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總結教學經驗、發現教學問題和研究教學方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河南省濟源市根據當地實際,以問題為導向,努力開創教研新局面。
小突破重實效 解決教研信心不足問題
濟源市共有中小學121所,其中200人以下的小規模學校65所,佔比53.7%,在編教師673人。這部分學校缺乏教研的氛圍和能力,因此信心不足,直接影響著師生的發展。
為解決這一難題,濟源市教育局動員小規模學校開展校本教研,在實踐過程中營造教研氛圍,在解決實際問題中提振教研信心、增強教研能力。
以苗店小學為例,這是一所城鄉接合部小規模學校。在現實面前,學校領導確立了以小而實的校本教研為突破口,不貪大,不跟風,扎紮實實開展「宏觀-中觀-微觀」三輪備課,優化備課流程,挖掘教研內涵,解決自身實際問題。通過學習做好解決問題的預案,通過教學實踐驗證預案,通過反思提升完善方案,形成可以在小規模學校推廣的經驗方法。
同時,濟源市以99所中心校為中堅力量,打造三級教研網絡平臺,建構區域內校際「教研共同體」,以促進青年教師成長為核心,立足課堂開展系列教研活動。這一舉措克服了教研力量薄弱的難題,提升了青年教師的專業水平。
組鏈條提內涵 解決常規教研不規範問題
常規教研活動主要是聽評課、質量分析等,忽視了改進與再實踐,沒能形成完整的鏈條。教研活動記錄也多是流水帳,缺乏對問題的收集歸類、分析研討與突破,形成了「周周月月都教研,年年歲歲仍相同」的局面。對此,濟源市教研室採取高級中學的「學科說明會」拉長教研鏈條,用集中展示確保教研實效,用教案、學案和作業為一體的「自輔教學案」固化教研成果的措施,確保教研活動的規範開展。
與此同時,全市教研活動開始從「策略方法」走向「思想內涵」,從「知識本位」走向「育人本位」,從學生成長的角度思考學科教學的本質,提煉學科教學需要達成的育人目標。這樣的教研,不再局限於一節課,而是一群人共同研究核心素養在學科教學中的落實。目前,我們組建了12個學科研修團隊,以學科教研員為核心,依託高校科研力量,開展學科課程主題教研工作。
拓領域轉方式 解決教研方式單一問題
教研是一群人集中在一起,解決一個問題,可以是學科教研、班組教研、跨學科教研、班主任教研,我們可以開展面對面的實地研討,也可以進行線上線下混合教研。濟源市小學英語學科整合常規教研與網絡教研,以課例研究為載體,構建了小學英語教研共同體。濟源一中班主任工作室成立十餘年來,不斷實踐、思考,不斷寫作、閱讀,在班主任教研領域積累了許多經驗。
教研的關鍵在「研」字,如果教師只教不研,就難以真正成長發展,就難以喚起教師教研的熱情。「研」是個人的「學習鑽研」,是群體的「合作研究」。個人的「學習鑽研」使群體的「合作研究」更有效,群體的「合作研究」使個人的「學習鑽研」更深入。真正的「研」是學會搜集數據、發現問題、追問問題背後的原因,解決問題,在一點一滴中改進與成長,並把研究成果化。讓「研」字煥發生命活力,真正實現它的價值。
(作者系河南省濟源市教研室主任)
《中國教師報》2017年03月29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