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量-要素-連接-結構-熵增-熵-熵減-負熵視角,去看一個系統!

2020-12-05 認知框架

熵這個字,其實是極端的抽象,熵的意義跟字面是毫無關聯的。中國的象形文字,代表著會意,但熵無法會意,也無法象形,只有極端的難以理解,只有極端的抽象。

熵這個字就會嚇倒一大批想了解它的人,熵,是仙女也要讓她下凡,食人間煙火。熵其實是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那我們就從息息相關的生活中來闡述這個極端抽象的熵。

大的講,從人的思想、心智、思維、都可以看見熵、熵增、熵減、負熵。小的講,一個房間,甚至是自己的一個書櫃,也可以看見熵、熵增、熵減、負熵 。感性認識一下熵,在一個透明裝著清水的玻璃杯裡,滴了一滴墨水。

墨水就會擴散到整個杯子的水裡,你還能找回那滴墨水呢。墨水從一個有序的聚集狀態,變成了一個無序的混亂平均分布狀態

墨水從一種有用的聚集狀態變成了一種無用的平均分布狀態,水杯時的墨水再也不能用來寫字了。從有序到混亂,從有用到無用這就是熵增。

一滴墨水:有序、聚集、有用。水杯裡的墨水:無序、混亂、平均分布、無用。一滴墨水從一種有用的聚集的形式轉變成另外一種混亂無用形式:水杯裡的墨水,這無用的形式:水杯裡的墨水,就是熵增了。

今天你學習了系統思維,如果你隔置一段時間,腦袋裡關於系統思維知識的認知就會趨向混亂和無序。今天剛剛讀了一本書,關於這本書的知識在有腦袋裡還是有序的、有用的一種聚集態。如果你隔置一段時間,腦袋裡關於這本書的知識就會趨向混亂和無序。如果什麼都不做,這本書會從腦袋裡有序的認知,最終變為腦袋裡無序的混亂。

