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以負熵為生」這一觀點,是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首先提出的。原話是:「生命就是不斷的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什麼是「生命以負熵為生」呢? 我並不認為一個只有初中文化的我,可以把這個問題講得很清楚,但我還是很想談談我的理解。
要想理解什麼是「生命以負熵為生」,首先我們得對熵的概念有一個理解。熵本來是是熱力學概念,映射到社科層面我們通俗的理解為「熵是用來衡量一個系統內的混亂程度的」。一個封閉系統內,如果沒有外力幹預,那麼這個系統會不可逆的越來越混亂,這就是著名的熵增定律。舉例,你的房間如果你不打掃它,它會越來越亂,他並不會自己變得整齊有序。一杯牛奶咖啡,你先衝好咖啡,當你把牛奶倒進去,熵增就已經開始了,你不用刻意去攪拌,二者也會慢慢融合在一起,杯裡的物質將越來越混亂,只到完全混合在一起,如果沒有外力的幹預,他們永遠也不會再變回一杯咖啡和一杯牛奶。
負熵即是熵減,相對於熵增。它是建立在一個開放的系統裡的,你的房間太亂,你把一部分混亂的東西清理出去,讓屋裡變得整潔有序,這就是一個熵減的過程。
我們吃東西,消化東西,就是將有序的東西變得無序,混亂的一個過程,即是熵增,當消化系統內的物質變得極度混亂的時候,我們就需要進行排便,進行熵減,讓自己體內的熵值降低,達到最低水平,從而維持生命。當你生病或者受傷,就說明你身體這個系統相對於你健康的時候是混亂的,就是熵增,這時候就需要藥物,外力來對抗你體內的熵增,進行負熵讓熵值降低,讓熵值回到能延續生命的水平。我們平時運動,出汗,等等,都是在進行熵減。
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就像牛奶倒入了咖啡裡,熵增就已經開始,不可逆的發展下去,直到熵增最大化,這個系統消失。一但熵減停止,人體內的熵值就會變得越來越高,然後死亡,就算死亡了,熵增也沒有停止,屍體腐爛就是體內物質最混亂的時候,此時熵值已達到最高,直到你完全塵歸塵土歸土,熵增才會停止,所以有人說熵增定律是一個讓人絕望的定律。
最後說幾句題外話,人排便對於人來說是熵減,而對於地球來說卻是熵增,因為排便讓地球變得更混亂了,人類所有的活動對於地球來說都是熵增。所以,人類越發展,地球熵增的越快,滅亡的也越快。人類只有向外太空發展,才能讓地球進行熵減。
總而言之, 生命就是一個不斷對抗熵增的過程,一個負熵的過程,這就是我理解的「生命以負熵為生」。 能力有限,只能簡述到此,歡迎大神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