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以負熵為生

2020-11-06 小川沒有門票

「 生命以負熵為生」這一觀點,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原話是:「生命就是不斷的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什麼是「生命以負熵為生」呢? 我並不認為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可以把這個問題講得很清楚,但我還是很想談談我的理解。

要想理解什麼是「生命以負熵為生」,首先我們得對熵的概念有一個理解。熵本來是是熱力學概念,映射到社科層面我們通俗的理解為「熵是用來衡量一個系統內的混亂程度的」。一個封閉系統內,如果沒有外力幹預,那麼這個系統會不可逆的越來越混亂,這就是著名的熵增定律。舉例,你的房間如果你不打掃它,它會越來越亂,他並不會自己變得整齊有序。一杯牛奶咖啡,你先衝好咖啡,當你把牛奶倒進去,熵增就已經開始了,你不用刻意去攪拌,二者也會慢慢融合在一起,杯裡的物質將越來越混亂,只到完全混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外力的幹預,他們永遠也不會再變回一杯咖啡和一杯牛奶。

負熵即是熵減,相對於熵增。它是建立在一個開放的系統裡的,你的房間太亂,你把一部分混亂的東西清理出去,讓屋裡變得整潔有序,這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

我們吃東西,消化東西,就是將有序的東西變得無序,混亂的一個過程,即是熵增,當消化系統內的物質變得極度混亂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排便,進行熵減,讓自己體內的熵值降低,達到最低水平,從而維持生命。當你生病或者受傷,就說明你身體這個系統相對於你健康的時候是混亂的,就是熵增,這時候就需要藥物,外力來對抗你體內的熵增,進行負熵讓熵值降低,讓熵值回到能延續生命的水平。我們平時運動,出汗,等等,都是在進行熵減。

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就像牛奶倒入了咖啡裡,熵增就已經開始,不可逆的發展下去,直到熵增最大化,這個系統消失。一但熵減停止,人體內的熵值就會變得越來越高,然後死亡,就算死亡了,熵增也沒有停止,屍體腐爛就是體內物質最混亂的時候,此時熵值已達到最高,直到你完全塵歸塵土歸土,熵增才會停止,所以有人說熵增定律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定律。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人排便對於人來說是熵減,而對於地球來說卻是熵增,因為排便讓地球變得更混亂了,人類所有的活動對於地球來說都是熵增。所以,人類越發展,地球熵增的越快,滅亡的也越快。人類只有向外太空發展,才能讓地球進行熵減。

總而言之,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對抗熵增的過程,一個負熵的過程,這就是我理解的「生命以負熵為生」。 能力有限,只能簡述到此,歡迎大神斧正。

