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斯科塞斯作品大排名,《愛爾蘭人》能居第幾?

2021-01-11 騰訊網

作者 |慄子樹,資深影迷,前電影雜誌編輯

*部分內容編譯自Screen Rant

黑幫巨製《愛爾蘭人》,可謂2019年最熱門的影片之一(甚至連「之一」兩字都可以去掉)。2019年雖然剛剛過去,不過,我們的話題還得從這部2019年的大熱影片聊起。自揭開神秘面紗伊始,《愛爾蘭人》便以超高口碑(爛番茄新鮮率高達96%)穩坐奧斯卡種子選手之位,堪稱年度最佳影片的領跑者。Netflix捧出的這位頒獎季大紅大紫選手將會在即將到來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斬獲何種殊榮?全球影迷都在翹首以待。

不知你對數字是不是敏感?《愛爾蘭人》正是馬丁·斯科塞斯——這位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金棕櫚大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電影學會終身成就獎、葛萊美獎等一眾大獎加身的「影屆大佬」導演生涯的第25部長片作品。

那麼,如果把老馬這25部長片作品來個成績大排序,《愛爾蘭人》的「地位」究竟如何?不久之前,外媒Screen Rant便將馬丁·斯科塞斯包括《愛爾蘭人》在內的25部作品進行了逐一評價。讓我們綜合Screen Rant的評價,一起對老馬的25部作品來個大盤點,看看排在第一位和最後一位的老馬作品都是誰?

25.《金錢本色》The Color of Money (1986)

編劇: 理察·普萊斯

主演: 保羅·紐曼 / 湯姆·克魯斯 / 瑪麗·伊莉莎白·馬斯特蘭託尼奧

1986年的《金錢本色》是1961年羅伯特·羅森執導的《江湖浪子》的續篇,《江湖浪子》中飾演桌球高手艾迪這一角色的保羅·紐曼在《金錢本色》中回歸出演該角色。

馬丁·斯科塞斯會執導一部別人作品的續作,這多少讓人感到有點意外。在老馬作品中排名第25,並非是對該片質量的否定,事實上,這是一部極具娛樂看點的影片。

保羅·紐曼、湯姆·克魯斯的老少二人組魅力十足,保羅·紐曼也最終憑藉該片一嘗多年夙願,摘得了奧斯卡影帝桂冠。除此之外,該片還獲包括最佳改編劇本等在內的三項奧斯卡提名。《金錢本色》在老馬作品中墊底的原因就一點:這是一部沒怎麼凸顯馬丁·斯科塞斯風格的影片。

24.《冷血霹靂火》Boxcar Bertha (1972)

編劇: 喬伊斯·胡珀·科林頓 / 約翰·威廉·科林頓

主演: 芭芭拉·赫希 / 大衛·卡拉丁 / 巴裡·普賴默斯

《冷血霹靂火》講述大蕭條期間,一名工會領袖和一名年輕女子成了罪犯,他們向鐵路管理方發起了一場報復行動。該片製片是B級片傳奇人物羅傑·科曼(《野幫夥》)。

知名影評人吉恩·西斯克爾曾將《冷血霹靂火》稱為是一部「垃圾電影」。真的很「垃圾」嗎?也許吧。不過別忘了,這部「雌雄大盜」式影片的導演是一位名叫馬丁·斯科塞斯的28歲年輕人,《冷血霹靂火》只是這位年輕人執導的第二部長片電影而已。

23.《禁閉島》Shutter Island (2010)

編劇: 萊塔·卡羅格裡迪斯 / 丹尼斯·勒翰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 馬克·魯弗洛 / 本·金斯利

21世紀,馬丁·斯科塞斯的御用演員非「小李子」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莫屬。毫無疑問,「老馬+小李子」組合明顯帶有「老馬+德尼羅」組合的複製印記。

截至目前為止,「老馬+小李子」組合已促成了五部影片的問世(第六部影片《花月殺手》也已確定將於今年3月開機);同時,這一組合也刷新了馬丁·斯科塞斯最高票房影片的紀錄。不過,在這五部影片中,改編自丹尼斯·勒翰原著小說、眾星雲集的《禁閉島》似乎是最弱的一個。

22.《誰在敲我的門》Who's That Knocking at My Door (1967)

