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2021-01-12 知律空間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說這句話的人是吳國盛,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

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

我看到這句話一開始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

無獨有偶,吳軍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

吳軍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公式:

1+1=2(代表了數學文明)

E=mc(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S=-∑ P ln P(熵的定義)

▲來自得到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量子力學奠基人之一:薛丁格

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論與麥克斯韋方程不符,那麼麥克斯韋方程可能有不對;如果你的宇宙理論與觀測相矛盾,嗯,觀測的人有時也會把事情搞錯;但是如果你的理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就敢說你沒有指望了,你的理論只有丟盡臉、垮臺。」

第一次向英語世界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愛丁頓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以至於能夠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

01

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

一下子頓悟了

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

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

非生命: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場庫《宇宙的未來》(一定要看!)

生命與個人:比如自律總是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是比堅持輕鬆,變壞總是比變好容易。

只有少部分意志堅定的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數人都是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學習不規律。

生命與群體:比如大公司的組織架構會變得臃腫,員工會變得官僚化,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封閉的國家會被世界淘汰。

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

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

《少有人走的路》在最後一章也如此解釋自律。

因為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變得自律,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

記得也曾有人問過模型君「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問題,我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可以散漫也可以自律。

現在我想我找到答案了,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過程,即熵減的過程。

02

什麼是熵增定律

定義: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這裡面有三個詞非常重要: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

首先我們來解釋什麼是「熵」。

熵(Entropy),最早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個系統「內在的混亂程度」。

你可以理解為,系統中的無效能量。

比如你花了100 J的能量把物體從A地拿到B地,這個過程中有很多能量並沒有被100%的轉化,而是有部分散失在了宇宙中。

這部分能量不可逆,無法被再利用,且永遠在增加。

從這裡你就可以推出,恆星終將熄滅,生命終將消失,宇宙將變成一片死寂,淪為熵。

這個狀態,也被稱為熱寂。

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

就是這種熵在不斷增加的過程。

但這是針對整個宇宙而言的,如果要針對地球,針對一個國家,針對一個企業,針對某一個人,則要加上兩個限制條件——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

任何一個系統,只要滿足封閉系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生命也如此。

03

如何對抗熵增,實現超越

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

它不僅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而且,從小的方面來說:

它左右著國家和企業的發展規律,讓組織變得臃腫,缺乏效率和創新;它左右著個人的方方面面,讓我們安於懶散、難以堅持、難以自律……

那麼這還有辦法可解嗎?

從定義來說,熵增的條件有兩個:封閉系統+無外力做功。

只要打破這兩個條件,我們就有可能實現熵減。

聽起來好抽象,怎麼理解?

也許我們可以從生命裡得到啟示,整個生命的發展就是一部負熵的歷史。

當我們人從無機生命到有機生命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會是一部艱辛與精彩共存的史詩。

我們的始祖是一種「蛋白質+RNA」的聚合體,科學家將她命名為LUCA。

LUCA通過吸收能量來大量複製,但是問題來了,宇宙的熵總的來說是增加的,所以LUCA的減熵會導致環境的急劇熵增。

環境惡化,LUCA無奈只能進化,變得更高級以適應環境的變化,於是DNA聚合體誕生了。

DNA比RNA更穩定,也更加智能。但是這樣一來,消耗的能量更大,吸收的物質更多,導致環境的熵增比以往更大。

所以DNA聚合體被逼著向單細胞演化,同樣,環境的熵增再次增加,於是單細胞又向更高級的多細胞進化,於是寒武紀生命大爆發誕生了。

又因為孤立系統無法獲取足夠的能量,所以多細胞開始移動,並且產生了感知能力,比如視覺、嗅覺、聽覺等等。

從此,生命走上了智能的進化之路。

▲來自超智能體

這一過程,也被王東嶽老爺子稱為遞弱代償。

即生命的熵減過程,會加劇環境的熵增,於是環境會變得越來越惡劣,生命為了生存,為了獲得足夠的能量和物質,必須變得更加智能……

好了,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生命的減熵過程中,其實一直在做三件事。

第一,努力保證能量的供給。比如,從化學作用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結合體;到多細胞生物。

