,全維度挖掘網絡安全細分領域創新企業,推動網絡安全「由領先品牌帶動大眾認知」到「行業技術普及帶動大眾認知」的轉變。
  •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 數字經濟展現旺盛...
    「在上半年國民經濟數據中,數字經濟的表現十分亮眼。」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告訴記者。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基於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搭建的信息技術基礎設施,不僅為重塑社會秩序發揮關鍵作用,也為運用『網際網路+』等模式開展疫情防控提供新思路,更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新的應用場景。」湯繼強表示。
  • 「智庫研究」新型高校智庫:成長階段、資源投入與影響力
    在實踐過程中,國內一些初創的高校智庫能夠在激烈的智庫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如 2014 年成立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產業升級與區域金融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和 2016 年成立的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與社會發展研究院,兩家智庫在 2017 年、 2018 年連續兩年在《 CTTI 智庫報告》全國高校智庫綜合評分排名佔據前 25 名。
  • 圖解:「歸併排序」
    分」的過程。這一步事實上也是 「治」的過程,所謂治就是真正進行排序的過程,因為通過這一步元素 5 和 1 的順序將被改變。實現代碼歸併排序包含兩個過程,分和治,所以遞歸實現代碼也相當簡單。>」,而將 merge(arr,l,m,r)  理解為 「治」和「歸」,心中就會豁然開朗,遞歸與分治就是孿生兄弟。
  • 光輝城市的「數字孿生」,打的什麼牌?
    ▲光輝城市CEO宋曉宇2020年11月14日,全國建築設計行業創新創優學術峰會數字孿生城市專場暨「數字孿生·重慶」發布會在重慶成功舉辦。此次發布會上,由光輝城市與重慶大學未來城市與智慧建造實驗室聯合打造的超大規模數字城市——「數字孿生·重慶」首次亮相,揭曉了光輝城市在數字孿生領域的初步戰略布局。
  • 原子智庫 | 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
    4月11日,江小涓教授在清華公管院「2020幹部培訓公益年計劃」系列講座第三講,發表主題為《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演講。 本期「原子智庫」分享這一思考精湛的佳作。
  • 後疫情時代的數字經濟|原子智庫
    文/江小涓 編輯/楊溪出品 | 騰訊新聞×原子智庫2020年年初突然爆發的新冠病毒疫情,令很多人、很多領域都蒙上一層憂慮;對經濟、產業、國際格局的悲觀聲音,四散瀰漫。但如果我們把視野放寬、或者把目光聚焦,對情勢的判斷可能會頗有不同。
  • 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將出席2020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大會
    中國國際數字經濟大會」將於10月28日在深圳舉辦。吳文超 西門子數位化工業集團過程工業數位化研發中心總監、高級工程師吳文超博士主要負責西門子「過程工業領域數位化智能技術與中國本土創新的結合與應用」等工作。近年來,他作為項目開發團隊的主要成員參加或主持了多項國際或國家重要研發項目,並為數位化工業創新發展作出了貢獻。他的研發成果發表於國內外核心期刊,並形成了多項國家/國際發明專利。
  • 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成功舉辦《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
    中國發展網訊 2020年11月20日,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央財經大學粵港澳大灣區(黃埔)研究院開放型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聯合舉辦了《中國智庫經貿觀察(2020)》新書發布會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經貿發展機遇與挑戰高峰論壇,來自中商智庫、商務部研究院、中國社科院、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山大學、安徽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特邀嘉賓以及校內外師生共
  • 變態「三角戀」?世界知識、大腦和計算是AGI的新「三駕馬車」
    雖然沒有棒球經驗,但是我們見過類似的擊打行為,看到棒球時,我們能將之前的知識快速遷移到這個場景下,而這是當前人工智慧不具備的。最近在《神經科學前沿》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科學家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框架來闡述人類大腦提取和處理信息的機制,更有趣。智能來自「偏見」?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發布《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組織開展國家數字鄉村試點,鄉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大數據建設初見成效,農業生產數位化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數字經濟新業態蓬勃發展,鄉村治理數位化水平大幅提升,鄉村信息服務更加完善,智慧綠色鄉村建設穩步推進,鄉村科技創新邁上新臺階,網絡扶貧取得明顯成效。
  • 埃及金字塔驚見神秘數字「142857」眾人驚呆!
    自1700多年前,阿拉伯數字出現以來,人類的生活發生了巨大改變,數字的神奇也慢慢被人類挖掘,近年來在埃及金字塔中就曾發現一組神秘數字「142857」,乍看之下沒什麼,但神奇的是,無論怎麼乘,142857都會反覆的出現,只是會變換位置,因此142857也被專家稱世界上最神奇的數字。
  • 智能時代需要「向善」的技術倫理觀
    要求踐行「經由設計的倫理」理念,將倫理價值融入到人工智慧產品、服務的設計當中。二是可靠。人工智慧應當是安全可靠的,能夠防範網絡攻擊等惡意幹擾和其他意外後果,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一方面人工智慧系統應當經過嚴格的測試和驗證,確保其性能達到合理預期;另一方面人工智慧應確保數字網絡安全、人身財產安全以及社會安全。三是可知。
  • 不只是智能投研,「超對稱技術」想成為所有B端用戶的「外腦」
    36氪最近接觸到的「超對稱技術」通過全網挖掘企業經營和傳播數據,構建AI數據量化平臺,賦能金融投資和企業經營決策。 「超對稱技術」成立於2016年,目前業務主要為通過搭建產業知識圖譜,實時監測,捕捉接近4000隻A股,中概股的全市場動態,覆蓋衣食住行用教育醫療生產製造等國民經濟的主要板塊。
  • 人類終於讓影子進化成了「電子表」
    陪你邊玩邊學,每天漲點新知識如今人們對影子的利用五花八門,有位發明家竟然把日晷裡的影子變成了「電子」表。」裡看時間,有點炫酷,所以這個數字日晷是怎麼做出來的?它的發明者是來自法國的發明達人@Mojoptix,這位不願讀指針的大叔利用數學、代碼知識和3D列印,將日晷進行了「究極進化」。其工作方式和傳統日晷一樣,利用太陽東升西落的位移,除此之外不需要任何電動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