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環境化學團隊研發超臨界水氧化設備取得重大進展

2020-11-25 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6月4日消息(記者吳善陽)工業生產領域容易產生大量難降解高濃度廢水,特別是有機毒物廢水處理更是其中難啃的一塊硬骨頭,有效的廢水處理技術和裝備是關鍵。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申哲民教授研究團隊經過10年艱苦的技術攻關,與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單愛黨教授團隊強強聯合、研發出新型難降解高濃度高毒有機廢水處理技術與裝備,攻克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處理高濃度高毒難降解有機廢水在產業化應用時面臨的高壓、堵塞、腐蝕、大型化和穩定性等一系列技術難題,設備的處理能力和性能指標目前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處於較為領先的水平,為重汙染行業中的高濃度高毒難降解廢水處理提供了新型關鍵技術和裝備。

  廢水處理「撒手鐧」秒殺有毒有機物

  俗話說,一物降一物,廢水中的有毒有機物也有「天敵」,它就是「超臨界水氧化」。溫度高於374°C、壓力大於22MPa(常壓為0.101MPa)的的水稱作超臨界水,兼具有氣體與液體的高擴散性、高溶解性、高反應活性及低表面張力等優良特性,能與有機物完全互溶,同時還可以大量溶解空氣中的氧,而無機物特別是鹽類在超臨界水中的溶解度則很低。利用超臨界水作為特殊溶劑,水中的有機物和氧氣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徹底的氧化反應,把有機物徹底「秒殺」。

  申哲民教授研究團隊使用的正是這種廢水處理技術。「整個過程可以看成是有機物在超臨界水中的燃燒過程。反應產物通過分離裝置進行固、液、氣分離,轉化為無毒無害的水、無機鹽以及二氧化碳、氮氣等氣體,並最終在生產和生活中得到回收利用。」申哲民表示,該技術具有汙染物去除率高、二次汙染小、反應迅速等優勢,被認為是廢水處理技術中的「撒手鐧」,可以「秒殺」一切有機物,具有廣闊的工業應用前景。結合課題組的「三因素」氧化機理研究發現,對Fenton法、臭氧氧化等難有效降解的農化、石油、製藥等有機廢水尤為適用。如能成功應用於各化工、製藥行業等汙水處理領域,可有效提升流域內重汙染行業的控源減排能力,為我國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材料「特種兵」解決廢水處理裝備核心難題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產業化應用被認為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國內外在汙水處理領域實現工業應用的案例極少。上海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單愛黨教授團隊長期從事高強度材料及耐熱耐高溫材料的相關研究,在對一些典型的高溫、耐腐蝕合金在實驗室超臨界環境下的性能進行全面系統性地模擬與評估的基礎上,對篩選出的合金進行成分的優化與改進,與寶鋼特鋼有限公司合作,製備出適用於超臨界水氧化設備的4種特種材料,這4種材料就像是4個特種兵,各司其職,為超臨界水氧化設備的穩定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在保證超臨界水氧化設備不同部件材料具有良好的使用壽命、穩定安全的基礎上,為適應設備產業化推廣應用成本控制的需求,單愛黨研究團隊針對超臨界設備運行的特點,構建了超臨界水氧化設備用材料的功能化梯度式配置技術,優化並完善了超臨界水氧化設備高強度高溫耐蝕材料組合體系,使設備製造成本大幅度降低,並且設備整體運行效率得到保證。

  申哲民團隊和單愛黨團隊共同完成了20噸/天連續式超臨界水氧化設備(以下簡稱設備)的設計、製造和安裝。設備集成脫鹽、連續排渣、脫氨氮、能量再利用等系統,從設計上有效縮短工藝流程,減少一次性投資費用,並且可對反應後的蒸汽熱量進行再利用,有效降低運行成本。申哲民表示,投資一套日處理量達每天20噸的超臨界水氧化設備初期設備建造費用較為適中;噸運行直接成本≤200元/噸,運行成本低於目前現有處理工藝(膜處理、離子交換、焚燒等),具備服務於大型化工園區的化工廢水和危險廢物處置能力。

  同時,團隊開發了一種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廢水的阻垢劑,可去除水體的硬度,促進水體中的難溶類有機物質和水體混溶,在超臨界條件下形成爆燃促進氧化燃燒,具有提升自燃效率、清除積炭、清潔管路、消除汙垢等功能。有效提升超臨界水氧化設備的高效持續穩定的運行,使得對廢水的處理更加徹底。

  工業化應用未來可期

  據了解,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目前已在部分化工園區得到工業化應用,建設了100噸/天「難降解高濃度有機廢水亞超臨界深度氧化處理示範工程」。經過對園區內廢水的檢測發現,採用超臨界水氧化工藝可以直接處理達標,處理效率高,且汙泥產生量小,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