相關焦點

  • 為什麼薛丁格會說「生命以負熵為生」?熵和負熵到底是什麼意思?
    薛丁格的原話表述是:生命以負熵為生,或生命以負熵為食。接下來,我們對生命、熵、負熵以及宇宙這些玄而又玄的概念進行拆解。拆解完了,你也知道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了。可能比較燒腦,但不至於摸不著頭腦。既然「生命以負熵為生」,那我們也應該讓大腦多汲取一些負熵為食。先說生命,生命到底是什麼?
  • 華為變革哲學:生命以負熵為生
    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生成熵的因素有: 2.負熵來自於管理變革 源於深深的危機意識,任正非經常把華為和滅亡兩個詞關聯起來。任正非在考慮企業管理時,會把熵増作為一個重要視角。 怎樣讓一個企業熵減少,是一個企業家深深思考的問題。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提出負熵的概念。
  • 薛丁格以負熵為生的危機意識
    薛丁格認為,生命需要不斷抵消命運中的正熵,從而維持的穩定在低熵水平上。熵是代表系統混亂無序的程度,無序則熵值高,有序則熵值低,負熵越高越有序,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有機體的新陳代謝,就是在對抗熵增。在自然界、人類社會和個體生命中,封閉系統內和平衡狀態的熵增,會使其系統內部的活力逐漸消失,所以,要保持活力就需要對抗熵增。生命體的開放性和非平衡態,意味著存在由外向內的負熵流,它能夠抵消體內熵增,以保持熵值適當和運行有序。熵增危機就會潛伏,繁榮有序是熵的隱性狀態,暫時的平衡態熵最大,而非平衡是有序之源。
  • 薛丁格: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
    一個生命有機體在不斷地產生熵——或者可以說是在增加正熵——並逐漸趨向於最大熵的危險狀態,即死亡。要擺脫死亡,就是說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中不斷地吸取負熵。我們馬上就會明白,負熵是十分積極的東西。有機體就是靠負熵為生的。
  • 負熵,生的方向!
    如何延緩這個進程,或者說如何在死的方向上尋找生的機會,簡單的說就是要朝著死亡的反方向奔跑,即往「熵」的反方向,「負熵」的方向,奮力的跑。「負熵」是指從無序趨向於有序。如果沒有外部能量的輸入,封閉系統將變得越來越混亂(熵增)。如果讓一個系統變得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輸入,必須是開放的狀態。諤定薛說:生命以負熵為食。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是什麼》·薛丁格沒人能逃過「熵增」,但高手懂得對抗!而有生命的人類個體,如果我們沒有任何行動,事情往往就會變得越來越亂,甚至「越不希望發生的事就越會發生(墨菲定律)」。因為,自律總會比懶散痛苦,放棄總會比堅持輕鬆,變壞通常比變好容易。少有人能做到自我管理,大多數人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學習也不規律。
  •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薛丁格在他的《生命是什麼》中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不斷對抗熵增的過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曾說「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看到這句話有人會問,難道牛頓力學愛因斯坦相對論都沒有熵增定律重要嗎,且不管是哪個重要,吳國盛教授能說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它充分的說明熵增定律在科學界的分量。那麼到底什麼是熵增定律呢,熵增定律又到底有什麼用呢?
  • 2021年:用資訊理論武裝大腦,以負熵為生
    生命,以負熵為生 熱力學第二定律:在孤立熱力學系統中,系統的熵永不減少。 熵是用來表示系統混亂程度的物理量,因此這條定律實際上是在說,孤立系統的混亂程度(熵)永遠是在增加的。直到達到熱平衡,系統的熵達到了極大值,系統狀態將不再改變,歸於沉寂。
  • 華為變革哲學:生命以負熵為生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_36氪
    在企業的日常經營管理中,生成熵的因素有: 2.負熵來自於管理變革 源於深深的危機意識,任正非經常把華為和滅亡兩個詞關聯起來。任正非在考慮企業管理時,會把熵増作為一個重要視角。 怎樣讓一個企業熵減少,是一個企業家深深思考的問題。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提出負熵的概念。
  • 生命以負熵為食?快來看看我們的身體到底是怎樣生長的
    生命攝入「負熵」想要活著,遠離最大熵,生物就必須不斷從環境中攝取負熵——我們很快就會看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生物依靠負熵為生。或者換個不那麼矛盾的說法,新陳代謝的本質是讓生物成功地釋放掉生命活動中不可避免產生的熵。 熵是什麼? 熵是什麼?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信息是不確定性的辨析度...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有句名言: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因為我們以負熵為食!
    二、生命賴負熵為生昨天在《物理學神獸之拉普拉斯獸和薛丁格的貓》中我們認識了神獸薛丁格的貓。也知道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量子力學奠基者埃爾溫 · 薛丁格,是一位特別善於思想實驗的科學家。要擺脫死亡,就是說要活著,唯一的辦法就是從環境中不斷汲取負熵,我們馬上就會明白負熵是十分積極的東西,有機體就是賴負熵為生的。」負熵是什麼?前面提到了,熵代表著能量的不可用程度,進而代表了混亂程度。那麼,負熵的正解自然應該是代表能量的可用程度,進而代表了有序程度。
  • 說信息 侃負熵
    那麼,「負熵」就是用來描述「開放系統」中的宏觀狀態的態函數。    負熵的概念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薛定鍔在轉到生命科學的研究領域以後,把生命系統作為與外界環境存在著物質、能量和信息交換的開放系統,來研究信息在生命系統宏觀狀態變化中的作用時,發現了與熵增加相反的演化方向——熵減過程。
  • 智能運維項目引入的「負熵」衝擊波
    這套華為活力引擎模型(即耗散結構)後來奠定了華為發展理念的基石,那麼何為「熵增」?如何減緩「熵增」甚至觸發「負熵」衝擊波?量子物理學奠基人薛丁格曾對「熵」有過這樣的定義:「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 DEPCO:開啟負熵進化
    DEPCO:開啟負熵進化能量轉換會讓系統的混亂度增加,熵就是系統的混亂度。轉換的能量越大,創造出來的新狀態就會越多。高能量系統不如低能量系統穩定,不僅因為前者更容易發生能量轉換,還因為在轉化過程中會創造出更多的狀態(即更多的熵)。
  • 最令人絕望物理定律「熵增原理」:生命以負熵為食,最終走向消亡
    由此克勞修斯最後得出熱力學第一定律的解析式:dQ=dU-dW從1854年起,克勞修斯作了大量工作,努力尋找一種為人們容易接受的證明方法來解釋這條原理。經過重重努力,1860年,能量守恆原理也就是熱力學第一定律開始被人們普遍承認。能量守恆原理表述為一個系統的總能量的改變只能等於傳入或者傳出該系統的能量的多少。
  • 南哲思享 | 張一兵:人類紀的「熵」、「負熵」和「熵增...
    生命的本質為負熵,而人類生命存在的異質性本質為外化性的義肢性技術構序(負熵),可是,資產階級所開創的資本主義社會卻演變成一個以人的瘋狂掠奪導致更深層次的熵增的「人類紀」。所以,對待當今資本主義的發展,應當有一種全新的政治經濟學,以一種「負熵」的形式出現的「逆人類紀」的積極努力。
  • 能量、熵、負熵、意志力、自制力、目標、計劃
    第三個層次是【能量-熵-負熵】的視角。第一個層次在於執行本身,但執行本身,不能自身驅動執行,因此處於最下面的一層。有時有清晰的目標、完美的計劃,卻不能被執行。因為執行是人去執行的。因為【目標-計劃】關注的是事、物、缺少對人的關。很多【目標-計劃】正是因為缺少對人的關注而流產。第二個層次是【意志力-自制力】的視角。
  • 液晶態,負熵與癌
    生物體的「非周期性液晶結構」是一個低熵狀態,這種狀態的形成和維持需要從不斷環境攝取負熵。研究發現癌細胞生物膜的液晶相變可以使膜的各向異性有序結構轉變為各向同性(isotropy)無序化排列,細胞膜的平滑特性也轉變為凹凸不平的毛茸狀態,使細胞間的相互作用減弱,從而破壞了細胞間接觸抑制的調節機能。
  • 生命起源有新進展,科學家發現「負熵」,量子力學已給出答案
    在思考世間一切當中最讓人們疑惑的就是地球生命的來源。這是個永恆的話題,也是個終極的問題。人們只要解決了地球生命來源的難題,那人們就能夠藉此減少很多未知的危害,以及能夠防止一些毀滅世界的災難。自近代以來一直都有很多的科學家去研究生命的來源。但是一直到今天,人們也沒有弄清楚地球生命是怎麼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