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容忘,鼓浪嶼的抗戰記憶,到底有多可歌可泣

2021-01-15 魚羊秘史

文:鼓浪隱士

全民族抗戰時,中國各地都發生了不少故事,或可歌可泣、或充滿悲情。而作為著名旅遊景點的鼓浪嶼,在抗戰時又有哪些故事呢?通過採訪、整理一些前人的口述、日記,我對當年的民生狀況重新描繪,和大家一起感受那段非常歲月。

01.

1938年春夏之交,日寇的鐵蹄逼近廈門。那時廈門市政府有規定,凡年輕男子都要作為預備兵源,準備隨時開赴抗日戰場。那時有位吳先生住在中山路一帶(現在是繁華的步行街),等候著軍部的調遣。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5月10日這天,他閒著沒事,在家看書,正當沉浸在書香時,忽然從窗外傳來一陣喊叫聲,「國軍防線崩潰了,日本仔打進來了,大家快跑啊!」

他的妻子為了一家老小的安全,馬上拉著吳先生向海邊狂奔,希望能夠趕上前往鼓浪嶼的渡船。因為那時鼓浪嶼是公共租界,由美國、英國等多國人士管理,日本兵不敢上島撒野,是躲避戰禍的好地方。因此就有不少像吳先生那樣的難民來到了鼓浪嶼。

而且吳先生一家非常幸運,他們來到碼頭時,正好趕上最後一班船,得以安全地到達鼓浪嶼,這讓他們一家感到慶幸,直到晚年還在念叨此事。不過由於逃難匆忙,吳先生家裡的財產沒有帶在身邊,因而初到鼓浪嶼時非常清苦。

面對大批難民湧入「公共租界」鼓浪嶼的境況,島上各界人士立刻被動員了起來,積極投入到救助同胞中。三一堂的盧鑄英牧師帶領教會信徒積極參與救援工作。他們不僅提供難民生活所需,還將三一堂作為臨時收容所。據知情者方先生回憶:「當時(7歲)的印象很含糊了,只記得一些稀飯、黃豆,有沒有鹹菜已記不清了。這些都是好心人捐贈的。好心人很多是教會的人士,當時鼓浪嶼的秩序很不錯。」正是各界人士的善舉,才使湧入的難民得以溫飽,在戰亂中得以保全。

在難民中有很多孩童中斷學業。面對這情況,從事救助難民的國際救濟會行動起來,他們在黃家渡難民所附近開辦了難童學校。學校教務主要由美國傳教士卜顯理和毓德女中主理福懿慕姑娘、英華中學英籍教師李樂白等人負責。而負責一般教學的,都是難民中的知識分子,其中也包括一些中學生。從學校開辦到太平洋戰爭爆發, 難童學校共有500多名孩子入讀。

而在鼓浪嶼的「孤島歲月」,還有不少充滿愛國心的中國人從事抗日活動。比如英華中學就有教師在課上教唱學生《滿江紅》,通過嶽飛的愛國情懷激發抗日熱情。此事卻遭到了日本人的抗議,但由於學校出於時局需要,交由英國人管理,日寇才無可奈何。

02.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對英美等西洋各國宣戰了。他們大搖大擺地登上了小島,鼓浪嶼的寧靜就此被打破。島上的西方人都被關進集中營,一些被認為有反日傾向的中國人也身陷囹圄,遭到殘酷迫害。日本人的治理非常恐怖,有時中國人稍微犯了點錯,就會遭到暴打。有位傅先生回憶他外婆的經歷說:「當時路過日本兵站崗的地方,如果中國人不向他們行禮,立刻就會遭到暴打。她就曾經見過有人被日本兵打成重傷的」。

那時,臺灣是日本的殖民地,部分臺灣人數典忘祖,認賊作父,與日本人一起壓迫中國人。他們仰仗日本人做靠山,在鼓浪嶼作威作福。比如有位臺灣醫生就經常跟人宣揚他兒子的「光輝事跡」,說他的兒子參加了「皇軍」(作者註:其實都是夥夫,不是正式軍人),在廣東那裡作戰,取得了「勝利」。有個南洋華僑與臺灣人發生經濟糾紛,對方了報復,就去向日本主子告狀。結果那人立刻被日本兵帶走,很快就被槍決。

