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邏輯:熵增定律理解這個或許知道為啥會越過越差的原因

2020-12-05 宇宙的水滴

愛因斯坦說,自己的相對論或許在幾年後會被推翻,但是有一條定律,或許永恆難以推翻。

要知道,在一個科學家的嘴裡說出「永恆不會被推翻」七個字,分量有多重。

幾乎所有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科學是用來不斷被推翻的,因此沒有一個人敢說某一個科學領域的研究是永恆不變的。

但卻有一條定律,那般沉甸甸的存在。

這個定律就是熵增定律。

什麼是熵增定律呢?

我們先來理解一下「熵」,一個火字旁加一個商人的商。

簡單的說,熵就是混亂,衰敗,無序,混沌的意思。

聽起來熵不是個好東西,但是你注意到,這個定律叫做熵增定律,也就是說熵在不斷的增加。

那不就是讓事兒變得越來越壞嗎?

沒錯。

不僅如此,一條更讓我們悲嘆的消息是,熵增定律,是人類已知的整個宇宙最高的統領性定律。

也就是說,大到整個宇宙,小到一粒石子一個細胞,都遵循熵增定律。

如果你了解了這個事實,你會發現,宇宙的最終結局,是一個寂滅的結局。

舉一個例子

世界上沒有永生的人、動物、植物。

不論你做什麼努力,生命的衰老和死亡是一個絕不可逆的趨向。

現在的生命科學在不斷的發達和進步,未來幾乎可以成為「上帝的手術刀」。

我們人類因為生命科學或許會出現偉大拐點,實現壽命的極大延長,先天疾病的完全去除,基因的深度改造等等。

但是有一個公式無法被打破——人終將衰老和死去。

人的生命是一個負熵前行的過程。

什麼意思呢?

簡而言之,人類在不斷的抵抗熵增才活下去。

比如,每天需要吃飯、喝水,這就是在不斷的對抗熵增。

如果你理解不了,讓我們來換一種說法,現在你想像一下,如果一個人丟在一片戈壁灘,周邊什麼都沒有,結果是什麼?

答案一定是死亡。

在一個封閉系統中(沒有其他要素幹預),一切事物都會最終由有序化為無序,逐漸的混沌,最終寂滅。

所以,我們人類只有通過不斷地吃飯、睡覺、喝水才能夠消減熵值,抵抗熵增,艱難的活上不到一百年。

如何判斷一個人身體變差,甚至即將死亡?就看他是不是已經不去抵抗熵增了——簡而言之,他是不是胃口越來越差,睡眠越來越少。

同樣的,用熵增定律繼續來觀測生命——為什麼人類近現代壽命越來越長了?

因為我們擁有了更多抵抗熵增的方法和能力。

醫療水平提高,居住環境改善,飲食質量增加等等。

這些外在的要素就是一記能量,啪的一下打到了人類的體內,把正在瘋狂增長的熵壓制下來。

其實很好理解,我們人類就是一鍋開水,之前這鍋開水放在角落,他隨著時間流逝10分鐘就變成了冷水,但現在我們這鍋開水卻被放在了小火上,他自然就涼的慢了許多。

好了,我們理解了熵增定律,他對我們有什麼樣的意義呢?

