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熵增?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
熵,熱力學中表示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的終極演化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所有很重要。
企業的熵增:
由於經營規模的擴大,管理的複雜度也變大了,冗餘的、不創造價值的東西會越來越多,企業內部就會形成一種非常穩固的系統,進入一個平衡的狀態。然而導致邊際效益遞減,這時,外部的技術進步、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產業周期規律等等因素,就會不斷對企業構成威脅,最後就表現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功能失效。
個人的熵增:
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湧來,如果我們任由其發展,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之後我們要想恢復到有秩序的狀態,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價才行。比如家裡的屋子,收拾了之後,還會變亂,但是還是要收拾,因為不收拾只會更加的亂,不會變好,我們知道還會變亂,但是還要收拾。
熵增的前提是「孤立系統」。
房間總是越來越亂,直到有人收拾。收拾房間的人打破了這個系統。要減熵,首先需要開放,與外界交互物質與能量。其次,外界輸入的能量必須是「有序的」,符合這個系統的需要。如果進入房間的不是保潔阿姨,而是你剛學會拉抽屜的兒子,結果可想而知。
BBC 拍過一個紀錄片《人類消失後的世界》,講述「如果有一天,地球上的人類突然消失」,會發生什麼事?公園堆滿落葉,水電站爆炸,食物在超市裡腐爛,貓狗在街頭打架——地球成了一個巨大的垃圾場。
沒有人類的維護,持續減熵,這個世界的秩序很快崩潰了。
最近都在說的「內卷」、「凡爾賽」,到底什麼意思?
內卷:
「內捲化」(Involution)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由人類學家吉爾茨(Clifford Geertz)率先提出,是指一種社會或文化模式在某一發展階段達到一種確定的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另一種高級模式的現象。
內卷:是一種底層的競爭,不能讓行業進化到更高級別。
凡爾賽
有人說:「凡爾賽」可能不認得你,但你一定認得「凡爾賽」
註明參考文章:
1、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2、熵增理論:為什麼說萬物向死而生?
3、央視新聞不懂就問《什麼是內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