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如何改變人類命運?在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來自全球的頂級科學家從各自研究的領域出發,對於這個與人類休戚相關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他們一致認為,氣候變化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當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全球各國如何協同一致共同應對。
長期以來,氣候問題始終是全人類所共同關切的重要議題。無論是早在1987年通過的《蒙特婁協定》,還是2016年籤署的《巴黎協定》,都象徵著人類共同應對全球氣候問題的決心。
200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戴維·格羅斯表示:「氣候變化已經成為人類面臨的最大危機之一。如何使用科學的手段幫助人類解決危機?答案只能是合作。科學家應該倡導以相互協調為主基調的國與國之間的合作,而並非以政治利益為主導的不良競爭,這也恰是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這個平臺存在的重要性。」
2005年京都獎基礎科學獎得主西蒙·萊文表示:「對於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科學界早已堅定地達成了一致。但我們並沒有及時地採取必要的措施來解決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我們不知道該如何科學地行動,而是各國無法團結一致為了共同的福祉做出犧牲,這才是我們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萊文表示,如果各國礙於利益而導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打折扣,那麼人類的未來也將大打折扣。儘管個體或是國家間存在顯著的差異性,但只有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事實,才能夠更好地合作。
他還說道,科學家和業界、政府的合作關係很大程度上能夠加強科學方案的應用,行業內的某些前沿公司的力量也不可忽視。
2017年京都獎基礎科學獎得主、植物生理學家格雷厄姆·法誇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已經持續了近50年。他建立了氣候變化預測模型,尤其是對降雨量的監測。法誇爾表示:「氣候變化對人類的影響並不像是『某一天的毒太陽』,而是潛移默化的。未來會有很多地區面臨著降雨趨勢的不確定性,這對農業生產者和市場經營者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快速的適應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法誇爾表示,當環保人士的呼籲與部分公眾利益有所衝突,如果他們之間能夠基於對科學的認識進行對話,那麼衝突或許能夠解決。他鼓勵科學家將科學更好地融入社會議題,真正地提升科學的權威性和傳播效果。
2019年沃爾夫農業獎得主戴維·齊爾伯曼同樣專注於氣候變化對農業的影響。他表示:「氣候變化將導致地區農業危機、冰川融化等影響農業穩定生產的事件。創新、人才和貿易靈活性對於解決這些挑戰至關重要。」
齊爾伯曼認為,如果能夠將氣候變化對於經濟、社會的各種影響數據,更為具體地呈現在公眾面前,讓他們看到氣候變化對其利益產生的實在影響,或許能夠更好地敦促公眾從自身行為上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