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巨型恆星參宿四的南半球,在2019年末至2020年突然變暗了。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8月15日消息稱,《天體物理學雜誌》日前刊發的一篇研究論文,公布了近期對參宿四[獵戶座α星(α Orionis)]的觀測結果:這顆恆星在2019年底至2020年初出現了顯著的變暗期。這很可能是緻密熱氣體的噴射和冷卻造成的。另外,這顆恆星可能會提前一年多經歷另一個變暗期。
在2019年10月至11月間,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這顆恆星上緻密的高溫物質以每小時20萬英裡的速度在延展的大氣層中向外移動。在之後的一個月中,幾臺地面望遠鏡觀察到參宿四南半球的亮度有所下降。到了2020年2月,這顆恆星已經失去了超過三分之二的原亮度。人們不禁猜測:這顆恆星可能正在成為超新星。哈勃望遠鏡對紫外光光譜的持續觀測結果為研究人員提供了參照時間線,讓他們能夠確定神秘變暗現象的起源。
論文第一作者、哈佛和史密森天體物理中心副主任Andrea Dupree介紹道:「通過哈勃望遠鏡,我們之前觀察到了參宿四表面的熱對流室。而在2019年秋天,我們還發現有大量稠密的熱氣體在參宿四的外延大氣層中向外移動。我們認為,這些氣體在恆星外部、綿延數百萬英裡的空間中冷卻,形成了遮蔽恆星南部區域的塵埃。這種物質的亮度是恆星正常亮度的2到4倍。大約一個月後,參宿四的南部區域明顯變暗了,整顆恆星也變得更模糊。我們認為,這片暗雲可能是流出物生成的。」
此外,參宿四還讓科學家們感到驚訝的是,哈勃望遠鏡的觀測結果顯示,它所探測到的等離子體,並沒有像恆星數據模型預測的那樣,是從恆星的旋轉極中噴射出來的。Dupree解釋道:「哈勃望遠鏡的觀測結果表明,恆星表面的任何部分都可以噴出物質。」他指出,最近參宿四上的活動是不正常的——參宿四正在以比太陽快3000萬倍的速度失去物質,而其最近的活動僅在南半球就造成了大約兩倍於正常量的物質流失。
Dupree補充道:「我們知道,其他較熱的發光恆星也會失去物質。這些物質會迅速變成塵埃,從而讓這顆恆星顯得更加暗淡。但在超過一個半世紀的時間裡,參宿四並沒有出現這種情況。沒有人知道一顆恆星在爆炸前幾周的活動狀況是怎樣的。有一些不祥的預測認為,參宿四即將成為一顆超新星。不過,它很有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還不會爆炸,但誰知道呢?」
編譯:朱明逸 審稿:西莫 責編:雷鑫宇
期刊來源: 《天體物理學雜誌》
期刊編號:0004-637X
原文連結:
https://phys.org/news/2020-08-hubble-betelgeuse-mysterious-dimming-due.html
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轉載請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