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新聞·東方今報暗訪組
宿舍的同學在核對購物單,李琛也在挨個逛店鋪,最終下了決心點了一單——「雙十一」有活動:本周內下單,「不加價,加送時長50%」,「在節日到來之際,有個陪你一起商量購物,不再吃狗糧」那句宣傳語擊中她這個宿舍裡唯一的「單身狗」。挨個試聽,最終她花了70元,選了一個聲音清澈透亮的「金牌」,很快,她就收穫了一位限時半小時的「虛擬戀人」……這不是今年才出現的「新商品」,卻是今年走紅的新職業。花錢下單,就可以購買「小哥哥小姐姐」溫柔貼心的陪聊服務,這讓不少年輕人上頭且沉溺,有人從線上追到線下,砸錢數萬乃至數十萬不眨眼。如果說,靳東中老年「迷妹」們是因為欺騙而入迷局,那麼走紅的「虛擬戀人」,則是讓這些年輕人在清醒中墮入溫柔網,對於不少人來說,短暫的快樂之後,是更大的空虛和痛苦的精神折磨,一位前「重度沉迷虛擬男友患者」採訪時說,「如果可以從頭來過,我不想知道有這個行業,也不會點開第一單」。
尋找樹洞
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都沒掛過電話
與李琛觀望許久剛小心翼翼第一次嘗試不同,21歲的孫冉曾是「虛擬男友」的重度依賴者。
孫冉記得大約是四月份,「虛擬男友」在深夜上了一次微博「熱搜」,她看到了好多UP主們以此為素材做的相關視頻,對這個行業新鮮又好奇。事後她分析,當時主要是因為「疫情期間太無聊了,又不能去學校,娛樂活動比較少,就想點一個玩一下」。從網上找到的不同店家的價目單和服務明細來看,所謂「虛擬男友」提供的多是陪聊服務,內容多分為文字語音條、語音連麥、遊戲陪玩、監督學習、私人定製等幾種類型,聊天內容再細一些的話就分為閒聊、樹洞傾訴、叫醒、整蠱朋友、考研、就業包括情感諮詢,虛擬對象也有普通、金牌、男神/女神、鎮店等不同級別,不同店家,價格從幾元到幾百元不等。
網絡相關宣傳圖片
孫冉第一次點的是一位「男神小哥哥」。「我是你點的虛擬男友,請查收~」加了好友之後,她瞬間收穫了一個「男朋友」。連麥半小時,她體會了蕭亞軒的快樂。對方聲音很好聽,也很健談,雖然如今「閱人無數」後再看「他不屬於業務能力特別好的」,不過她點的是聊閒話聊家常,「不是那種『給你甜甜的戀愛』的那種服務,所以就還好」,倆人年齡差不多,正好又是老鄉,聊得還算投機,半小時過得很快。
因為家庭的變故,孫冉已經自閉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願和朋友聯繫,心事也不想跟認識的人分享,所以那半小時是她久違的放鬆時刻。想要留住,就忍不住續了單。連續一周,她都點了這個小哥哥的單子。生活、學習、煩惱包括感情什麼都聊,每天都通話,對方又一口一個「寶貝」,很容易產生微妙的情感。不過,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發現對方騙了自己。「他們店鋪每十天內都會重新評級,如果業績不夠,級別是會下降的。有一次客服找我,想讓我幫他衝一下業績,否則他會降級。」她猶豫了一下沒有衝,她以為等級會掉下來,結果下一次點單發現,在她這裡還是「男神」的價格。
價格表
現在她明白,這只是對方「圈錢」的慣用套路,但當時剛接觸這個行業,從其他小哥哥那裡得知真相後有點接受不了,「我當時算是把他當朋友,甚至對他有一點好感,如果他明白告訴我,我依然會按男神價格續單,也不會那麼生氣。」都問到臉上了,結果對方還說以後可以做普通朋友,如果衝業績時差一兩百塊錢希望可以幫幫忙,「這算什麼朋友?他之前還說喜歡我,看來也可能是為了續單,我說『再也不會為你花一毛錢了』」。
