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物進化為藍本,熵減為核心價值,探索未來人類社會形態

2020-08-18 體系論譚少鋒

以生物進化為準繩,探索未來人類社會形態——題記

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殊途同歸

在人類社會中,宏觀層面的經濟政策和央行調控,微觀層面個人自主決策的市場經濟,都是必不可少的。

社會系統就像人體系統那樣,前者對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後者對應細胞自主運行,這是生物經過億萬年進化出來的正確路徑。

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殊途同歸,最終都會走向混合經濟。

經濟權利公共化

將近代掀起的政治革命拓展到經濟領域,推動經濟權利公共化,同時保低限高,縮小貧富差距,促進社會階層流動。(詳見《體系經濟——21世紀的經濟革命》)

經濟權利公共化可以看作是公有制的改進。

符合熵減規律的選舉方式

選舉中上屆政府也擁有一定選票,與選舉人共同投出下屆政黨,維持一定程度的社會政策延續性。

新政黨需要比舊政黨足夠優秀,可以推動社會長遠進步,足以抵消短期政黨更替導致社會的熵增。如果兩黨效果差不多,不如不換。

美國兩黨輪替撕裂社會,導致熵增,影響國家長遠發展。新選舉方式表現出來的政黨更替,就像中國古時候的朝代更替,這才更符合熵減規律,更能推動國家進步和人類社會的進化。(詳見《一種全新的選舉制度》)

熵減取代自由民主成為社會核心價值

民主與自由引領了近代轟轟烈烈的社會變革,已經完成其歷史使命,人類的最高價值該翻篇了。

社會治理需要兼顧,自由民主僅僅是子目標,不能是最高目標,整個社會的有序性,也即熵減,才應該是最高價值。

眼下,世界格局將要改寫,社會核心價值也要重構。

人類未來之路

人類社會也可以視為一個生物,社會信息系統主導人類社會的進化就好比DNA主導細胞的進化。人類社會也會像細胞、動植物從低等進化到高等那樣,由低級進化到中級乃至高級文明,甚至去其他星球繁殖人類文明的下一代,跨入星際文明。

人類的未來是像細胞動植物那樣從初級文明進化到中級乃至高級文明,而不是共產主義。

體系論的出現讓中國當代三大思潮——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儒家思想 三流歸一統。宏觀層面的經濟政策和央行的間接調控,以及經濟權利公共化是馬克思主義的內容。微觀層面個人自主決策是自由主義的內容。讓熵減作為社會核心價值,與儒家思想的仁愛、中庸、和諧本質是相通的。

體系論將人類社會視為一個整體,這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不謀而合的。

體系論是在探索未來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形態,它不同於西方道路,也不同於東方道路,而是以生物進化為藍本,熵減為核心價值的第三條道路。

體系論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將科學拓展到政治經濟領域,並以生物進化重構社會秩序和人類信仰。