第二,努力開放系統。細胞從無法移動,到進化出遊動能力、爬行能力、行走能力、飛行能力。

第三,努力變得更加智能。生命為了花更少的能量來獲取更多物質和能量,進化出了感知能力,比如當時的霸主奇蝦,就有很大一對眼睛。知道的信息越多,就能減少更多熵的耗散。

這三點正好是企業和個人的進化要件。

一、企業

1、主動做功

許多公司在創業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進行各種戰略和組織的進化。

但是隨著企業的做大和成熟,員工就會慢慢懈怠下來,組織會變得臃腫,制度會腐舊脫節。

所以,作為leader你要努力保證企業的活力。比如採取扁平化的結構,讓團隊各自為戰,回歸創業初期時的熱情。

記住,舒適圈是熵增定律的第一張王牌,任何時候你都不能鬆懈。一旦你減少了能量的投入,企業的熵增就會立馬回來。

2、開放系統

關於開放系統,有一個偉大的發現,叫做耗散結構,它給我們帶去了一絲希望。

什麼是耗散結構?它有三個特徵:

①開放性

怎麼理解?

你可以理解為,系統把無用的熵排出去,然後吸收新的可用物質、能量和信息。(筆者註:熵有三種,物質熵、能量熵、信息熵,在相對論裡物質和能量是一回事,但是為了理解,這裡我們把它分開。)

比如你每天的新陳代謝,比如你通過鍛鍊減去一身的贅肉,比如你看一本好書。

基於此,企業也可以得到啟示。

企業要想對抗熵增,就必須開放,把那些衰敗為熵的東西全部排出系統。

比如腐敗的制度、無產出的員工、落後的信息等等;然後吸收新鮮血液,比如先進的理念、新的人才、前沿信息等等。

華為就是最推崇這一理念的,任正非老爺子把這個耗散結構作為華為的底層邏輯。

任正非說:「我們一定要避免封閉系統。我們一定要建立一個開放的體系,特別是硬體體系更要開放,不開放就是死亡。」

與此同時,華為每年淘汰幹部10%,員工淘汰5%。每年18萬人會淘汰5千人到9千人來激活這個團隊。

②遠離平衡態

這怎麼理解?

你可以理解為,當熵逐漸增大,雖然系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無序,但是這種結構卻更穩定,這種穩定就是平衡態,你要遠離這種平衡態。

比如一個企業做大了,企業內部就會形成一種非常穩固的結構,這種結構很可能就是官僚結構。

企業想要推行新的理念,引進新的人才,吸收新的信息,都會非常困難。

解決辦法就是,打破這種平衡態,讓系統內部流動起來。

這方面模型君見過最牛逼的是韓都衣舍,他們採取小團隊模式,每個團隊2-3人,包括設計師、頁面製作專員、貨品管理專員。

員工自己可以自由選擇任何團隊,也可以自己組建團隊。通過分成、授權、競爭、淘汰等一系列機制,來進行充分的內部流動。

最後無能的員工(熵)被淘汰出局,剩下的精英繼續流動、重組,變得更加強大。

③非線性

怎麼理解非線性?

你可以理解為,一個微小的變化也有可能導致一個巨大的突變。

比如在一個標準大氣壓下,你給一壺水加熱,前面99°都沒有沸騰,可是你再加熱1°它就沸騰了,這就是非線性。

同樣企業也如此,可能你前面做了很多努力,效果甚微,但是不要氣餒,打破熵增的要素是非線性的,總有一天,你一個微小的投入就會帶來巨大的突變。

比如亞馬遜,它可能是這個世界上失敗最多的企業了,但他們對失敗非常包容,因為他們不斷在賭「每次小的努力和嘗試,都有可能引發意想不到的超額驚喜」。

二、個人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還達不到在企業裡運用熵增定律的高度,沒關係,熵增定律也同樣適用於你個人的發展。

比如工作、生活、學習、心情、成長、人際關係等等都與此相關。

就拿生活來說,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湧來,如果我們任由其發展,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