當然有的臺灣人卻深明大義,不願為日本人效勞,甚至付出了寶貴生命,陳傳達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陳傳達是鼓浪嶼的音樂才子,三一堂歌頌團的指揮。在抗戰爆發後,他曾前往菲律賓,教當地華僑唱抗戰歌曲,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1945年,日軍在各條戰線屢戰屢敗,為了補充兵源,強迫廈門的日籍臺灣人接受軍事訓練,加入警防團。

充滿愛國心的陳傳達自然不願把槍口對著自己的同胞以及盟軍的部隊,因而在逃跑未遂後,多次託病不參加日本人的訓練。可這絕非長久之計,於是陳傳達準備泅渡到國統區,以擺脫日寇的糾纏。6月8日晚,陳從現在鼓浪嶼燕尾山一帶下海,準備遊到大嶼或嵩嶼。可是三天後,他的屍體在鼓浪嶼康泰垵被發現。關於他的死,有多種說法,但大多都認為,是被日本人開槍擊斃的。音樂才子陳傳達為了不加入日寇的軍事組織,選擇了反抗、逃亡,並付出年輕的生命,其愛國熱情令人動容。

而一些老先生也曾回憶,日本統治期間為了迷惑中國人,在廈門的街道上看到一隊隊的日本兵排成隊列,在街道巡邏。他們走過一隊後,接著好幾隊經過,好像有非常多的日本兵在島上。抗戰勝利後才知道,廈門的鬼子並不多,他們讓前行的隊伍完成遊行回到兵營後,換了軍裝、裝備,又重新出發,接續著前方隊伍,繼續遊行。由此造成日軍在廈門重兵把守的假象,迷惑當地人和國民黨特務,削弱他們的抵抗意志。

03.

日本鬼子的高壓統治,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一些有民族大義、勇敢無畏的人,都紛紛起來反抗日偽的統治。而日寇為了鎮壓,經常到各家搜查。有一天,一位年輕男子來到龍頭路的一戶人家躲避,被主人吳先生藏在了一個長櫃裡。可很快就有漢奸向日本人透露情報。

不久,這家門口外傳來日本摩託車的轟鳴聲,幾個日本兵闖了進來,他們不由分說地翻箱倒櫃。一個瘦瘦的漢奸問吳先生有沒有藏匿抵抗分子,吳回答沒有。日本兵忽然聽到那長櫃有動靜,就馬上去查看。吳先生當時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如果被發現,不僅那個人將被處決,而且他們一家也要遭殃。就在這時,一隻老鼠從長櫃底下竄了出來,日本兵見狀,哈哈一笑,就走開了。假如不是那隻老鼠出現,估計吳先生一家和那位愛國志士,將要遭到鬼子的殘害。

抗戰末期,中美空軍對廈門的日軍進行猛烈轟炸,日寇基地時常傳來爆炸聲,人們都能清楚地看到遠處冒出的黑煙。可那時並沒有制導技術,有些炸彈不免落入了平民區。比如黃家渡一帶就遭到了炸彈攻擊,有棟房子在衝擊波作用下,裂開了一道縫。這道縫隙直到60年代末還存在。而有些炸彈則穿入地下沒有爆炸,因此上世紀八十年代還有人因為挖到遺留炸彈發生事故而受傷。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發布《終戰詔書》宣布投降,中國抗戰迎來了偉大勝利。是年9月,駐廈日本在博愛醫院附近的一棟樓房,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不少老人回憶,「那天,鼓浪嶼有如過節一般,人們紛紛湧上街道,慶祝這來之不易的勝利。鞭炮聲在鼓浪嶼上空迴蕩,有的街道滿滿都是鞭炮留下的紙屑,有好幾公分那麼厚。」

