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理」這個自然界第一定律,你們都悟了麼

2020-12-05 猿開開

有人說過「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下一個定律,我會留下熵增定律」;

有著名人士說「熵增原理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

也有著名的科學家在闡述生命是什麼的時候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主」;

為什麼熵增定律如此重要?

因為它揭示了宇宙的終極演化規律。

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規律演化,生命裡又包括了個人和群體及企業的演化規律;

非生命,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生命與個人,比如自律總是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是比堅持輕鬆,變壞總是比變好容易。少有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數人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學習不規律。

生命與群體,比如大公司的組織架構會變得臃腫,員工會變得官僚化,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封閉的國家會被世界淘汰。

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

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容易和舒適

因為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變得自律,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

因為到」無序化」代表著混亂(實質是隨機運動);

從熵增定律的原理,我們可以得到三個重要結論:

結論1: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熵越來越大)。

比如,如果房間無人打掃,不可能越來越乾淨(有序化),只可能越來越亂(無序化)。

結論2: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保持開放。

第二定律規定水只能流下山,物體本身不會上坡。如果我們希望水能夠上坡,我們必須提供外部能量來將水泵送到山上。

結論3:當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無序,而且「無序」的增加程度將超過「有序」的增加程度。

上面三個結論在物理學上是很明顯的。假設一杯冰水,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在常溫下冰塊將會融化(結論1);要讓它變得更冰,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結論2);當它變得更冰的同時,周圍的溫度一定會升高(結論3)

熵增定律與創業

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能量的熵增與熵減的過程,避免創業過程熵增過大,企業變得無序;所以一個企業必須有一個大股東做最後的決定,所謂的平均股份的企業,會死得很快;這也是目前大部分投資人投資一個企業的定律;

沒有外部能量輸入的創業,將導致封閉系統的企業越來越混亂和失敗(熵越來越大);如果要讓一個創業企業變得更有活力和有序,必須要外部能量的輸入;也就是創業企業的老闆需要不斷的找人,找最合適的人,打造一個開放的系統,同樣也要不斷的淘汰不合適團隊的人。

比如某個技術大拿擁有一套牛逼的技術或者技術解決方案,如果固步自封,不懂開放,找不到合適的營銷合作成員,那麼這個牛逼的技術解決方案只能自我欣賞的份。這就是熵增理論的開放性的增加,將能量的消耗降低,甚至增加更多的能量,讓事物發展得更長遠;同樣的道理,如果擁有銷售團隊的創業,永遠只懂得代理別人的產品,賺取眼前的利潤,那麼總有一天會被上遊踢掉的危險,這個時候,投入巨資研發屬於自己的技術產品,保持開放合作的心態,打造一款自己的產品進行銷售,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當然這個熵減的過程有可能失敗,但如果保持開放的體系,肯定有成功的一天。

當年的馬雲,是銷售體系打造得非常好,阿里鐵軍打遍天下無敵手;但是如果只封閉在B2B這個體系,將做不成如今的巨無霸,只有當他花費巨資打造了有技術含量的支付寶、淘寶、雲計算體系後,這個航母才能在如今的市場上此詫風雲。

如今的華為,看上去很強大,其實當年就是一個交換機的代理商而已,每年賺點小錢,過得也很滋潤;但是沒有當年任正非破釜沉舟的投入研發自己的產品,保持開放的體系,讓企業不斷保持能量的充足,不斷熵減能量就不會有如今的硬氣華為;熵減的過程是很痛苦的,因為要投入很多錢,要請很多人,要吃很多苦;但跟死比起來,這些熵減的措施都不算什麼。

熵增定律與守業

許多大公司走向滅亡,正是無法控制熵增,企業產生無序。因此,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減少熵的增加,反熵增。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在1998年亞馬遜致股東信裡出現了「反熵」一詞。他說:我們要反抗熵,而這也支撐是亞馬遜成為千億市值公司的重要理念之一。

他用自己的管理經歷,為我們提供了三條抵抗熵增定律的經驗:

第一,抵制形式主義。隨著公司發展壯大,很容易出現形式主義,即工作流程沒有為結果服務,只是走走過場。所以貝索斯一直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積極適應外部趨勢的變化,快速做出決策。

