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增熵減同時存在,諾蘭新作《信條》究竟科幻還是玄幻?

2020-11-23 騰訊網

導讀:對於科幻迷來說,《信條TENET》的上映,給這個炎熱的夏季帶來了一絲激情。正如預告片中透露出來的信息一樣,片中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設定就是反向時間流。通過一個裝置,人可以沿著時間的負方向「穿越」,從而可以改變過去。這其實嚴重違背了熱力學定律,與其說是科幻,倒不如說是披著科幻外衣的玄幻更準確。以下內容僅從科學角度,不涉及劇透,請放心閱讀。

1、引言

大神諾蘭新作《TENET(信條)》上映,給低迷的電影市場帶來一劑強心劑。小胖老師第一時間,觀看這部影片。近兩個半小時的觀影過程,絲毫不覺得拖沓,以至於硬生生的憋了一個多小時的尿,真正是全程無尿點。

熱映中的《信條》海報

《信條》英文TENET,正反都都一樣,這其實暗示了影片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設定:時間反向。影片中,存在一個可以轉動的容器,人從一側進去,就會從另一側出來。這個容器可以將時間流向逆轉,當正向的人進去後,出來就是來到反向的時間流中。對於人本身來講,時間依然是流逝,但是卻是反向流逝。也就是說,反向流逝的過程中,你所經歷的就像倒放一樣。你會發現,大街上的人在退著走路,扔掉的垃圾回到了手裡。

方向時間流

2、正負電子的湮滅——反向時間流的逆效果

影片中並沒有詳細解說反向時間流的理論依據,很顯然這種事不能細說,一說就穿幫。但是諾蘭為了滿足科幻性,還是提到了一點點。

正反物質的湮滅

劇中認為,當物體經過那個旋轉容器後,變成了反物質,一切都會逆轉。物體都是由基本粒子構成的,經過容器之後,原先帶負電的粒子變成帶正電的粒子,反之亦然。於是,原先的物體屬性都被逆反了,包括溫度的冷熱。劇中有一情節,男主進入時間反向後,汽車爆炸產生大火,卻讓物體結上了冰。

3、熱力學定律決定了熵減的不存在

在時間反向流中,觀察者順著時間的反向流逝,看到的景象都是逆向運動。正常的事物隨時間流逝正向發展,由於觀察者經過轉換變成了「反物質」,沿著時間的反向發展。他所看到的,就像倒放的電影一般。劇情給這種情況定義為熵減。

熵增

現實生活中,孤立系統的熵總是沿著增加的方向發展,簡稱熵增原理,這個原理其實就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認為,事物的發展都有一定的方向性。比如溫度只能從高溫傳到低溫,電流只能從高壓傳到低壓。也就是說,能量的傳遞具有方向性。

能量的傳遞具有方向性

因此,劇中的熵減設定完全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如果說,觀察者看到的如倒放一般的景象僅僅是觀察者存在的一種視覺現象,實際的時間流中是正常的熵增,這一點是可以解釋的。但是,劇中的設定是,除觀測者外,如逆轉過的手槍,開槍後子彈反向運動,就完全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