有些居民把投降的日本兵拉到街道上,強迫他們衝廁所、掃垃圾,甚至對他們拳打腳踢,發洩這幾年來被他們欺負的怨恨。當然這些日本兵非常聽話,任憑暴打、侮辱也不還手。足可見,這個民族的可怕,中國抗戰勝利真是來之不易。不久,這些日本兵被國民政府遣返回國。鼓浪嶼的居民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鼓浪隱士 製作:吃硬碟吧、發達蚊

本作品版權歸「魚羊史記」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關焦點

  • 鼓浪嶼巨型溫度計「身世」之謎待您解 或有超過80年歷史
    廈門網訊(文/圖 廈門日報記者 鄔秀君)「沒想到在鼓浪嶼的藥店裡,掛著這麼大一支溫度計,看上去好像還有一定歷史,真好奇它有什麼傳奇故事。」近日,有遊客向本報記者報料,逛鼓浪嶼時,偶然在島上街心公園附近的藥店,發現一支「巨無霸」溫度計。  該溫度計懸掛在進店右側牆壁上,由於個頭很大,異常顯眼。
  • 廈門鼓浪嶼原日本領事館無人敢住 多名抗日誌士犧牲在此
    鼓浪嶼鹿礁路,一棟顯得破舊的建築,只開著一個小小院門。  走進樓裡,吱吱呀呀的門板和樓梯,陰暗破敗。小樓改成教工宿舍已有半個多世紀,不小心步入的遊客,根本想不到,這裡曾是日本領事館,更想不到,有很多的廈門人和抗日誌士,犧牲在這棟樓裡。  物是人非。
  • 廈門鼓浪嶼,有個西洋色彩的園林景觀,那裡依山靠海知道的人不多
    廈門鼓浪嶼,有個西洋色彩的園林景觀,那裡依山靠海知道的人不多鼓浪嶼 原名「圓沙洲」,別名「圓洲仔」,南宋時期命「五龍嶼」,明朝改稱「鼓浪嶼」。然而,對於廈門鼓浪嶼而言,其實它是一座匯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旅遊景點的一個獨立的海島。其中,在廈門鼓浪嶼,有這麼一個地方,那裡不僅依山靠海,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景觀,而且它屬於廈門鼓浪嶼裡面為數不多的鬧中取靜的景點,知道的人不多。除此之外,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一個融合西洋色彩的園林景觀。
  • 常德棚改PPP項目黨支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
    紅網時刻11月28日訊(通訊員 趙得歡 記者 潘錦)11月27日,常德棚改PPP項目黨支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組織全體黨員前往常德老西門抗戰文化展示館緬懷革命先烈,重溫紅色記憶及抗戰遺存。  活動中,黨員們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老西門抗戰文化展示館,觀看了抗戰碉堡及館內抗戰遺存物品、文獻和照片。
  • 釣魚須小心 《抗戰》巨龍逐日海島之迷
    在體驗《抗戰OL》有趣的釣魚生活技能時,別忘了欣賞釣魚島上美麗的海島風情。《抗戰》新資料片「巨龍逐日」全新推出新地圖釣魚島,數萬戰士即將展開搶灘登陸,參與保釣計劃。 甲午戰爭血未乾,黃海海戰的慘烈記憶永遠銘刻在國人的心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在愛國精神的召喚下,中華志士多次登島或試圖登上釣魚島以具體行動宣示主權,稱為「保釣運動」。而今,抗戰玩家們強行登陸釣魚島,又將碰到什麼危險呢?
  • 抗戰影視--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