編劇: 馬丁·斯科塞斯 / Betzi Manoogian

主演: 齊娜·貝休恩 / 哈威·凱特爾 / 安妮·柯萊特

馬丁·斯科塞斯的導演處女作是哪部?就是這一部——《誰在敲我的門》。從這部最初為一部學生短片演變而來的影片中,我們可以看到馬丁·斯科塞斯作為一位故事講述者最為鍾愛的那些主題,比如一個信奉天主教的義大利裔美國青年在紐約的經歷等。

哈威·凱特爾在《誰在敲我的門》中飾演男主角,他愛上的美麗女孩有著一段屈辱往事。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在該片首映時激情四溢地稱《誰在敲我的門》的出現是「美國電影史上的一個偉大時刻」。

《誰在敲我的門》也許不能算美國電影史上最偉大的導演處女作,不過作為一位前程似錦的天才導演的優質名片,它,絕對夠格。

21.《紐約,紐約》New York, New York (1977)

編劇: 厄爾·麥克·勞奇 / 馬丁·斯科塞斯

主演: 麗莎·明奈利 / 羅伯特·德尼羅 / 萊昂內爾·斯坦德

拍完《計程車司機》之後的馬丁·斯科塞斯,做了一個不太尋常的決定,他拍了一部音樂片,那就是《紐約,紐約》。片中,羅伯特·德尼羅飾演的薩克斯爵士樂手陷入了與一名女歌手的愛恨糾葛。

片中不乏老派音樂經典片段,這也凸顯了馬丁·斯科塞斯對好萊塢經典音樂片的喜愛。《紐約,紐約》獲得了1978年包括最佳音樂/喜劇片等在內的金球獎四項提名。

20.《雨果》Hugo (2011)

編劇: 約翰·洛根 / 布賴恩·塞爾茲尼克

主演: 阿薩·巴特菲爾德 / 科洛·莫瑞茲 / 本·金斯利

馬丁·斯科塞斯的許多電影都充當著「寫給電影史的情書」的作用,這一點在《雨果》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這也是馬丁·斯科塞斯首次觸電合家歡題材影片。《雨果》獲奧斯卡11項提名,並最終收穫包括最佳攝影、最佳視效等在內五項奧斯卡獎。

不過,《雨果》既是老馬最甜蜜的嘗試之一,也是票房徵戰最慘烈的一次,這部拍攝成本高達1.7億美元的影片全球票房收入1.86億美元。

19.《飛行家》The Aviator (2004)

編劇: 約翰·洛根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 凱特·布蘭切特 / 凱特·貝金賽爾

《飛行家》無疑是2004年最受影評人追捧的頒獎季熱門影片之一,馬丁·斯科塞斯甚至被認為有可能憑藉該片一嘗多年夙願——拿下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當然結果還是惜敗給了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百萬美元寶貝》)。

《飛行家》如此吸睛的原因很簡單,這是馬丁·斯科塞斯最具傳統風格的影片之一,堪稱量身打造。《飛行家》再次讓馬丁·斯科塞斯有了足夠的空間施展他豐富的電影技巧。

片中,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飾演的飛行大亨霍華德·休斯在試飛時飛機發生故障墜毀於貝弗利山這一段,無疑是馬丁·斯科塞斯炮製的最佳電影鏡頭之一。《飛行家》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的奧斯卡11項提名,最終斬獲五項大獎。

18.《紐約黑幫》Gangs of New York (2002)

編劇: 傑伊·考克斯 / 斯蒂文·澤裡安 / 肯尼思·洛納根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 丹尼爾·戴-劉易斯 / 卡梅隆·迪亞茲

野心太大總強過野心不夠,最好的例子便是《紐約黑幫》。這部哈維·韋恩斯坦擔任製片的影片經歷了一段幕後艱難期:影片時長被直接砍掉了整整一個小時,上映檔期也被延後了整整一年。老馬曾表表示該片的製作堪稱一場「噩夢」。

儘管不乏瑕疵,但《紐約黑幫》的宏大格局以及對歷史細節的把握依然讓影片呈現了馬丁·斯科塞斯式的完美主題:圍繞一個正在崛起的城市的街頭戰展開的故事,天主教與新教之間的爭鬥、愛爾蘭移民抗議以及曼哈頓黑幫等元素均包含其中。

《紐約黑幫》的結尾也算得上老馬作品中的最完美鏡頭之一。該片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的奧斯卡十項提名。