把對方拉黑之後,孫冉也沒有退圈,反而嘗試點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虛擬男友」。有的女孩被宣傳詞蠱惑,希望來找聲音好顏值高的小哥哥做男友,流連忘返難以自拔,有的是好奇點了幾單之後,喜歡上某位小哥哥而追著續單,還有的純粹花錢找樂子,孫冉則是貪戀有人陪伴的感覺。「每天有人談天說地,滿足你的各種情緒上的需求,聽著他們的聲音會覺得很安心」。差不多有一個月的時間,她幾乎是天天下單,一次三十元六十元的,似乎沒多少錢,但不知不覺中就上了癮,最嚴重的那幾天,可以從早上睡醒聊到晚上睡覺,即便是吃東西也不掛電話。
聊天記錄截圖
雖然和其中的小哥成了所謂的朋友,但如果聊天她還是會繼續下單,她那時已接受了這種邏輯,「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掙錢的工具,不是交朋友的手段,喜歡他們的人太多了,我點過的小哥,每人至少有四五位喜歡他們、追著續單的。時間久了,你的視角就會扭曲,想要支持他,就會想給他錢。」
這跟粉絲砸錢幫偶像衝業績還不一樣,花了錢會得到對方溫柔的對待,是有實在的回饋,「他們會迎合你,會造成跟你各方面很契合的假像,在這個時候,他說又有人下了他的單你會怎麼想?只能是花錢留住他」。孫冉也像其他很多客人一樣,曾陷入過自厭的情緒,把自己放在競爭者的末位,希望下單用錢引起他們的關注,「你不給他錢就是浪費他的時間,就是消耗他,但即便給了錢,仍會覺得自己一無是處,因為比你優秀、比你砸錢多的人大有人在」。
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月,直到有一個小哥聊天不再收她錢。他是真的不要,不是欲擒故縱。即便下單,他都會問過平臺後把錢如數轉給孫冉,再轉再退,還勸她「別犯傻了」,這樣的話,孫冉就不好意思再點其他人,那算是第一次脫離這個圈子。
掙扎退圈
聊天話術千篇一律
和小哥哥聊了半小時,李琛的體驗感不錯,「我們聊到了考研,他給我了不少建議,聲音很溫暖,用傳說中的氣泡音跟你說話,也是很新奇。」這讓她覺得,花錢找陪聊這個事也沒有網上傳的那樣不堪。
網絡評論截圖
如果只是消遣找樂子,或是好奇點幾單就離開,又或是偶爾心情不好點了一單,那麼是可以得到安慰和開解,體驗感多是不錯的。「如果你是長期點單的,你不可能是一直開心的,你大概率會越來越難受」這是孫冉的切身體會。上半年,「虛擬戀人」走紅的那一陣,有不少UP主做了一些揭秘這個行業內幕的視頻,色情交易、圈錢套路等被曝光後也引發諸多爭議。在某個視頻下面,孫冉寫了自己的一些自己的經歷和建議,當時已退圈的她,作為一個前重度沉迷虛擬男友的患者,希望能給姐妹們答疑解惑。
隨後一段時間,她收到很多私信,都是對「虛擬戀人」上頭的女孩子,年齡多在20歲到30歲之間,當然最多的還是20歲左右的女孩。「其實長期呆在這個圈子的,大多數是心理上有些問題沒有解決的」。缺愛的、有社交恐懼性格孤僻的、生活中遇到挫折有心理陰影的……很容易對這種虛幻的溫暖上頭。從大家的經歷來看,基本上連續點一個人五次以上,就很難離開了。「特別是還在學校讀書的,沒有社會經歷比較單純的女孩子,很容易掉入溫柔陷阱」。
有一個大三的女孩,喜歡上一個小哥哥,為了能「佔有他的時間」,每天打工賺錢去下單。聽到她的講述,孫冉心有戚戚然,因為自己也是如此,半年花了一萬多,這其中除了家人給的生活費,更大一部分是之前兼職賺的錢——現在她很後悔,這一萬多換新手機不好嗎?還有一個已經工作的小姐姐,和一位小哥「奔現」談起了「戀愛」,續單包月、節日發各種「1314」、「5200」的紅包幫對方衝業績、買禮物,前後不到十個月花了十多萬,「這種基於金錢談的戀愛其實不是正常、平等的戀愛關係,你真要和這些人談戀愛,就不要給他花錢,還好她及時醒悟,現在已經分手了」。