第二,兩個披薩原則。亞馬遜有60多萬員工,但是大多數團隊都非常小,一般不多於10個人,兩個披薩就能解決夥食問題。

因為貝索斯認為,過大的團隊會限制個體發揮,導致創新停滯。而小團隊能夠讓每個員工的創意不被流程和龐大的架構所扼殺,公司就能擁有高度適應力,可以根據市場和用戶的情況隨時作出反應。

第三,建立開放系統。亞馬遜會把現金流源源不斷地投入到一些全新的領域,比如AWS雲服務、FBA物流體系等等。貝索斯認為,如果亞馬遜只是停留在原來的主營業務上,企業最終會走向死亡。而進入新的領域,新的挑戰將會激發團隊的戰鬥性和創新能力。

熵增定律與個人發展

根據熵增理論,生命是有序的生物結構,它必然走向混亂無序的狀態——死亡,所有人的生活就是在做熵減的工作;當一個人依靠意識,有目的而持續不斷地減熵時,他則可能達到個體所能成為的理想狀態——可謂是「超人」

如果不去對抗熵增,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封閉系統內或平衡狀態中逐漸變得毫無生氣、死氣沉沉。那時,即使生命尚未終結,生命力也已戛然而止,也就印證了那句著名的話「很多人20歲時就已死去,到80歲才埋」。

那麼如何要對抗熵增,這個時候就需要引入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是由一位名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這個理論而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耗散結構有兩個最為重要的特性,一是開放性;二是非平衡。當一個系統具備了「耗散結構」後,它就能夠有效對抗熵增。

所以,人如果想將自己打造成「開放系統」,就需要做到至少五件事:

第一,用「成長型思維」代替「固定型思維」。

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能夠沉著應對挑戰,他們不怕犯錯或難堪,而是專注於成長的過程。他們對於失敗不害怕,因為他們知道從失敗和錯誤中學習,它們終將變為成功。

正如科研大數據所告訴我們的:如果一個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這項優勢就可能消除最富有家庭與最貧窮家庭間的差距,因為成長型思維的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第二,用「流量思維」代替「存量思維」。

「存量思維」的人相比在學習上給自己做出投資,他更願意把錢存起來,讓它產生利息;相比換個更適合更有前途的崗位或行業,他更願意繼續做現在這個安穩舒適的工作;相比將自己看到的好文章、好書推薦出去,他更願意悄悄的收藏起來;相比與那些優秀者深入交流,他更願意不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想法。

「流量思維」的人更願意折騰,更願意分享,更願意通過分享財富獲得更多的人支持和加速自身的發展;

第三,用「終身學習」代替「臨時學習」,用「終身探索」代替「不再探索」。

「終身探索者」,他們對於這個世界、對自我、對他人,都始終有著濃烈的好奇之心,他們想要探索那些不懂的東西,想要解開那些難解的奧秘;不論是從一場電影、一次旅行、一本雜誌,還是一次對話,他們都能從中探索到新鮮的信息、知識或智慧。他們就像是一些敞著口的容器,在貪婪的吸取著來自於外部世界的一切。

第四、從「舒適區」走進「學習區」,甚至「恐慌區」

「舒適區」是美國人NoelTichy提出的理論,圖裡的3個區可以表示為你想學習事物的等級:

最裡面一圈是「舒適區」,它代表的是對你來說沒有學習難度的知識或者習以為常的事務,自己可以處於非常舒適的心理狀態。

中間一圈是「學習區」,它代表的是那些對你來說有一定挑戰,因而感到不適,但是不至於太難受的工作、學習、思考。

而最外一圈則是「恐慌區」,它代表的是超出你能力範圍太多的事務或知識,心理感覺會嚴重不適,可能導致崩潰以致放棄學習。

在舒適區裡,你能得心應手,因為每天都是處在熟悉的環境之中,做著自己在行的的事,和熟悉的人交際,甚至你就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對這個區域中的人和事感到非常舒適。

這就是暫時的「平衡態」,因為你無需過多努力就能使所有事物都達到一個相對平衡、比較舒適的狀態。

然而,不要忘了,平衡態正是熵最大的時候。

這時,你學到的東西很少,進步緩慢,缺乏挑戰和流動。這是一個看似平穩安逸,但卻危機重重的狀態,也就是「假性繁華」。

如果想要對抗人生熵增,按照耗散結構,你就須得遠離平衡態,也就是離開那個讓你感到非常舒適的區域,主動走向「學習區」,甚至是「恐慌區」。

第五,顛覆式成長。

想要遠離平衡態需要一次又一次的走在漫長的平路上,然後躍上巔峰,在好不容易躍上巔峰之後,又要開始第二條成長型曲線,就這樣,不斷進行自我顛覆。

而這種自我顛覆之所以很難,是因為當我們一旦到達成長型曲線的上方平臺,惰性就會產生。這時,是某階段職業生涯的巔峰期,是某階段自我發展的巔峰期,是一個看起來非常不錯的狀態。然而,如果一旦在這個平衡態停滯,你便不再獲得成長與進步,最終的結局就是熵增加劇。

