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的「熵減」之路

2021-01-14 魏巍談企業學習

熵為何物

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代表的是無序的混亂程度。一個孤立封閉系統的熵,也就是混亂程度,會隨時間增大,隨著熵越來越大,整個系統最終會到達熱寂狀態,再也沒有任何有效的活動。

熵最初用來描述物理學上的現象,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社會學也是遵循同樣的熵增原則,一個封閉的組織、國家、社會都會逐步地從有序走向無序,最終消亡。

企業的發展,尤其是封閉情況下,企業的自然走向也遵循熵增原則,企業的熵增就是組織懈怠、流程僵化、創新乏力、墨守成規等等現象逐步出現,企業中的個體也會逐步走向惰怠貪婪、追求安逸、使命感和責任感喪失等等,這些都是熵增。

熵減的耗散結構

諾貝爾獎獲得者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結構的概念,所謂耗散結構就是一個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熵減,讓系統從無序轉向有序。

生命為什麼存在?因為生命體是一個耗散結構,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活動,如新陳代謝,增加負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上,生命就延續了下去。企業也是同理,要想持續生存就要逆向做功,不斷熵減,讓組織保持活力,才能延續生命。

一個企業要熵減,首先就要打開封閉的系統,開放外界,吸收先進的管理、流程、文化等,再通過一系列做功的動作,耗散掉多餘的能量,不斷優化流程,內部流動人才等,耗散掉多餘的能量,從組織中清理出去。這樣這個系統才會遠離平衡,維持在低熵狀態,持續生存下去。

華為的熵減模型

受耗散結構的啟發,任正非說,華為公司推行的管理結構就是一個耗散結構,通過耗散,把多餘的脂肪耗散掉,使公司獲得新生。華為依據自身企業管理的實踐,提出了企業自身的熵減模型。

企業要熵減,既要從整體角度來進行考慮,也要從企業中的個體角度來考慮。從整體角度就是要利用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組織惰怠、流程僵化、創新乏力等問題。而從個體角度,重在從人力資源角度探索如何持續激發個體活力,避免個體的熵增。無論是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熵減後的活力指向都是「以客戶為中心」。

華為的宏觀熵減結構

從企業宏觀的角度,進行熵減的主要方法就是要逆向做功,把多餘的物質財富轉化為能量,進行戰略投入,轉化為組織能力、人才、技術等,這就是企業厚積薄發的過程。

華為一直強調要有戰略定力,來克服未來的不確定性。任正非說,華為是30多年朝著一個城牆口進攻,在確定的戰略機會點上,多路徑、多梯次的飽和攻擊。多路徑是方向確定下的多條道路,多梯次是團隊梯次跟進,飽和攻擊是使用範弗利特彈藥量密集投入。

隨著組織的發展,流程越來越複雜。華為發布了關於流程建設的「日落法」,核心內容就是每增加一個流程節點,就要減少兩個流程節點;每增加一個評審節點,就要減少兩個評審節點,在流程優化上的原則是主幹清晰,末端靈活,這是在組織層面熵減的一種具體手段。

自我批判是另外一個熵減的工具,華為通過民主生活會、自律宣誓等進行。有人說華為像共產黨一樣搞運動,但不能不說這是一個組織建設的好工具。一個組織問題越堆越多,大家你好我好,最後問題全面爆發,組織崩潰。華為的民主生活會就像是定期的大掃除一樣,解決當下一部分突出問題。

華為有一個心聲社區,號稱華為的羅馬廣場,每個員工都可以在上面匿名表達對公司的看法。華為財經體系的一位負責人曾經說,華為的財務報表可能是中國最真實的,既不為股東負責,也不為老闆負責,只為真實負責。因為如果有問題,心聲社區的輿論就會讓他們下不了臺。

熵減還要保持開放,不斷吸取外部能量。華為發展的30年,是從外部學習的30年,從華為基本法的起草開始,到IPD變革,ISC變革,人力資源變革等,華為不斷向外部吸取能量,逐步搭建了管理根基。

華為內部有這樣一句話:「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就是鼓勵企業內部多跟外部先進的公司和組織進行交流,吸收他們的能量。華為明確提出,不做成吉思汗,不做黑寡婦,深淘灘低作堰,共同打造生態系統,和合作夥伴一起做大產業規模。