聊天記錄截圖
這樣的私信接多了,孫冉感覺自己也變成了一個「樹洞」。有的人是想離開尋找「脫癮」的方法,有的人純粹只是想找到同類傾訴自己的心情,「找陪聊,在生活中很難啟齒,擔心被人恥笑,找到同類後會慢慢形成一個圈子」。這個圈子不大,聽得多了,業內知名小哥的八卦,店鋪的套路也了解不少,她發現「虛擬男友」年齡多在95後甚至00後,很多是在校學生,「你想要找大叔、霸總類型的,可能只是找了一個聲音成熟的罷了」,孫冉喜歡點的類型多是年紀偏大的成熟型,但實際了解後發現最大也沒有超過30歲的。
剛開始會對新的人好奇,會不斷換人下單,溫柔小奶狗、霸道總裁、暖心學長……點了一遍她發現不管什麼類型,套路也是前篇一律。聊天的話術,讓人續單的套路基本差不多,再濃烈的甜言蜜語聽得多了也會覺得假,「他們每天會接好幾單,有些缺錢的可以全天不間斷的接,對每一個『老闆』都說『我今天只屬於你」,但這只是他們的基本話術,沒有什麼情感」。
雖然不少店家寫明「純綠色」聊天,但仍擋不住有客人與店員互相「飆車」,線下交易也不少見。孫冉自己也遇到過不少上來就「開車」的,或發照片的,她對這種毫無興趣,「這一行靠純聊天哄人開心的小哥哥肯定是有的,但這樣的反而不容易做到一家店的最高級別。有那麼大的續單量,不靠一些手段來圈錢肯定是做不到的。」當然,這也是雙方自願的,看她不喜歡,對方也會及時「剎車」。「其實未成年小妹妹不算他們重點拉攏的大客戶,一般是有工作的或者是留學生比較受關注,因為會有更強的消費能力,俗稱富婆。」她第一次聽說有客人給陪聊小哥花了30多萬時,也是相當震驚。
網絡店家聊天截圖
有人想找「虛擬男友」排解寂寞,也有人把他們當成心理諮詢師,希望答疑解惑解決心理問題,「絕大多數是不具備正規心理諮詢資質的,他們能給到有效解答嗎?20歲出頭,他們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能有足夠的智慧和能力解決我們的問題嗎?」在對「虛擬戀人」上頭的那個月裡,孫冉曾和一個聊得不錯的小哥哥鬧過矛盾。當時孫冉說想要退圈,對方表示可以做朋友,聊天不收錢,但她有點過意不去,就只好一直給對方續單,結果有一次對方得知她還給別人下了單,非常生氣來指責她,「對方比我還小,想法還是幼稚,現在想來,他沒有立場責怪我。」但對當時還深陷其中的孫冉造成了很大的精神傷害,她不願再回憶對方說了什麼,只記得「那時候他罵得整個人精神都不好了,罵到我給他去下單,那幾天他說話也是陰陽怪氣的,讓我非常傷心,那些天幾乎是從早哭到晚」。
沒能得到想要的心理疏導,反而變得更「喪」,情緒更消沉,那段時間她幾乎不出自己的房門,窗簾都不想拉開,躺在床上從早哭到晚,「如果是內心有問題的人,來找『虛擬男友』,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我只能這麼說」。所以,在找到同類後,她們互相傾訴,也相互開解,希望可以幫對方「退圈」。只是沒想到,在同伴交流的過程中,原本已退圈一個月的她又「復吸」了。
「對我來說,負面影響很大。」她沉默幾秒鐘後說「說句實在話,如果可以從頭來過,我既不想幫助別人,也不想知道這個行業,我就想從頭到尾就沒有看到過那個視頻,沒有點開第一單」。
角色扮演
千層套路中也可能收穫真愛
