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麼是熵增定律
在2019年末,網絡上流傳一則華為裁員的消息:華為全球裁員7000人,寧願冒著賠付10億的風險,也要辭退平庸員工。事實上,華為裁員早就不是第一次了,幾年前就開始清理部分35歲以上的員工。相信這也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
為什麼華為這麼不近人情?華為老闆任正非是一個危機意識非常強的企業家,早在1998年,任正非就寫了一篇名為《華為的冬天》的文章,文章裡寫道,他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所有成功都視而不見。任正非甚至在公開場合說,20年後,華為將是一片墳墓,或許十年後華為公司就有可能已經不存在了。可見,危機意識已經刻在任正非骨子裡。
而對於裁員這件事,任正非以前就說過:
對於一個企業而言,想要長遠的發展下去,企業的員工不能太過安逸,這樣公司的氛圍會非常懶散,從而失去危機意識,在發展這麼快速的時代,沒有狼性般的競爭容易被社會淘汰。
我們不禁要問,華為都已經這麼厲害了,任正非是不是過於敏感了?
抖音現在用戶已達到4億。很多人抖音一玩就停不下來了,深深的被吸引。為什麼抖音容易讓人上癮?
要回答這個兩個問題,我們得從一個定律說起。
熵,物理學名詞,指的是混亂度的度量,由英文entropy翻譯過來。熵增定律為: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的系統,如果沒有外力做功,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事物總會自發地向混亂、無序的方向發展。
可以說,這個定律包含了宇宙萬物的演變規律,任何組織和個人都遵守這個演變規律。
所以我們看到:如果任其發展,一個組織會變得越來越臃腫,員工會越來官僚,推行新的理念,引入新人才會越來越困難。
對個人來說,人總是會變得越來越懶散,不自律。這就是為什麼抖音容易讓人上癮,因為短視頻可以不斷刺激人的大腦,我們不用花任何心思就能獲得快感。
這就是為什麼要把事情做成功會那麼難,而失敗卻可以毫不費力就獲得。
這個定律很重要,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在《生命是什麼》中說到,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二、為什麼對抗熵增很重要?
1、 如果不對抗熵增,會越來越混亂
舒適圈是熵增的溫床,如果鬆懈下來,熵就會像瘟疫一樣擴散開來,無論是組織還是個人,都將慢慢變得混亂不堪。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國人在家度過了一個超長假日。很多人在家的生活作息紊亂,白天黑夜顛倒,飲食也不規律。除了作息紊亂,隔離在家裡失去了的自由,心情也開始變得鬱悶、煩躁。
年後,大約2億人在家線上辦公,估計有1億人在渾水摸魚,左邊沙發右邊床,真是左右舒服,辦公效率可見多麼低下。這對企業來說,也是巨大的損失。
2、 如果不對抗熵增,越來越不可逆
熵增是不可逆的,如果不對抗,混亂的結果必然就是失去控制,等到想要調整的時候,往往已經不可逆轉。
華為的任正非也正是深諳這個原理。所以他戰戰兢兢,所以他會不斷裁員,所以他會推行全員持股,這些動作不就是對抗熵增,讓華為保持活力嘛。
熵增定律似乎是一個令人悲觀的定律,好像一切都將變得無序,最終變得消亡。但是好在我們有對抗熵增的辦法,可以延遲熵增,甚至做到負熵。
在熵增定律中有三個關鍵詞:孤立系統、無外力做功、總混亂度。我們的對抗方法就藏在這麼三個關鍵詞裡。
三、對抗熵增的三個步驟
1、 外力幹預,主動做功
外力幹預,就是時刻保持危機意識,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強有力的措施就是對系統主動做功,抵抗熵增。
明朝正德年間,大明朝出了兩位大才子,一個是王陽明,一個是唐伯虎,兩位都是天縱英才。同一個時代,同一個世界,然而兩人面對挫折的態度不同,取得的成就自然也是天差地別。王陽明面對挫折積極進取,最終龍場悟道,創立心學,還剿匪患、平叛亂,立下不世功勳,成為歷史上位居第一梯隊的大牛。而唐伯虎卻在江南的溫柔鄉裡放浪形骸,最終慘澹收場。
王陽明,對自己主動做功對抗熵增,而唐伯虎卻是放棄了抵抗,窮困潦倒。
2、開放系統
所謂開放系統,就是讓系統成為一個耗散結構,耗散結構有三個特徵:
(1) 可耗散。即把無用的熵排出去,吸收新的能量。如人通過運動可以減脂肪。
(2) 打破平衡態。人的思維就會固化,要讓思維活躍起來,就得學習,打破原先的固有思維。
(3)非線性。一個小的改變也可以帶來大的變化,也可理解為複利。
對於個人而言,要打造開放系統就意味著:
首先要積極融入,不可閉門造車,其次要打破舒適圈,挑戰更高目標,最後要堅持改進,靜候時間的龐大複利。
在企業組織裡,也有一個開放系統的經典案例。在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的時候,騰訊決定啟用賽馬機製做微信。馬化騰授權三個團隊,負責人自己建團隊,允許試錯、允許可控資源浪費。最終張小龍團隊脫穎而出,做出了全民社交軟體微信。
這個賽馬機制就是一個開放的系統,首先允許試錯,保證了可以及時排除無用熵。其次,三個團隊互相競爭,打破平衡態,競爭激發團隊的創造性。最後非線性,微信每次小的改進,都會帶來大的改變,例如,增加微信紅包這個功能,一下子就搶走了支付寶幾年打下的江山。
3、 智能化
個人和組織的演變史,其實就是一部智能化歷史。我們從農耕文明到現在的資訊時代,所以說整個人類對抗熵增史,其實就是不斷智能化的歷史。智能,就是把無序變為有序,多做有用功,少做無用功。
智能化,對個人而言就是不斷提升認知水平,對企業來說,就是提升企業機器的運作效率。
查理·芒格是股神巴菲特的搭檔,他說:「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一個都沒有」。查理·芒格也被成為行走的書架。
這些優秀的人通過大量的閱讀,就是為了提高認知,提高經營企業的效率。
四、總結
看透熵增定律,也就了解萬事萬物運行的規則,難怪清華大學吳國盛教授說,如果物理學只讓留一個定律,他會留熵增定律。
熵增定律,對弱而言是殘酷的預言,對強者來說是卻是奮鬥的凱歌。願你我在對抗熵增的路上都能高唱凱歌,高歌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