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從備受好評的《寄生蟲》講起,從韓國代表的資產階級社會到部分中國人無法理解的偏執。
今年的奧斯卡獎出乎所有人意料,一部韓國電影《寄生蟲》成了奧斯卡最大贏家,這部電影包攬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等四項大獎。
在西方主導的電影市場裡從1929年奧斯卡設立以來,這個獎項從來沒有頒給過非英語電影。
由此可見,這部電影的意義非凡。
(劇透警告)
這部電影用十分喜劇化的方式描述了一個階層固化的問題。沒有明顯對錯的,沒有明顯的善惡,從三個家庭映照到了整個社會。
第一個家庭是住在地下室窮苦的一家四口,爸爸從小老闆破產到欠錢,媽媽本來是個運動員,那張拿獎的照片是全家的榮耀,家裡有兩個孩子,哥哥還在準備高考,考了第四次也沒有考上理想的大學,妹妹有很強的藝術天賦,可惜沒有錢培養。
這一家人是影片的主角,都沒有工作,日子十分貧窮,全家為披薩店糊紙盒賺錢。
直到有一天,哥哥的學長給介紹了工作,本來學長在富人家裡做家教但是出國深造沒有時間。就這樣哥哥通過妹妹偽造的大學學歷成功獲得了這份工作。
富人家就是第二個家庭,男主人是社會精英,女主人優雅隨和,家裡也有兩個孩子,女兒就是需要家教補習英語的,小兒子則是調皮搗蛋的樣子,不過也有繪畫天賦。
哥哥成功獲得家教的工作後,聽著女主人抱怨小兒子的美術老師因為孩子調皮來一個走一個,於是哥哥趁機把自己的妹妹作為美術老師介紹個女主人,妹妹也成功獲得工作,在妹妹的心機幫助下,窮人爸爸也獲得富人司機的工作。
現在第一個家庭裡四個人,三個都在富人家獲得了工資不低的工作,只有媽媽還在地下室,人性的貪婪就體現出來了。三個人合夥把原來的保姆趕出去,原來的保姆在在這個房子裡歷經兩代房主,對這座房子比現在的富人家庭還要熟悉,就這樣,一家四口寄生於富人家庭而生。
第一個家庭的命運已經改變了,一切看起來都是美滿的。直到有一天,富人家的小兒子生日,全家決定去露營,於是富人的豪宅在這一天之內就短暫地「換了主人」。
這一天,在風和日麗後很快就來了一場大暴雨,四個人在豪宅慶祝時,原來的保姆回來了。
於是第三個家庭出現了。豪宅還隱藏著一個地下室,這個地下室裡住著老保姆的丈夫,為了躲債在這個地下室呆了四年了,期間還嚇到了富人家的孩子。
兩個窮人家庭開始了一場戰鬥。直到因為下雨,主人一家要提前回來。所有人就像蟑螂一樣躲了起來……
混亂的一天就這樣度過了,這也是全篇的第一個高潮部分。
第二天,生日宴會重新舉行,混亂成了一場廝殺,主角爸爸最後也殺死了自己主人,永遠隱藏在那個少有人知的地下室……
大致劇情就這樣,有很多細節需自己去品味,感知。
這部影片裡有很多伏筆,也有很多戲劇性的反轉。
窮人家庭在影片剛開始的時候,懦弱膽怯,面對在自己家門口撒尿的流浪漢不敢反抗,而一家人都有了工作後,同樣的情形再次發生,全家人則是強硬的怒斥訓責;
老保姆在被主角一家人發現藏匿在地下室,跪地哀求,不到一分鐘,劇情在發生反轉,老保姆一改哀求模樣,成了強勢的一方。
還有貫穿整部影片的「味道」。富人的兒子問到主角一家的味道,只是說相似,沒有說難聞之類的,富人的女兒和主角哥哥在一起親密卻沒有聞到味道,富人家的女主人也並沒有評價這種味道,直到暴雨後司機開車時,她在後座捂住了鼻子。
對「味道」最敏感的是富人,豪宅的男主人,甚至最後被刺殺也是因為「味道」。
就是這樣一部影片,上映之後,好評如潮,獎項拿到手軟。
但是也許會有很多人無法理解,韓國這類型的電影並不少見,為什麼這一部如此成功?
那麼這部電影到底是什麼類型呢?它傳遞的是什麼主題?
是諷刺社會等級,貧富差距?還是探究「究竟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淪喪」?
有一個up主從哲學方面解說了這部電影,從開始窮人和富人的工作關係到寄生關係。
工作關係的存在是正常的,健康的,工作關係的存在就證明了階級的劃分。而階級劃分本身是沒有問題的,普遍存在在世界各地,只要有社會就有階級。
必要的階級劃分,使社會分工更加精細,也促進了社會的發展。
「影片不是借寄生關係批判貧富差距,而是借貧富差距來批判寄生關係」。
作為社會系統之一的「經濟」幾乎成了當代人唯一信仰,這才是問題的根本。
就像這部電影為什麼有的人感覺到的共鳴,西方給予高度的評價,而有的人卻覺得荒誕。
每個國家都有社會階級問題,但是韓國的階級問題誇張又特殊。
青瓦臺魔咒,總統不是自殺就是鋃鐺入獄,到女藝人接連自殺,背後是財閥的勢力控權,荒淫無度,財閥的勢力甚至可以決定推選哪一個總統上臺。
韓國經濟發達,人均GDP在亞洲名列前茅,但是!
韓國排名前六的財閥在2019年營收就佔了韓國全國的GDP的近七成。韓國排名前30的財閥總資產規模佔據GDP的95%,也許很多人難以理解這組數字是什麼概念。
在中國,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的阿里和騰訊,這兩家公司加起來的營收佔全國比重不到1%。
在中國,雷軍,馬化騰 馬雲這些大佬們走得是親民路線,鬼畜視頻一個接一個,被年輕網友們樂此不疲地調侃,大佬們都是談笑風生,與民同樂的。
在韓國,階級的等級區分十分嚴重,韓國財閥或多或少都傳出過霸凌員工的消息,根據統計在韓國97%的職場人都遭遇過職場霸凌。韓國自殺率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自殺率是我國的八倍。
財閥很大程度上幫助了韓國走上經濟騰飛的道路,同時也讓社會階級越來越嚴重。
《寄生蟲》是一部成功的電影,諷刺著韓國的社會甚至世界上的資本主義等級制度。
韓國批判類型的電影有很多,好像揭露了各種問題,關於人性的,制度的,社會關係的,很多人說韓國真敢拍,甚至提出了「電影治國」的概念,在《熔爐》這部電影影響巨大的社會效果後改變了法律,但是這是在不觸犯資本利益的前提下實現的。
那麼,《寄生蟲》的出現,同樣引發了一定的關注度,是否也可以改變韓國現狀什麼問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