和孫冉的想法不同,作為「虛擬戀人」,李末覺得自己的工作挺有意義。他用「角色扮演」來形容自己的工作,「虛擬男友」、「情感樹洞」隨「老闆」需求而定,即便是「虛擬男友」,他也可以隨需求調整,「你想體驗一下嗎?」說話間,他的語調切換成了陽光、撒嬌和沉穩多種「模式」,雖然是「用錢買感情」,但在他看來,的確是可以給人帶來快樂,「有的人就是會覺得談戀愛浪費時間,現實中會牽扯到太多東西,反而不如花錢買感情更純粹更簡單,只要有經濟能力,在這段時間內,是可以體會到幸福或者溫暖的感覺。」
在賺錢的同時,也能給人帶來快樂,何樂不為?李末曾經接過兩個醫護人員的單子,「她們都是年輕單身的小姐姐,從武漢抗疫回來,我們通話時她們正在隔離期,我們像朋友一樣天南海北的聊」,得知她們剛抗疫歸來,李末把錢退回去了,他說「就當是個普通朋友,有什麼需要可以找我聊聊,不收錢」。還有婆媳或夫妻關係不和,他會給出建議,還有很多是重度抑鬱症患者、焦慮失眠,「那我就讓他們包一周,這一周的睡前我都陪著你來調整」。
在「陪聊」前,李末曾經做過網絡電臺主播,去年才在朋友的介紹轉了行,「這個行業存在六七年了,我算是新人,剛做一年」,不過因為有之前的工作經驗,加上有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證,他接的客戶多是情感諮詢類的。30歲在這個行業算是「高齡」,但過往豐富的人生經歷反而有助於他的工作,接單量和好評率很高,很快就從最低級別一路升到連麥身價300/小時、包月過萬的最高級別,如今他同時在多個店鋪工作,節假日旺季的時候,單子根本接不完。
聊天截圖
這一年的工作中,李末發現來點單的以女性居多,很多是抱著好奇體驗的心態點單,也有的為閨蜜點單,也有的直言想聲音好聽,顏值高的小哥哥小姐姐談戀愛。如果真的遇到喜歡的,顧客會專一下單,從計時式陪聊到買斷包月,也有會發展到線下,從虛擬女友成為真正的女友,「我確實見到過有結婚的,所以也不能說某些店家完全是虛假、引導式的宣傳」。包括他自己,就曾經跟自己的「老闆」變成線下的戀人,但更多的情況是,「奔現」後「光環」就碎了。「說假話的最高境界,就是九真一假,所以雖然是『虛擬戀人』,如果想讓對方有好的體驗,交流的過程肯定是會有真的東西。」除非換工作,否則另一半肯定會吃醋,「她根本不能接受,你對別人噓寒問暖,說所謂的土味情話。」
做這一行對人的三觀衝擊挺大。李末不否認,雖說店鋪明文規定「純綠色」聊天,但有時候是客戶要求,如果不迎合會被對方投訴打差評,業績與級別掛高,級別高了提成也高,在業績的壓力下,人的底線也會一次次降低。小到一家店鋪,大到整個圈子,當個人魅力、實力與圈錢的能力掛上等號,人會慢慢變化,看著其他人有大單子,接所謂的好單子,心裡很容易不平衡心態,一開始不能做也不會做的事,慢慢也就做了。他親眼看到有人從「純綠色」到什麼都接,也看到有同行上來就「車開得飛快,還發腹肌照」,其實就是慣用的撩妹套路,目的就是為了續單。
聊天截圖
如果適應這個規則,來錢確實快,網傳他們月入過萬,事實上「如果做的好,完全不止這個數,每個月僅兩個『包月』單子就過萬了」,他認識一個20來歲的同行,就是靠著「陪聊」在鼓浪嶼買了房子,「他養了一隻貓,每天就在家裡不出門,日常生活中除了吃外賣就是接單,真的很累的時候就放一個星期的假」。他還見過一個同行陪玩遊戲兩個月,對方幫他在上海付了一套複式公寓的首付,「過生日送輛車什麼的也很常見」。
當然代價就是,賣出的時間完全不屬於自己,只要對方有需求,他們隨時要上線。白天睡覺,晚上陪聊,通宵是常事,「有一次從下午五點,聊到第二天早上九點,連續十六個小時,後來我實在太困了,求饒了才結束了連麥。」
聊天截圖
