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做「熵減」的人,生活質量都很高!

2020-12-05 多態生活

熵(shang),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過程是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偉大的愛因斯旦認為熵定律是科學的第一定律。熵定律同樣適用於解釋生活與指導生活。

從有序自發走向無序

很多人都有過切身體會,就是生活容易越過越亂。東西變多了,情緒變多了,人際關係變多了,所有圍繞生活的一切,都在自發的變複雜變混亂變無序,這就是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如果衣服不整理,衣櫃就越來越亂;如果廚房不整理,餐盤碗具也會越來越亂;如果人際關係不整理,人際也會逐漸變多變複雜;如果情緒不整理,最後容易變得竭嘶底裡似的。

熵增會使生活變亂

為什麼生活不會自發變得有序,而是變得無序呢?因為「熵減」的自發過程,就是勢能從高處向低處發揮作用,從包含張力處流向稀釋寬鬆處的結果。例如,水只會從高處流向低處,因為高處水的勢能大,低處勢能小,勢能從高往低流;人的狀態會從自律向懶散變化,自律需要更多的勢能,而懶散卻不需要做功。只要人停止用力,那麼好習慣(需要高勢能)就變會成壞習慣(懶散是低勢能)。

關於人這種生命體,薛丁格認為本身熵定律發揮作用的體現。人體會由旺盛走向滅忙,因為人體的有機化學活動中,自發和非自發過程同時存在,在相互牴觸中,消耗了機能,生命體不斷地由有序走回無序,最終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

消極的勢能像細菌生長

華為企業曾經用熵的定律來管理組織。認為所有的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總要與無序的能量做鬥爭,很多企業成功後,開始變得臃腫、懶散、渙散,組織效率低下,目標停滯不前,認真做事的人變少了,不思進取的人變多了,壞的東西不斷侵蝕滲透進來,破壞了積極的勢能,這就是「熵增」的表現,由有序自發向無序發展。

為了逆轉「無序」狀態,就需要集聚更多的力量勢能來改變。組織需要變革起來,例如淘汰落後的人,不思進取的人,懶散的人,通過注入新鮮的血液,讓富有激情和鬥志的年輕人上來。例如劉強東淘汰他認為沒有進取精神的「兄弟們」。這些企業的老闆在面對「熵增」帶來無序的挑戰時,他們需要逆勢而上,反向做「熵減」的努力,減少消極的力量,增加積極的力量。

生活中的精英愛做「熵減」

生活中,學會做「熵減」的人,為了不被淘汰,學習投入更多;為了養成自律,專注力投入更多;為了讓人際更有效,他們精簡各種無效社交,例如拒絕無意義的聚會,沒目的的聊天,讓人短暫麻木而後空虛的各種低俗娛樂節目。做「熵減」的努力,需要儲存積極的力量,來克服生活中壞因素的誘惑。學會做「熵減」的人,生活質量都很高,牛逼的人比普通人更努力,結果只能更牛逼,他們就是生活精英者!