高考完成進入大學,是人生躍入了一個新的巔峰平臺,如果在畢業之後沒有一個大的突破,人生的熵增就會越積累越多;有些人通過工作,有些人通過創業,成功的對抗了熵增,進行了人生一次重大的熵減;很多人通過熵減獲得了生活及事業的極大成功,由於沒有及時的自我顛覆,慢慢又積累了大量的熵增,最後能量慢慢消散,歸於平靜;

作為一個普通人需要做這麼多熵減麼?我平平淡淡的工作,平平淡淡生活。但是現實中熵增積累太多就會產生很多負面;比如你想平淡的工作,結果失業了;失業了就會影響生活的質量;沒有好的生活質量將會產生更多的熵增;富二代是否可以不做熵減了呢?君不見現在那麼多富豪破產影響了整個家庭的發展麼。

這就是物理學中的熵增定律帶給我們的人生底層邏輯 - 終其一生,我們都要對抗熵增,不然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默然中走向消亡。

相關焦點

  • 自然界的第二定律——熵增,自然界的普遍法則
    這種「不可能」的共通性和普遍性,19世紀的物理學家把它概括為一個自然界必須遵循的定律,而且探討了這種「不可能」的原因。後來,人們找到了這個態函數,這個態函數叫做熵,有了這個概念,對這類不可逆系統的研究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讓人們對這類系統的認識前進了一大步。這是19世紀人類文明進程中出現的一個重要概念,無論是在自然界還是人類社會都有它存在的價值和意義。這個重要的概念是由克勞修斯首先找到的,是他首先提出了量度不可逆現象的物理量——熵。
  • 熵增定理——最令人絕望的定理?又或是最有希望的?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因為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變得自律,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記得也曾有人問過我「人為什麼要自律」的問題,我啞口無言,不知如何作答。因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可以散漫也可以自律。現在我想我找到答案了,生命本身就是自律的過程,即熵減的過程。
  • 熵增定理——最令人絕望的定理?又或是最有希望的?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薛丁格曾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為什麼它如此重要?它到底對我們有什麼巨大影響?
  • 一條超越一切定律的定律: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比如,過年前我們會全家總動員大掃除,把屋裡屋外收拾得一塵不染,然而年還沒過完,甚至除夕都還沒過,整個房間又成了一團亂麻,廚房裡又滿是油煙。這就是熵增的過程。再比如,我們的手機會越用越卡,耳機線會纏作一團,放置一旁的熱水會慢慢變涼,沒人住的屋子會有越來越多的灰塵,太陽也在一直燃燒衰變……這些都是熵增的過程。
  • 熵增定律為什麼讓人絕望?被愛因斯坦稱第一,預示宇宙命運
    宇宙浩瀚無比,在宇宙中還有很多未解之謎,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也一直沒有停歇,很多科學家在宇宙中都有了新的發現,這些新的發現都讓人感到高興,但是有一條消息被人類發現了以後,人類卻不希望是真的。這個就是熵增定律。
  • 最悲觀的定律「熵增定律」,它意味著一切事物都走向終結
    有這麼一句話,熵增定律是這個世界中讓人最絕望的定律。因為熵增定律的存在,這個世界包括黑洞以及宇宙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活在這個宇宙中,就意味著所有的一切都遵循熵增定律。熵增定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要了解它,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熵。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與外界對它所做的功的和。(如果一個系統與環境孤立,那麼它的內能將不會發生變化。)
  • 寫給高三娃的「熵增定律」
    高三都不累,你的高中還有意義嗎?高三都不累,你的青春還有價值嗎?今天,我想給大家講講熵增定律。在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後的第15年,克勞修斯又首先引入了「熵」的概念,並用熵增定律定量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正是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定律的,都非常容易且令人短時間內感覺非常舒適。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自律、堅持、變好,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但是生而為人,短短幾十年在人間走一趟,若任由熵增主宰,此生意義何在?
  • 為什麼說熵增定律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定律?
    在了解熵增定律之前,我們先要知道一個方程S=K.log W這個就是玻爾茲曼輸運方程,關於此方程描述的系統,一個經典的例子是空間中一具有溫度梯度的流體。這部分能量導致了熵增,熵增定律在很多自然現象中都可以提現出來。因為這是自然界自然的發展方向,就是從有序到無序的轉變。有序和無序只是便於理解,實際上無序是大概率的意思,有序是小概率。事物總是往大概率方向發展,就是增熵。
  • 關於熵增定律的簡述