4、總結

大神諾蘭的《信條》絕對是一部燒腦大片,由於時間逆轉的存在,很容易會被諾蘭導演攪渾你的頭腦。由於片中設定違背了熱力學第二定律,嚴格來講算不上科幻片,或許玄幻更適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信條》口碑「熵減」,這部燒腦大片的票房卻依然「熵增」
    同時,《信條的》內地市場僅用兩天便已成為其在全球最大的票倉。2014年,諾蘭執導的《星際穿越》國內票房8.76億,《敦刻爾克》2017年在內地市場累計票房3.39億。按照目前《信條》的票房走勢,該片有望在一周內超越《敦刻爾克》,而總票房超過《星際穿越》也絕非難事。
  • 科幻|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聊聊《信條》中的科學問題
    作為諾蘭的鐵粉,又是科幻電影的愛好者,疫情之後我第一次回到影院,第一時間觀賞了科幻大片《信條》的首映,當只有在影院裡才能聽到音效響起時,竟然「老淚縱橫」,不由得感嘆:久違了!首先談一下《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我在之前的《華為的活力之源「熵減」中的熵是什麼?(上)(下)》(2019年8月9日和2019年8月23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文中,提及了一個家庭主婦在準備早餐時,一不小心,把一杯牛奶打翻在地,杯子摔成了碎片,這場景我們可能都碰見過。
  •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 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信條》男主手機是怎麼回事諾蘭燒腦新作《信條》到底講了個啥此次上映的《信條》聚焦時間逆轉與多重平行宇宙,將諾蘭的燒腦系列再次拓展。擦拳抹掌的觀影者帶著對大師新作的期待興奮的進入影院,又帶著無限的迷惘走出影廳。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時間:2020-09-05 11:47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諾蘭《信條》:新奇的熵減世界,深刻的倫理擔憂
    諾蘭的理論物理興趣班又開課了,這次他要講什麼?一個熵減世界,一個倫理困境。看諾蘭的新電影《信條》,欣賞他構想的這個熵減世界,實際上,你需要準備兩點:1、對熱力學第二定律有個基本的了解;2、對諾蘭的敘事風格有個基本的了解。這就夠了,再多便庸人自擾。
  • 諾蘭新作《信條》委實燒腦
    這句話可以貫穿該影片…作為諾蘭大神燒腦三部曲的最後一部,《信條》千呼萬喚始出來。大神果然就是大神…一刷果然沒讓我失望,智商被碾壓的老陳內牛滿面的準備明天找個物理大神一起二刷。劇情倒是很美國大片。一個特工服務一個名為「信條」的組織,任務就是為了阻止一個俄羅斯的大亨瘋狂毀滅世界的行動。光看劇情主線,平平無奇。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熱議最高的還是其他動作片裡沒有的「奇觀」,比如收回槍膛的子彈,向內「爆破」的地雷和炸彈,逆向行駛的飛機……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基普·索恩,曾經通讀了《信條》劇本,為諾蘭梳理其中的科學概念。《信條》其實就是描述著時空穿越,只不過沒有時間機器。電影的理論基礎,就是熱力學定律。
  • 熵增能否確定時間的方向——《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中)
    文 | 陳思進 在上文《熵減會引發時間倒流嗎——《信條》中的科學問題(上)》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熵和時間並不是這樣對應的。
  • 《信條》時間逆轉機器的奧秘 燒腦電影《信條》到底講了個啥
    9月初的《信條》,剛上映就直接破億。雖然在評分評價上,觀眾褒貶不一。愛的人誇它牛逼,不愛的人吐槽它亂炫技。私以為,《信條》是諾蘭進化出的嶄新精品,無論是從時間脈絡,腦洞開發,還是結構上,人物多主線演進,它的框架無疑玩到了極致。其中,回文式對稱的敘事結構,就是它在《信條》中玩出的新花樣。
  • 36氪領讀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編者按:本文整理摘編自華為大學所著《熵減:華為活力之源》,原標題:《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作者:陳黎芳。 熵減,組織和個人的高效秘籍。 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任正非 近期最熱門的院線電影非《信條》莫屬。
