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2021-01-15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電影中有一個貫徹始終的設定與理論基礎。導演將「熵」這一概念與時間相結合,設定了「熵增的方向與時間流逝的方向相同」這一指導思想。提到熵增定律,我們首先要了解一下熱力學的三大定律。

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恆定律:一個熱力學系統的內能增量等於外界向它傳遞的熱量與外界對它所做的功的和。(如果一個系統與環境孤立,那麼它的內能將不會發生變化。)能量既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它只能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或者從一個物體轉移到另一個物體,在轉移和轉化的過程中,能量的總量不變。


能量守恆定律

在能量守恆定律提出之前,人類一直幻想著可以製造一種,不需要消耗任何能量卻能源源不斷對外做功的神奇機器。這種機器被稱為「第一類永動機」隨著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提出,科學界也通過擲地有聲的真理,莊嚴宣告了第一類永動機幻想的徹底破滅。


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幾種不同的表述形式: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熵表述,也就是廣為人知的熵增定律:孤立熱力學系統的熵不減少,總是增大或者不變。用來給出一個孤立系統的演化方向。說明一個孤立系統不可能朝低熵的態發展即不會變得有序。


「熵」這一概念最早在1865年由德國物理學家克勞修斯提出。化學及熱力學中所指的熵,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面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熵亦被用於計算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通俗來說,熵指的是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熵值越大,系統越混亂。


熵增定律


1881年,美國的一位海軍發動機設計師設計了一種神奇的機械,該裝置計劃可以利用海水的熱量將液氨汽化,氣態的氨推動機械的運轉。當設計師滿心歡喜的將機器樣機製造出來時,卻失望的發現機器沒法連續運轉。其實這個機器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成型的「第二類永動機」。因為汽化後的液氨在沒有低溫熱源存在的條件下無法重新液化,因而不能完成循環。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提出同樣從真理的角度,戳破了「第二類永動機」幻想的泡沫。


熱力學第三定律也被稱為絕對零度定律。絕對零度時,所有純物質的完美晶體的熵值為零。或者絕對零度(T=0K即-273.15℃)不可達到。熱力學第三定律的提出也在理論層面給予熵增定律最強有力的支撐。「熵」這一概念也被廣泛的應用於自然科學的研究領域乃至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絕對零度



在三大定律之後,人們發現三大定律的存在並沒有一個穩定的地基支撐。於是科學家為了穩固熱力學三大定律,定義了熱力學第零定律:如果兩個熱力學系統均與第三個熱力學系統處於熱平衡,那麼它們也必定處於熱平衡。也就是說熱平衡是傳遞的。這一定律定義了「溫度」的概念。



熱力學第二定律也是熵增定律的基礎。他也被稱為任何物理定律的起點。很多科學家悲觀的說,熵增定律是讓宇宙明晰,讓萬物都絕望的終極定則。古往今來,你我在內的無數人都在思考著許多人生終極問題。宇宙的外面是什麼?我們為什麼不能發現外星人?生命的意義又是什麼?萬事萬物的終極時刻是什麼樣。回首這一切人類無釐頭的思考,可能這個「熵增定律」真的能解決人類的幾乎所有疑問。同時殘酷的是,這個定律讓人類平等,讓萬事萬物處於同一地平線。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人類改造宇宙,徵服萬物的野心在這一定律下也會變得死寂。這也是最令人絕望的真理。


宇宙萬物都遵循的定則


薛丁格說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也有學者說:「如果物理學只留下一條定律,我會選擇熵增定律」。可見熵增定律的重要。他就像懸在人間的一把達摩克利斯劍,指導著萬物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最終都會走向熱寂。如果有一天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華,讓其他文明知道地球文明曾經的存在?有學者回答道:我只需要寫下三個公式,1+1=2展示數學文明,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以及熵的定義。


熵增定律包括所有生命與非生命的演化規律。大家有沒有這樣一種體驗,辦公桌如果不收拾就會越來越亂,充電線如果放在包包裡就會亂作一團,電腦如果不清理垃圾文件會越來越卡,熱氣騰騰的卡布奇諾會越來越涼。而放眼宇宙,包括太陽在內的所有恆星都會凋亡,最後宇宙歸於熱寂。


生活中的熵增定律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個令人絕望的熵增定律:孤立系統中,如果沒有外力做工,系統的總混亂度(熵)會不斷增大。