華為的微觀熵減結構

從個體角度,也需要持續熵減,華為通過人力資源政策來實現個體的熵減。人的本性追求享樂和安逸,隨著財富的增加,個體會逐漸熵增,最終失去活力,個體活力的喪失會導致整個組織出現黑洞。華為的具體做法就是通過用人力資源的價值分配來撬動更大的價值創造。這個過程是痛苦的,因為這是反人性的,但做好了,就會通過激活個體來激活整個組織。華為通過員工持股,產生內生動力;通過薪酬分配,拉開差距;通過「給火車頭加滿油」,向奮鬥者傾斜,激發鬥志。華為內部曾經有一個技術項目,有4組專家同時攻關,最後一位最不被看好的員工攻關成功,被公司重獎並連升5級。

華為通過炸開人才金字塔塔尖,形成開放的人才梯隊;打開優秀人才上升通道,不斷吸納外部優秀人才進入;把組織建在離人才更近的地方。華為在國內研究所和全球能力中心的布局,原則就是人才在哪,組織就在哪。另外對幹部採用輪崗,能上能下等,促進幹部體系流動。建立預備隊機制,推動全公司人才流動。建立強制淘汰機制,不斷吐故納,目的是希望每個人在最佳時間,以最佳的角色,做出最佳的貢獻。

活力指向

無論組織宏觀層面,還是個人層面,推過熵減不斷增加活力,要格外關注的一個根本,就是活力指向,這個指向無疑是客戶。這是華為提出「客戶是華為存在的唯一理由」,以及核心價值觀第一條是「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因,「上甘嶺上出將軍」表達的是同樣的含義。如果哪一天,組織的活力指向出現了問題,逢迎者上,唯上者上,那組織也會「活力四射」,但四射的方向是各級領導,而不是客戶,這樣的活力下一個組織過不了多久就要倒下。

華為的熵減之路體現在管理、流程、制度、文化的方方面面,去熵的路充滿痛苦,但卻讓組織持續充滿活力,正所謂痛並快樂著。華為的熵減方式仍在持續探索中,最終的目標就是讓企業更好的活下去。