之後我們要想恢復到有秩序的狀態,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價才行。

這樣的例子身邊比比皆是,生活一團亂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改變現狀也不知道如何入手,只能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這種狀態就是生活陷入了極度的熵增狀態,被無數的混亂的事情牽著走,喪失了生活的掌控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比如情緒。很多時候,我們感到難過、煩躁、焦慮,其實是因為情緒太過混亂,很多感情交織在一起,讓你無從下手。心理學叫這,情緒顆粒度。

再比如專注這件事,好像高中之後我們就很難專注了。原因是因為,大腦裡面整天要想的事情太多,一會要做這個,一會要做那個,一會這種情感,一會那種情感。

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堆積在一起,就會擾亂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的專注的做一件事情。

類似的還有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懶散等等,都是因為事情總趨於熵增。

如果我們不主動投入能量做熵減,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

那要怎麼辦呢?解決辦法仍然是:

1、主動做功

你不能等到生活脫離了你的掌控,才後知後覺的介入。

你要每天都保持清晰的思緒,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理清你的情緒,理清你每天所做之事,理清你想要的是什麼。

我在未來大學裡學到一招,叫做清空幹擾。

把當下所有情緒和事件都清空,然後把它們都記在一個備忘錄裡,你可以叫它追蹤系統,然後腦子裡永遠都只裝3件事。

比如,我今天的3件事是寫文章、看書、建立寫作系統。

其他的還有洗衣服、取快遞、清理微信收藏等各種事情,就都先全部放到追蹤系統裡。

如果還有一些突發的情緒,比如突然想起某件尷尬的事,都統統丟進去。或者突發的事,比如某人發來的微信消息,你感覺不是一兩分鐘就能解決,也丟進去。

這樣做有一個好處,首先你的大腦裡永遠只會有3件最重要的事,不會東搞搞西搞搞。

而且你還放心,因為你已經把事情記下來了,你不用為此擔心,做完之後你會有時間來處理的。

再比如學習這件事,當我寫這篇文章時,大腦是一片漿糊,怎麼辦呢?

畫思維導圖,思維導圖的第一性原理就是降低信息的混亂度。

但是這個過程真的極其痛苦,我需要不斷對信息進行分類歸納,有的地方要反覆改。

痛苦著痛苦著,突然「熵增定律」闖進了我的腦海,讓知識變得有序的過程不正是熵減的過程嗎?

所以痛苦是必然的,舒服是留給死人的。

雖然很痛苦,但還是得主動去做這件事。

2、開放系統

這裡也用耗散結構來分析,但是前面企業裡講了,所以這裡略講一下。

①開放性

你要一直保持與外界交流的狀態,把過去的熵埋葬,然後擁抱新的明天。

什麼是過去的熵?

比如打翻的牛奶,腐舊的認知,回不去的人。

什麼是擁抱新的明天?

比如去新的環境(旅行),獲取新的認知(讀書),結交新的人(社交)。

②遠離平衡態

我們極容易陷入平衡態,即使你嘗試了一件新的事情,認識了一個新的人,你也會很快熟悉,並待在這種狀態之下,認知裡面叫「舒適圈」。

如果你發現你的生活很久沒有波瀾了,想必你已經掉進平衡態了。

比如我寫作兩年了,寫作水平很大一段時間都沒有進步 ,這就是平衡態,這是不好的。

你要不斷超越自己,給自己新的目標,新的計劃。

③非線性

非線性,其實就是複利效應。

也許你此刻做的很多努力,看起來杯水車薪,學習、生活都沒有改變多少。

但是請不要灰心,繼續堅持熵減,等到有一天,你只需要一丁點努力,就會開啟你開掛的人生。

3、智能化

最後,還想談一點,也是所有熵減方法裡面最強大的一個東西。

它不僅適合任何組織的進化,也契合我們個人的進化。

這正是我們前面提到,生命的演化裡面的第三點——智能化。

整個生命的減熵史,就是一個不斷變得智能的歷史。

為什麼生物非得需要智能化呢?難道外力做功和開放系統都不足夠我們生存的嗎?

