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定律思維:停滯不前就是在退步

2020-12-06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熵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進一步指出,雖然能量可以轉化,但是無法100%利用。在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無效能量」指的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又稱為熵。所以,熵就是系統中的無效能量。

首先來看幾個現象:

  • 棉被晚上就蓋了,為什麼早上起來還要疊被子呢?
  • 地板馬上就髒了,為什麼還要掃啊?
  • 很快就會胖回來了,為什麼要減肥啊?

我們就用熵增思維來解釋這些問題。

熵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物理學,根據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是守恆的,可以互相轉化(比如:機械能轉化為電能),而不會消失。熱力學第二定律進一步指出,雖然能量可以轉化,但是無法100%利用。

在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無效能量」指的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又稱為熵。所以,熵就是系統中的無效能量。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一個重要推論就是:熵永遠在增加。

第二定律的深刻本質體現在人類生存的各個方面,它涵蓋了有關宇宙模糊起點的問題。還有一個關於牛奶和咖啡的問題:你面前有一杯非常熱的咖啡,如何在5分鐘內儘快喝完。

是應該先在咖啡中加入適量的冷牛奶,然後讓咖啡靜置5分鐘。還是讓咖啡靜置5分鐘降溫後,再導入適量的牛奶?

如果我們熟悉第二定律,這個問題就會很簡單:由於熱咖啡和環境中的空氣之間的熱交換率取決於它們的溫差,即溫差越高,交換率越快。

在5分鐘的等待期內,如果我們最初不將冷牛奶添加到咖啡中,那麼熱量會以更高的速率傳遞到空氣中。如果我們在一開始時就加入牛奶,而不是在5分鐘結束後,那麼能量的轉移將減慢,這種方式咖啡就會冷的更慢。

1877年,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Ludwig Boltzmann)對「熵」做出了更確切的解釋。「熵」就是用來度量」無序化」的。

舉個例子:如果我們能看到橡皮筋的分子結構,我們會發現它的結構在拉緊和放鬆的狀態時是不一樣的。放鬆的時候它的分子結構像一團亂麻交織在一起,而在把橡皮筋拉長的時候,那些如同鏈狀的分子就會沿著拉伸的方向比較整齊地排列起來。

於是我們可以看到兩種狀態:

  • 一種是自然,或者自發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結構呈「混亂」或 「無序」狀。
  • 而另一種是在外界的拉力下規則地排列起來的狀態,而這種無序的增加,就被稱之為熵增。

物質世界的狀態總是自發地轉變成無序:從「低熵」變到「高熵」,比如:當外力去除之後,整齊排列的分子就會自然地向紊亂的狀態轉變。

因為到」無序化」代表著混亂(實質是隨機運動),可以得到三個重要結論:

結論1: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熵越來越大)。

比如,如果房間無人打掃,不可能越來越乾淨(有序化),只可能越來越亂(無序化)。

結論2: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

第二定律規定水只能流下山,物體本身不會上坡。如果我們希望水能夠上坡,我們必須提供外部能量來將水泵送到山上。

結論3:當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無序,而且「無序」的增加程度將超過「有序」的增加程度。

上面三個結論在物理學上是很明顯的。假設一杯冰水,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在常溫下冰塊將會融化(結論1);要讓它變得更冰,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結論2);當它變得更冰的同時,周圍的溫度一定會升高(結論3)。

除了在物理的世界,在社會以及商業的世界,熵增也就是無序,也不可避免。創業階段,所有人齊心協力,從混沌和混亂中殺出一條生路,這是一個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成長階段,公司不斷成熟和發展,抓住更多機遇做強、做大。

這是一個從初步有序到更加有序的過程。成熟階段的時候,一些問題就會出現,比如:部門之間開始各自為戰,爭奪利益;企業變大之後開始官僚主義,企業效率低下;整個組織結構也越來越臃腫,創新能力下降等等。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從有序回到無序的過程。

