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圍剿貓爪藤(圖) | ||
NEWS.SOHU.COM 2004年08月14日16:19 來源:東南早報 |
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 ||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
廈門市環保局謝海生局長說,「貓爪藤」抗性強,除耐鹽能力差外,對光、溫度、水、土壤等環境因子具有很強的適應性,且沒有天敵,這也是許多入侵植物的共性;同時,其攀緣能力強,根系深且發達,一旦安家落戶,清除困難;但是其繁殖係數一般,開花結果需要有強光照環境,種子傳播能力弱,這是貓「貓爪藤」與一般入侵植物的最大區別,也為我們清除「貓爪藤」爭取了時間。 不過,謝局長認為「貓爪藤」是自然界中的一分子,自然界的每一分子都有其作用,只是人類怎麼去利用它罷了。特別是有媒體報導「貓爪藤」具有免疫、消炎和抑制癌細胞生長的作用。臨床試驗證明這種植物製劑對愛滋病、肺癌、睪丸癌、胃癌、腫瘤、潰瘍、糖尿病、月經失調等病症具有明顯療效。因此,根據「貓爪藤」有其藥用功能的情況,謝海生局長認為,人們可以開發「貓爪藤」的藥用功能,讓其變害為寶。 ※在鼓浪嶼已有100多年歷史 「說起鼓浪嶼『貓爪藤』,其由來的確切時間已經無查考。」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溼地與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王文卿副教授說,「不過,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在1840年鼓浪嶼成為英國租界後從海外引進的。」 王副教授說,「貓爪藤」原產地自然分布在安德列斯群島、墨西哥、中美洲直到南美洲的阿根廷。在厄瓜多、哥倫比亞、委內瑞拉、秘魯等國的亞馬孫森林以及哥斯大黎加、瓜地馬拉、巴拿馬等中美洲國家的熱帶雨林地區發現了這種植物。 「貓爪藤」一般是作為觀賞植物引進而成為令人頭痛的雜草的。目前「貓爪藤」在澳大利亞從東北部的新南威爾斯到東南部的昆士蘭都有發現,而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德克薩斯、夏威夷以及新英格蘭各州也發現其蹤跡,在南非也已經成為入侵種。在澳洲的昆士蘭,「貓爪藤」是所有入侵植物中最令人討厭的物種,「貓爪藤」可以迅速侵佔森林和農場,有時可以「殺死」所有的樹木。 這樣一種生物,在我國廣東、福建早有引入並作觀賞栽培,在福建更是逸為野生,主要分布在廈門、福州。鼓浪嶼引種「貓爪藤」的確切時間已經無從考查,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1840年鼓浪嶼成為英國租界後從海外引進的,本是作為牆壁的攀援物用來增加美觀,現在已經在全島大部分地區分布。這樣估算,「貓爪藤」在廈門已經有一百多年歷史了。 在廈門,「貓爪藤」主要分布在鼓浪嶼,萬石植物園也有不少,廈門大學專家在調查中發現,情人谷水庫邊的臺灣相思樹林內也發現了面積近1000平方米的「貓爪藤」。「貓爪藤」在鼓浪嶼發展之神速,緣於鼓浪嶼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土壤母質以中生代花崗巖為主,土壤以沙土為主,土質瘠薄,正適合其生長。 ※用3年清除貓爪藤 廈門市鼓浪嶼風景名勝區市政環境衛生管理處周英志主任告訴記者,鼓浪嶼現在大約有122269.38平方米的風景林地受貓爪藤危害較嚴重,其主要分布在升旗山、觀海園、浪蕩山、雞母山、美華療養院周圍、筆山路1—3—7號、筆架山、燕尾山、鼓新路40號、兆和路周邊、大德記、漳州路(黃家園)、毓園。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鼓浪嶼開始大量引入貓爪藤,由於貓爪藤是一種非常漂亮的觀賞植物,在鼓浪嶼的一些庭院、私人住宅內經常被用於圍牆的垂直綠化。由於山體貓爪藤已對鼓浪嶼風景林地造成了嚴重的危害,使林地內大部分地被、灌木及部分喬木出現死亡,且有迅速蔓延的趨勢,嚴重威脅著鼓浪嶼園林的發展及生態環境的建設,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一旦沒有採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理,貓爪藤將禍害無窮。 鼓浪嶼的綠化面積較大,貓爪藤數量眾多,單靠環衛部門來清理,力量還是比較薄弱。因此,鼓浪嶼環衛部門多次向居民及各單位進行宣傳,爭取讓鼓浪嶼市民人人都來動手清理貓爪藤。然而,鼓浪嶼有許多無人居住的庭院,其業主大都在海外,這給貓爪藤的清理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難。 為了保護鼓浪嶼的園林資源及生態環境,避免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廈門市政府已下撥約50萬元的經費,用於治理鼓浪嶼的貓爪藤,該管理處已從今年6月份開始,組織了一支貓爪藤人工清理隊,對鼓浪嶼山體貓爪藤進行人工清理,第一步是清理山頭上的貓爪藤。 