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熵」--「熵減」讓生命充滿活力

2020-12-05 江蘇劉志祥

一、什麼是「熵」?

「熵」的概念,我以前也接觸過,是熱力學概念,或許自己是學文科,一直似懂未懂。早上聽了華為的管理顧問丁偉老師的一堂直播課《熵減--華為活力之源》,對「熵」有了進一步地認知。

「熵」是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1850年提出來的概念,用於熱力學第二定律,衡量體系的混亂程度;所以該定律又叫「熵增定律」

講的是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也就是說,在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做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

一切自發過程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最終,所有的摩擦力、電勢、化學勢都消失,整個系統慢慢地退化成毫無生氣的死氣沉沉的一團物質,於是就達到了被物理學家們稱為的熱力學平衡或「最大熵」,一種持久不變的狀態,一種死亡。

有時我會說:宇宙的大背景是一種「混沌」、「無序」,我們要在「無序」中找出「有序」來,這就是「生命」。有時候藝術為什麼講究起承轉合、抑揚頓挫、明暗交替、......,都是在尋找一種有序的「生命」。

二、「熵」的四個度量特徵

「熵」可以作為一個衡量系統混沌程度的指標,它有四個度量特徵:

一是熵增,混亂增加,最終死亡,是自然運作;

二是熵減,它使系統更有秩序、功能增加(熵減的前提是開放),是主動作為;

三是負熵,它是帶來熵減效應的活性因子,能產生能量。比如信息是人的負熵;新成員、新知識、簡化管理等是組織的負熵。

四是正熵。與負熵相反。有時候感覺概念,純是我們的一種應用與想像。

三、「熵」的應用

這宇宙中的規律,本質上都是相通的。「熵」在其他領域的應用,都有一種隱喻的味道在裡面,所以華為任(正非)總稱之為哲學。

我們從「熵」的三個基本認識來看它的應用:

認識一:開放系統才能熵減。

系統必須處於開放的環境中才能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封閉了就帶來熵增。就象美洲的土著,所以中國要改革開放,沒有回頭路;就是進行熵減,增加活力。

「沒有理想,不學習不努力,就是個人的熵增。」(人的一個天性偏好,個人的一個熵)——任正非

個人熵減:就是有理想有目標,並為之努力奮鬥。人有點象異構的計算機,一部分是天生的,直覺、性格等;學習就象裝應用程式,程序越多越高級,能力越強(當然有個平衡)。

認識ニ:負熵打破平衡,促成熵減

「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薛丁格《生命是什麼》

生命以負熵為生。人為什麼要學習?為什麼要運動?為什麼要規律作息?這都是一種熵減過程,以產生生命的活力和熵減的力量。

比利時物理學家普裡高津,根據生命的進化過程,總結了一種「耗散結構」概念(因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1、耗散結構都是開放性的(僵死的系統都是封閉的);

2、耗散結構都是一個遠離平衡的系統;不斷與外界物質和能量交換,這樣就可以避免熵死,形成負熵流,和無序走向有序。

這實際上就是熵減的兩個規律:開放與非平衡。「非線性」也屬「遠離平衡」的一種。

什麼是耗散結構?你每天去鍛鍊身體跑步,就是耗散結構。為什麼呢?你身體的能量多了,把它耗散了,就變成肌肉了,就變成了堅強的血液循環了。能量消耗掉了,糖尿病也不會有了肥胖病也不會有了,身體也苗條了,漂亮了,這就是最簡單的耗散結構——任正非

當然,引入負熵要適量、高品質。就象我們不要吃垃圾食品一樣。

認識三:熵增與熵減的此消彼長。

熵減不會自動發生,但是熵增有時候會自動發生。從人性上來講,人有積極向上,理性的一面,受成就感價值感的驅動;但是人也有貪婪、自私、安逸、不思進取的一面,這是與生俱來的,克服也不易。