相關焦點

  • 未來人類社會形態
    以生物進化為準繩,探索未來社會形態——題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殊途同歸在人類社會中,宏觀層面的經濟政策和央行調控,微觀層面個人自主決策的市場經濟,都是必不可少的。社會系統就像人體系統那樣,前者對應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後者對應細胞自主運行,這是生物經過億萬年進化出來的正確路徑。
  • 進化論2.0——從空間一體到關係一體,從生物體到生物體系
    從空間一體到關係一體,從物體到物質系統,再從生物體到生物體系,於是就有了進化論的升級版——體系論。1、把自生長系統單列出來,提出「生物體系「的概念;2、發現生物級別規律,第一級 細胞,第二級 動植物,第三級 人類社會;3、認識到大腦-神經系統和社會信息系統與DNA起到相同的作用,它們都在推動著生物體系的進化。
  • 進化的方向 ——熵減
    思想就像種子,會生根繁衍傳播開來 ——題記DNA、大腦-神經系統、社會信息系統分別是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體系的信息系統,其運轉、演化都由自身信息系統主導。演化僅僅是隨著時間推移生物發生的變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是擇出其中進步的部分進行研究,是有方向的,進化的方向是熵減。細胞的DNA發生突變,主要表現在其後代身上,經過競爭和自然選擇,形成了進化。DNA突變的方向性是不明顯的,細胞沒有主動適應環境的進化,其進化是在大量突變試錯中篩選出來的。
  • 生物進化的動因、速率、方向以及各類表現形態
    進化的動因生物的進化都是由其自身信息系統主導。細胞、動植物和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都是由其自身信息系統——DNA、大腦-神經系統和社會信息系統主導。社會信息系統包括人的頭腦、書籍、計算機、手機、網絡等,其中又以大腦為核心。DNA突變推動DNA信息的演化。大腦偶發信令形成新信息概念,推動大腦信息的演化。
  • 生物、人工智慧、經濟、哲學和系統科學的新流派
    1生物進化體系論將生物的概念從「生物體」拓展到「生物體系」,認識到細胞、動植物、人類社會之間的級別規律,至此大腦和社會信息系統在進化中的意義就非常明了了。以前人們對生物進化的關注點都在DNA,忽視了大腦的作用,而後者主導人行為的進化與前者主導人身體的進化同樣重要,就像計算機硬體進化和軟體進化那樣。
  • 從華為熵減,看職場進化
    華為人力資源策略裡提到了華為熵減理念,目的是要防止企業員工惰怠,激活企業活力,促進企業持續發展。對於職場人士,在職場生涯中也會出現懈怠的時候,那麼通過熵減,可以讓我們不斷進化,成為佼佼者。熵的含義:熵的概念最早起源於物理學,用於度量一個熱力學系統的無序程度。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表明了在自然過程中,一個孤立系統的總混亂度(即"熵")不會減小。
  • 任正非大力推崇的「熵減」究竟是什麼?
    模型左邊列的是遠離平衡和開放的耗散結構,是熵減的。華為這臺活力引擎的軸心就是客戶,是否為客戶創造價值是用來判斷有序無序、熵增熵減的標準和方向。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來理解這個模型。任正非說:熵減的過程是痛苦的,前途是光明的。水從青藏高原流到大海,是能量釋放的過程,一路歡歌笑語,泉水叮咚,泉水叮咚,泛起陣陣歡樂的浪花。遇山繞過去,遇窪地填成湖,絕不爭鬥。若流到大海再不回來,人類社會就死了。當我們用水泵把水抽到高處的時候,是用外力恢復它的能量,這個熵減過程多麼痛苦呀!水泵葉片飛速地旋轉,狠狠擊打著水,把水打向高處。人的熵減同樣。
  • 意識的進化即智慧的進化,就是一個信息熵減的過程
    假如說第一個具有生命屬性的「東西」,僅僅具有吸收外部物質和能量的功能,但不能感應電磁波,那這個生命屬性的「東西」還不具備驅使外部環境熵減的能力,也就是說還不能稱之為生命。驅使外部環境熵減的能力其實也是來自於量子,這就是量子自由意志帶來的結果,是較多個量子自由意志綜合的結果,即較多個量子的綜合效應實際上是達到了信息熵減的作用,在對外界的作用上表現出來就是物理熵減。
  • 華為的「熵減」之路
    而從個體角度,重在從人力資源角度探索如何持續激發個體活力,避免個體的熵增。無論是宏觀角度還是微觀角度,熵減後的活力指向都是「以客戶為中心」。華為的宏觀熵減結構從企業宏觀的角度,進行熵減的主要方法就是要逆向做功,把多餘的物質財富轉化為能量,進行戰略投入,轉化為組織能力、人才、技術等,這就是企業厚積薄發的過程。
  • 進化論,就是熵減能力的加強進程丨物種突變、認知爆發