    在中國電影和中國抗日戰爭的平行線上,我們看到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雖然戰爭已經過去60年,但中國電影的抗戰敘事卻已經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抗戰記憶成為永恆的影像。  第一階段:紀錄式影片---喚醒民眾的抗戰意識(1932--1937)  代表作:《風雲兒女》《馬路天使》《狼山喋血記》  從激烈的商業競爭中「覺醒」的中國電影從業者,終於認識到「反帝抗日」這一崇高的歷史使命。
  • 今天抗戰勝利紀念日,每個中國人都該銘記!|中國抗日戰爭|雲南|抗戰...
    新華社發這一天舉國歡慶,萬人空巷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第一次抗擊外侵的全面勝利中華民族終於迎來了歷史轉折點慶祝抗戰勝利的遊行隊伍。至1943年初日軍佔領了怒江以西約3萬平方公裡的國土雲南從戰略大後方變為抗戰最前線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雲南成為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戰場的結合部抗戰爆發後我國東南沿海港口被日軍封鎖。此後,圍繞國際援華物資運輸和對日空中作戰,雲南成為中國抗戰最重要的戰略基地。圖為雲南各族人民積極參與修築機場。
  • 鼓浪嶼得名 與音樂有關
    鼓浪嶼被稱為「海上花園」,在古代叫做圓洲仔,因為嶼上西南海濱有一個受海水衝擊侵蝕而成的礁穴,浪花拍擊在上面,聲音好像擂鼓一樣,因此從明代起,便將它稱為鼓浪嶼
  • 一寸山河一寸血—攝影家黑明用鏡頭留住一百個抗戰老兵的歷史
    而完成這一搶救和自贖的黑明先生,一定是一個有歷史責任感和存在感的人。幾次想對他採訪,卻因各種原因未能成行。終於,在不久前的一個影展活動上,我見到了黑明先生,見縫插針地進行了採訪。「抗戰老兵的驍勇善戰和不畏犧牲的民族大義,應當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財富,永遠被歷史銘記,被後人敬仰!
  • 鼓浪嶼十大豪宅,竟藏有「小白宮」與「凡爾賽宮」,還有「懸崖別墅」
    因此,建築不僅是凝固的音樂,還銘記著城市的歷史,更是一個城市的靈魂!鼓浪嶼,曾長期是一座人煙稀少的荒島,直至宋元時期,才有"圓沙洲"的名稱,明代始稱"鼓浪嶼"。鴉片戰爭以前,島上最初的房屋,多為十分簡陋的閩南民居。廈門成為通商口岸之後,外國殖民主義者紛紛前來鼓浪嶼定居或暫居。隨後陸續建造了教會學校、教會醫院、教堂、聖教書局、領事館等一批西式建築。
  • 到底是什麼讓瀧和三葉在交換身體後失去記憶的呢?
    看完新海誠的《你的名字》我一直有一個疑問:瀧和三葉為什麼會在交換身體後失去交換過程中的記憶呢?那是夢,夢醒了就很快會忘」,這句話是動漫中被用來解釋交換身體的失憶,包括黃昏之時後的失憶。但這個解釋我並不贊同。瀧和三葉的交換身體,感覺就像是個「夢」。
  • ...千秋尚凜然 ——百館千場萬人「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
    9月3日,由中國科協調宣部主辦,中國科學技術館、中國科協科學技術傳播中心、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科技館專委會承辦,江蘇科技館、江蘇廣電總臺荔枝讀書會和優漫卡通衛視協辦的「紅色記憶:抗戰中的中國科學家」科學家精神報告團「傳承2020」 大型宣講活動暨中國科技館「百館千場萬人」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南京專場成功舉辦,江蘇中華文化學院、南京田家炳高級中學、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金陵中學河西分校的師生代表和幹部職工共計
  • 鼓浪嶼圍剿貓爪藤(圖)
