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為熵減,看職場進化

2021-01-08 職場百味園

前一段時間,和朋友一直在聊華為這家企業,我們有聊到華為的成功因素之一是他的人力資源管理。華為人力資源策略裡提到了華為熵減理念,目的是要防止企業員工惰怠,激活企業活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對於職場人士,在職場生涯中也會出現懈怠的時候,那麼通過熵減,可以讓我們不斷進化,成為佼佼者。

熵的含義:熵的概念最早起源於物理學,用於度量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華為人力資源管理逆其道而行,形成了自己的熵減理念,激活了企業。

華為總裁任正非曾經有這樣描述熵減:「從幼兒園認字、彈琴;小學學數學;中學學歷史、物理;大學學工程,又碩士、博士,考試前的不眠燈光……。好不容易畢業了,考核又要受打A、B、C,末位淘汰……。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十分痛苦呀。但結果都是光明的。從小就不學習、不努力,熵增的結果是痛苦呀!我想重來一次,但沒有來生。人和自然界,因為都有能量轉換,才能增加勢能,才使人類社會這麼美好。」

職場如戰場,競爭激烈。職場中,大家都會通過工作表現展現自我,工作中學習,學習中工作,不斷修煉升級。因為我們都知道優勝劣汰,弱肉強食,不進則退。然而,現實職場中,有的人選擇了熵減,有的人選擇了熵增,有的人在熵減與熵增之間游離。

職場是分層級段位的,我們可以把職場看成一個金字塔結構,只有不斷進化,才能到達金字塔的頂端,如果不思進取,只能在一直停留在金字塔的底層,甚至被拋棄。進化的過程就是熵減、是奮鬥,而安於現狀就是熵增、是惰怠。

職場中有這麼一類人,別人工作時,他們在工作,別人在休息時,他們還在工作或學習,為的就是不讓自己停下來,不讓自己懈怠。他們有目標,有計劃,有行動,有逼迫自己努力前行的毅力,有不達目標不罷休的決心,結果他們在職場中獲得了讓人羨慕的成功。這類人屬于堅持熵減,進化成功。

職場中有這麼一類人,在剛剛進入職場時,工作比較認真,但工作一直沒有起色,沒有反思,反而不思進取,變成了職場中的老油條,落入凡塵,被職場芸芸眾生所淹沒。還有一類人,在創業初期,與老闆一起打拼,衝鋒陷陣,攻堅克難,但創業成功後,開始享受勝利果實,安於現狀,不求上進,最終被企業發展步伐所淘汰。這兩類人屬於從熵減變成了熵增,進化失敗。

作為職場人,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狀態(熵減或熵增),請記住,對自己狠一點,不要讓你的職場人生後悔,好好去奮鬥吧!「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唯有不斷努力,讓自己擁有就業、擇業的能力,才能在職場中佔有先機,獲得主動權,抓住機遇,完成職場進化,變成職場中的大BOSS。

(職場百味,有君一味,歡迎品嘗交流)