模型君不敢說100%需要智能化,但是從生命的演化來看,似乎都是在朝著這條路發展。

因為一旦你熵減了,那麼你的環境就會加劇熵增,也就是說環境會變得越來越惡劣。

如果生物要生存,就需要更強的減熵能力。

這種更強的減熵能力從何而來呢?顯然光靠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開放系統是遠遠不夠的。

明白了這一點,你就明白了為什麼一個RNA聚合體會進化成單細胞,進化成多細胞,進化成有限生殖,進化成猿人,進化成智人,進化成今天的我們。

這種智能化的過程是必然的。

只是我們非常有幸,也許在某個外太空,是類似海豚這樣的生物具有智慧。

這個過程,王東嶽老爺子將其整合為一個哲學概念——遞弱代償。

當我們的生存環境很變得越來越艱難,為了生存我們就需要更強大的生存能力。

比如從農耕時代到工業時代,到現在的網際網路時代,到未來的人工智慧時代。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競爭力會越來越大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我們變得越來越焦慮的原因,因為環境熵增了。」

好了,現在我們懂了,減熵的終極方向是智能化。

那麼如何智能化呢?

答案是降低信息熵。

什麼是信息熵?它被用來度量信息的不確定度,信息熵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大。

在你變得越來越智能的過程中,就獲取了更多信息,消除了一些不確定性,所以熵減少。

前面提到熵有兩種,熱力學熵和信息熵。其實這兩種熵是可以用公式做等號的,因為獲取信息需要能量。

1bit 信息熵=kln2(J/K)熱力學熵

當你信息有局限的時候,要做成一件事,你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產生更多的熵。

比如做同一套試卷,學霸跟學渣做題所需的時間和能量肯定是不同的,學霸一個小時就做出來了,學渣可能做了三四個小時還做不完。

比如煉鋼廠,小煉鋼廠要花很多時間和能量,而且材料利用率低,而大企業因為掌握更多信息,不僅耗能更少,效率也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歷來偉大的企業家都博覽群書的原因。想起查理芒格的一句話: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來自超智能體

智能充當的角色,就是從無序中發現有序,減少大量的瞎做功。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維度俯視世界,光做功和開放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在信息上,上升一個維度,做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思維有了模型一直在做的事——眼界和認知。

如果你想在此生有所建樹的話,那麼努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認知,讓自己變得更智能吧。

04

關於「熵增」,還有這幾點注意事項

一、熵增無好壞之分

看起來,整篇文章都在避免怎麼熵增,似乎熵增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

但是須知道,對於宇宙而言,熵增只是一個法則,沒有好壞之分。

好壞只是人為在道德上的定性,這個定性對於宇宙來說,毫無意義。

二、無序只是概率事件

看起來,事物從有序到無序是必然事件。其實不是,它是一個概率事件,只是無序的概率非常大,大到有序的概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而在數學裡面,概率無限大就被稱作必然事件。

