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是克勞修斯提出的熱力學定律,克勞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來描述這種不可逆過程,即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其物理表達式為:S =∫dQ/T或ds = dQ/T
愛因斯坦在自己的學說裡說,如果未來他自己能想得到的是,他的理論有可能被新的學說所替代,但是在他的思想能估計的時間範圍熵增定律是不可能被替代的。
那這麼偉大的定律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他是最讓人絕望的定律,但是又不只是在動力和熱力學存在,但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
用學術解說,大家上百度就可以了,估計百度完了,也不一定理解,那我們用老百姓比較易理解的方式來解說,這樣雖然不過嚴謹,但我們儘量保持說明白。
熵增定律,是指一個獨立的系統從最初最好的有序狀態,慢慢的不斷的向著無序狀態變化的過程,最關鍵的是這個過程完全是不可逆的。
比如一臺機器,從剛開始最為有序的方式開始運轉,這臺機器是個獨立的系統,但在運轉的過程中,其熵增在不斷的擴大,於是機器向著無序的方向增長使得機器變成一堆廢鐵,關鍵的是這個過程是不過逆的,無論最後怎麼修都修不好,同時由於熵增的存在,孤立的系統不斷的向著消耗擴大方向增長,熵增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孤立的系統不能永繼的自動運轉,需要對外吸收「能量輸入」要對抗熵增造成的損耗,而且由於熵增的擴大是不可逆的,只會越來越大,所以對於能量輸入也要不斷的加大,才能保證這臺機器的運作,比如越是老的車子,油耗也會越多。
再舉個不太嚴謹的例子,比如說人,我們出生的時候,我們的熵增值很小,而我們每天吸取的營養熱量都很大,都超過了我們的熵增值,那麼我們就會更加有序,所以人就在這時不斷的長大,但是熵增是不可逆,並且會慢慢不斷的增大,到了中年熵增就為零了,剛好互相抵消,之往後,我們的熵增值還在不斷的擴大,我們所有的器官和細胞也不在斷的向著無序發展,這時我的就需要更多的營養和能量才能對抗衰老,不過我們器官的熵增在不斷的擴大,所以我們的吸收能力也在減小,最終補充再多營養還是會慢慢老去,但是在老化的過程中,利用保健品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提高營養的純度,來增加身體的吸收總量,來對抗衰老,同時如能加上適當的運動,就可以增加我們對營養的能量的吸收能力,對抗身體熵增值的增長有極好的效果,但是由於這個熵增的增長是不可逆,並且是連續不斷的增長,有點像利滾利,最終滾到讓我們身體承受不起,所有的器官會衰退至任何藥都救不了的程度。
我這麼比方當然是不夠嚴謹的說法,但我想這樣說也許能把這個定律的大意說清楚,那接下來我們來談談這個定律對我們的投資有什麼影響,我們應當如何用好這個熵增定律。
在我們的基金管理中,基金的評分有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規模,而不僅僅只是收益比率,一個200萬的基金規模產品,即使他的年回報做到了100%,他的評分依然不會很高,但是一1個億的基金,如果他的回報率做到30%,那是非常棒的基金,如果一個10個億的產品,他能做到25%那是頂級基金,如果是100億的大基金能做到20%的年回報,那是超級優秀的基金。
在這個過程當中,由於熵增定理的存在,資金越大,他存在著無序性越高,對不確定性的因素也會變得非常多,而且非常複雜。
