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物理學定律不僅準確描述了宇宙,而且用它來理解人生和社會也是那麼恰如其分。
一個孤立系統的熵總是增加的,並且將兩個系統連接在一起時,其合併系統的熵大於所有單獨系統熵的總和。

熵,即是指一個系統的無序度。一個系統越是無序、混亂,那麼就是熵增。人體是物質,便遵循這條物理學定律。基於人體的物質性,人生、人際和社會也同樣具有物質性,同樣可以用熵增定律來理解。
#生活健康#以熵增定律來看,在不加幹涉的自然狀態下,人的身體總會趨向於生病死亡,人生總是趨向於無節制導致的荒蕪,人際關係總是趨向於疏遠和分離,社會秩序總是傾向於衝突和混亂,所以我們必須去作為。
人的身體需要養護,人的一生需要管控,人際關係需要維護,社會行為需要規範,這個過程需要克服人的原始衝動,所以是痛苦的,但它又是理想人生所必需的。
早在1947年,量子力學的奠基人,著名物理學家薛丁格就曾高瞻遠矚地指出,熵增過程也必然體現在生命體系之中,人體是一個巨大的化學反應庫,生命的代謝過程是建立在生物化學反應的基礎上的,從某種角度來講,生命的意義就在於具有抵抗自身熵增的能力,即具有熵減的能力。
如果把我們身體機能的正常運營看作是有序,那麼我們身體在自然狀態下就總是有一種向無序發展的趨勢。向無序發展,使人體產生疾病。人有意識地養護自己的身體,使其維持有序,但畢竟無序是大趨勢,生命體不斷的由有序走回無序,最終不可逆地走向老化死亡。英國進化生物學家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一書中則從另一個角度解釋了人衰老死亡的原因,和薛丁格的理論異曲同工。
幸福美滿,自我實現的人生是有序,多病多災虛度年華的人生是無序。
自然狀態下,人的各種欲望和情緒衝動任意滋長,如果不按照人生的總體目標去管控,人生就會在對欲望無節制地滿足中走上自我毀滅的歧路,所以人生必須修身養性,明確自己的目標,管控好自己的行為,我們需要克服自己的懶惰,否則我們將缺失生活的物質基礎,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食慾,否則有損我們的健康,我們需要控制我們的性慾,否則可能有害身體或者違背道德與法律,我們需要控制我們的佔有欲,否則同樣可能走上犯罪道路,總之我們需要克服我們各種不良行為,否則都會使我們的美好人生趨於荒蕪、毀滅。
人性利己,人與人之間沒有恆久的根本性紐帶,人總是從自身的需求出發,趨向於做出有利於自己而有悖於他人的行為,如果不用理智予以管理,人際關係必將疏遠,任何親密關係都需要人主動去維護,任其自由發展,必然疏遠,不論是親情愛情還是友情,更不用說出於利益所需,建立起來的商業合作關係。
愛情常常經不住考驗,因為愛情本就是無本之木,並沒有牢靠的人性基礎,所以需要努力爭取,小心維護才能得到,完全不適合用來考驗,家庭關係常常需要有意識地維護,否則親情可能被任性、自私和誤會衝淡,再濃厚的血緣關係也可能出現間隙,婚姻需要經營,夫妻關係需要用心維護,如果任憑夫妻雙方隨性而為,婚姻破裂的概率就會大增,有再好的感情基礎也可能離婚。
社會是一個系統,安定和諧,持續發展是一個社會的有序,人心惶惶民不聊生是一個社會的無序,自然狀態下社會的個體各謀其利,你爭我奪,必然導致社會秩序的混亂。我們很容易想像,一個沒有治理的國家會成為什麼樣子,如果能對個體的行為進行引導和規範,就會使社會秩序歸於有序。手中幾乎沒牌的時候,何不嘗試滿倉?我身邊每一個實現財富積累的方式都是在集中的時間內實現了集中的增長。一個人一輩子遇到的機會本就是寥寥無幾的,如果想要更好,你能做的就是在機會來臨的時候狠狠地把握住它,雖然有時候會錯,但是你本來就光著腳,怕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