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那麼如何對抗才能獲得快樂?

2020-12-04 逾洋史話

人活著必須要吃苦嗎?相信很多人都曾思考過這個問題。人從出生第一聲啼哭就開始感受痛苦。吃不到奶餓的感覺是痛苦,玩不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是痛苦,工作被領導罵是痛苦,年紀大了生病也是痛苦……人似乎無時無刻不在吃苦,痛苦似乎永遠比快樂容易。

痛苦和快樂背後的物理學原理

現在我們再把眼界放寬一些,所有的生命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病毒都在為生存忙碌,如果不忙碌便難以生存,沒有生命是不花費任何力量就生存的,因為死亡永遠比生存容易。

如果想知道事情的真相,我們需要把眼界放寬至非生命界。在沙漠裡建一座高塔很難,但是讓它倒塌很容易;房間裡的東西維持整潔很難,但是變得雜亂很容易。生命和非生命似乎遵循著同一種規律。至於哪種規律,不得不求助物理學。

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了一種熵的概念。它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隨後,他又以熵的概念描述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在孤立系統中,體系與環境沒有能量交換,體系總是自發地向混亂度增大的方向變化,總使整個系統的熵值增大。」

這又被稱為熵增原理。熵增原理是整個宇宙都遵循的定律。越混亂越無序說明熵越高,而越整潔越有序說明熵越低。

通俗來講,房間總會傾向於雜亂,因為雜亂的方式有無數種,整潔的方式只有一種或幾種。如果把房間裡的東西任意地排列,規定其中一種排列方式為整潔其他方式為不整潔,那麼如果不藉助任何外力,那麼房間整潔的概率可能是幾千萬分之一,幾億分之一……無窮大分之一趨近於零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而生命不正是如此嗎?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薛丁格把熵增理論擴及到生命領域,他在《生命是什麼》這本書中寫到: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我們之所以生存不正是我們體內的細胞、原子各就其位有規則地排列促成一系列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我們才得以生存,任何一個極其微小的改變,我們便可能死去。生命本身就是低熵的存在,不得不不斷攝取外部的能量,對抗熵增,維持自己低熵的狀態不變。

如果植物不進行光合作用,動物不吃飯,病毒不寄生獲取寄主能量只有一條路,那就是死亡。死亡便無力抵抗熵增,只能不斷地被分解,直到再也無法被分解。

為什麼我們總會覺得生活很苦、很難?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容易和舒適,一切對抗熵增的行為都會讓人感受到短暫的痛苦。比如懶散遠比勤勞容易,放縱遠比自律容易。

人為什麼要吃苦?

通俗來講人吃苦的過程就是對抗熵增的過程。工作中你不付出勞動,總是偷懶,它就會越積越多,越來越雜亂無章,很快你將失去這份工作;學習中你不花費時間和力氣記憶、理解,會越來越吃力,最後只好無奈順應,當一個失敗的學渣;人際關係中如果不花費精力去維持,時間久了,你的朋友得不到你的回應都將離你而去,最後你會變成孤身一人。

隨著時間的發展,你的生活將變得越來越混亂,你將必須付出更大的代價去對抗熵增。慢慢地,你將喪失對生活的掌控權,變得焦躁不安、抑鬱難過。如果仍舊不做出行動減熵,熵增將會奪去你的生命。因為熵增永遠不可能停止,直至你被完全分解,宇宙熱寂(尚未定論)。

從這個角度思考,人無時無刻不在對抗熵增,那麼人活著就是為了吃苦,就是為了逆天而為嗎?其實並不是。

首先,我們的地球並不是孤立系統,我們每天都可以源源不斷地從地球之外的太陽獲取能量,太陽給予我們的負熵足以對抗熵增。這就像一間總會變得凌亂的房間,每天都有人來打掃收拾維持整潔,對抗熵增。

太陽的能量是地球產生生命的重要原因。生命以外的環境是熵增,而生命卻是實打實的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理論是比利時科學家普裡高津在研究非平衡熱力學過程中提出的。它是指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通過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可能在一定的條件下形成一種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

生命物質從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個體種群以致整個生物界,都是遠離平衡態的耗散結構,都是非孤立的,非平衡的,非線性系統,通過與周圍環境交換物質、能量和熵來維持和發展有序結構,即維持生活和生長,並導致進化。

所以,只要我們能夠獲取能量並且有效利用能量,就能輕易對抗熵增形成穩定的有序狀態。對於我們的生活亦是這樣。

如何吃苦才能得到快樂?

