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shang),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過程是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偉大的愛因斯旦認為熵定律是科學的第一定律。熵定律同樣適用於解釋生活與指導生活。

很多人都有過切身體會,就是生活容易越過越亂。東西變多了,情緒變多了,人際關係變多了,所有圍繞生活的一切,都在自發的變複雜變混亂變無序,這就是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如果衣服不整理,衣櫃就越來越亂;如果廚房不整理,餐盤碗具也會越來越亂;如果人際關係不整理,人際也會逐漸變多變複雜;如果情緒不整理,最後容易變得竭嘶底裡似的。

為什麼生活不會自發變得有序,而是變得無序呢?因為「熵減」的自發過程,就是勢能從高處向低處發揮作用,從包含張力處流向稀釋寬鬆處的結果。例如,水只會從高處流向低處,因為高處水的勢能大,低處勢能小,勢能從高往低流;人的狀態會從自律向懶散變化,自律需要更多的勢能,而懶散卻不需要做功。只要人停止用力,那麼好習慣(需要高勢能)就變會成壞習慣(懶散是低勢能)。
關於人這種生命體,薛丁格認為本身熵定律發揮作用的體現。人體會由旺盛走向滅忙,因為人體的有機化學活動中,自發和非自發過程同時存在,在相互牴觸中,消耗了機能,生命體不斷地由有序走回無序,最終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華為企業曾經用熵的定律來管理組織。認為所有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總要與無序的能量做鬥爭,很多企業成功後,開始變得臃腫、懶散、渙散,組織效率低下,目標停滯不前,認真做事的人變少了,不思進取的人變多了,壞的東西不斷侵蝕滲透進來,破壞了積極的勢能,這就是「熵增」的表現,由有序自發向無序發展。
為了逆轉「無序」狀態,就需要集聚更多的力量勢能來改變。組織需要變革起來,例如淘汰落後的人,不思進取的人,懶散的人,通過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富有激情和鬥志的年輕人上來。例如劉強東淘汰他認為沒有進取精神的「兄弟們」。這些企業的老闆在面對「熵增」帶來無序的挑戰時,他們需要逆勢而上,反向做「熵減」的努力,減少消極的力量,增加積極的力量。

生活中,學會做「熵減」的人,為了不被淘汰,學習投入更多;為了養成自律,專注力投入更多;為了讓人際更有效,他們精簡各種無效社交,例如拒絕無意義的聚會,沒目的的聊天,讓人短暫麻木而後空虛的各種低俗娛樂節目。做「熵減」的努力,需要儲存積極的力量,來克服生活中壞因素的誘惑。學會做「熵減」的人,生活質量都很高,牛逼的人比普通人更努力,結果只能更牛逼,他們就是生活精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