相關焦點

  • 一個系統:開放-封閉、熵-負熵、熵增-熵減、熵死-負熵活!
    站在能量的視角去想一想一個系統,任何一個系統,它要維持一定的序,需要一個結構,並通過結構去實現一定的功能,這個過程,它需要從外界的其它系統去獲取能量。從外界其它系統獲取到的能量轉換成系統自身的結構,創造出系統負熵,維持著系統自身的秩序。
  • 視角大一點,幫助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全局,能量-系統-熵-目標!
    視角大一點,可以幫助自己看到一個更大的全局,這篇文章的視角,其實是挺大的,涉及能量、系統、目標、熵、負熵、注意力、專注力、意志力、自制力、心流!從哪裡開始今天的旅程呢,不妨從熵開始!什麼是熵呢,信息熵表示無序的信息,熱力學的熵表示無序的能量。
  • 能量、熵、負熵、意志力、自制力、目標、計劃
    執行力我覺得有三個層次的視角【Vision]。第一個層次是【目標-計劃】的視角。第二個層次是【意志力-自制力】的視角。第三個層次是【能量-熵-負熵】的視角。第一個層次在於執行本身,但執行本身,不能自身驅動執行,因此處於最下面的一層。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熵減指功能增強,比如人通過攝入食物,組織通過建立秩序等,實現熵減,功能增強。3、負熵負熵是指能帶來熵減的負熵因子,比如物質、能量、信息等,這些都是人的負熵,新的成員、新的知識、簡化管理這些就是組織的負熵。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華為的「熵減」之路
    熵為何物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代表的是無序的混亂程度。一個孤立封閉系統的熵,也就是混亂程度,會隨時間增大,隨著熵越來越大,整個系統最終會到達熱寂狀態,再也沒有任何有效的活動。熵最初用來描述物理學上的現象,但隨著研究的深入,發現社會學也是遵循同樣的熵增原則,一個封閉的組織、國家、社會都會逐步地從有序走向無序,最終消亡。
  • 認識「熵」--「熵減」讓生命充滿活力
    >三是負熵,它是帶來熵減效應的活性因子,能產生能量。我們從「熵」的三個基本認識來看它的應用:認識一:開放系統才能熵減。系統必須處於開放的環境中才能與外界進行能量交換,封閉了就帶來熵增。就象美洲的土著,所以中國要改革開放,沒有回頭路;就是進行熵減,增加活力。
  • 我對熵原理的理解
    一個系統越混亂,其熵值就越大;越是整齊,其熵值就越小。熵增原理指的是一個孤立系統內的自發過程,都是從朝越來越混亂的方向發展,意思是向熵增加的方向發展。在系統內部,熵只能增加不能減少,所以一切都會從有序向無序發展,所以草木會枯萎,屋子不收拾會變亂,生命會走向衰老死亡。每個人都是孤零零來到人世,再一個人孤零零離開,融入宇宙無限的熵增趨勢,默默地被宇宙的一片混沌所吞噬。
  •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看著也頭大,而本文是從熵的本質來聊聊「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和「信息維度的熵」。 2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熵,它是用來度量一個系統的「內在的混亂程度」。 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 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一個體系的能量完全均勻分布時,這個系統的熵就達到最大值。在克勞修斯看來,在一個系統中,如果聽任它自然發展,那麼,能量差總是傾向於消除的。讓一個熱物體同一個冷物體相接觸,熱物體將冷卻,冷物體將變熱,直到兩個物體達到相同的溫度為止。 熵增原理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 如何讓熵減成為我們的活力根源︱多向度
    植物發新芽、家中產嬰兒這些都是熵減的現象。如果宇宙總的趨勢是在熵增,為什麼在地球上有很多熵減現象呢?因為地球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太陽不斷給地球輸入能量,這個能量就是一種負熵。它使地球發生大氣流動、水循環、光合作用,由此地球就不斷開展著一系列的熵減活動。
  • 產品思維大有可為:打造熵減的動力之源
    編輯導語:熵減是熵增的逆形勢,說的是在外力的作用下系統變得越來越有序;很多事情都是有不確定性的,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我們要找到自己的規律,從而朝著一個方向前進;本文作者分享了關於產品思維中的熵減原理,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從華為熵減,看職場進化
    華為人力資源策略裡提到了華為熵減理念,目的是要防止企業員工惰怠,激活企業活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對於職場人士,在職場生涯中也會出現懈怠的時候,那麼通過熵減,可以讓我們不斷進化,成為佼佼者。熵的含義:熵的概念最早起源於物理學,用於度量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
  • 熵:道出自然規則的熱力學單位,所以對抗自然規則的你很難自律!
    熵其實是一個熱力學單位,是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熵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原理則是孤立熱力學系統下的熵不減少,總是增大或者不變。 也就是說,在孤立系統(也就是沒有外部力量/能量)/絕熱過程(體系和環境之間無熱量交換的過程)下,其混亂程度只有增加或者不變,不可能減小,不可能變得有序。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話題,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理論。任正非為什麼如此重視「熵」這個概念?究竟什麼是華為之熵?華為靠什麼來熵減?熵就是無效能量的一種度量方式。物理學有一個熱力學第二定律,也叫熵增定律,說封閉系統的熵是一直增加的。也就是說,無效的能量一直在增加,如果不增加有效能量,能量就無法做功,最終系統就會熵死,人、自然界都是如此。比如,一杯加滿冰的水,如果什麼都不做,冰很快就會融化變成常溫水。人也是一樣,整天吃喝不鍛鍊身體,要健康長壽也是奢求。
  • 99思維模型: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他認為:一個生命有機體是在不斷地熵增,當熵增到最大值的時候,那就是死亡。要擺脫死亡,就必須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裡不斷汲取負熵去抵消體內正熵的增加,所謂負熵是指生命體通過吃、喝、呼吸等環節可使體內的熵減少,生物學上叫「新陳代謝」,只有通過輸入「負熵」,輸出「正熵」,才能保持身體的平衡,才能維持自己的有序狀態,避免退化到無序的死亡狀態。
  • 南哲思享 | 張一兵:人類紀的「熵」、「負熵」和「熵增...
    「生命就是負熵」(薛丁格關於生命即是負熵的觀點認為,生命機體必須遠離熱力學平衡的熵增,它從環境攝入高級形態的能量,利用其構成新有序性——負熵,以維持和發展生命)。,因為我們的「聞」和「看」都是受社會分類影響的,因此這樣一個正常的器官組合卻沒有「負熵」的有序性。
  • 心學、立志與精神熵減的人生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說,「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化學反應庫,生命的代謝過程建立在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上。從某種角度來講,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
  • 從燒腦大片《信條》到任正非管理理念:熵減,到底是什麼?
    你去電影院看《信條》了嗎?影片中關於時空的硬核設定,跳脫常規慣性思維定勢,從五維視角玩轉四維空間裡的時間和空間的邏輯,成了很多影迷關注討論的焦點。所以,時間逆流也並非簡單的倒帶,嚴格遵循「熵減定律」,結果發生在原因之前。熵的理論其實暗含了個人成長和組織管理的科學方法。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
  • 為什麼薛丁格會說「生命以負熵為生」?熵和負熵到底是什麼意思?
    所以,熵到底等於誰除以誰,我們不關心;我們關心的是:熵到底是什麼。你得用人話給解釋出來。我們大體上可以把熵解釋為無序的程度,越是無序,則熵增;越是有序,則熵減。但無序這個概念不夠嚴謹:你覺得屋子井井有條是有序、是低熵,那我這個邋遢人還覺得井井有條是無序、是高熵呢。事實判斷變成了價值判斷,你這還怎麼搞?所以,就要對無序進行精確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