  • 《信條》的「燒腦科學」看懵!南大教授...
    這是這些天諾蘭導演的新作《信條》給上班族製造的社交話題。記者粗略算了一下,電影裡出現了「熵增熵減、時空逆轉、鉗形運動、多維宇宙、冰山理論」等科學術語,從而引發了理工科VS文科生各種「掐架」。不過電影中傳遞出的「時間倒流」的概念,讓不少觀眾覺得妙趣橫生:假如生活中的一切真的能像膠片「倒放」一般,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
  • 熵,祖母悖論,《信條》如何逆轉時空?
    電影《信條》是諾蘭導演又一燒腦力作,該片以全新的方式詮釋了時空穿越。同樣是穿越時空,在以往的電影中,故事的主角是在不同時間節點上進行跳躍,這部電影卻沒有採用這個套路,而是使正反時空交疊在一起,創造了新的視覺觀感。在科幻電影中,穿越時空,主流的方式是利用時間機器,要麼就是像電影《星際穿越》中那樣利用蟲洞等時空隧道。
  • 再談熵減能否引發時間倒流,及「祖父悖論」與平行宇宙
    ——觀賞《信條》後再談熵、平行宇宙、反物質等相關問題(中)文/陳思進在上文《》(2020年09月25日《科普時報》第3版首發)中,我談了諾蘭的新科幻大片《信條》中最主要的科幻設定——熵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然增加,但並不是說,熵減會引發時間的倒流
  • 無《信條》,不生命!
    科幻作為一種文學和藝術體裁,它真正想要探討的是人與科技、人與自然的關係,亦或是在科技的背景之下展露出的人性。至於科學,只是供角色們表演的舞臺而已。在這樣的意義上,《盜夢空間》是諾蘭最好的科幻作品,無論是其中寡頭父子之間的複雜情感,還是小李子對亡妻刻骨銘心的愛與悔恨,都讓人感同身受。而《信條》中的主人公卻更像是一個符號化的人物,是讓故事得以向前運轉的工具人。
  • 電影《信條》描摹「逆熵」,現代舞演繹《熵》,科學激發藝術創作靈感
    「熵」,或許是近期最熱的物理學術語。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科幻新片《信條》,便是建立在「熵」的概念上,以「逆熵」理論展開奇妙的時空旅行。在諾蘭構建的「《信條》迷宮」中,子彈重回槍膛,破碎的玻璃瞬間恢復原狀,翻倒的汽車突然「鯉魚打挺」……奇思妙想與電影技術造就種種視覺奇觀,讓觀眾目眩神迷。而上海舞臺近日也出現了一臺現代舞《熵》,由演員、舞者尹昉編導,謝欣舞蹈劇場全新演繹。科學理論屢屢激發藝術創作的靈感,不斷在銀幕、文學、舞臺、歌壇碰撞出智慧的「連鎖閃電」。
  • 《信條》評分跌至7.8,諾蘭走火入魔,科幻版「007」一言難盡
    所以諾蘭這次真拍了新作《信條》,於9月4日在內地上映。堪稱一場聲勢浩大的末日騎士「時間之戰」,「科幻版007」。為了實現兒時夢想,導演諾蘭是下了苦功的。據說影片開拍前,他已經在腦海裡用20年的時間思考了電影中的一些畫面和情節。
  • 《信條》——熵增定律 時間倒流 做自己的「麥克斯韋妖」
    那麼一個普遍的規律是,把熵增的方向定義為時間流逝的方向。也就是時間箭頭。這種定義在理論上可以解釋,類似於中學階段學習過的向量映射,可以規定方向,但是物理含義尚不明晰。需要進一步的論證。 那麼,《信條》中時間倒流的設定。通過外界的努力,實現「熵減」從而做到時間倒流,這種假設可行麼?
  • 理解這三個概念就能看懂《信條》諾蘭是怎麼逆轉時空的 星際穿越
    諾蘭的《星際穿越》和《盜夢空間》都是有關時空扭曲、時空穿越的高概念電影,再加上剛剛上映的《信條》構成了諾蘭的時空三部曲。 在諾蘭的電影《信條》中,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
  • 關於《信條》的4大熵腦筋迷思
    但由於導演在影片中加入了熵減、逆轉時空、時間鉗形運動等設定,片子的理解難度指數級上升。兩個半小時看完,大家紛紛覺得自己不懂,但無法跟朋友描述這種不懂,因為你不懂自己究竟哪裡不懂。大家甚至不敢二刷,怕刷完了還不懂,坐實自己是傻子的事實,畢竟第一遍看完你連男主叫啥都不知道。於是他們聚集在網際網路的各個角落求劇情解析,比上學時抄作業還積極。
  • 如何理解《信條》中「熵」的體現,時間逆轉有可能嗎?
    諾蘭導演一向熱衷「時間」主題,這次更是玩出了新境界——同一空間內同時存在「正向」和「逆向」行進的事物奇觀,簡單粗糙地說就是「局部時間倒流」,給我們帶來了驚妙的觀影體驗。這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現實世界中的時間為什麼只能是向前發展的?時間逆轉有可能實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