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時長3分33秒,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上海,走在改革開放最前沿
開放是上海最大的優勢,開放、創新、包容已成為上海最鮮明的品格。三十年前,中央政府宣布開發開放浦東,掀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
三十年來,上海始終堅持制度創新、先行先試,從浦東開發開放到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從全國第一家保稅區到第一家自貿試驗區、再到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從世博會到進博會,一直走在全國改革開放最前沿。
三十年來,上海始終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GDP從782億元增長到近4萬億元,在全球城市中位列第6,人均GDP從1200美元提高到超過2萬美元,第三產業佔比從不到30%提升至70%以上,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三十年來,上海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00多元提高到7萬多元,戶籍人口期望壽命從75.46歲提高到83.66歲,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生動詮釋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這顆璀璨的東方明珠,已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發展成就的生動縮影。
上海,彰顯高質量發展活力
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上海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率先實現復工復產復學復市,疫情大考之下上海經濟呈現出足夠韌性、巨大潛力、蓬勃活力。
經濟運行穩定轉好
上海以更加確定的政策舉措有效應對不確定的外部環境,經濟運行呈現穩定轉好的發展態勢。
新基建強勢推出,聚焦5G、數據中心等新網絡、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未來三年將投資2700億元。新基建帶動投資同步回升,前三季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3%,製造業投資連續11個季度保持兩位數增長。
新動能快速成長,新能源汽車產值大幅增長140%,新能源增長16.4%,新一代信息技術增長8.4%,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佔全市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到39.7%。主要電商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全國第一,生鮮冷鏈、遠程醫療、在線視聽、無接觸配送等在線新經濟蓬勃發展。
新消費強勁迸發,首發經濟、夜間經濟、品牌經濟、免退稅經濟、平臺經濟活力齊釋放,首店、旗艦店數量穩居全國首位,離境退稅銷售額佔全國六成以上,180多家「中華老字號」企業生機勃發。首屆「五五購物節」「六六夜生活節」有力匯聚了人氣商氣,中秋、國慶長假購買力爆棚。消費連續5個月實現當月正增長,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全國城市首位,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超過60%。
城市功能更大躍升
上海以更深層次的改革精準激發創新轉型的活力,城市核心功能實現新的更大躍升。
作為金融中心,上海首次躋身全球前三甲,前三季度股票、期貨、外匯等金融市場交易總額增長18.6%,全年將突破2000萬億元,科創板上市企業183家、融資總額2700億元,金融「活水」不斷澆灌實體經濟之花。
作為貿易中心,上海口岸貿易佔全球比重提高至3.5%左右,繼續保持全球最大的口岸城市地位,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出口商品集散地加快形成。
作為航運中心,上海港口貨櫃吞吐量連續10年位居全球第一,集疏運體系不斷完善,航運服務業加快發展。
世界級大科學設施群加快形成,全國40%的集成電路、1/3的人工智慧、1/5的生物醫藥人才匯集上海,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
改革激發了市場主體活力,前三季度日均新設企業1604家,同比增長12.2%,活躍度超過80%。
對外開放進一步拓展
上海以更大力度的開放重啟新冠疫情帶來的「停擺」,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
開放型經濟制度體系加快構建。落實國家外商投資法,率先出臺全國首部地方外商投資條例,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負面清單,擴大金融、新能源汽車等領域開放,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支持外企依法平等參與標準制定和政府採購,外商投資手續更便利、權益保障更周全、發展空間更廣闊。
(視頻時長10分47秒)
外商投資首選地持續鞏固。前三季度實際利用外資155.15億美元,在去年同期增長13%的高基數上繼續增長6.1%。去年城市推介大會達成合作意向的149個項目,144個已落地。目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700億美元,近6萬家外資企業在這裡蓬勃發展。
總部型經濟不斷壯大。前三季度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8家、累計達758家,新增外資研發中心14家、累計達475家,財富500強中近1/4的外資企業設立了地區總部,繼續成為中國內地跨國公司地區總部最集中的城市。
城市韌性不斷增強
上海以更有溫度的城市治理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城市發展韌性不斷增強。
安全成為這座城市的金字招牌。上海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系統性防控守牢城市安全底線,始終位居全球最安全城市之列。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迅速打響抗疫阻擊戰,全面織密織牢疫情防控網,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取得了抗擊疫情重大戰略成果。
高效便捷深入這座城市的肌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和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成為城市運行高效服務、快速響應的最強「牽引」,年底努力實現個人事項90%以上全程網辦、本市政府部門核發的材料100%免提交,市民和企業「找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便利」。
文化鑄成這座城市的根。全力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每年近4萬場演出、1000多個展覽活動引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140家博物館、89家美術館、113家A級景區、55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遍及全市、獨放異彩,早餐工程、幼兒託育等民心工程暖心暖胃、深受歡迎,國際文化大都市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生態環境彰顯城市亮麗底色。前三季度PM2.5平均濃度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6%,7座郊野公園成為市民休閒好去處。
所有的這一切,充分體現了上海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改變,外資長期看好中國和上海經濟的信心沒有改變。
上海,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上海處在「十三五」收官、「十四五」開局重要關口。上海要深入貫徹習近平主席對上海工作的新要求,以強化「四大功能」為主攻方向,深入推進「三大任務、一大平臺」和「五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創新型、服務型、開放型、總部型、流量型「五型」經濟,加快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連結,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創造新時代上海發展新奇蹟。
第一,持續打造創新發展新動能。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上海將更加注重增強各類要素的集聚深度、輻射廣度、流動力度,著力鍛造城市功能內核,全面提升實體經濟能級,讓增長新動力燎燃成勢。吸引更多總部型功能性機構,推動國際網際網路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培育一批萬億級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讓部分商品和價格指數成為重要的國際市場風向標。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促進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讓一批突破性大的原創技術成果在這裡形成,一批帶動性強的高端產業集群在這裡紮根。推動「產學研用」聯動,實現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金融鏈一體布局,形成創新生態圈,使這座城市成為創新創業、成就夢想的熱土。
第二,持續開拓全面開放新局面。開放是城市活力之源。上海開放的大門不會關上,只會越開越大。上海將繼續高舉浦東開發開放旗幟,發揮對內對外兩個扇面作用,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形成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發展數字貿易等新業態新模式,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打造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橋頭堡,形成東部以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為載體,西部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為載體,東西兩翼齊飛的開放格局。
第三,持續探索城市治理新路子。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治理。上海將堅持共建共治共享,像繡花一樣精細管理城市,推動城市治理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和智慧化,努力讓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乾淨。持續打造智慧城市,建好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兩張網,在最低的層級,在最早的時間,用相對最小的成本,解決最大的關鍵問題,取得最佳的綜合效應。不斷破解養老服務、託育服務、舊區改造、鄉村振興等「老小舊遠」民生難題,以嘉定、青浦、松江、奉賢、南匯「五個新城」建設拓展新的城市發展空間,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四,持續營造國際一流新環境。發展環境是重要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上海將向全球最優的營商環境看齊,精心打造精簡高效的政務生態、富有活力的創業創新生態、彰顯魅力的自然生態、誠信法治的社會生態,培育形成政策、環境、服務「三位一體」的集成優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讓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放出活力、放出創造力,管出公平、管出質量,服出便利、服出實惠。
來源:上海發布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點讚鼓勵一下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聚集】快打開看看這份上海的中英文簡歷PPT!》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