正如我們之前的日記所分享的資產配置的篇章當中所說的,資產配置比選股本身要難得多,因為研究資產配置難題而出了很多位的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從來沒有誰因為選股很厲害,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資產配置比選股更難是於它要對抗熵增定律的熵增不斷擴大帶來的不確定性的增加。
比如說,當我們有100萬的資金來做價值投資,我們滿倉持股,當我們帳戶漲至200萬時,這下熵增定律的破壞就非常明顯了。
如果我們持有的是單支票,如果這支股票每天的波動還是保持原來的2%上下波動,那麼以前波動一天的金額為2萬,現在波動一天的金額就會變成是4萬了,從比率上看過去一樣,但錢包的真實波動數變化明顯變化一倍,每天波動4萬,要是做個波段,每天多賺個4萬,一年按250個工作日記,一年要多賺1000萬?以大多數投資者的自負心理,如果抓不到1000萬,抓個500萬,那也是錢啊,不心動嗎?而這只是其一帶來的變化。
其二,當一支股票翻了一倍,是否還有勇氣滿倉繼續持有來跟隨波動嗎,如果有這樣的勇氣,萬一來一個30%的回撤,直接回撤至140萬呢,漲是漲了100%才到200萬,可是回撤的時候只回撤30%就變成了140萬,變成只漲了40萬了,很明顯的這個波動的收益有些不對等,要不要調倉?如果調倉,怎麼調,每增加一支股票,無序性就會增長,熵增就會更快的增大,如果沒有調好,那麼帳戶的增長速度就會出現明顯緩慢增長的跡象,面對抽資收益的增長放慢,要發中何應對,才能保持原來有序確定性的增長。
當總資產不斷的增長的時候,熵增是會不斷的變大的,那麼出現無序的概率在不變的變化,這也是為何大資金很難取得超級收益的主要原因所在,很大百億基金為何到了一個階段要封倉,不讓人買他的基金,當錢沒地方去的時候,融到更多的錢,放在了銀行裡,沒有買入股票,那麼就會託累原為收益的數值,因為基金的考核不是你在哪支票上賺多錢比率或賺了多少錢,基金考核是整個帳戶的淨值多少,不管在哪只股票賺了虧得都被統計在內,沒有故事,只有曲線。
只有所謂的「高手在民間」的考核方法,才會有故事,錯了99個不說,對了一個到外宣揚,而基金的考核是很公平、公正、公開的,公募監管力量自不用說,就私募基金的公告「排排網」披露標識為A的私募基金,如果誰說排排網上的數據不準,那都是無知。
排排網A級披露,那是排排網從「託管方」那裡所裡所得到的數據,即帳戶裡淨值多少,由券商、銀行直接傳送給排排網,根本就沒有經過基金公司同不同意,做得好,做不好,全都如實傳上去,只有民間高手,可以只說自己買賣某個股票的精彩瞬間,對於自己失誤可以子字不提,但是基金不行,容不得不提,考核的是全帳戶的淨值的成敗,在哪支股票上多成功,還要被如實的扣減失敗虧損,最終得分,是基金帳戶的基金份額的淨值多少,還得應對回撤。
選擇披露為A的,顯示多少,就是多少,絕對公平、公正,並且公開於所有人,「排排網」上的收益,這是一個真正憑本事的競技場,會叫、會說、會騙、會講故事沒有用,那個成績公正得很,好壞看一眼,不用任何人來解釋,有本事就要去這樣的大舞臺表演,年年優秀,自然會有無數資金來追捧,這上面的數據和每年的金牛獎得主那是一致的,徵服了「排排網」的收益排名,也徵服的金牛獎獎盃。說自己多歷害,如果十年都拿沒拿個金牛獎獎盃,就是個大騙子,而且這是100%的正確評判。
投資市場有取之不盡的錢,從來沒有埋沒真正的英雄,在投資市場真正的高手,會有錢到只談人生不談投資,做投資者教育只是出於愛好,絕對不是為了錢,巴菲特是不會開培訓班的,張磊和邱國鷺是沒有空為了學費去做講師的,但斌不是哪個商業培訓機構請得動的,他們有無數的錢,只有會叫不會生蛋的母雞才有時間用商業培訓賺錢,但斌先生出書,一分版稅不要,全捐了,他是中國真正的投資頂級大師,有的是錢,不會賺這個錢的,投資市場有的是錢,但得憑本來才賺得回來,開培訓班賺錢的投資高手沒有,有的話是騙子,那是收智商稅。