不論是情感、企業、人生,其實都是一個在不斷熵增的過程,如果你不注入能量抵抗熵增,一切必將逐漸化為無序,最終寂滅。

比如夫妻間的情感,即使兩個人什麼問題不出,隨著時間的流逝,情感的熵值就會逐漸增大,最終只能情感寂滅。

又比如企業,不論你多麼努力,熵值都會不斷增加,你只有不斷創新和變革,才能對抗熵值。

再比如個人,即使你不墮落,也不努力,你的人生也會越來越差,你只有拼命地自我精進和進化,才能不斷地對抗熵增。

相關焦點

  • 關於熵增定律,你需要知道這些
    如果沒有外界向這個系統輸入能量的話,那麼熵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最終會達到熵最大的狀態,系統陷入混亂無序。就好比上面這張圖,當圖中整體英文單詞(ENTROPY)完整的時候,我們非常容易理解所表達的意思。而它被完全打亂的時候,你就很難記住它,信息和信息之間的混亂程度就不可描述了,同時你與別人解釋的成本也就別的更大了,因為無序,造成不確定也就多了。
  • 不懂熵增定律,怎麼乘風破浪
    如果沒有外界向這個系統輸入能量的話,那麼熵增的過程是不可逆的,最終會達到熵最大的狀態,系統陷入混亂無序。  就好比人的大腦,若把一個人關在屋子裡面10天不讓出門,餐飲食品全安排好,沒收與外界所有的聯繫工具,那麼這個人就會出現「熵增」的狀態。  為什麼會出現熵增呢?  我們了解到「熵」是形同混亂程度,那麼為什麼會增長呢?簡單的邏輯就是世間萬物需要發展,發展就需要迭代,如果不保證有效的運行,它就會變得的混亂。
  • 金融思維 10 萬有引力和熵增定律
    所以人就是「空」的,只是我們的肉眼看不見這個空,地球也是空的,宇宙也是空的。而即便是空的宇宙,物理學定律還是發揮著作用,比如說萬有引力定律、質能方程、熵增定律。我們就借用萬有引力和熵增定律來討論《金融思維》裡的博弈思維。
  • 「熵增定理」這個自然界第一定律,你們都悟了麼
    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的生命和非生命的規律演化,生命裡又包括了個人和群體及企業的演化規律;非生命,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非生命: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 熵增定律思維:停滯不前就是在退步
    熵這個詞最早是來自於物理學,熱力學第二定律進一步指出,雖然能量可以轉化,但是無法100%利用。在轉化過程中,總是有一部分能量會被浪費掉。「有效能量」指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能量;「無效能量」指的是,無法再利用的能量,又稱為熵。所以,熵就是系統中的無效能量。
  • 熵增定律:讓無數迷途者頓悟的終極定律
    如果物理學只能留一條定律,我會留熵增定律。說這句話的人是吳國盛,清華大學的科學史系主任。雖然你可能會反駁這個觀點,難道不是牛頓的力學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嗎?我看到這句話一開始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無獨有偶,吳軍老師也說過類似的話。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理論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生命與群體:比如大公司的組織架構會變得臃腫,員工會變得官僚化,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封閉的國家會被世界淘汰。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
  • 孩子越大跟家長越沒話說?家長要懂「熵增定律」,及時轉變狀態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大,父母會感覺到欣慰,因為父母看到了孩子慢慢地增大,成長為一個有擔當的人。但是,同時父母也會感覺到一絲悲傷和奇怪,為什麼孩子年紀越大,和父母就越沒有話說呢?其實,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父母找的話題都不是孩子喜歡的,而且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話題過於單一,而孩子又是比較寡言,與父母對話的過程中,更需要父母的引導。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父母必須要懂"熵增定律"。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生命與群體:比如大公司的組織架構會變得臃腫,員工會變得官僚化,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封閉的國家會被世界淘汰。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因為事物總是向著熵增的方向發展,所以一切符合熵增的,都非常的容易和舒適,比如懶散。
  • 用熵增定律理解人生
    一條物理學定律不僅準確描述了宇宙,而且用它來理解人生和社會也是那麼恰如其分。一個孤立系統的熵總是增加的,並且將兩個系統連接在一起時,其合併系統的熵大於所有單獨系統熵的總和。一個系統越是無序、混亂,那麼就是熵增。人體是物質,便遵循這條物理學定律。基於人體的物質性,人生、人際和社會也同樣具有物質性,同樣可以用熵增定律來理解。
  • 熵增定律:為什麼那麼多人因此頓悟了
    這個規律包括我們所有生命和非生命的演化規律,生命裡又包含著個人和群體的演化規律。非生命,比如物質總是向著熵增演化,屋子不收拾會變亂,手機會越來越卡,耳機線會凌亂,熱水會慢慢變涼,太陽會不斷燃燒衰變……直到宇宙的盡頭——熱寂。
  • 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虎嗅網
    筆者也很迷惑,但是吳教授能說出這番話絕對不是無的放矢,不管對與不對,都可見熵增定律的分量。無獨有偶,吳軍也說過類似的話。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
  • 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魯道夫·克勞修斯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時,定義了熵。自然社會任何時候都是高溫自動向低溫轉移的。在一個封閉系統最終會達到熱平衡,沒有了溫差,再不能作功。這個過程叫熵增,最後狀態就是熵死,也稱熱寂。  熵原本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卻被任正非用於研究企業的發展之道,是貫穿任正非管理華為的思想精華。
  • 一文詳解讓無數人頓悟的熵增定律
    如果地球毀滅了,我們怎麼能夠在一張名片上寫下地球文明的全部精髓,讓其他文明知道我們曾有過這個文明呢?生命與群體:比如大公司的組織架構會變得臃腫,員工會變得官僚化,整體效率和創新能力也會下降;封閉的國家會被世界淘汰。這些所有的現象都可以用一個定律來解釋——熵增定律。
  • 思維模型30 - Second Law of Thermodynamics|熱力學第二定律
    熵這個概念的重要性上面三位都已經闡述得很明白了。其實,我在學習熱力學第二定律這個思維模型之前,從來沒覺得會有一個思維模型讓我把三觀給顛覆了。即使到現在,這個概念對我帶來的影響,真就像王興說的那樣,深刻的不寒而慄。
  • 真正的高手,都有對抗「熵增」的底層思維
    熵代表了一個系統的混亂程度,或者說是無序程度 - 系統越無序,熵值就越大;系統越有序,熵值就越小。 所以,負熵代表著系統的活力,負熵越高就意味著系統越有序,這也是為什麼薛丁格會說「生命以負熵為生」。 比如:在每周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把房間收拾得窗明几淨,可是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現房間亂成一團。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
  • 「喬諾商學院」熵增定律:為什麼熵增定律讓好多人一下子頓悟了
    來源:思維有了模型關注喬諾商學院,與優秀管理者同行編者按早在1943年,薛丁格在多次演講中都提到「熵增」這個詞,並在其著作《生命是什麼》中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即「生命是非平衡系統並以負熵為生。熵增定律揭示了宇宙演化的終極規律,它預示了宇宙終將歸於熱寂,生命終將消失。
  • 熵增定律,為什麼會被稱為讓人絕望的物理定律?
    事實證明,物理定律行之有效。如果沒有物理學家前赴後繼地發現新定律,人類的科技就不可能發展起來。 物理定律給人類帶了無限的可能,基於物理定律,我們可以實現前人難以想像的事情,例如,人類登陸月球,無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但同時,有些物理定律也給人類帶了絕望,以致於一些物理學家寧願不想發現它,這就是熵增定律,或稱熱力學第二定律。
  • 沒人能逃過「熵增定律」,但高手懂得對抗!
    系統越無序,熵值就越大;系統越有序,熵值就越小。所以,負熵代表著系統的活力,負熵越高就意味著系統越有序,這也是為什麼薛丁格會說「生命以負熵為生」。比如:在每周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會把房間收拾得窗明几淨,可是一到周末,我們就會發現房間亂成一團。這個過程就是熵增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