相關焦點

  •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關鍵詞:熵、熵增、熵減、信息工具。 解答問題:為什麼生活中有那麼多越來越亂的現象?人為什麼需要自律?看著也頭大,而本文是從熵的本質來聊聊「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和「信息維度的熵」。 2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熵,它是用來度量一個系統的「內在的混亂程度」。 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 進化的方向 ——熵減
    思想就像種子,會生根繁衍傳播開來 ——題記DNA、大腦-神經系統、社會信息系統分別是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體系的信息系統,其運轉、演化都由自身信息系統主導。大腦思考學習推動人的進化,可以有明顯的方向性,主動去適應環境。人們會根據要做的事情選擇不同的工具,根據就業形勢來選擇學習的專業技能,這些都是大腦在起作用。大腦接受外界信息反饋,做出正確決策,極大地提高了人的競爭力,這對於進化的意義重大,以前人們都忽視了。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也就是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就像任正非說到:小到一株草,大到一個社會,其實都可以用熵這個概念來解釋。
  • 華為的「熵減」之路
    熵為何物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代表的是無序的混亂程度。一個孤立封閉系統的熵,也就是混亂程度,會隨時間增大,隨著熵越來越大,整個系統最終會到達熱寂狀態,再也沒有任何有效的活動。熵最初用來描述物理學上的現象,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社會學也是遵循同樣的熵增原則,一個封閉的組織、國家、社會都會逐步地從有序走向無序,最終消亡。
  • 產品經理底層內核之——熵減思維
    因此熵增原理簡單描述為:一個孤立系統內,所有物質總是會自發從有序變成無序,就像時間流逝一樣,這是個不可逆的過程。把熵增原理應用到生活中,會發現所有事物都符合這個原理。當沒有外力幹預時,我們把事物看做孤立系統。
  • 做好「熵減」,在家複習的效率也能up!up!up!
    百日衝刺,四管齊下做「熵減」熵理論源於物理學,常被用於計算系統的混亂程度。混亂度大,熵就大;混亂度小,熵就小。比如冰是水的固體形態,水分子位置相對固定,排列井然有序,熵值最低;當冰變成液態水後,水分子運動加劇,原有的秩序消失,熵值變大;變成水蒸氣後,水分子開始四處亂竄,一片混亂,熵值最高。
  • 一個系統:開放-封閉、熵-負熵、熵增-熵減、熵死-負熵活!
    熵對應的是負熵,熵增對應的是熵減,熵死對應的是負熵活!一個封閉系統,它的自然走向就是熵死,你啥都不用做,最後自然就是熵死了,但一個系統要實現負熵有序,實現負熵-活,就要從外界它處的系統不斷地獲取能量,並轉換成系統的結構,維持著系統的負熵有序。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01、認識熵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熵增是不可避免的,任何一家企業都是如此。而企業首先應該做的就是熵減,也就是增加企業的生命力。熵減指功能增強,比如人通過攝入食物,組織通過建立秩序等,實現熵減,功能增強。3、負熵負熵是指能帶來熵減的負熵因子,比如物質、能量、信息等,這些都是人的負熵,新的成員、新的知識、簡化管理這些就是組織的負熵。
  • 當熵減之時 上
    還有就是在宇宙處於熱寂狀態之前它會是什麼樣子的?」陳傅冷哼一聲道:「主流的觀念是宇宙在無盡過去之中,一直處於熱寂狀態,而在最終熵減為零後,將一直停留在奇點狀態。就像一根數軸,零點之前是無盡的負數、零點之後是無盡的正數一樣。」
  • 產品思維大有可為:打造熵減的動力之源
    編輯導語:熵減是熵增的逆形勢,說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系統變得越來越有序;很多事情都是有不確定性的,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規律,從而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產品思維中的熵減原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 看過《信條》的觀眾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很多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曼哈頓計劃要素過多,這些一般人接觸不到,還有人說明白什麼是熵增熵減的人,都能看懂這部電影   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他說,「華為公司的勝利是人力資源政策的勝利。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 從華為熵減,看職場進化
    華為人力資源策略裡提到了華為熵減理念,目的是要防止企業員工惰怠,激活企業活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對於職場人士,在職場生涯中也會出現懈怠的時候,那麼通過熵減,可以讓我們不斷進化,成為佼佼者。熵的含義:熵的概念最早起源於物理學,用於度量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
  • 從能量-要素-連接-結構-熵增-熵-熵減-負熵視角,去看一個系統!
    熵這個字,其實是極端的抽象,熵的意義跟字面是毫無關聯的。中國的象形文字,代表著會意,但熵無法會意,也無法象形,只有極端的難以理解,只有極端的抽象。熵這個字就會嚇倒一大批想了解它的人,熵,是仙女也要讓她下凡,食人間煙火。
  • 從熵減理論思考如何提升學習能力
    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式的自主創新,因為封閉意味著熵死,難以真正做到創新。關於為什麼能不能封閉,任正非接著這樣解釋:「我們為什麼要排外?我們能什麼都做得比別人好嗎?
  • 36氪領讀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公司的人力資源政策,接下來要朝著熵減、激活組織的方向做變革,要鼓勵衝鋒,防止惰怠。」 1 一切事物發展的自然傾向,都是從有序走向混亂無序,最終滅亡 熵減,這個概念來源於物理學。能量就是有效能量加上無效能量構成的,有效能量可以做功,無效能量就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
  • 華為常說的「熵增熵減」到底是什麼?
    在華為的管理語言體系中,熵概念相關的理論佔有重要地位。「熵減」被認為是企業的活力之源,防止熵增實現熵減,是華為管理的導向用語。 但是,除掉熵理論的標籤,直接面對華為管理的實際舉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引起我的關注:華為用熵理論做的事,其實是另外一種理論體系的任務,即心理科學中的社會動機理論。
  • 全球熵ETV是如何利用熵增熵減原理實現財富增長的?有什麼獨到之處?
    優勢二,熵減回落機制可以降低熵值的效果,如果熵值只增不減,那跟傳統理財模式就如出一轍,只增不減,越漲越慢,越漲越高,所以熵減機制解決了這個弊端問題。個人資產獲利規則,當漲到帳號投資的額,系統會觸發自動賣出資產的25%,進行獲利提現。
  • 如何讓熵減成為我們的活力根源︱多向度
    我們這裡不從過於寬泛抽象的層面來講熵,我們緊扣系統的功能是增強還是減弱。生命系統要能輸出生命活力,企業系統要能為客戶創造價值,國家系統要能夠帶來發展繁榮富強,每一個系統都要實現功能。熵增就是功能減弱,人的衰老,組織的懈怠等等,這些都反映出功能的喪失。熵減指功能增強,比如人通過攝入食物,組織通過建立秩序等等實現熵減,功能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