還在讀大學的小蘇,只幹了一周「虛擬戀人」也「求饒了」。「第一單是個女生,聲音聽起來很好聽,結果打了招呼之後就開始罵我,滿嘴生殖器官的那種,我都蒙了」,他形容接下來的日子是「當了一周的垃圾桶」,來打電話的很多是遇到了一些不順心的事,需要傾訴或發洩,每天接收大量的負面信息,原本覺得自己挺開朗陽光型,結果那幾天都快「抑鬱了」。還有店內的業績壓力也很大,他所在的店分三個等級,普通、金牌和鎮店,每個級別從500元到2000多元的任務量不一樣,當然抽成也不同,如果當周沒完成業績,會被限流,兩周完不成就直接清退了。「級別越高,任務量越大,壓力也越大,因為掉下來也會很丟臉吧」。
店家還會培訓一些聊天的話術,基本上就是如何讓對方續單打賞的。用這些話術騙那些同齡的小姑娘,他心裡過意不去,生活費也夠花,那就算了吧!一周之後,他就辭了職。至於李末,雖然這個行業來錢快,誘惑也不少,但他還是決定在疫情完全過去後,全開一家自己的寵物體驗館,「年紀大了,身體也吃不消,還是要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
販賣溫柔
不要從虛擬世界尋求安全感
「虛擬戀人」的走紅,其實伴隨了很多爭議,對於網友詬病的「軟色情服務的溫床」,「虛擬戀人」的店主小李表示,不是所有老闆都是來找虛擬男友和虛擬女友的,「大部分都是來傾訴聊天的。」像他的客戶中有很多是國外的留學生,就是講講自己在異鄉的孤獨與苦悶,「如果發現有色情交易,這些店員我們是會封殺清退的。」他覺得,任何行業都有骯髒的內幕,他也不希望網友以偏概全,完全否定他們這個行業,「我們是販賣溫柔,提供心理陪伴和精神撫慰,是希望幫到那些孤獨的人」,他的小店經營了三年,作為陪伴經濟中的一項,他比誰都希望有更詳細的行業規則出臺。
李末的工作檯圖,上面放的兩隻手錶,一隻英國時間一隻美國時間
只是,很多人把心理陪伴當成了心理治療,這才是真正讓人擔心的。鄭州市第八人民醫院的心理專家楊勇超,工作中就遇到過曾經找陪聊又聊出新問題的病人,「可以說是自己找到別人,然後被別人精神控制」。他介紹,這些人以年輕人居多,可能是家庭中有不和諧因素,情感受到了傷害,自己又無力解決,或者工作生活中人際關係緊張,帶來了一定壓力,失去了安全感,希望尋找一個心理安慰,「正好有這樣的服務出現,只是這種陪伴和心理治療不一樣,他們不是以治療你的疾病為目的,而是根據你的需求迎合你,完全是以商業需要為目的」。如果真的有心理疾病,沉溺其中時間久了有可能會造成二次傷害,就像孫冉一樣。如今,孫冉已可以清醒地看待這種關係,她形容這是用錢召喚來的溫柔,這確實能為枯燥殘酷的現實,帶來短暫的安慰,只是,沉醉在虛構的溫柔陷阱中,並不能根治心理疾病。
對於這些沉溺「虛擬戀人」的年輕人,楊勇超的建議是,多培養一些自己的興趣愛好,工作學習忙碌起來不給「空虛寂寞」留機會,多和現實中的朋友加強聯繫,多跟家人分享溝通去感受家庭的溫暖,「如果還不行,最好尋求專業的人士的幫助,不管是社會上還是網上,一定要找到正規的專業機構,及早治療,避免二次傷害」。
而作為過來人,孫冉只說了一句話,「生活裡的好人很多,你不要在垃圾堆裡面找!」已經半個多月沒點單了,早上8點起床,她久違地拉開了房間窗簾,她覺得這一次應該可以真正「退圈」!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名字皆為化名)
本文由#樹木計劃#作者【猛獁新聞】創作,在猛獁新聞和今日頭條獨家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爆料、維權、尋找、求助,請撥打東方今報新聞熱線16603712315、(0371)65830000,歡迎您隨時向我們提供新聞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