拆解這條定律,我們發現三個特別重要的關鍵點:一個孤立的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熵可以被看做一種不可利用的能量,不可逆並且會不斷增加。從這裡就可以推理出剛才所有問題的答案。恆星終將湮滅,生命終將消失。物體從有序慢慢變得混亂無序,這一定律,萬物無一倖免。


相關焦點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那麼,《信條》中時間倒流的設定。通過外界的努力,實現「熵減」從而做到時間倒流,這種假設可行麼?準確來說,一個可以引起熵減的機器,不一定可以引發時間倒流。 在《信條》中,「逆向子彈」被看成了時間倒流的獨立個體,而周圍的所有景物的時間指向熵增的順流方向。這裡引用科學家的一個猜想:引用相對論中,在平坦的時間和空間內,每一個時空點都有上下兩個光錐,上方的光錐,時間指向未來;下方的光錐,時間指向過去。
  • 熵增能否確定時間的方向——《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中)
    文 | 陳思進 在上文《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上)》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 科幻|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作者:陳思進 (作者系加拿大某國際財團風險管理資深顧問,科幻作家)來源:科普時報轉自:中國科普網闊別三年,克里斯多福·諾蘭終於帶著新片TENET(《信條》或《天能》)回歸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一個孤立系統的熵,作為時間函數不可能減少(這是專業的說法)。因此,隨著時間的流逝,熵不斷地增加,稱為「熵增」。在電影《信條》中,諾蘭最主要的一個科幻設定,就是通過一個可以逆轉熵的機器,來實現時間的逆轉,並以這樣的「諾蘭時間線」來展開故事。
  • 想要讓時光倒流?請先打破這條定律——熵增定律
    小時候我們常常會想像時光倒流的樣子——河水逆向流動,太陽從西邊升起,東邊落下,掛在牆上鐘錶的指針逆時針旋轉。對於眾多物理定律而言,時光倒流並非完全說不過去,但是有一條物理規律限制了這種時光倒流的發展,那就是熵增定律。
  • 時間真的能倒流嗎?熵逆燃燒真的會結冰?淺談《信條》中的熵逆向
    最近播放的電影《信條》中,有很多有意思的設定。主要講述的一個身患絕症的人準備回到過去毀滅世界,然後一群人回去阻止了他,最後成功的阻止了世界的毀滅。《信條》中的時間倒流,原理是熵的逆向,那麼什麼是熵呢?熵,熱力學中表徵物質狀態的參量之一,用符號S表示,其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
  • 熱力學第二定律要被科學家實驗推翻?麥克斯韋妖要出現才對
    作為科普圈一員,小編算是很關注行業動態的,最近一條科學新聞刷了小編的屏,話說一位巴西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被很多外行媒體帶了一波節奏,最後標題成了「疑似推翻了熱力學第二定律」。麥克斯韋妖提出這時候大神物理學家麥克斯韋很不爽這個定律,可是有沒辦法做實驗推翻它,於是麥克斯韋妖就搞了個思維實驗,這個思維實驗是這樣的,假設有一個封閉的盒子,中間用不導熱的板子隔開,板子左邊氣體溫度高,板子右邊氣體溫度低,在板子中間開一個小口,然後麥克斯韋這個時候就在大腦裡創造了一個妖精
  • 《信條》口碑「熵減」,這部燒腦大片的票房卻依然「熵增」
    儘管很多人在看《信條》前都已經有了心理準備,甚至提前做了功課,看完依然一臉懵。,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在很多劇情解析的文章裡都最先科普了熵這個概念,因為這是看懂《信條》的其中一把「鑰匙」。熵減是無序到有序,即可以實現時間逆行 熵增熵減,專業名詞解釋是:熵增就是體系的混亂度增大,同一物質,固態、液態、氣態的混亂度依次增大。熵減就是混亂程度減小。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說,熵增原理,就是事物發展的方向,總是朝著大概率的方向變化,而熵減就是反向的。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再談熵減能否引發時間倒流,及「祖父悖論」與平行宇宙
    ——觀賞《信條》後再談熵、平行宇宙、反物質等相關問題(中)文/陳思進在上文《》(2020年09月25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諾蘭導演一向熱衷「時間」主題,這次更是玩出了新境界——同一空間內同時存在「正向」和「逆向」行進的事物奇觀,簡單粗糙地說就是「局部時間倒流」,給我們帶來了驚妙的觀影體驗。這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現實世界中的時間為什麼只能是向前發展的?時間逆轉有可能實現嗎?