當然在投資中出現的熵增並不是無解的,我們團隊很早就研究了,在未來當我們做的基金規模在不斷的擴大過程中,我們要如何應對熵增的增長所帶來的收益的平庸問題,我們需要對我們無序的熵增擴大做長期對抗,我們才能長期保持優秀,並且在規模做得很大的時候,還能保持好的收益。
我們使用的方法:1、在增長的無序中,不斷整理自己的持倉,保證持倉相對的集中度和有序,所投資的股票數量,要在我們所能關注得到的全部範圍之內,即我們未來所買的每一支股票都將會和現在一樣,對它的了解能知根知底一樣,並且能保證時間能跟進,同時要確定每一支股票的跟進都是能做到有時間,有辦法跟進,不能出現主倉位股票很了解,其它股票知道它做什麼的,其它不是很清楚,那麼這就會增長資產的無序性,未來的收益的波動可能就會嚴重偏離我們的戰略規劃範圍了,甚至會帶來真實的虧損。
2、我們要不斷的保證資產配置的方案優化,調整倉位,但要時時保證總倉位的比率不可以低於戰略規劃比率,哪怕的股災的時候,也要保證戰略規劃的持倉比率,因為我們無法判定股災什麼時候結束,唯有從戰略上配製,才能跟隨市場波動,再優化選擇優秀的公司,創造比大盤相對收益更高的曲線,最終等待市場恢復正常行情時,創造出優秀的成績。
我們的倉位調配比率,和我們自己在做實業時的戰略相似,有主營品,有補充品,有創新品,我的倉位出會分出主倉位,副倉位,和搭配倉位,如果做平均倉位,那樣的資產配資,是很爛的配製,大盤上漲時,收益基本只能持平大盤,大盤下跌時,大多要跌得比大盤深,因為市場漲的時候往往是個股漲,而跌的時候都是大家一起跌,如果沒有主次之分的配製倉位,沒有適當的集中倉位,那麼漲的時候,有漲有跌,有大漲和小漲,帳戶總收益沒有漲多少,但是跌的時候,大家一起跌,帳戶會很明顯輸給大盤,這樣配製從戰略上看,長遠必然會跑輸大盤,還不如買300ETF更靠譜一點。
我們團隊在自己操作的基金上應用了熵增定律,我們在自己的人生中,也應用了熵增定律,如果已知,我們所學的經濟學和投資學,每年都會有新理論和新的知識被補充到這個行業進來,那麼這個知識庫在不斷的擴大,當我們取得研究生畢業之後,如果不再學習,那麼我們大腦已有的知識佔這個領域的總知識量的比率就會不斷的變小,那麼熵增的擴大最終的結果就是消亡,如果我們不願意被社會淘汰那只有一個辦法,主動學習,每天堅持學習,保證自己吸收的營業和能量能超過行業擴大的熵增值,雖然這樣很辛苦,但是這是唯一能保持永久競爭力的辦法。
正如在我們的經濟生活中,我們手中的資產,每天都要應對每年新增的貨幣,這是典型的經濟熵增擴大的過程,如果我們手中的資產不能保持高效率的增長,我們的財富,在一兩年貶值可能看不出來,但是熵增是不可逆的越來越大的過程,如果我們不能複利式的保持增長,財富就會被社會總財富的增長所帶來的熵增的擴大而變得貧窮。
本圖是對抗熵增定律的好方法。
總結:我們認為不管是投資,還是我們的人生,最好的對抗熵增定律,不但要調整好自己的戰略來對抗熵增的擴大壓力,同時也要通過不斷的主動吸收外在能量,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長期的保持優秀收益率。
把一件事解清楚,真的很麻煩,總是要用很多的口舌解釋,字數特別長(本文4400多字),以至於昨天一個網友在昨天的日記後面留言問:你文章明明寫的很好,但關注的粉絲並沒有匹配的上這麼好的文章,問題何在?
1、要看這麼長的文章,能看完的人可真的不多。2、我們才剛剛開始,從4月1日真正的開始在上面寫有質量的文章,並且沒有為了流量譁眾取寵,而是按照自己對質量的嚴格要求來寫,至今沒有為了流量點上面的股票連結和話題連結,只是純粹的寫文章。所以關注我們的粉絲還不多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