    網上看到一個問題:進化論是否支撐地球生物演變的全部過程?說一下我的觀點:進化論,並不是只強調「內因」,也同時強調「外因」。原本無機物的世界,在「外因」的刺激下,出現高分子有機物。而高分子有機物,在「外因」的刺激下,出現了RNA,RNA就已經具有了「亞宏觀尺度下的熵減」能力,這就是生命的出現。進化,就是熵減能力的加強,熵減能力的進化。抽象出來,進化論本質就是熵減能力如何加強的過程。
  • 生物進化中的極致與巧合
    如果我們在火星或者其他星球通過集群繁殖的方式培育出機器人文明,機器人是第一級,機器人社會是第二級別,在這裡第二級就成為星球級生物體系。2、升級演化只會有兩種,一級到二級和二級到三級,比如單細胞進化到多細胞,從人進化到人類社會。
  • 生物的大一統理論,進化論的升級版——體系論
    在體系論中,細胞是第一級生物體系,DNA為其信息系統;人是第二級生物體系,大腦-神經系統為其信息系統;人類社會體系是第三級生物體系,社會信息系統為其信息系統但第三級生物體系——人類社會體系是離散的,它的形態結構不是固定的,而是像水那樣擁有自由形態,其信息系統的進化可以直接體現在其身體結構和行為上。社會改革、科技進步這些人們思想認識的變化推動經濟、社會的進步,就是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這與DNA推動細胞進化,大腦推動人行為的進化是相同的。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社會領域也是一樣的道理。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寫過一段話,他描述的應該就是熵:任何國家間關係的體系都會自然趨向混亂,任何國際秩序一旦建立,便會自然走向衰退和敗落,最終回到無序狀態。回顧歷史,國家間達成共識、建立秩序後,需要不斷付出努力和投入,才能保持未來的存續,這個共同的努力和投入就是熵減。中國的歷史在什麼狀態下循環呢?
  • 《熵減:華為活力之源》—讀書筆記導圖分享
    今天分享的書籍是《熵減》。熵是來源於物理科學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概念,熱力學第二定律又稱熵增定律。熵增表現為功能減弱直到逐漸喪失,而熵減表現為功能增強。熵的概念是貫穿任正非華為管理思想的精華。雖然華為是近兩三年才開始講熵,但成立30年來,華為的文化和制度一直都是符合熵理論的。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的進化 細胞進化由DNA主導,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 在人的進化中,大腦結構上的進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腦信息層面的進化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部分。
  • 星球文明的未來——人類社會的進化
    人類社會的進化 細胞進化由DNA主導,人類社會體系的進化由社會信息系統主導。 在人的進化中,大腦結構上的進化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大腦信息層面的進化是不能忽視的另一部分。人們學習各種技能、知識,接受教育,提高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環境,大腦通過學習思考表現在人的行為上,這也是進化。
  • 進化論2.0
    一、生物體系1、可以生長的物質系統為生物體系2、人類社會同細胞、動植物一樣,也是一個生物體系,其中細胞、動植物屬於緊緻型生物體系,人類社會屬於非緊緻型也即離散型生物體系。二、生物體系演化1、 演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有方向,進化的方向是熵減。
  • 進化論2.0——體系論
    一、生物體系1、可以生長的物質系統為生物體系2、人類社會同細胞、動植物一樣,也是一個生物體系,其中細胞、動植物屬於緊緻型生物體系,人類社會屬於非緊緻型也即離散型生物體系。二、生物體系演化1、 演化沒有方向性,進化有方向,進化的方向是熵減。
  • 36氪領讀 | 諾蘭燒腦大片《信條》和任正非都推崇的熵減到底是什麼?
    當然,最重要的是活力引擎的核心—以客戶為中心。它是整個企業發展和管理的軸心。通用電氣有一個「活力曲線」,通過競爭淘汰來激發人的極限能力,實質上也是熵減,只不過「活力曲線」是一個較微觀、單一的系統,而華為的活力引擎是一個涵蓋企業發展宏觀與微觀、循環往復的系統。 熵增會伴隨企業發展始終,像一些疾病一樣無法根治。
  • 熵一自然界一切定律中的最高定律
    奧地利著名物理學家,量子力學創始人薛丁格於1944年在《生命是什麼》一書中,從物理學家的眼光審視和研究了細胞,最後提出負熵的概念及其與生物生長進化的關係。在這本書中提出了他著名的論斷:「生物賴以負熵為生」。他認為:一個生命有機體是在不斷地熵增,當熵增到最大值的時候,那就是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