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2020-12-05 三人化工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生命是什麼》·薛丁格

沒人能逃過「熵增」,但高手懂得對抗!(本文首發於「三人化工」,期待您的關注)

在我們的世界裡,物質總是朝著熵增演變,房間不收拾就會變亂,水只能由高處流向低處,而耳機線不整理就一團糟,熱水放在那會慢慢變涼,太陽終將不斷燃燒衰變……直至宇宙的盡頭——熱寂。

而有生命的人類個體,如果我們沒有任何行動,事情往往就會變得越來越亂,甚至「越不希望發生的事就越會發生(墨菲定律)」。因為,自律總會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會比堅持輕鬆,變壞通常比變好容易。少有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數人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學習也不規律。

對於社會組織來說,如果沒有道德和法律的約束,群體又總是會自發的朝無序狀態發展,到最後的一發不可收拾。

所有的這些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物理學家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則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隨著時間的流逝,熵會一直持續增加,我們需要也都在說要反抗熵增,然而到底什麼是熵呢?

我們熟知的能量守恆定律:熱力學第一定律,即能量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消失,總量守恆。

而熱力學第二定律說的是,能量轉化過程中不會被100%利用,總會有部分損失,這部分損失就是熵增加的來源。

19世紀,蒸汽機開始對生產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為提高熱機效率而進行的研究中,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1850年提出:熱量不可能自動地從較冷的物體轉移到較熱的物體,為了實現這一過程,就必須消耗功(注: 就是說要消耗外在能量)(克勞修斯表述)。

1865年,他發現一個系統的熱含量與其絕對溫度之比,在系統孤立(不與外界發生能量交換)之時總會增大,克勞修斯將其命名為ENTROPY,也就是中文「熵」(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到上世紀20年代到中國講學,中國物理學家胡剛復先生根據其"熱溫商"的含義及與「火」有關,造字「熵」來表示。)

1851年,同時期另外一位物理學大咖開爾文(就是他建立了以-273℃的絕對溫標),他首次提出了熱力學第一和第二定律的概念,其中第二定律是:從單一熱源吸取熱量使之完全變為有用的功而不產生其它影響是不可能的(開爾文表述)。

因此熵增定律表示為:在一個孤立系統裡,如果沒有外力做功,其總混亂度(即熵)會不斷增大。

熵增定律可以說是讓全宇宙都絕望的定律,它被解讀為事物結構的必然衰退。「熵」,就是事物的混亂/無序程度,在孤立系統下,熵是不斷增加的,當熵達到最大值時,系統會出現嚴重混亂,最後走向死亡。

從物理學應用到社會科學,熵增定律進而發展成了一種哲學思維。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

但如果你願意對抗熵增,實現超越,它可以強大到讓你輕鬆地突破自己的懶惰,管理自己的時間,更主動的學習和工作......,最終變得更加自律和效率。

既然熱力學裡談到,孤立的系統總是趨向於熵增,最終達到熵的最大狀態,也就是系統的最混亂無序的狀態。

那麼,對於開放系統而言,由於它可以將內部能量交換產生的熵增通過向環境釋放熱量的方式轉移,所以開放系統有可能趨向熵減而達到有序狀態。

因此,對於化工人來說,我們可以通過不斷與地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做到熵減從而進入到更有序的狀態,變得更自律和高效率,這就是化工過程中的傳質和轉熱。

具體來說,就是需要不斷的投入能量去做功。對外做功的過程,就像是認知和行為不斷調整的過程,通過一系列的行動,提高認知,然戶跳出既有框架,不斷引入新的東西進來,從而打破孤立體系不斷熵增的狀態。

另外,維持一個開放的環境也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隨時將一些負熵流及時的排出到外界,從而抵消掉自身的熵增,並積極吸納到一些可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維持組織機理的健康和有序。

同時,在這個過程中也要時刻關注到自己的狀態,遠離平衡態,人們總是喜歡「舒適區」,愛好「安逸」,不願進入「學習區」,更不想給自己施加壓力製造「恐慌」。因為在「舒適區」裡,做什麼都是得心應手的,一切都是熟悉的味道,自然就會懶散而銳氣盡失,這就是暫時的「平衡態」。但往往平衡態即是熵最大的時候。