回到人的社會層面,如何吃苦才能得到快樂,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開放。學會從外界獲取能量和信息。簡單來說就是借力為我所用,降低信息熵。

什麼是信息熵?它被用來度量信息的不確定度,信息熵越大,不確定性就越大。它跟熱力學的熵是可以換算的。

1bit 信息熵=kln2(J/K)熱力學熵

當你信息有局限的時候,要做成一件事,你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產生更多的熵。

舉一個例子,當你在北京想要到巴黎,但是你只準備了一天的飯錢,如果一天之內到不了紐約你就會挨餓。但同時你又不知道路線,只能隨機選擇坐飛機、坐輪船或者坐火車。當你無法向外界求助的時候,你選擇坐船或者火車的概率為2/3,這樣你可能挨餓並且花費更多的能量才能達到目的。這樣的事情多了,你攝取的負熵開始遠遠無法對抗熵增,結局自然不可逆轉。

所以,你要做的就是降低信息熵。增強信息的確定性,做出更為正確的選擇。

除此之外,還要不斷積累負熵,時刻保持熵減。

我們不能被動地應對熵增,應該主動地進行熵減。比如及時處理工作、提前預習複習、主動維持人際關係,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地井井有條。你會發現,你每做一件小事都足以積累負熵,慢慢的,你就會覺得你的生活毫不費力都能輕鬆維持,並且從中感受到一種滿足感和安全感,這是充分的熵減帶給你情感上的快樂。

而往往主動減熵的習慣也會讓人擁有健康的身體、高薪的工作、良好的人際關係,這些也是幸福的條件。

既然努力對抗熵增就有更大可能獲得快樂,那麼為什麼還會有這麼多人覺得人生太苦呢?

青年時懵懂無知,中年時碌碌無為,晚年時晚景悽涼,任憑時間擺弄自己,輕易地順從生活,懶散、頹廢、抑鬱、放縱,只追求短暫的快感,而放棄真正的快樂。直到身後是萬丈懸崖,退無可退,無力扭轉局面後,便結束自己的生命,徹底順從熵增。如此這般,才是真正的痛苦人生。

世界的確是殘酷的,物理定律是殘酷的、冷血的。我們沒有退路,背後只有萬丈懸崖,只得向前。然而,當你向前一步,你就會發現,其實可以再向前兩步,只要你肯邁出步伐。從現在開始努力保持開放,降低信息熵,時刻保持熵減,你會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快樂。人活著必須要吃苦,但不是為了吃苦。

但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如何降低信息熵呢?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讀書,讀書會能夠讓你獲取更多相對確定的信息,促使你做出正確的選擇,花費更少的力氣達到目的。而如何時刻保持熵減呢?要靠你的意志力,克服懶惰、放縱、頹廢等負面行為和情緒。這不是簡單的。

感性的雞湯只能讓你爽一時,而理性地剖析事物的本質,告訴你方法才能真正奏效。著名心理學家凱利·麥格尼格爾教授曾在史丹福大學繼續教育項目開設了一門叫做《自控力科學》的課程,講述了什麼是自控力,自控力如何發生作用,以及為何自控力如此重要。告訴人們如何改變舊習慣、培養健康的新習慣、克服拖延、抵抗誘惑。

這門課程是史丹福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歷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參與過這門課程的人稱其能夠「改變一生」。

而他的課程目前已經整理成書叫做《自控力》。如果你總是減肥或戒菸失敗,打算去看書,卻打開了遊戲,停不下刷朋友圈的手、不到最後一分鐘不開始工作,這本書將會是你改變的開始。

沒有人可以成為熵增定律的法外之徒,同時我們的人生不應該為了吃苦而吃苦。

(文章由逾洋史話原創)

