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思維,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熵增就像萬有引力一樣,無處不在
不可否認,無論我們怎麼探討認知,我們都還生活在物理世界裡。只是大家對這個物理世界的解釋方式不同。比如佛家說空不異色色不異空跟量子力學有異曲同工之妙。比如說人都是由各種分子構成的,而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原子是個小宇宙,中間是個原子核,電子在原子的廣闊的空間裡圍繞著原子核運動。即便是原子核,也是空的,都是又各種更小的粒子組成,而最小的例子是沒有質量和體積的。所以人就是「空」的,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個空,地球也是空的,宇宙也是空的。
而即便是空的宇宙,物理學定律還是發揮著作用,比如說萬有引力定律、質能方程、熵增定律。我們就借用萬有引力和熵增定律來討論《金融思維》裡的博弈思維。
10 萬有引力和熵增定律
關於我們生存的這個宇宙的起源和發展,現在普遍被接受的是宇宙大爆炸。原本宇宙就是一個點,沒有時間也沒有空間。大爆炸之後粒子之間碰撞形成了物質。質量大的物質吸附質量小的物質,就形成了星球,形成了太陽和地球。太陽和地球通過引力和離心力的作用達到了動態的平衡——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太陽帶著八大行星圍繞著銀河系轉。引力是約束星球之間的繩索,要不然每天都有個彗星撞地球,人類也早就滅亡了。
這種引力作用無處不在。比如年輕女生比較喜歡的星座,實際上跟中國傳統的紫微星盤一樣,都是基於太陽與八大行星的位置來討論對運氣的影響。比如潮汐與降水、植物生長,比如因為引力產生的重力,因為重力才有了地球上的一切。可以說引力無處不在。
這個引力也可以很多方面發揮作用。核心就是大質量的物體因為引力的作用,約束著小質量的物體。二者之間動態平衡。最小的物體也是這樣,比如原子核和電子,就很像太陽和行星,只是發揮作用的叫電磁力。為了討論簡單,我都歸為引力的範圍內。
而另一方面,物理學上還存在一個與引力作用相反的定律——熵增定律。它的定義是: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熵最早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用以度量一個系統「內在的混亂程度」。任何一個系統,只要滿足封閉系統,而且無外力維持,它就會趨於混亂和無序。
熵增定律適用於整個物理世界,也適用於絕大部分的社會生活領域,包括經濟活動和金融業務。在物理學上,熵的度量主體是粒子,標準是無序程度。而在社會生活領域,熵的度量主體是個人、團體、國家,標準是自由。也就是對於任何國家、團體、個人,如果沒有外力約束,都會通過追求各自的自由,而變得混亂和無序。
這個「自由」可能不太好理解,我們換個詞——舒服。每個國家、團體、個人,都希望自己更舒服。我們在第二章的時候也提到了,貨幣恰恰就是獲得舒服的能力的憑證。
我們看中國曆朝歷代,建國初期勵精圖治。隨著治理的穩定,皇帝為了舒服,開始修宮殿、陵寢,尋訪奇珍異寶,增加後宮佳麗和太監僕從。上行下效,各級官員形成了官僚,貪汙受賄、巧取豪奪。國家就開始無序和混亂,然後是國力衰弱,在內亂或者外戰後消亡。然後出現一個新的國家,周而復始。企業也是,許多公司在創業初期非常努力,每天花大量的精力進行各種戰略和組織的進化。但是隨著企業的做大和成熟,員工就會慢慢懈怠下來,組織會變得臃腫,制度會腐舊脫節。最後競爭力衰弱,然後破產消亡。
熵增定律也同樣適用於我們每個人的發展。比如工作、生活、學習、心情、成長、人際關係等等都與此相關。就拿生活來說,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湧來,如果我們任由其發展,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之後我們要想恢復到有秩序的狀態,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價才行。
熵增定律決定了粒子運動無序增加,結果就是恆星終將熄滅,生命終將消失,宇宙將變成一片死寂,淪為熵。這個狀態,也被稱為熱寂。而萬有引力(包括電磁力)則約束著粒子和星球的無序運動。引力和熵增定律對立作用,構成了宇宙萬事萬物在博弈中達到某種的動態平衡。
明天說《博弈思維》:無處不在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