「都江堰疏導不了太平洋」、「八百裡秦川何曾出過霸王」、秦淮河邊上產生不了世界領袖」,任正非講的就是企業一定要有稱霸全世界的雄心,要去做世界領袖,也講的是人。

四、華為的實踐

華為應用一種「活力引擎模型」,有入口、出口,吸引外界人才、知識、優秀合作夥伴、先進位度。以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來實現熵減。所以為什麼華為要賣「5G」技術給美國,然後兩家競爭。

191018

相關焦點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01、認識熵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熵增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如此。而企業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熵減,也就是增加企業的生命力。就如地球沒有太陽能量的輸入,就不可能有合適的溫度、水和生命,也就不可能有熵減的效果。任總說,企業要想長期保持活力,就要建立耗散結構,對內激發活力,對外開放,與外部交換物質和能量,不斷提升企業發展勢能,不斷拓展業務發展的作戰空間。
  • 熵與商
    呼吸都會產生熵,生命當以負熵為食。行百裡者半九十,自我認識與超越是我們每個人的人生課題。驅動學習和心流的厲兵秣馬,通常源自內心的錦繡成蔭,屁股決定腦袋,理想決定位置,誰不是當了爸爸以後,才學會了怎麼當爸爸。死磕理想的人,顧不上情緒熵增的兒女情長,所謂煩惱就是自尋煩惱。企業熵的3種狀態熵增的終極,就像唯心和唯物的白雲蒼狗,絕對性還沒得到證明。
  • 如何讓熵減成為我們的活力根源︱多向度
    我們這裡不從過於寬泛抽象的層面來講熵,我們緊扣系統的功能是增強還是減弱。生命系統要能輸出生命活力,企業系統要能為客戶創造價值,國家系統要能夠帶來發展繁榮富強,每一個系統都要實現功能。熵增就是功能減弱,人的衰老,組織的懈怠等等,這些都反映出功能的喪失。熵減指功能增強,比如人通過攝入食物,組織通過建立秩序等等實現熵減,功能增強。
  • 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創造演化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高級經濟師、工程師李玉山所作的《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創造演化》的報告引起學術界關注。李玉山希望他20多年前的研究成果能夠早日得到承認,也非常希望通過學術爭論得到專家學者的指正。現刊登李玉山《熵的本質與宇宙生命演化》一文的基本觀點,以期引發討論。
  • 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二、對抗熵 根據熵定律,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如果沒有外來的能量,世界萬物最終都會朝熵值增加的方向發展,所以世界最終會變成一鍋粥,一鍋均勻且完全無序的稀粥,一個死寂的、沒有能量轉換和運動的絕對冰冷世界。但在現實的世界裡,處處充滿了生機勃勃的生命,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是什麼樣的物種和結構挑戰了熵增定律呢?
  • 進化的方向 ——熵減
    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 我對熵原理的理解
    熵增原理指的是一個孤立系統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從朝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意思是向熵增加的方向發展。在系統內部,熵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所以一切都會從有序向無序發展,所以草木會枯萎,屋子不收拾會變亂,生命會走向衰老死亡。每個人都是孤零零來到人世,再一個人孤零零離開,融入宇宙無限的熵增趨勢,默默地被宇宙的一片混沌所吞噬。這是人生在世最殘忍的很少有人能夠坦然面對的事實。
  • 華為的「熵減」之路
    熵減的耗散結構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結構的概念,所謂耗散結構就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熵減,讓系統從無序轉向有序。生命為什麼存在?因為生命體是一個耗散結構,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活動,如新陳代謝,增加負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上,生命就延續了下去。