相關焦點

  • 薛丁格: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薛丁格的大名應該很多人都熟悉,不熟悉的也應該聽過薛丁格的貓這個梗了。薛丁格是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曾獲得過諾貝爾物理學獎。薛丁格在他的《生命是什麼》中說生命以負熵為生,人活著的意義就是不斷對抗熵增的過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吳國盛曾說「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
    也許你會說因為人總是會不自覺的變懶,但人又為什麼會變懶呢?為什麼一偷懶事情就無法朝著好的方向發展呢?最近無意中接觸「熵增定律」這個物理學原理,三觀地震,豁然開朗,原來一切都是有科學依據的,最重要的是,它暗含了在個人管理和組織管理中科學的方法。 薛丁格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食。這是另一個只有少數人知道並值得我們記住的真理。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生命是什麼》·薛丁格沒人能逃過「熵增」,但高手懂得對抗!所有的這些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物理學家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則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隨著時間的流逝,熵會一直持續增加,我們需要也都在說要反抗熵增,然而到底什麼是熵呢?
  • 一條超越一切定律的定律: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
    這就是熵增的過程。再比如,我們的手機會越用越卡,耳機線會纏作一團,放置一旁的熱水會慢慢變涼,沒人住的屋子會有越來越多的灰塵,太陽也在一直燃燒衰變……這些都是熵增的過程。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說,「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信息是不確定性的辨析度...
    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有句名言: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沒人能逃過「熵增定律」,但高手懂得對抗!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物理學家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對抗「熵」的過程!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薛丁格《生命是什麼》一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定律,都可以說是廢話,都可以是多餘的,但唯獨「熵增定律」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價值總價。熵增原則是自然界至高無上的原則,它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搞懂了這個定律,就參透了世界的本質。什麼是熵?
  • 對抗熵增!
    熵增,物理學概念。熵,物理學上指熱能除以溫度所得的商,標誌熱量轉化為功的程度,增,增加、增量的意思。熵增的過程是一個自發的由有序向無序發展的過程,熵增本質是能量不斷的損耗消散。 早在1947年,薛定鄂就高瞻遠矚地指出了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化學反應庫,生命的代謝過程建立在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上。
  • 不懂「熵增定律」,怎麼在職場乘風破浪?
    比如人總是要衰老;新環境剛開始總是充滿了新鮮感,但時間久了便死氣沉沉;房子剛收拾完,清爽利落,過上一段時間又恢復到以前的樣子。 而要對抗這個熵增,耗散結構理論認為,要通過不斷與外界進行物質和能量交換,在耗散過程中產生負熵流,負熵代表著系統的活力,負熵越高、系統越有序,如同薛丁格所說「生命以負熵為生」。
  • 真正的高手,都有對抗「熵增」的底層思維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說:「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生命力才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物理學家薛丁格說:「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而生命需要通過不斷抵消其生活中產生的正熵,使自己維持在一個穩定而低的熵水平上。生命以負熵為生。」 這麼多人都在談論熵,說要反抗熵,然而到底什麼是熵?
  • 寫給高三娃的「熵增定律」
    一位大學者——奧地利物理學家薛丁格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是熵增定律?所以說,熵增定律其實就是由熱力學第二定律推導出來的。「人在高三就是得對抗熵增定律,高三以負熵為任」如何實現負熵?
  • 大佬們都在對抗「熵增」,然而很多人還不知道「熵」是什麼?
    物理學中的熵增定律又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本文作者指出,終其一生,我們都要對抗熵增,不然我們的生命力就會在默然中走向消亡。那麼如何對抗熵增呢?   文|艾菲,原載於艾菲的理想(ID: xiaoyaolsh)   1   什麼是熵?
  • 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告訴了我們一個真相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一枯一榮。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提及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生活中的事物,有這樣一種慣性,桌子不擦會蒙生灰塵,家裡幾天不清理,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擺放得亂七八糟,杯子幾天不洗會有汙垢,鋼鐵沾了水會鏽跡斑斑等等。
  • 熵增定律:為什麼那麼多人因此頓悟了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薛丁格在其名著《生命是什麼》中的觀點)愛丁頓爵士也曾說:「我認為,熵增原則是自然界所有定律中至高無上的。03 | 如何對抗熵增,實現超越熵增定律被稱為最讓人沮喪的定律。
  • 讀書筆記PPT:熵增定律(附PPT下載)
    PPT極客近日讀到一篇關於熵增定律的文章,這定律說:個人體系累計了大量熵,如無突破,個人也將面臨被時代拋棄的危險。PPT極客覺得挺受益的,故把筆記做成PPT,與諸位分享,一起進步。熵增定律,生命與非生命的終極定律。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想過:為什麼睡懶覺很容易,早起很難?為什麼吃美食長胖容易,減肥很難?為什麼玩遊戲、刷短視頻很容易,自律讀書那麼難?對了,都是和熵增定律有關。那什麼是熵?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薛丁格《生命是什麼》」 全文共5876個字,讀完約17分鐘。吳軍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三個公式:1+1=2(代表了數學文明)E=mc²(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S=-∑ P ln P(熵的定義)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也說過類似的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 熵值會增加,帶領系統走向無序和死亡,只有耗散結構才能對抗熵增
    比如生命體是一個高度有序的系統,但是這個系統同樣會因為熵值的增加而走向死亡,如果一個生命體沒有攝入負熵來對抗熵增,那麼它很快便會因為熵增而亡,比如一個人不吃不喝,不與外界進行物質的交換,那麼熵值的增加很快就會要了他的命。同樣的原理,也適用於整個宇宙。
  • 如果不控制,事物總是朝著糟糕的方向演變,熵增定律了解一下
    對個人來說,人總是會變得越來越懶散,不自律。這就是為什麼抖音容易讓人上癮,因為短視頻可以不斷刺激人的大腦,我們不用花任何心思就能獲得快感。這就是為什麼要把事情做成功會那麼難,而失敗卻可以毫不費力就獲得。
  • 真正厲害的人,都是「反抗熵增」的高手
    面對這個問題,我思考了良久,最終找到了一個直達本質的答案—— 「所有系統都有一種自毀趨勢,往「熄滅」或者「圓寂」的方向發展,包括人的生命系統。 所以生命活著的終極使命只有一個,就是對抗這一趨勢。如果有一天不再對抗它了,那生命就離終結不遠了。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生命的活力  拋開遙遠的宇宙周期論和膨脹論,我們肉眼可見的現實世界顯然也有生機勃勃的一面,那麼和熱力學第二定律所描述萬物走向混亂的差距何在?或者說對抗熵増,讓世界有序繁榮的是什麼?答案之一就是生命活力。  1943年,薛丁格在三一學院的講臺上,面對愛爾蘭總統等一眾嘉賓,在「生命是什麼」的主題演講中提到,「自然萬物都趨向從有序到無序,即熵值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