    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熵增定律熵增就是一個死亡的過程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就是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那麼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什麼呢?就是熵增定律。什麼是熵?通俗的理解就是「混亂程度」,簡單地說熵是衡量我們這個世界中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
  • 不懂「熵增定律」,怎麼在職場乘風破浪?
    熵增定律,號稱全宇宙最絕望的定律,它大致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過程都是向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的 對於職場人士來講,了解熵增定律背後的內涵至關重要,它會告訴你,面對不可避免的熵增的事實,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什麼樣的行為來減緩熵增的步伐,從而確保自己在職場持續擁有強大的競爭力和較快的成長性。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編者按  早在1943年,薛丁格在多次演講中都提到「熵增」這個詞,並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即「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  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它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葉方富: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雲裡·悟理-第27課」
    悟世界之道 析萬物之理,歡迎來到今天的《雲裡·悟理》課堂,我是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葉方富,今天我給大家講熱力學第二定律。後來另外一個偉大的科學家克勞修斯也看到了卡諾相關的論述,他結合了後來發展出來的熱力學第一定律,回頭重新看卡諾定理的時候,發現要卡諾定理成立,這時候需要新補充一個定律,這就是現在被我們稱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表述——熱量從低溫物體向高溫物體傳遞而不引起其他任何影響是不可能的。
  • 熵增定律在投資中的應用。
    熵增定律,是指一個獨立的系統從最初最好的有序狀態,慢慢的不斷的向著無序狀態變化的過程,最關鍵的是這個過程完全是不可逆的。比如一臺機器,從剛開始最為有序的方式開始運轉,這臺機器是個獨立的系統,但在運轉的過程中,其熵增在不斷的擴大,於是機器向著無序的方向增長使得機器變成一堆廢鐵,關鍵的是這個過程是不過逆的,無論最後怎麼修都修不好,同時由於熵增的存在,孤立的系統不斷的向著消耗擴大方向增長,熵增在不斷的增加,所以孤立的系統不能永繼的自動運轉,需要對外吸收「能量輸入」要對抗熵增造成的損耗,而且由於熵增的擴大是不可逆的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自然界中的現象遵循著某一規律,物理學家通過不斷觀測,並進行大量實驗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但同時,有些物理定律也給人類帶了絕望,以致於一些物理學家寧願不想發現它,這就是熵增定律,或稱熱力學第二定律。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模型君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
  • 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一個體系的能量完全均勻分布時,這個系統的熵就達到最大值。在克勞修斯看來,在一個系統中,如果聽任它自然發展,那麼,能量差總是傾向於消除的。讓一個熱物體同一個冷物體相接觸,熱物體將冷卻,冷物體將變熱,直到兩個物體達到相同的溫度為止。熵增原理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模型君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無獨有偶,吳軍也說過類似的話。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如果有人指出你的宇宙理論與麥克斯韋方程不符,那麼麥克斯韋方程可能有不對;如果你的宇宙理論與觀測相矛盾,嗯,觀測的人有時也會把事情搞錯;但是如果你的理論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我就敢說你沒有指望了,你的理論只有丟盡臉、垮臺。」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說這句話的人是吳國盛,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我看到這句話一開始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無獨有偶,吳軍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
  • 葉方富:時間的箭頭——熱力學第二定律【雲裡·悟理-第27課】
    我們甚至可以進一步推廣,實際上熱力學第二定律,除了這兩種描述以外,更深刻更廣泛地說,它說的就是,自然界裡一切涉及熱現象的宏觀過程 ,都是不可逆的。這裡面出現了一個新的概念,什麼叫不可逆,我們在說不可逆之前,先得界定一下,什麼叫做可逆。實際上我們在講可逆之前,又涉及到,另外一個概念叫做平衡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