相關焦點

  • 從華為熵減,看職場進化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一直在聊華為這家企業,我們有聊到華為的成功因素之一是他的人力資源管理。華為人力資源策略裡提到了華為熵減理念,目的是要防止企業員工惰怠,激活企業活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對於職場人士,在職場生涯中也會出現懈怠的時候,那麼通過熵減,可以讓我們不斷進化,成為佼佼者。
  • 華為常說的「熵增熵減」到底是什麼?
    在華為的管理語言體系中,熵概念相關的理論佔有重要地位。「熵減」被認為是企業的活力之源,防止熵增實現熵減,是華為管理的導向用語。 但是,除掉熵理論的標籤,直接面對華為管理的實際舉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引起我的關注:華為用熵理論做的事,其實是另外一種理論體系的任務,即心理科學中的社會動機理論。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熵減》。熵是來源於物理科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雖然華為是近兩三年才開始講熵,但成立30年來,華為的文化和制度一直都是符合熵理論的。
  • 華為常說的「熵增熵減」到底是什麼?
    面對世界頭號強國極限施壓,華為的從容表現,更加推高了這方面的熱度。在華為的管理語言體系中,熵概念相關的理論佔有重要地位。「熵減」被認為是企業的活力之源,防止熵增實現熵減,是華為管理的導向用語。華為管理的導向性用語是努力熵減防止熵增,我們就從熵減熵增概念在華為管理中的具體表現入手,看看為什麼華為管理做的事,可以裝進社會動機理論的筐。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摘要: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熵減」為何能解決華為中年危機?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假期閒來無事翻閱了華為內部學習郵件《華為之熵,光明之矢》,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思想。筆者讀完之後受益匪淺,回首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感悟,筆者覺得產品經理更需要熵減思維。那麼熵減思維是什麼?
  • 華為:逆轉作業系統之「熵」
    因為熱學第二定律只規定了「封閉系統的熵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卻沒規定「不能有外部能量的幹涉」。因此我們有辦法對付「熵」,那就是為一個系統注入能量。還拿房子舉例,如果路人小甲願意買下剛才的舊房子,小甲可以投資重新維護翻新房屋,就可以讓房子實現「熵減」。某種程度,如果房子有意識,或許它能感受到《信條》中的時光倒流,重返樣板間的樣子。
  • 從熵減理論思考如何提升學習能力
    01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式的自主創新,因為封閉意味著熵死,難以真正做到創新。關於為什麼能不能封閉,任正非接著這樣解釋:「我們為什麼要排外?我們能什麼都做得比別人好嗎?
  • 認識事物的規律,才能走得更遠,讀《熵減,華為活力之源》筆記
    1、熵是什麼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用來度量體系的混亂程度,又稱熵增定律,即一切自發過程總是向著熵增加的方向發展。熵減,就是事物永遠自己在越變越亂,通過人工介入來減少混亂。能量=有效能量+無效能量,無效能量即為熵。熵增定律:無效能量一直在增加。2、熵的應用熵的概念最早源自物理學,但後來人們發現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物理學,其中在1944年薛丁格(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發布《生命是什麼》時第一次使用熵的觀點看生命,生命的現象伴隨著熵的減少。
  • 從燒腦大片《信條》到任正非管理理念:熵減,到底是什麼?
    德魯克把熵引入管理學: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地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華為的發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熵的解藥:華為活力引擎模型 任正非是最早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2011年,他就已經闡述過,企業發展的自然法則是熵由低到高,逐步失去發展動力。在華為,有一個活力引擎模型,或許就是熵增的解藥。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的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華為的發展不是偶然的, 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 每一個老闆都要理解的企業哲學:熵減
    任正非是第一位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他在華為大學內部出版的第一本書《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中,作了一段「萌」序: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
  • 任正非: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
    「熵」是一個物理學量,它是一個通過運算推導出來的量。其物理意義代表系統的無序程度。無序程度增加,是熵增;反之則是熵減。而在華為的組織管理當中,任正非曾多次提及「熵增、熵減」的概念。這就是熵減。萬物生長是熵減,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在任正非看來,熵減就像是一個怠惰的胖子通過身體鍛鍊而取得健康強壯體魄的過程。要保持華為的競爭力,「熵減」運動必不可少。只有循環流動起來,才能熵減。
  • 36氪領讀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編者按:本文整理摘編自華為大學所著《熵減:華為活力之源》,原標題:《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作者:陳黎芳。 熵減,組織和個人的高效秘籍。 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任正非 近期最熱門的院線電影非《信條》莫屬。
  • 會做「熵減」的人,生活質量都很高!
    因為「熵減」的自發過程,就是勢能從高處向低處發揮作用,從包含張力處流向稀釋寬鬆處的結果。例如,水只會從高處流向低處,因為高處水的勢能大,低處勢能小,勢能從高往低流;人的狀態會從自律向懶散變化,自律需要更多的勢能,而懶散卻不需要做功。只要人停止用力,那麼好習慣(需要高勢能)就變會成壞習慣(懶散是低勢能)。
  • 進化的方向 ——熵減
    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一個系統:開放-封閉、熵-負熵、熵增-熵減、熵死-負熵活!
    一個系統要實現其自身的功能就要消耗掉能量,一個封閉的系統,如果不與外界發生能量的交換,這個封閉的系統,因為它會」熵增「,熵就會一直變大,直至熵變到最大之時,此時這個系統,它的內部就達到了平衡態,它的內部沒有能量流動,此時就是熵死了,想像一下,水流到最低處時,達到了平衡,沒有流動,那種止水,也即死水,就是熵死了。
  • 如何讓熵減成為我們的活力根源︱多向度
    熵理論的應用是很廣的,有宇宙天文學、物理學、生物學、環境學等。把熵理論從自然科學引入到社會科學、企業管理,是新的創見。關於熵,我們從下面四條規律展開認識。第一個規律是只有開放的系統才能熵減。如果地球沒有太陽能量的輸入,地球就不可能有合適的溫度、水和生命,也就不可能有熵減的效果。
  • 當熵減之時 上
    從熵減到極點再到熵增,從熱寂到奇點再到熱寂,一個完美的閉環比一條無盡延生的直線更為合理吧。」陳博嗤笑道:「存在即是合理,你說宇宙的進程是個閉環,呵呵這個觀點怎麼就比宇宙是一條無盡延生的直線更為合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