相關焦點

  • 華為的「熵減」之路
    華為的熵減模型受耗散結構的啟發,任正非說,華為公司推行的管理結構就是一個耗散結構,通過耗散,把多餘的脂肪耗散掉,使公司獲得新生。華為依據自身企業管理的實踐,提出了企業自身的熵減模型。企業要熵減,既要從整體角度來進行考慮,也要從企業中的個體角度來考慮。從整體角度就是要利用厚積薄發和開放合作,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組織惰怠、流程僵化、創新乏力等問題。
  • 進化的方向 ——熵減
    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 華為常說的「熵增熵減」到底是什麼?
    在華為的管理語言體系中,熵概念相關的理論佔有重要地位。「熵減」被認為是企業的活力之源,防止熵增實現熵減,是華為管理的導向用語。 但是,除掉熵理論的標籤,直接面對華為管理的實際舉措,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引起我的關注:華為用熵理論做的事,其實是另外一種理論體系的任務,即心理科學中的社會動機理論。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熵減》。熵是來源於物理科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雖然華為是近兩三年才開始講熵,但成立30年來,華為的文化和制度一直都是符合熵理論的。
  • 華為常說的「熵增熵減」到底是什麼?
    面對世界頭號強國極限施壓,華為的從容表現,更加推高了這方面的熱度。在華為的管理語言體系中,熵概念相關的理論佔有重要地位。「熵減」被認為是企業的活力之源,防止熵增實現熵減,是華為管理的導向用語。華為管理的導向性用語是努力熵減防止熵增,我們就從熵減熵增概念在華為管理中的具體表現入手,看看為什麼華為管理做的事,可以裝進社會動機理論的筐。
  • 意識的進化即智慧的進化,就是一個信息熵減的過程
    假如說第一個具有生命屬性的「東西」,僅僅具有吸收外部物質和能量的功能,但不能感應電磁波,那這個生命屬性的「東西」還不具備驅使外部環境熵減的能力,也就是說還不能稱之為生命。驅使外部環境熵減的能力其實也是來自於量子,這就是量子自由意志帶來的結果,是較多個量子自由意志綜合的結果,即較多個量子的綜合效應實際上是達到了信息熵減的作用,在對外界的作用上表現出來就是物理熵減。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摘要: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熵減」為何能解決華為中年危機?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
  • 華為:逆轉作業系統之「熵」
    「負熵」概念,就好比我們在看一部倒放的電影,如果電影從第90分鐘開始,到第0分鐘結束,從你(觀眾)的角度來看,你就在經歷電影世界的時光倒流。當然,如果電影世界中的主人公是真實存在的活物,那麼從他/她的視角看觀眾,你也是倒放的:你在第90分鐘從電影院出口到退回觀眾席,在第0分鐘坐下來開始看電影。
  • 產品經理之熵減思維
    假期閒來無事翻閱了華為內部學習郵件《華為之熵,光明之矢》,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理論,華為將熱力學理論引入到公司治理系統,作為公司運作和管理的一個獨特思想。筆者讀完之後受益匪淺,回首自己的工作經歷和感悟,筆者覺得產品經理更需要熵減思維。那麼熵減思維是什麼?
  • 進化論,就是熵減能力的加強進程丨物種突變、認知爆發
    網上看到一個問題:進化論是否支撐地球生物演變的全部過程?說一下我的觀點:進化論,並不是只強調「內因」,也同時強調「外因」。原本無機物的世界,在「外因」的刺激下,出現高分子有機物。而高分子有機物,在「外因」的刺激下,出現了RNA,RNA就已經具有了「亞宏觀尺度下的熵減」能力,這就是生命的出現。進化,就是熵減能力的加強,熵減能力的進化。抽象出來,進化論本質就是熵減能力如何加強的過程。
  • 認識事物的規律,才能走得更遠,讀《熵減,華為活力之源》筆記
    1、熵是什麼熵是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用來度量體系的混亂程度,又稱熵增定律,即一切自發過程總是向著熵增加的方向發展。熵減,就是事物永遠自己在越變越亂,通過人工介入來減少混亂。能量=有效能量+無效能量,無效能量即為熵。熵增定律:無效能量一直在增加。2、熵的應用熵的概念最早源自物理學,但後來人們發現它的意義遠遠超出了物理學,其中在1944年薛丁格(量子力學創始人之一)發布《生命是什麼》時第一次使用熵的觀點看生命,生命的現象伴隨著熵的減少。
  • 以生物進化為藍本,熵減為核心價值,探索未來人類社會形態
    符合熵減規律的選舉方式選舉中上屆政府也擁有一定選票,與選舉人共同投出下屆政黨,維持一定程度的社會政策延續性。新政黨需要比舊政黨足夠優秀,可以推動社會長遠進步,足以抵消短期政黨更替導致社會的熵增。如果兩黨效果差不多,不如不換。美國兩黨輪替撕裂社會,導致熵增,影響國家長遠發展。
  • 從熵減理論思考如何提升學習能力
    012017年9月份,華為總裁辦發布了《華為之熵,光明之矢》的內部學習郵件,文章系統闡述了任正非思想中的「熵減」理論。實際上,早在2012年,任正非就陸續在多篇文章和講話中提到了「華為之熵」的概念。任正非在與2012實驗室的座談中,第一次公開在內部提到了熵。他說「自主創新就陷入熵死裡面,這是一個封閉系統」所以華為是非常反對封閉式的自主創新,因為封閉意味著熵死,難以真正做到創新。關於為什麼能不能封閉,任正非接著這樣解釋:「我們為什麼要排外?我們能什麼都做得比別人好嗎?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的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華為的發展不是偶然的, 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如何進行熵減、保持活力?任總在與華為廣州辦事處、網絡能源產品線和人力資源部員工的晚餐會上都講過一句話,這句話令人印象深刻。
  • 從燒腦大片《信條》到任正非管理理念:熵減,到底是什麼?
    你去電影院看《信條》了嗎?影片中關於時空的硬核設定,跳脫常規慣性思維定勢,從五維視角玩轉四維空間裡的時間和空間的邏輯,成了很多影迷關注討論的焦點。德魯克把熵引入管理學:管理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如何對抗熵增。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研究熵,在國內超前地將其作為企業發展之道。華為的發展不是偶然的,任正非開創性的管理思想和戰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 國信證券給予海大集團買入評級 熵減激發活力 進化塑造成長
    原標題:國信證券給予海大集團買入評級,熵減激發活力,進化塑造成長   國信證券
  • 36氪領讀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編者按:本文整理摘編自華為大學所著《熵減:華為活力之源》,原標題:《熵減——激活組織和組織的人》,作者:陳黎芳。 熵減,組織和個人的高效秘籍。 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任正非 近期最熱門的院線電影非《信條》莫屬。
  • 每一個老闆都要理解的企業哲學:熵減
    任正非是第一位把熵的概念引到企業管理中並系統闡述的企業家。他在華為大學內部出版的第一本書《華為之熵光明之矢》中,作了一段「萌」序: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
  • 《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
    別怪我沒提醒你 明白熵增熵減才能看懂電影 看過《信條》的觀眾們,從電影中看到了很多非常專業的詞彙,比如時間鉗形運動、熵增熵減、曼哈頓計劃要素過多,這些一般人接觸不到,還有人說明白什麼是熵增熵減的人,都能看懂這部電影   原標題:《信條》熵增熵減是什麼意思?
  • 任正非:熵減的過程十分痛苦……
    「熵」是一個物理學量,它是一個通過運算推導出來的量。其物理意義代表系統的無序程度。無序程度增加,是熵增;反之則是熵減。而在華為的組織管理當中,任正非曾多次提及「熵增、熵減」的概念。這就是熵減。萬物生長是熵減,戰略預備隊循環流動是熵減,幹部增加實踐知識是熵減,破格提拔幹部也是熵減,合理的年齡退休也是熵減……」在任正非看來,熵減就像是一個怠惰的胖子通過身體鍛鍊而取得健康強壯體魄的過程。要保持華為的競爭力,「熵減」運動必不可少。只有循環流動起來,才能熵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