    ※在鼓浪嶼已有100多年歷史  「說起鼓浪嶼『貓爪藤』,其由來的確切時間已經無查考。」廈門大學生命科學院溼地與生態工程研究中心王文卿副教授說,「不過,目前比較統一的說法是在1840年鼓浪嶼成為英國租界後從海外引進的。」  王副教授說,「貓爪藤」原產地自然分布在安德列斯群島、墨西哥、中美洲直到南美洲的阿根廷。
  • 廈門,欣賞海邊日出的好去處,而且那裡還能俯瞰鼓浪嶼全島風光
    特別是在廈門,如果說沒有去過廈門,或者說到過廈門,沒有去過鼓浪嶼,可能真的等於白去廈門一趟。而廈門鼓浪嶼之美,除了它那擁有者眾多的旅遊景點以外,還有這裡城市和海島相互結合的日出、日落、海灘、藍天等等。儘管說,在廈門有很多地方和旅遊景點都可以欣賞和觀看廈門和鼓浪嶼的日出、日落。但是,有這麼一個地方。
  • 轉頭就忘?不存在的!在這裡,有你想要的長時間記憶方法!
    有記憶力不好的學生嗎?孩子記憶力不好,記不住單詞和公式,或者當時記住了,但過後就忘了,這能說明孩子記憶力有問題嗎?比如,有孩子在課文中能認識這個單詞,但在課外讀物中就不認識這個單詞了,這就是視覺加工的特點,如果是語音加工的方式,就不會出現這個問題。所以,一定要讓孩子出聲音學習,練習朗讀和背頌。
  • 鼓浪嶼風評變差,去的人說來次就後悔,是什麼在拖垮它的口碑?
    其實很多人都覺得這張榜單的排名非常有問題,並沒有準確的數據去支撐,也是一張缺乏公正的榜單。鼓浪嶼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一去的旅遊景點,應該要正確地去看待它。02鼓浪嶼是一個比較有爭議性的景點,首先,這裡的風景非常美,環境也非常好,去這裡可以欣賞到很多不同國家的建築,或許也正是因為越來越多的遊客過去這裡的商業化越來越重。
  • 流浪貓狗泛濫影響市容 鼓浪嶼展開「貓狗大轉移」
    有「祖籍」鼓浪嶼,上百年在島上繁衍生息的野貓野狗;有和主人失聯,淪落街頭流浪的小貓小狗;也有專門被主人帶到鼓浪嶼,然後拋棄在島上的寵物貓狗……一直很愛貓狗的鼓浪嶼居民,也有點招架不住了。那麼小的島,數百隻流浪貓狗,攪得島上居民沒了安寧。整晚貓叫春,隨處狗大便,還有抓傷咬傷事件時有發生。雖然擾人,但它們也是生命。怎樣才是兩全之策?
  • 鼓浪嶼圍剿貓爪藤
    早報記者吳語黃毅輝實習記者陳珠香文/圖  鼓浪嶼正在爆發一場貓爪藤與人在爭奪生存空間的戰爭!  從今年6月份開始,鼓浪嶼市政環境衛生管理處組織了一支貓爪藤人工清理隊,對鼓浪嶼山體的貓爪藤進行人工清理,第一步是清理山頭上的貓爪藤。此前,廈門市政府下撥了約50萬元的經費,專門用於治理鼓浪嶼的貓爪藤。
  • 位於鼓浪嶼的廢棄豪宅,臺灣主人棄之不顧,網友:我去撿一套
    而鼓浪嶼,原來並不叫這個,而是叫「圓沙洲」,在明朝的時候才改名為「鼓浪嶼」。這個名字的由來是因為當時島上的西南方有一塊兩米多,中間空的礁石。海浪拍打上去的時候,聲音就像擂鼓一般,所以人們把它叫做「鼓浪石」,「鼓浪石」所在的島嶼也就因此得名。鼓浪嶼作為廈門最大的一個島嶼,每年遊客如織,為廈門帶來了非常可觀的收入,和廈門海峽大廈、廈門大學等隔海相望。地理位置非常優越。
  • 八百裡太行八百裡景 此行—太行山抗戰景區
    有人說,要麼讀書,要麼走路,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讀萬卷書,還要行萬裡路」,秋天真美 ,總有一段詩意在等你,放飛的靈魂,永遠在路上。只有在路上,才能遇到想不到的風景。我一直在不斷地收藏著路上的風景,今天路過「太行山抗戰景區」吸引了我的眼球。素來就有「八百裡太行八百裡景」之說,太行山的秋天是迷人的,太行山的秋天是富有詩意的!除了我們涉縣美麗的太行風景之外,還有很多值得參觀的景色!美麗好風光,最美在太行。太行山形勢險峻,歷來被視為兵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