  • 時間倒流、子彈逆轉,諾蘭的《信條》是怎麼自圓其說的?
    諾蘭對觀眾一直都相當照顧,之前的作品如《盜夢空間》、《星際穿越》等,剪輯手法都相當樸實,這次的新片《信條》更是將其中時間逆轉的片段播放了兩次,真正讓人難以理解的其實是其中的概念和設定。熵,逆轉時間的熱力學概念影片中主角為了拯救世界,也為了順便拯救女主角(如果有女主角的話),多次逆轉時間,而時間的逆轉,就是通過熵實現的。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但同時,有些物理定律也給人類帶了絕望,以致於一些物理學家寧願不想發現它,這就是熵增定律,或稱熱力學第二定律。
  • 《關於小明轉生成為麥克斯韋妖這件事》
    ,想把他說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用表述記住,但終究還是昏睡過去。 作為這個科普公號的優秀讀者,想必你已經明白了小明的處境。是的,從睡醒的那一刻起,小明不再是小明,他變成了麥克斯韋妖·分子操縱者·站在箱子上的打工人·小明。
  • 關於小明轉生成為麥克斯韋妖這件事
    小明本以為他的日子會一直這樣日復一日地重複下去:苦讀 「每個字都看得懂但連起來就不認識」的專業課本,做著「每個步驟都沒有問題但是實驗結果永遠不對」的大物實驗,在每一場考試結果出來之前都處於50%機率掛科、50%機率通過的疊加態……直到某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小明努力睜開耷拉的眼皮看著講臺上老爺子的嘴開開合合,想把他說的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兩種常用表述記住,但終究還是昏睡過去。
  • 麥克斯韋妖親身示範,信息也可以作為一種能量
    麥克斯韋妖是不是很驚喜、很意外、也很奇怪?是不是覺著自己探索到了科學的奧秘?在這個盒子裡面,我們稱這個「看門人」為「麥克斯韋妖」。如果只考慮到盒子裡的狀態,那麼確實沒有問題,熵確實在減小。那麼這個熵減小的關鍵點在哪呢?在「麥克斯韋妖」身上。考慮到盒子整體的熵是減小的,是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
  • 看不懂電影《信條》?請補充這幾條物理學知識
    央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超連結》報導,最近一部叫做《信條》的電影熱映,很多人摸不著頭腦,一方面是因為敘事結構比較複雜,另一方面是因為涉及到陌生的物理學知識。西瓜視頻科普創作人周哲為您帶來與時間、時間的方向、以及熵的有關知識。電影主要涉及哪些科學概念?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經常拍攝一些非線性敘事結構的超現實電影。
  • 麥克斯韋妖親身示範,信息也可以作為一種能量
    在這個盒子裡面,我們稱這個「看門人」為「麥克斯韋妖」。如果只考慮到盒子裡的狀態,那麼確實沒有問題,熵確實在減小。那麼這個熵減小的關鍵點在哪呢?在「麥克斯韋妖」身上。考慮到盒子整體的熵是減小的,是違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另外,如果減小了熵,造成兩端壓強不等,若用來推動活塞做功,那麼這個功來著何處?
  • 薛丁格的貓火爆全世界,其實在它誕生前,物理學還有個麥克斯韋妖
    大家好,歡迎收看量子科普第122期,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麥克斯韋妖1935年,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提出了一個關於量子力學的思想實驗,即薛丁格的貓,後來薛丁格憑藉著「薛丁格的貓」中的那隻不打開箱子就不知道死活的貓火遍了全球
  • 周末閒聊:《信條》中的祖父悖論
    我們學習知識,其實並不是為了讓自己變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是用更好的一些東西去武裝自己,這個過程就是熵減。但在整個知識領域中,你越學習就越能清楚的感觸到熵增的過程。無論是宏觀經濟,還是某個節點的具體交易,都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性。也就是說無論任何的模型或者推理,甚至是非科學的手段都是無法準確預測的。因為這個市場以及經濟本身就是無序和混亂的。
  • 看《信條》前必須知道的15件事!
    10 諾蘭的電影大多喜歡和物理學結合,《信條》裡用到了熵的概念,所有的物理定律都是對稱的,只有熵不是。 在物理中,熵增被解釋為越來越亂,即一件事情只會往越來越亂的方向發展;那只要事情變得越來越整齊,就是熵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