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2020-11-22 騰訊網

提示:正文約1700字,閱讀大約需要3-5分鐘。

關鍵詞:熵、熵增、熵減、信息工具。

解答問題:為什麼生活中有那麼多越來越亂的現象?人為什麼需要自律?

前言:前段時間,看到了一篇熵增定律的文章,也算是首次接觸「熵」這個概念吧,不明覺厲,本來是個比較難懂的物理學概念,不過原文生活化的例子還是令我看完了,並且也查了下相關資料,算是對這個概念有了一些些了解吧,結合自己公號主題,分享下,說不定會與某些大神來個更有深度的碰撞。

1

「熵」的概念

熵,讀「shāng」, 音同商,熵的概念最初是德國克勞修斯提出,是一個物理學概念,後來被應用到資訊理論、統計物理、概率論等領域,不同學科中引申不同的含義。百度百科給出的多項釋義:

然後深查「熵」概念,會翻出一些大牛人物,比如克勞修斯(物理學家)、香農(資訊理論之父)、吉布斯(考普利獎獲得者)……,也有五花八門的熵:信息熵、度量熵、拓撲熵、玻爾茲曼熵,還有一堆的公式、不等式、概率論和函數。看著也頭大,而本文是從熵的本質來聊聊「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和「信息維度的熵」。

2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熵,它是用來度量一個系統的「內在的混亂程度」。

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關鍵詞: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

前兩個是前提或者說現狀,後者是結果。

比如:

(1)非生命現象:地攤不管會引發混亂,屋子不收拾會變亂,耳機線放口袋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

(2)生命個體:自律總是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是比堅持輕鬆,變壞總是比變好容易。大多數人作息不規律,安於懶散、難以堅持、難以自律……

(3)生命與群體:大公司的組織架構會變得臃腫,員工會變得官僚化,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封閉的國家會被世界淘汰。

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

那什麼是熵增定律呢?其實就是這種熵(混亂度)在不斷增加的過程。

(1)假如一個孤立系統沒有外力做功,則它會越來越亂(熵越來越大)。

例:如果房間無人打掃,只會越來越亂(無序化)。

(2)想要這個封閉系統變得有序,則需要保持開放,要有外部做功。

例:水往低處流,如果我們希望水能夠上走,則需要提供外部能量來將水送到高處。

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無序發展。生命也是如此。

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過程,即熵減的過程。這也能回答「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問題。

如果你要變得自律,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

(1)主動做功:終生學習,獲取新知

(2)開放系統:走出舒適區,擁抱變化

3

信息維度的熵減

信息,本來是用來消除不確定性的東西,可以說是可以用來減熵的。然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各種app充斥著我們的手機,不管是主動下載,還是「身不由己」,手機配置升了又升,可還是感覺不夠用,覺得我們好像獲取了不少信息,然而好像又沒有什麼信息,眼睛累,大腦累。除了工作強度和思考消耗,更重要的是我們對信息的吸收沒有目標、對信息的處理沒有篩選、對信息的利用沒有結果,所以我們對信息的處理就是需要一個減熵的過程,將無序整理成有序,將信息結構化,系統化。

結合自己的經歷,聊聊我自己在用的信息工具:印象筆記、Xmind。這兩款分別是雲筆記、思維導圖的代表,其他同類工具使用類似,我在前面信息工具的文章介紹過。

(1)印象筆記

開始使用是在2015年8月份,到現在歸整筆記已有3800+條。印象筆記支持創建筆記本組、下一級是單個筆記本、再下一級是筆記,各種類型的文章,都可以按需歸檔。在筆記本命名格式上,建議按照優先級或者重要程度,前綴1 2 3 4……開頭,再加上關鍵詞,這樣筆記本排序時很清晰。這種對信息的整理,可以稱之為減熵過程。

(2)Xmind

思維導圖的第一性原理就是降低信息的混亂度。話說「字不如圖」,是因為我們大腦對圖片信息的處理有效度比純文字要高,藉助xmind工具,能有效梳理信息,降低信息的無序和無結構狀態。

比如之前我在朋友圈分享的一條動態,文轉成圖:

這樣下次我回過頭再看那篇文章時,直接看下xmind導出的圖片,就可以了。

總結也是一種熵減思維

回過頭,看看這篇文章,聊的也就幾個點:熵的概念、生活中的熵增定律、現象、如何熵減、利用工具對信息進行熵減。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應以減熵為主。