比如讓猴子在鍵盤上隨意打字,打出這篇文章被稱為有序,而其他被稱為無序。

那麼有序的概率就是可以忽略的,我們可以說事物的傾向是從有序到無序。

— The End —

相關焦點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少有人走的路》在最後一章也如此解釋自律。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虎嗅網
    他把熵增作為時間之失,用逆熵來穿越時空。好多人走出影院大呼沒有看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你解開「熵」的秘密。一、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少有人走的路》在最後一章也如此解釋自律。
  • 一文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一、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因為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註:愛丁頓說自己是除愛因斯坦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懂相對論的科學家,雖然看起來有點能吹,但應該也挺牛)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以至於能夠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註:愛丁頓說自己是除愛因斯坦之外,世界上唯一一個真正懂相對論的科學家,雖然看起來有點能吹,但應該也挺牛)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以至於能夠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編者按  早在1943年,薛丁格在多次演講中都提到「熵增」這個詞,並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即「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  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它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來源:思維有了模型關注喬諾商學院,與優秀管理者同行編者按早在1943年,薛丁格在多次演講中都提到「熵增」這個詞,並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即「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它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一條超越一切定律的定律: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能夠有如此多的科學家為其背書,足見其重要性。接下來,我們就來抽絲剝繭,一起揭開熵增定律的神秘面紗。在無數次失敗後,人們終於承認,不可能出現沒能量輸入而一直對外做功的裝置。更為悲愴的是,熵在揭露宇宙終極走向的同時,也讓我們看清了自己的渺小。我們不僅不可能造出永動機,而且能量也終有一天會枯竭。
  • 熵增定律:為什麼那麼多人因此頓悟了
    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實現超越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記住,舒適圈是熵增定律的第一張王牌,任何時候你都不能鬆懈。一旦你減少了能量的投入,企業的熵增就會立馬回來。,沒關係,熵增定律也同樣適用於你個人的發展。
  • 科普|《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導演將「熵」這一概念與時間相結合,設定了「熵增的方向與時間流逝的方向相同」這一指導思想。提到熵增定律,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熱力學的三大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與外界對它所做的功的和。(如果一個系統與環境孤立,那麼它的內能將不會發生變化。)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一、熵增定律的世界,令人絕望的真理 電影中有一個貫徹始終的設定與理論基礎。導演將「熵」這一概念與時間相結合,設定了「熵增的方向與時間流逝的方向相同」這一指導思想。提到熵增定律,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熱力學的三大定律。
  • 寫給高三娃的「熵增定律」
    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熵增定律。一位大學者——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在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後的第15年,克勞修斯又首先引入了「熵」的概念,並用熵增定律定量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 讀書筆記PPT:熵增定律(附PPT下載)
    PPT極客近日讀到一篇關於熵增定律的文章,這定律說:個人體系累計了大量熵,如無突破,個人也將面臨被時代拋棄的危險。PPT極客覺得挺受益的,故把筆記做成PPT,與諸位分享,一起進步。熵增定律,生命與非生命的終極定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睡懶覺很容易,早起很難?為什麼吃美食長胖容易,減肥很難?為什麼玩遊戲、刷短視頻很容易,自律讀書那麼難?對了,都是和熵增定律有關。那什麼是熵?
  • 逃離內卷:一個讓人豁然開朗的終極定律
    以此為標準,我們可以在現實中找到無數的例子,甚至在自然界也有這樣的例子。在自然界中,生物的演化有兩個方向:一個是向上進化,比如桑海滄田進化出兩棲動物最後還爬上陸地,比如人類從爬行到直立行走然後到使用工具。
  • 關於熵增定律的簡述
    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熵增定律熵增就是一個死亡的過程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就是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那麼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什麼呢?就是熵增定律。什麼是熵?通俗的理解就是「混亂程度」,簡單地說熵是衡量我們這個世界中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自然界中的現象遵循著某一規律,物理學家通過不斷觀測,並進行大量實驗,最終總結出了科學結論,這就是物理定律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但同時,有些物理定律也給人類帶了絕望,以致於一些物理學家寧願不想發現它,這就是熵增定律,或稱熱力學第二定律。
  • 熵增定律在投資中的應用。
    熵增定律,是指一個獨立的系統從最初最好的有序狀態,慢慢的不斷的向著無序狀態變化的過程,最關鍵的是這個過程完全是不可逆的。我這麼比方當然是不夠嚴謹的說法,但我想這樣說也許能把這個定律的大意說清楚,那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這個定律對我們的投資有什麼影響,我們應當如何用好這個熵增定律。
  • 學術界最暗黑的理論熵增定律,它預示了宇宙的殘酷結局
    而在這一切事物演化和發展的過程中,一直有一個定律在無形中發揮作用,它就是熵增定律。熵是一種能量積累的過程,也是事物發展的重要規律,宇宙從誕生之初就開始經歷漫長的熵增,它最終也會因為熵增走向滅亡。既然如此,生命的發展也離不開熵增,我們無法避免死亡的結局。
  • 最悲觀的定律「熵增定律」,它意味著一切事物都走向終結
    有這麼一句話,熵增定律是這個世界中讓人最絕望的定律。因為熵增定律的存在,這個世界包括黑洞以及宇宙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活在這個宇宙中,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熵增定律。熵增定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了解它,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熵。
  • 為什麼說熵增定律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定律?
    在了解熵增定律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一個方程S=K.log W這個就是玻爾茲曼輸運方程,關於此方程描述的系統,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空間中一具有溫度梯度的流體。這部分能量導致了熵增,熵增定律在很多自然現象中都可以提現出來。因為這是自然界自然的發展方向,就是從有序到無序的轉變。有序和無序只是便於理解,實際上無序是大概率的意思,有序是小概率。事物總是往大概率方向發展,就是增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