如果不安裝新的軟體,也就是沒有從計算機系統的外部注入新的能量,計算機也永遠不會獲得新的功能,但是它的硬碟驅動器將由於其所擁有的數據的退化而充滿缺陷和混亂。

除非從系統外部注入新的能源,否則事物不會自行發展出新功能,豐富新的工作內容。這個事實是顯而易見的,就像破窗不會自我修復。

同樣,如果沒有有能力和見效的管理,沒有精力組織和交易,企業就會失敗,成為熵的受害者。

許多大公司走向滅亡,正是無法控制熵增,企業產生無序。因此,很多優秀的企業家都在思考如何讓自己的企業減少熵的增加,反熵增。

亞馬遜的創始人貝佐斯,在1998年亞馬遜致股東信裡出現了「反熵」一詞。他說:我們要反抗熵,而這也支撐是亞馬遜成為千億市值公司的重要理念之一。

亞馬遜的CEO貝佐斯不在意囤積公司利潤,更在意「自由現金流」,就是要不斷地讓錢流動起來。同時,貝佐斯不斷進軍新的領域,甚至是看起來和公司主營業務相競爭的領域。比如:最終成為AWS雲服務、FBA物流體系這樣的明星服務,一開始都是看似與主營業務相悖的。

貝佐斯的一個思路是,當把公司內部的業務塑造成一個商業化的對外服務時,它就要面對市場競爭,並不斷打磨自己的服務,最終提高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這正是一個開放的系統,不斷地和外界交換能量的過程。不斷反熵增的過程。

想要反熵增,對於「熵」,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熵增是發生在封閉系統之內的。所以,避免熵增的有效方法就是,建立一個能和外界不斷進行能量和物質交換的、流動的開放系統。

這個開放系統的學名叫「耗散結構」,這是一位叫普利高津的科學家提出的,他也因為提出這個理論獲得了197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

進一步解釋就是,流動的開放系統之所以能避免「熵增」,是因為在與外界的交換中,會使得整個系統產生耗散,同時產生負熵。因此,在抵消的過程中,系統就能從原來轉向無序狀態的趨勢轉變為有序狀態。

在這裡面,有兩個最關鍵的條件:

(1)這個系統必須不斷地遠離平衡,不能靜止,不能沉寂

耗散結構理論強調非平衡態是有序之源,這一點也明顯的體現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了。

比如:中國各地推行「裁員增效」,提出「競爭上崗機制」,那麼這種「競爭」就是一種非平衡態,具體體現在企業內部,它也是存在的。

工作人員為了獲得更高的工資或使自己級別職稱得到提升,會更加積極地努力,擴充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業績。最終會使企業的整體生產效率得到提高。

(2)這個系統必須是個開放系統

孤立、封閉的系統,是無法產生熵減的,開放系統是產生耗散結構的前提。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開放」是至關重要的,它需要與外界環境永不間斷地交換。比如:需要採購外界的生產資料,從外界購進先進的技術設備,企業需要受到國家法律法規及政策的制約,需要受到工商局的監督,受到稅務部門的審核並按時納稅。

為了正常贏利和發展,企業需要時刻關注同類產品市場中的競爭對手,從而採取相應的競爭策略,企業需要以各種途徑了解消費群體,與之發生有效溝通,從而採取相應的營銷策略等等。

這也是今天我們看到為什麼那些偉大的公司不斷強調開放性、賦能員工的原因。

掌握熵增思維,將有助你理解最開始的那些問題,最淺顯的道理是:只要你不付出,事情就會越來越混亂。

除此之外的啟發還包括:

個體和行業都是趨向於無序化,不斷引入流動性和藉助外力來減熵。另外,信息是負熵,所以我們應該多攝取信息,特別是結構化的知識,負熵更高。

對於企業來說,要時時保持開放的發展心態。對外,不斷了解市場變化,用戶需求,新的技術政策;對內,要激發員工活力,激勵員工良性競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更高的推動力。

對於個人來說,要時刻清楚世界是在一直變化的,原地不動就是在退步。根據第二定律,時間是不會倒流的。在不斷前行的時光中,不間斷地學習和了解新世界新變化,才能實現向上提升的人生格局。

#專欄作家#

倪雲華,公眾號:倪雲華新知,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十年跨國管理諮詢顧問,曾服務普華永道、IBM全球諮詢服務部,為華為、海爾、騰訊等公司提供諮詢服務。多家創業公司管理顧問。著有《共享經濟大趨勢》。