  • 99思維模型: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保持熵減和熵增的平衡才能保證系統的有效運行。中國最有活力的地方是深圳,因為深圳95%以上的人口都是移民。優秀的移民可以為城市的發展注入負熵流,讓城市發展更有活力。全世界最有活力的地方就是美國,美國聚集著來自全世界的優秀移民。美國最有活力的地方是西海岸,因為那裡是新移民最多的地方,例如洛杉磯、舊金山等。
  • 認識事物的規律,才能走得更遠,讀《熵減,華為活力之源》筆記
    1、熵是什麼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用來度量體系的混亂程度,又稱熵增定律,即一切自發過程總是向著熵增加的方向發展。熵減,就是事物永遠自己在越變越亂,通過人工介入來減少混亂。能量=有效能量+無效能量,無效能量即為熵。熵增定律:無效能量一直在增加。2、熵的應用熵的概念最早源自物理學,但後來人們發現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物理學,其中在1944年薛丁格(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發布《生命是什麼》時第一次使用熵的觀點看生命,生命的現象伴隨著熵的減少。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後來,克勞修斯又引入了:「熵(Entropy)」的概念,進一步表述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就是所謂的熵增定律。"熵"在物理學上表示系統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值越高,表示系統越混亂,反之則表示越有序。,在外界不向其輸送能量的情況下,總是會從有序趨向於無序或混亂,熵只會保持不變或者增加,而不會減少。
  • 任正非管理思想的精華竟然是:熵!
    簡單地說,華為成功的最大秘密在於,以熵減對抗惰怠;用耗散獲取新生!熵和生命活力,就像兩支時間之矢,一頭兒拖拽著我們進入無窮的黑暗,一頭兒拉扯著我們走向永恆的光明。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內容,作者認為是目前為止對華為發展之道最不為人知的一個視角。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圖:華為的宏觀活力引擎模型企業宏觀層面,把華為視為一個生命整體,要從企業整體運作的戰略高度解決熵增。華為選擇的方式有兩個: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
  • 熵與負熵在企業管理中的正確認識
    諮諏善道  2019-08-12 00:00:00   專欄 熵對企業來說一個具有兩面性的東西,它生於企業的無序混亂之中,熵增讓企業更加紊亂,發展遲緩。
  • 全球熵ETV是如何利用熵增熵減原理實現財富增長的?有什麼獨到之處?
    全球熵ETV理財為長期穩定的理財模式,不造勢,不忽悠,我們應該去正確了解熵理財的規則以及特色:ETV衡量為3100萬,永不增發,首發39萬進行流通,剩餘3061萬枚採用配送的方式來抵消熵減機制平衡資產效果,平臺通過平臺幣usde流通,初始化39萬熵值,從1ETV=1USDE開始循環上漲。
  • 來認識一下「熵」這個重要的概念
    「熵」是物理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多重要可以和「能量」概念對比一下。人們對能量的認識稍微早一些,也能夠體會得出能量這個概念在物理學中的重要地位。早期的時候有人認為能量是宇宙的主宰,而熵只不過是其影子。
  • 做好「熵減」,在家複習的效率也能up!up!up!
    百日衝刺,四管齊下做「熵減」熵理論源於物理學,常被用於計算系統的混亂程度。混亂度大,熵就大;混亂度小,熵就小。比如冰是水的固體形態,水分子位置相對固定,排列井然有序,熵值最低;當冰變成液態水後,水分子運動加劇,原有的秩序消失,熵值變大;變成水蒸氣後,水分子開始四處亂竄,一片混亂,熵值最高。
  • 熵!才是任正非管理思想的最大秘密深度好文
    經濟學的很多理論和計算方法都來源於物理學的啟發,但鮮活的生命並不是經濟學意義上的理性人和有限理性人。在人性和社會(人性的群體化)的複雜性面前,經濟學在社會發展的現實面前已經落後甚至潰敗,而熵的理論透過物理學和生命活力,直指人心。任正非把物理學、人性和哲學理念直接引入企業管理中,成就了華為獨特的思想文化、價值觀和發展戰略。
  • 國信證券給予海大集團買入評級 熵減激發活力 進化塑造成長
    原標題:國信證券給予海大集團買入評級,熵減激發活力,進化塑造成長   國信證券
  • 產品思維大有可為:打造熵減的動力之源
    它是一個由無序到有序轉化的過程,一切生命的自組織化過程都是熵減過程,知識點的收斂也是熵減的結果。 公開資料 我們處在一個熵減的生命世界,學習本身就是熵減因子,它把個體認知系統外的信息知識,整合內化為個體系統結構化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