綜上,熵永遠在增加,地球的環境、世界的格局和公司的發展都會越來越混亂,唯有積極投入能量、提高認知和調整行動,並時刻保持開放和不斷上進的心態才能對抗熵增。

三人化工,願你我同行,共克熵增!(本文首發於「三人化工」,敬請關注。三人化工:匯集日常點滴,解說化工人生。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薛丁格的大名應該很多人都熟悉,不熟悉的也應該聽過薛丁格的貓這個梗了。薛丁格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曾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薛丁格在他的《生命是什麼》中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不斷對抗熵增的過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曾說「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信息是不確定性的辨析度...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有句名言: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那麼如何對抗才能獲得快樂?
    如果把房間裡的東西任意地排列,規定其中一種排列方式為整潔其他方式為不整潔,那麼如果不藉助任何外力,那麼房間整潔的概率可能是幾千萬分之一,幾億分之一……無窮大分之一趨近於零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而生命不正是如此嗎?
  • 一條超越一切定律的定律: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這就是熵增的過程。再比如,我們的手機會越用越卡,耳機線會纏作一團,放置一旁的熱水會慢慢變涼,沒人住的屋子會有越來越多的灰塵,太陽也在一直燃燒衰變……這些都是熵增的過程。》中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生命以負熵為生
    「 生命以負熵為生」這一觀點,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原話是:「生命就是不斷的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什麼是「生命以負熵為生」呢? 我並不認為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可以把這個問題講得很清楚,但我還是很想談談我的理解。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
    也許你會說因為人總是會不自覺的變懶,但人又為什麼會變懶呢?為什麼一偷懶事情就無法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呢?最近無意中接觸「熵增定律」這個物理學原理,三觀地震,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最重要的是,它暗含了在個人管理和組織管理中科學的方法。 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這是另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並值得我們記住的真理。
  • 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一枯一榮。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提及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生活中的事物,有這樣一種慣性,桌子不擦會蒙生灰塵,家裡幾天不清理,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擺放得亂七八糟,杯子幾天不洗會有汙垢,鋼鐵沾了水會鏽跡斑斑等等。
  • 讀書筆記PPT:熵增定律(附PPT下載)
    PPT極客近日讀到一篇關於熵增定律的文章,這定律說:個人體系累計了大量熵,如無突破,個人也將面臨被時代拋棄的危險。PPT極客覺得挺受益的,故把筆記做成PPT,與諸位分享,一起進步。熵增定律,生命與非生命的終極定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睡懶覺很容易,早起很難?為什麼吃美食長胖容易,減肥很難?為什麼玩遊戲、刷短視頻很容易,自律讀書那麼難?對了,都是和熵增定律有關。那什麼是熵?
  • 寫給高三娃的「熵增定律」
    一位大學者——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所以說,熵增定律其實就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導出來的。正是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定律的,都非常容易且令人短時間內感覺非常舒適。所有事物都在向著無規律,向著無序和混亂發展,如果你要自律、堅持、變好,你就得逆著熵增做功,這個過程會非常痛苦。但是生而為人,短短幾十年在人間走一趟,若任由熵增主宰,此生意義何在?
  • 不懂「熵增定律」,怎麼在職場乘風破浪?
    比如人總是要衰老;新環境剛開始總是充滿了新鮮感,但時間久了便死氣沉沉;房子剛收拾完,清爽利落,過上一段時間又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而要對抗這個熵增,耗散結構理論認為,要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負熵流,負熵代表著系統的活力,負熵越高、系統越有序,如同薛丁格所說「生命以負熵為生」。
  • 為什麼薛丁格會說「生命以負熵為生」?熵和負熵到底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原話表述是:生命以負熵為生,或生命以負熵為食。接下來,我們對生命、熵、負熵以及宇宙這些玄而又玄的概念進行拆解。拆解完了,你也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了。可能比較燒腦,但不至於摸不著頭腦。既然「生命以負熵為生」,那我們也應該讓大腦多汲取一些負熵為食。先說生命,生命到底是什麼?
  • 負熵,生的方向!
    「熵」源自於熱力學第二定律,指一種系統的混亂程度,或者說是「無序化」的度量。越無序,熵的值就越大;越有序,熵的值就越小。熱力學第二定律說:在一個封閉的系統內,事物總是從有序趨向無序,熵的值一定是增加的。所以熱力學第二定律就是熵增定理,它是無情的,是必然趨勢,是不可逆轉的能量消耗過程。
  • 最令人絕望物理定律「熵增原理」:生命以負熵為食,最終走向消亡
    由此克勞修斯最後得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解析式:dQ=dU-dW從1854年起,克勞修斯作了大量工作,努力尋找一種為人們容易接受的證明方法來解釋這條原理。經過重重努力,1860年,能量守恆原理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開始被人們普遍承認。能量守恆原理表述為一個系統的總能量的改變只能等於傳入或者傳出該系統的能量的多少。
  • 沒人能逃過「熵增定律」,但高手懂得對抗!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物理學家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 薛丁格以負熵為生的危機意識
    薛丁格認為,生命需要不斷抵消命運中的正熵,從而維持的穩定在低熵水平上。熵是代表系統混亂無序的程度,無序則熵值高,有序則熵值低,負熵越高越有序,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就是在對抗熵增。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個體生命中,封閉系統內和平衡狀態的熵增,會使其系統內部的活力逐漸消失,所以,要保持活力就需要對抗熵增。生命體的開放性和非平衡態,意味著存在由外向內的負熵流,它能夠抵消體內熵增,以保持熵值適當和運行有序。熵增危機就會潛伏,繁榮有序是熵的隱性狀態,暫時的平衡態熵最大,而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 「熵增」、「內卷」和「凡爾賽」都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熵增?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熵,熱力學中表示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的終極演化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所有很重要。企業的熵增:由於經營規模的擴大,管理的複雜度也變大了,冗餘的、不創造價值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企業內部就會形成一種非常穩固的系統,進入一個平衡的狀態。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薛丁格《生命是什麼》」 全文共5876個字,讀完約17分鐘。吳軍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公式:1+1=2(代表了數學文明)E=mc²(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義)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薛丁格: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
    一個生命有機體在不斷地產生熵——或者可以說是在增加正熵——並逐漸趨向於最大熵的危險狀態,即死亡。要擺脫死亡,就是說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中不斷地吸取負熵。我們馬上就會明白,負熵是十分積極的東西。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 「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 所以生命活著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就是對抗這一趨勢。如果有一天不再對抗它了,那生命就離終結不遠了。
  • 熵增意味著死亡,避免死亡就要阻止熵增,物理學家的生命觀
    在宇宙之內,一切的物質,宇宙天體、山石樓閣,乃至生命,都必須要遵循一個定律,那就是熵增原理。熵增原理也就是我們熟知的熱力學第二定律。進化論從無序到有序的進化過程似乎與熵增原理所描述的從有序到無序的變化過程格格不入,也正是因為如此,而後有大量的物理學家開始研究起了生命科學,而其中一個不得不提的人就是薛丁格了,對,就是那個提出「薛丁格的貓」思想實驗的人。薛丁格所提出的理論將進化論與熵理論實現了完美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