本文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

相關焦點

  • 金融思維 10 萬有引力和熵增定律
    所以人就是「空」的,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個空,地球也是空的,宇宙也是空的。而即便是空的宇宙,物理學定律還是發揮著作用,比如說萬有引力定律、質能方程、熵增定律。我們就借用萬有引力和熵增定律來討論《金融思維》裡的博弈思維。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是什麼》·薛丁格沒人能逃過「熵增」,但高手懂得對抗!所有的這些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物理學家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則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隨著時間的流逝,熵會一直持續增加,我們需要也都在說要反抗熵增,然而到底什麼是熵呢?
  •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薛丁格在他的《生命是什麼》中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不斷對抗熵增的過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曾說「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看到這句話有人會問,難道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沒有熵增定律重要嗎,且不管是哪個重要,吳國盛教授能說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它充分的說明熵增定律在科學界的分量。那麼到底什麼是熵增定律呢,熵增定律又到底有什麼用呢?
  • 一條超越一切定律的定律: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熵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無序度)的度量,熵增即為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當熵達到最大值時,系統會出現嚴重混亂,最後走向死亡。正因此,熵增定律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令人絕望的物理定律。熵增定律過於抽象,我們來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 不懂熵增定律,怎麼乘風破浪
    編輯導語:熵增定律,號稱全宇宙最絕望的定律,它大致的意思是,自然界的過程都是向著熵增加的方向進行的,即從有序到無序。在職場中,我們也可以應用熵增定律,保持職場競爭力,對抗熵增,持續不斷地增加負熵流,這樣才能減少因熵增帶來的無序和混亂,這也是生命力本身的訴求。
  • 熵增定律:告訴你為生命工作生活一團糟
    1877年,奧地利物理學家玻爾茲曼對"熵"做出了更確切的解釋——"熵"就是用來度量"無序化"的。而這一論斷也把第二定律從熱力學中解放出來,進一步應用到社會生活當中。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魯道夫·克勞修斯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時,定義了熵。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在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作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  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薛丁格《生命是什麼》」 全文共5876個字,讀完約17分鐘。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沒關係,熵增定律也同樣適用於你個人的發展。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少有人走的路》在最後一章也如此解釋自律。如何對抗熵增,實現超越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它不僅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吳軍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公式:1+1=2(代表了數學文明)E=mc(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義)▲來自得到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關於熵增定律的簡述
    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熵增定律熵增就是一個死亡的過程物理學最偉大的定律就是熵增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是能量守恆,那麼熱力學第二定律是什麼呢?就是熵增定律。什麼是熵?通俗的理解就是「混亂程度」,簡單地說熵是衡量我們這個世界中事物混亂程度的一個指標。
  •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信息維度的熵減
    看著也頭大,而本文是從熵的本質來聊聊「生活中的熵增定律」和「信息維度的熵」。 2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熵,它是用來度量一個系統的「內在的混亂程度」。 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 「熵增定理」這個自然界第一定律,你們都悟了麼
    有人說過「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下一個定律,我會留下熵增定律」;有著名人士說「熵增原理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也有著名的科學家在闡述生命是什麼的時候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主」;為什麼熵增定律如此重要?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
    最近無意中接觸「熵增定律」這個物理學原理,三觀地震,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最重要的是,它暗含了在個人管理和組織管理中科學的方法。 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這是另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並值得我們記住的真理。熵增定律是什麼?熵增定律完整表述:  一個孤立熱力學系統中,無外力作用下,熵永不減小。
  • 寫給高三娃的「熵增定律」
    一位大學者——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在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後的第15年,克勞修斯又首先引入了「熵」的概念,並用熵增定律定量闡明了熱力學第二定律。所以說,熵增定律其實就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導出來的。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少有人走的路》在最後一章也如此解釋自律。那麼什麼是熵增定律呢?就是這種熵在不斷增加的過程。
  • 熵增定律:為什麼那麼多人因此頓悟了
    模型君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實現超越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記住,舒適圈是熵增定律的第一張王牌,任何時候你都不能鬆懈。一旦你減少了能量的投入,企業的熵增就會立馬回來。
  • 真正的高手,都有對抗「熵增」的底層思維
    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 再比如:生命有機體在不斷進行的吃、喝、呼吸以及(植物的)同化,也就是新陳代謝,正是一個對抗熵增的過程。 不要小看這個聽起來非常樸素的熵定律,它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個法則,化學家阿特金斯曾將它列為「推動宇宙的四大定律」之一。 它是物理學家心目中無比堅定的一個信仰,連引力公式都可以改寫,但熵增定律卻從未被違反。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來源:思維有了模型關注喬諾商學院,與優秀管理者同行編者按早在1943年,薛丁格在多次演講中都提到「熵增」這個詞,並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即「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它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這些所有的現象,本質背後屬於「熵增定律」。根據資料記載,1998年亞馬遜股東信裡面,貝佐斯說到:「我們要反抗熵增」(we want to fightentropy),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也說過:「管理就是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只有這樣,在整個企業運行的過程中,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隨著臃腫,效率低下默默走向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