  「『十二五』期間我們與上海市環境工程設計科學研究院、寶鋼特鋼公司、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中交天津航道局和上海老港廢棄物處置公司等多家單位合作進行產業化試點,有效支撐國家『水專項』在汙水處理領域高尖技術的發展。未來我們會在該示範性工程的基礎上,針對國家對生態環境提出的高標準以及現階段處理技術的不足,不斷改進技術和設備以適應不同類型的有機廢水處理,降低成本,未來可廣泛應用於廢水處理,為我國的廢水治理貢獻力量。」申哲民表示。

相關焦點

  • 上海交大超臨界水氧化設備研發獲重大進展—新聞—科學網
    6月4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獲悉,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申哲民教授團隊與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單愛黨教授團隊強強聯合
  • 上海交大研發廢水處理撒手鐧,超臨界水氧化秒殺有毒有機物
    交大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申哲民教授團隊、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單愛黨教授團隊強強聯合,經過10年艱苦的技術攻關,研發水體汙染治理「撒手鐧」破解這一難題!攻克高毒難降解廢水處理,這塊工業生產領域的硬骨頭。超臨界水氧化設備在大型工業化過程中,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解決大型化設備中核心部件的材料用什麼的問題。高濃度有毒廢水大型化設備核心部件的材料運行環境複雜,對使用材料要求十分苛刻,要求材料同時具備高強度、耐高溫、高耐蝕、低成本、高安全穩定的特性。因此,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產業化應用被認為是一項「世界性難題」,國內外在汙水處理領域實現工業應用的案例極少。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氧化(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簡稱SCWO)技術的原理是以超臨界水為反應介質,經過均相的氧化反應,將有機物快速轉化為CO 2 、H 2 O、N 2 和其他無害小分子。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處理各種廢水和剩餘汙泥方面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其缺點是反應條件苛刻和對金屬有很強的腐蝕性,及對某些化學性質穩定的化合物氧化所需時間也較長。
  • 【第一現場】新奧環保:解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9月11日,2015上海水業熱點論壇現場,不僅有對效果時代下的產業機遇與發展困惑的探討,也有優秀企業將案例與技術研發的結合分享。論壇現場,新奧環保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許福才就帶來了「新奧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汙泥、危廢處理領域的應用」的分享。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工業廢水的技術問題及解決思路
    摘要:超臨界水氧化(SCWO)在過去的三十年中作為取代焚燒處理高濃度工業有機廢水的技術開發取得了巨大的進展。超臨界水氧化作為新型廢物處理技術存在一些缺陷,譬如反應器腐蝕與鹽堵塞阻礙了其工業進程中的應用。此項研究詳細描述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存在的幾類相關問題。
  • 深剖解析超臨界水氧化技術!!
    超臨界水氧化危廢處置技術為人們開闢了新的環境有機廢物處理途徑。超臨界水氧化反應是均相反應,各類有機的汙染物和氧氣在超臨界水狀態下是分子水平接觸,無相間傳質和傳熱阻力損失,反應速率大為提高。依據超臨界水的獨特的物理特性,新奧通過10年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工藝,材料和裝備的開發,充分測試了不同裝備形式的反應工程原理、反應工藝及裝備技術,形成了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成套超臨界技術,超臨界技術特點如下:(1)3年7套工業裝置運行經驗,積累5000餘種廢液特徵汙染物超臨界水氧化反應特性
  • 西安交大研究超臨界水環境中鎳基合金垢下腐蝕行為
    本文開發了能在試樣表面在線生成沉積鹽並保證實驗期間穩定保持的雙管型腐蝕測試裝置,在國際上首次進行了超臨界水氧化環境中無機鹽沉積層對設備材料的腐蝕作用的實驗研究,提出了超臨界水環境中鹽結晶導致的鎳基合金垢下腐蝕機制。
  • 新奧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固廢處理的一場革命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對當下危險廢物的處置提出了一種新的可能。高繼華介紹:「新奧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使用,將為固廢處理領域帶來一場革命。該技術在處理危險廢物上具有良好的效果,為處理有機廢液提供了一種新的方法。公司今後的發展方向主要是危險廢物處理尤其是有機難降解的廢液處理方面。」作為一種具有革命性意義的技術,新奧超臨界水氧化技術運行成本成為了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 超臨界水氧化汙泥處理技術提供處置路徑
    ◆中國環境報記者 周迎久 通訊員 蔡尚波  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由河北省科技成果轉化服務中心組織、廊坊市科技局主持,邀請環保領域知名專家組成鑑定委員會,對廊坊新奧科技有限公司的「超臨界水處理市政汙泥及危險廢物技術」通過鑑定。
