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內置LED閃光燈存藍光傷害。日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智慧型手機內置LED手電筒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警示,小於10歲的兒童和大於60歲的老人,不要直視手機的內置LED手電筒。
隨著LED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應用領域的大量延伸,高功率的單顆LED被廣泛使用,如智慧型手機拍照用的閃光器。而作為第一功能的閃光器配上應用軟體即可以成為可攜式的手電筒加以使用。由於LED產品本身固有的高亮度特性,在近距離使用容易產生藍光光生物危害。
為評估智慧型手機內置LED手電筒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本市生產、銷售的智慧型手機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共採集樣品19批次產品,覆蓋本市生產、銷售的主要品牌,採用IEC 62471:2006 《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IEC/TR 62471-2:2009 《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第二部分:製造商導則》、IEC/TR 62778:2012 《光源和燈具的光生物安全藍光傷害評估應用》、GB/T 20145:2006 《燈和燈系統的光生物安全》等標準要求,對智慧型手機內置LED手電筒的藍光傷害項目進行風險監測。
經檢驗,19批次產品內置LED手電筒的藍光傷害均為1類危險(低危險),即在曝光正常條件下,燈無光生物危害。綜合本次風險監測情況,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特向全社會發布質量安全警示:手機廠商要重視手機中LED產品的質量安全,合理控制LED的色溫以及亮度。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使用手機耳機的機會不斷增多,戴著耳機聽歌、聽新聞或者聽節目,既不影響他人,又可避免外界幹擾,這種情況在年輕人和學生族中尤為普遍。但如果長時間使用或不正確使用聲壓性能存在問題的耳機產品,很有可能導致聽力下降,甚至會引起噪聲性耳聾的疾病。
為評估手機及手機配套用耳機產品質量安全狀況,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本市生產、銷售的手機及手機配套用耳機產品開展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採用YD/T 1884-2013《信息終端設備聲壓輸出限值要求和測量方法》國家標準和要求,對手機及配套用耳機產品的最大聲壓級、最大輸出電壓、寬頻特徵電壓項目,對手機用耳機產品的寬頻特徵電壓項目進行風險監測。
本次風險監測共採集30批次產品,其中,18批次為手機及配套耳機產品,12批次為零售手機用耳機產品,經檢測,26批次產品存在安全風險,其中,5批次手機產品最大輸出電壓高於參考限值150mV,8批次手機配套耳機產品最大聲壓級高於參考限值100dB(A),23批次手機配套耳機和零售手機用耳機產品寬頻特徵電壓低於參考限值75mV。
目前,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已將風險監測結果告知生產企業及其所在地質量技術監督部門,督促企業加強質量控制,降低或消除質量安全風險。
同時,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已將手機及手機配套用耳機產品質量安全風險信息報告有關部門,建議完善相關國家標準。
在此,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手機及手機配套用耳機產品質量提出安全風險預警,購買手機用耳機時,儘量選用原配耳機,不要隨意更換耳機,不能盲目認為耳機音域寬和音量響就好,要重視聲壓超標可能對聽力造成的危害。可根據說明書中指定的耳機型號去專業商店購買使用。
使用者通常根據周邊環境噪聲的高低來調節輸出音量,環境噪聲越大音量調節就越大,此時耳朵就容易承受更大的傷害,如果耳朵長期暴露在80 dB以上的噪音環境中,危險性會迅速增加,有可能突發噪聲性耳聾。因此,購買耳機時最好選擇能阻絕外在噪音的主動降噪耳機,一般只有降噪效果達30 dB左右才有保護耳朵的作用,同時,應在環境噪聲較低的條件下收聽音樂和語音。
佩戴耳機時間不宜過長,長時間使用耳機會使耳朵壓力過重造成耳朵超負荷工作,建議聽一段時間休息一次。根據耳機結構形式的不同,使用間隔時間也有變化,插入耳道的密閉式耳塞應該減少20%的時間,而頭戴耳機可以適當增加15%左右的時間,音量不宜太大,聲壓不要超過85dB(A)或耳機總音量的60%,關注產品超音量提示功能,控制好聽音時間。
編輯:龐舒青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