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經常在閒聊之際,就會發出,一天除了「吃喝拉撒」,啥都不做。這話聽起來糙,但是,確實是這麼個道理。我們自從出生以來,每天都會攝入不同的營養,用來維持我們為你體內的營養平衡。就是去醫院看病,醫生問大便的情況也是非常的多的,但這些食物並不能都被我們身體所吸收,自然需要渠道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而大腸就擔負了糞便儲存、排出的工作。飲食、大便排出形成了人體內部完善的消化系統,既能夠為機體提供能量,同時還能將體內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還有,再生活中,很多人在排便的時候,都會出現一種特殊的情況,就是先排出來的大便又幹又硬,而到後面大便又如同「洩洪」一般,變得又稀又軟,這是怎麼回事的?
第一、過度攝入某種單一營養
要是吃了太多的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的話,有些不可溶性的膳食纖維就會出現吸收水分,並增加糞便的積累,堆積在腸道內。但是,當第二天你吃下了過多含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受營養物質未被完全吸收的影響,大便排出時也會有明顯區別,也就是頭部變得幹硬、後面軟粘。這種情況不需要擔心,只要調整飲食就能逐漸緩解。
第二、有意識地憋便
每個人我想都有過憋便的經歷吧,有的是迫於無奈,只好憋著,有的則是有意識地憋便。在有屎意的時候是不去及時的解決掉。但是,當這個形成習慣性之後,大便長時間堆積在腸道內,水分就會被腸道所吸收,變得幹硬異常。憋的時間過久,前面的水分已經被吸收,而後端水分還沒有被吸收,就形成了前幹後軟的情況。
第三、被動地憋便----便秘
為什麼會說便秘是一種被動的憋便呢?這是因為便秘是指一周內患者大便次數不超過2次、大便排出費力、乾結。就如上面所中提到的,由於大便無法及時被清除,前段水分被吸收、後端仍有大量水分,進而就發展為了前幹後軟的大便。
第四、脾虛情況的表現
從中醫學的角度來看,要是大便前幹後稀,這也是脾胃虛弱的一種表現。這是因為脾胃動力不足,沒有足夠的動力將大便向著下方推動,而之前滯留的大便中的水分就會被再次吸收。同時,受到脾胃虛弱、運化水溼能力下降的影響,大便就會呈現出前幹後稀、還會出現粘馬桶的狀態。
在日常生活中,大便出現前硬後軟的情況,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其主要就是憋便、便秘、喝水過少所引起的。憋便和喝水過少這兩種情況還是很好解決的,以後只要不憋便或多喝水就能夠有所緩解和改善。
綜上所述,大便要是出現此類狀況,就和以上的這幾個因素有關係,不但要改變飲食情況,還要提高警惕,必要時可以就診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