----------------

關注有禮

相關焦點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好了,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生命的減熵過程中,其實一直在做三件事。類似的還有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懶散等等,都是因為事情總趨於熵增。如果我們不主動投入能量做熵減,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即生命的熵減過程,會加劇環境的熵增,於是環境會變得越來越惡劣,生命為了生存,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物質,必須變得更加智能……好了,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生命的減熵過程中,其實一直在做三件事。第一,努力保證能量的供給。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可以散漫也可以自律。現在我想我找到答案了,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過程,即熵減的過程。02什麼是熵增定律定義: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這裡面有三個詞非常重要: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首先我們來解釋什麼是「熵」。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來自得到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畫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的 第一性原理 就是降低信息的混亂度 。但是這個過程真的極其痛苦,我需要不斷對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有的地方要反覆改。痛苦著痛苦著,突然「熵增定律」闖進了我的腦海,讓知識變得有序的過程不正是熵減的過程嗎?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虎嗅網
    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可以散漫也可以自律。現在我想我找到答案了,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過程,即熵減的過程。即生命的熵減過程,會加劇環境的熵增,於是環境會變得越來越惡劣,生命為了生存,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物質,必須變得更加智能……好了,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生命在減熵過程中,其實一直在做三件事。第一,努力保證能量的供給。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因此,熱力學第二定律也被稱為熵增定律。  1850年熵増定律誕生的時候就有兩種表述,後來不同學科、不同科學家又發表了很多種各不相同的表述。  從定義來說,熵增的條件有兩個: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  只要打破這兩個條件,我們就有可能實現熵減。  生命在減熵過程中,其實一直在做三件事:  第一,努力保證能量的供給。比如,從化學作用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結合體;到多細胞生物。
  • 會做「熵減」的人,生活質量都很高!
    熵(shang),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過程是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偉大的愛因斯旦認為熵定律是科學的第一定律。熵定律同樣適用於解釋生活與指導生活。東西變多了,情緒變多了,人際關係變多了,所有圍繞生活的一切,都在自發的變複雜變混亂變無序,這就是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如果衣服不整理,衣櫃就越來越亂;如果廚房不整理,餐盤碗具也會越來越亂;如果人際關係不整理,人際也會逐漸變多變複雜;如果情緒不整理,最後容易變得竭嘶底裡似的。
  • 熵增定律:為什麼那麼多人因此頓悟了
    (薛丁格在其名著《生命是什麼》中的觀點)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類似的還有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懶散等等,都是因為事情總趨於熵增。如果我們不主動投入能量做熵減,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
  • 一文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類似的還有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懶散等等,都是因為事情總趨於熵增。如果我們不主動投入能量做熵減,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 那要怎麼辦呢?
  • 熵增定律:告訴你為生命工作生活一團糟
    1877年,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對"熵"做出了更確切的解釋——"熵"就是用來度量"無序化"的。而這一論斷也把第二定律從熱力學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應用到社會生活當中。
  • 不懂熵增定律,怎麼乘風破浪
    編輯導語:熵增定律,號稱全宇宙最絕望的定律,它大致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過程都是向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的,即從有序到無序。在職場中,我們也可以應用熵增定律,保持職場競爭力,對抗熵增,持續不斷地增加負熵流,這樣才能減少因熵增帶來的無序和混亂,這也是生命力本身的訴求。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假期閒來無事翻閱了華為內部學習郵件《華為之熵,光明之矢》,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思想。筆者讀完之後受益匪淺,回首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感悟,筆者覺得產品經理更需要熵減思維。那麼熵減思維是什麼?
  • 熵增熵減同時存在,諾蘭新作《信條》究竟科幻還是玄幻?
    正如預告片中透露出來的信息一樣,片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設定就是反向時間流。通過一個裝置,人可以沿著時間的負方向「穿越」,從而可以改變過去。這其實嚴重違背了熱力學定律,與其說是科幻,倒不如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更準確。以下內容僅從科學角度,不涉及劇透,請放心閱讀。1、引言大神諾蘭新作《TENET(信條)》上映,給低迷的電影市場帶來一劑強心劑。小胖老師第一時間,觀看這部影片。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什麼是熵增定律定義: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什麼是熵?熵(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個系統「內在的混亂程度」。 可以理解為,系統中的無效能量。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就是這種熵在不斷增加的過程。
  • 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定律,第二定律是熵增定律。這樣的現象不是違背了「熵增定律」嗎? 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薛丁格於1944年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從物理學家的眼光審視和研究了細胞,最後提出負熵的概念及其與生物生長進化的關係。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他著名的論斷:「生物賴以負熵為生」。他認為:一個生命有機體是在不斷地熵增,當熵增到最大值的時候,那就是死亡。
  • 99思維模型: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所以地球上的每一個生物的熵減有序狀態都是建立在對環境的熵增汙染基礎之上的。3、熵與企業企業也是一個系統,企業系統演化的主要矛盾就是管理熵增和管理熵減的矛盾,企業如果不夠開放,就不能夠輸入負熵流,就會導致熵增加。華為的任正非把「熵」概念引入企業,建立了負熵的組織,幫助企業充滿了活力。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孤立系統中 電影中時空旋轉門出來的人是逆著時間運動的。《信條》中設定為反物質。那反物質有什麼科學基礎呢?一般來說,原子中質子是帶正電荷的,電子是帶負電荷的,熵增方向是粒子的發展方向。而反物質帶有著相反的極性電荷,電荷的相互作用使得反粒子具有熵減的可能。一般來說這種自發趨勢熵減的粒子,具有逆著時間運行的趨勢。這種時空倒流的粒子也是反物質假說中的反粒子。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變得無序」,即熵值在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在個人成長中,我認為每一個人都要意識到「熵增」,應該學習「熵減」,並成為一個熵減高手,這樣你才能清晰的認知到哪些事情是重要的,那些應該快速攻破的。
  • 《信條》口碑「熵減」,這部燒腦大片的票房卻依然「熵增」
    影迷心聲 《信條》裡有很多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熵是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由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於1854年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