由於貓爪藤生命力頑強,繁殖速度快,有的根莖藏匿於石頭間,有的藤莖纏在樹根上,用人工清理的難度大,難以徹底根除。清理隊將刨土達40釐米以上,徹底挖除並挑盡底下塊根或根莖、清理乾淨樹上的藤莖,將清理的貓爪藤地下塊根予以碾碎銷毀。 今年9月30日前,環衛部門將對清理工作進行初次驗收。明年9月份再進行復驗,清理工作將預計將持續至2006年9月。 「貓爪」再不砍就要抓人 控制入侵生物的方法主要有:物理防治、化學防治、生物防治和綜合防治等措施。 物理防治法主要是通過人工清除或隔離的方式,在有害生物入侵初期,採取人工清除或隔離的方法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化學防治主要是通過一些藥物直接殺死目的生物或幹擾其正常的生長或繁殖過程,進而達到控制的目的。生物防治主要是通過引進天敵,但目前國內外還沒有有關「貓爪藤」天敵的報導,且引進一種新的生物其本身就有可能造成新的生物入侵。綜合防治是採取物理的、化學的和生物的措施,並尋找目的生物的有效利用途徑,從而達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針對目前廈門地區「貓爪藤」的現狀,專家認為應該在人工清除的基礎上,採取綜合的防治措施,具體有:加強宣傳教育,尤其是要使那些認為「貓爪藤」現象不是生物入侵的人改變觀念。「貓爪藤」控制的成功與否有賴於政府和公眾對「貓爪藤」行為的認識程度,尤其是在入侵初期。在澳洲的昆士蘭,「貓爪藤」漂亮的外表使得人們對它失去應有的警戒,少數有識之士的呼籲不足於阻止人們的引種熱情,結果造成了「貓爪藤」泛濫成災。前車之鑑,為此,應該立即編寫有關「貓爪藤」生物入侵的宣傳材料,提高公眾的認識,避免將「貓爪藤」作為觀賞植物而出現新的人為擴散; 在查清廈門地區「貓爪藤」的分布地點和面積的基礎上,成立臨時性的「貓爪藤」防治隊伍,以控制「貓爪藤」。清除方式以人工清除為主,結合藥物(草甘膦)塗抹。清除工作應該是島內優先,尤其是廈門大學校園和植物園內的「貓爪藤」。 據了解,廈門市對外來物種的普查及深入研究正在進行中。廈門大學海洋與環境學院博士生導師楊聖雲教授介紹說,目前我國已有40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大約有50%是有意引進後擴散成災的。 就廈門而言,外來物種有五爪金龍、互花米草、「貓爪藤」、沙篩貝、太平洋牡蠣等等,有的已經給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並且危害還在繼續,有的尚在萌發期。楊聖雲教授認為,應立即建立外來生物入侵應急預警機制,早防早控,確保生態系統安全。 生物入侵不是鬧著玩的 陳品健 外來物種也叫非本地種,是指由外地進來的物種。當這些物種進入本地後建立起自己的種群,改變或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就成了外來入侵種。據統計,在被引入的外來物種中,約10%在新地環境中能自行繁殖,其中大約有10%能造成生物災害,即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有直接和間接的,有人為的和非人為的因素。外來入侵種有許多特點:它們的適應環境能力、繁殖力、傳播能力均比較強;當它們侵入一個地區後,侵入地有其充足的可利用資源,侵入地缺少自然控制機制。 外來入侵種一方面以其種群優勢使本地生物生存受到威脅,以至滅絕,破壞了物種多樣性,使物種單一化;另一方面通過壓迫和排斥本地物種,導致生態系統的物種組成和結構發生改變,最終導致生態系統的破壞。因此,外來入侵物種對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的危害以及造成的經濟損失均不可低估,甚至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隨著貿易和交往的增加,外來入侵種有明顯上升的趨勢。進入廈門的外來物種超過百種,其中造成生物災害的主要有互花米草、鳳眼蓮、貓爪藤、五爪金龍、微甘菊、沙篩貝、杜小實蠅、食人鯧和福壽螺等。互花米草已侵佔了大片灘涂,使許多紅樹林消失,破壞了海岸生態系統;鳳眼蓮大肆入侵水庫、湖沼、池塘、河叉和稻田,它大量漂浮水面,堵塞河道、影響航運、排灌、淡水養殖及生活用水,它還會吸附多種重金屬毒物,死後腐爛,構成二次汙染;貓爪藤和五爪金龍纏死了鼓浪嶼許多古樹名木,已成為園林的一大公害。 外來物種並非一進入新的生境就成為生物入侵物種,其入侵過程包括引入期、逃逸期、種群建立期、停滯(潛伏)期和擴散期幾個階段,成功控制外來入侵物種,控制措施越早越好,一旦大面積擴散之後,控制就很難。人工或機械拔除、天敵、化學農藥等措施都難以根除,甚至無法控制其繼續擴散。建議儘快建立國家級、省級、市級的預警、風險評估和防禦體系,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實施外來物種引種許可證制度,防止盲目引種;加強邊境口岸的檢驗檢疫工作;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防範「生物入侵」的意識;同時開展相應項目的科學研究,為建立預警體系、及時提供對策和控制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