  • 新奧環保高繼華:以系列化超臨界水氧化裝置 為液態廢物處理提供...
    新奧集團下設的能源研究院致力於能源環保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開發,核心研發團隊超過六百人,其中有十餘位專家來自國家千人計劃。高繼華介紹,新奧環保成立三年來,主要圍繞「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工業廢水零排放技術」的產業化應用,以園區液態廢物綜合治理為目標,為園區和企業客戶量身打造最優的整體解決方案。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在高濃度、難降解廢水處理中的應用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應用於環境汙染治理,是近些年興起的一種新型高效的處理技術,在處理各種難降解、高濃度廢水和汙泥、危險廢物等方面已取得了較大的成功。2.超臨界水氧化技術原理超臨界水氧化技術(SuperCritical Water OxidationSCWO),是美國學者Modell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提出,當水處在22.1MPa和374℃以上時,即呈現超臨界狀態,物理性能發生激烈變化,關鍵時刻氫鍵消失,水變得類似於中等極性的溶劑,在超臨界水中有機汙染物和氣體完全溶解,消除了傳質阻力,當一定量的氧加入到有機汙染水中
  • 超臨界水氧化工藝:17秒印染汙泥變成無害物
    工業廢水特別是印染汙泥的妥善處理與處置是環境領域公認的難題。山川麗(蘇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運用超臨界水氧化技術,重點處理以印染汙泥為主的工業汙染,探索汙水、汙泥治理的新模式。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優缺點及在汙水處理中的應用
    (1)腐蝕 在超臨界水氧化環境中比通常條件下更易導致金屬的腐蝕。高濃度的溶解氧、高溫高壓的條件、極端的pH值以及某些種類的無機離子均可使腐蝕加快。腐蝕會產生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反應完畢後的流出液中含有某些金屬離子(如鉻等),會影響處理的質量;二是過度的腐蝕會影響壓力系統正常工作。在300~500℃、pH值2~9、氯化物濃度為400mg/L的條件下,對13種合金的腐蝕進行了實驗研究。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危險廢物及汙泥技術
    基本原理該技術是在水的溫度和壓力分別高於水的臨界點(374.2℃,22.1MPa)的狀態,形成一種強氧化環境,危廢及汙泥中的汙染物和氧發生氧化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從而實現危廢及汙泥高效完全轉化的技術。該技術具有反應效率高、處理徹底的特點,其中有機質轉化率≥99%、固相減容率>90%,灰分中碳含量<2%,重金屬轉化為穩定氧化態。
  • 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簡介及其應用
    >  提示:點擊上方"谷騰環保網"↑快速關注當前,環境治理受到人們的普遍關注
  • 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含油廢水的實驗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  在間歇式超臨界水氧化反應裝置上進行含油廢水的超臨界水氧化實驗研究, 反應溫度390 ~ 430 ℃、壓力24 ~ 28 MPa 、反應時間30 ~ 90 s 。研究表明:超臨界水氧化法是一種高效、快速的有機廢棄物處理技術;隨反應時間增加、溫度升高, 廢水COD 去除率顯著增大;以冪函數方程描述了氧化劑過量時含油廢水超臨界水氧化的反應動力學規律, 氧化反應對廢水的反應級數為1 級, 在26MPa 時, 反應活化能和頻率因子分別為(5 896. 83±243. 68)J /mol 和(0. 065 2 ±0. 002 8) s - 1 , 模型計算值與實驗值的誤差為
  • 西安交大發明「超臨界水蒸煤」 或破霧霾困局?
    12月25日,在省長胡和平等嘉賓的見證下,西安交大首個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俗稱「超臨界水蒸煤」)產業化工作正式啟動,產業化後將為節能減霾起到重要作用。
  • 西安交大「超臨界水蒸煤」技術或成霧霾殺手
    【中國環保在線 技術前沿】日前,西安交大「煤炭超臨界水氣化制氫發電多聯產技術」重大科研成果產業化項目在西安正式啟動。據了解,該技術目前已全面完成原理性創新、實驗室規律性試驗研究和部分中試試驗。有望實現快速產業化,對我國霧霾治理提供技術保障。   近期,霧霾話題再次成為熱點。
  • 環保利器——超臨界水氧化產業化大幕拉開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眾所周知水有氣態、固態和液態這三種形態,除此之外還有一種狀態稱之為超臨界。利用超臨界水的特殊性質,可以高效處理各類含有機質的廢物,尤其適合處理各類高濃度難降解的、具有危廢性質的有機廢液。通過超臨界水氧化技術的處理,最終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等一些物質,不產生二次汙染,這對固廢處理行業來說是一場革命。
  • 新奧環保榮獲「有機廢液超臨界水氧化處理工程中心」稱號
    11月15日,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和中國化工環保協會主辦,以「創新、綠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石油和化工行業綠色發展大會暨清潔生產與環境保護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