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思考過,為什麼人有生老病死,草木有一枯一榮。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提及一句話,「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如果你稍加留意,會發現生活中的事物,有這樣一種慣性,桌子不擦會蒙生灰塵,家裡幾天不清理,會發現很多東西,都擺放得亂七八糟,杯子幾天不洗會有汙垢,鋼鐵沾了水會鏽跡斑斑等等。
這些都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如果我們任由它去發展,是不是就會變成一個很無序的狀態。可以想像到,此時你的家裡會有多亂,茶杯會有多髒。
再延伸到我們個人,倘若你總是隨著熵的方向去發展,做一切符合熵增定律的事,漸漸地,你習慣了舒適的生活,整個人也變得越來越懶,倦怠,猶如黃昏中的夕陽,即將沒入夜色裡。
熱力學的第二定律告訴我們:「世界永遠會沿著從有序到無序的方向發展。」就拿我們生命來說,從出生到我們死亡,最後會像塵埃一般浮遊天地之間。
我們無法改變生命狀態固有的本質,但在有限的生命裡,你可以拉寬生命的厚度。
比如,為什麼薛丁格會說生命是以負熵為生?什麼被稱為負熵?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你需要知道熵增定律,它是克勞修斯提出的熱力學定律,克勞修斯引入了熵的概念來描述這種不可逆過程,即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
通過熱力學的定律,我們知道了所有生命以及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中裡面又包含了個人還有群體的演化規律。
舉個例子,很多人為什麼厭惡學習,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為什麼很多人難以保持自律,說好了鍛鍊身體,卻因為太累了選擇了放棄?為什麼很多人習慣處在舒適的環境中,不想跳出固有的圈子?
歸根結底,最主要的原因離不開「熵」,熵要我們按照事物的發展規律來生活,如果你不去對抗的話,你的生活就會走向混亂。從而,陷進了懶惰,迷茫,混沌的狀態裡。
為了抵抗「熵」,就要「逆熵」,學會自我約束,保持上進心以及學習的心態,才能「減熵」。在熵增定律裡面,如果沒有外力的影響,會讓熵不斷的增大,自然它混亂度也會不斷增大。當有了外力做功,就會削減「熵」的增大。
為什麼會說它是令人絕望的一個定律呢?
從大的角度來說,它會讓宇宙走向熱寂,比如熱水過了幾個小時會變涼,一個蘋果放久了會壞掉,煮熟的米飯隔了幾天會變質,太陽會隨著它不斷的燃燒而衰敗。
這是非生命事物的發展規律,無法阻止,只能任由它逐步發展。
所以就能延伸出,它的熵只會循序漸進地在增加,導致萬事萬物走向消失,即便是宇宙也好,也逃離不了「熵增定律」,最終走向熱寂。
從我們生命的角度來看,當我們個人在這個孤立的系統裡面,任由發展,不嘗試做一些改變,是不是很難讓我們學習到新的事物,我們是不是也會變得安於現狀,為了活著而活著,卻找不到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在哪裡呢?
為了抵抗這個現象,就需要藉助外力,這也是我們生命的神奇之處。可以通過自己的創造與改變,去對抗「熵」。
這樣一說,便可以明白,生命為什麼是以負熵為生了。
既然生命是一場「負熵」之旅,首先避免的就是拒絕不思進取,舒適圈。多努力一點,把自己的精力,能量投放在有價值的事上,你才會有所進步,有所成長。
很多人都說生命是一場馬拉松,想想也確實如此,你唯有朝前邁步,你才能追趕上別人,抵達自己想要走的地方。
同時,願你在每天的生活裡,給自己設置目標,讓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給自己積累更多的能量,價值,才會有將來的厚積薄發。
最後,希望大家在有限的生命裡,多給自己創造很多的可能,有夢就去追,有理想就去實現,最後願你有一個開掛的人生。
作者:小凡姑娘,分享職場正能量,讓你擺脫困擾,趕走壞情緒。未經允許,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