17.《下班後》After Hours (1985)

編劇: 約瑟夫·米恩

主演: 格裡芬·鄧恩 / 羅姍娜·阿奎特 / 湯米·鍾

上世紀80年代,馬丁·斯科塞斯曾用了數年時間打造《基督最後的誘惑》一片,該片在被派拉蒙捨棄之後,老馬轉而拍攝了一部集合喜劇、驚悚元素的小成本影片《下班後》。故事講述了原本過著平淡生活的男主角在咖啡店偶遇一名年輕女子後發生的一系列「夜驚魂」事件。

《下班後》入圍了1986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馬丁·斯科塞斯憑藉該片最終斬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導演獎;但影片在上映之初卻褒貶不一,直到多年後人們才發現《下班後》正是老馬作品中一塊「被掩藏的寶石」。

16.《恐怖角》Cape Fear (1991)

編劇: 約翰·D. 麥克唐納 / 詹姆斯·R·韋布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尼克·諾特 / 傑西卡·蘭格

1991年,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主演的《恐怖角》翻拍自1962年格利高裡·派克、羅伯特·米徹姆主演的同名影片。老馬與德尼羅的這次聯手,將老版的敘事張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同時也將老版中令人不安的基調進行了加大處理。

老馬在《恐怖角》中對邪惡的鋪陳直到今天仍令我們感到震驚。該片獲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兩項提名。

15.《曾經滄海難為水》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1974)

編劇: 羅伯特·格徹爾

主演: 艾倫·伯斯汀 / 克裡斯·克裡斯託佛森 / 阿爾弗雷德·盧特三世

1974年,老馬在他兩部陽剛氣十足的影片《窮街陋巷》與《計程車司機》之間,拍攝了一部講述一個寡婦追尋幸福生活的浪漫題材影片,這就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一向以男性視角為主的老馬這一次拍攝的卻是一部以女性為主角的影片,實在令人意外,也令人驚豔。《曾經滄海難為水》入圍了1975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該片獲奧斯卡三項提名,女主角飾演者艾倫·伯斯汀憑藉本片最終摘得奧斯卡影后桂冠。

14.《穿梭陰陽界》Bringing Out the Dead (1999)

編劇: 保羅·施拉德

主演: 尼古拉斯·凱奇 / 帕特麗夏·阿奎特 / 約翰·古德曼

在驚悚片《穿梭陰陽界》中,尼古拉斯·凱奇飾演一名曼哈頓急救醫生,爭分奪秒的急救工作令他的精神面臨崩潰。

本片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保羅·施拉德操刀劇本。馬丁·斯科塞斯與保羅·施拉德,一對堪稱「彼此定義著彼此職業生涯」的老搭檔,他們合作的代表作包括《計程車司機》《憤怒的公牛》,而《穿梭陰陽界》則可視為二人合作中的一匹「黑馬」。

13.《華爾街之狼》The Wolf of Wall Street (2013)

編劇: 特倫斯·溫特 / 喬丹·貝爾福特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 喬納·希爾 / 瑪格特·羅比

《華爾街之狼》算得上是馬丁·斯科塞斯與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合作的巔峰之作。影片從上至下展示了腐敗的華爾街生態系統,在這個生態系統中,富人越來越富,而其他人的每一分錢都遭到了剝削,《華爾街之狼》中充滿了對這個世界徹頭徹尾的譴責之聲。

毫無疑問,「小李子」也為本片奉獻出了最精彩的表演——塑造了集合「怪誕的雅皮士+醜態百出的小丑」特質於一身的角色喬丹·貝爾福特。《華爾街之狼》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內的奧斯卡五項提名。

12.《賭城風雲》Casino (1995)

編劇: 尼古拉斯·派勒吉 / 馬丁·斯科塞斯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莎朗·斯通 / 喬·佩西

馬丁·斯科塞斯在《好傢夥》後五年拍攝了《賭城風雲》,羅伯特·德尼羅、喬·佩西繼《好傢夥》後再度聚首。

《賭城風雲》改編自真實故事,故事圍繞黑手黨經營的賭場與拉斯維加斯的欺詐事件展開,德尼羅在片中飾演一名負責監督賭場運營的賭博專家。《賭城風雲》中展露的殘酷無情想必會令所有人過目不忘(哪怕是以老馬的標準來看,都可以稱為「絕對暴力」)。莎朗·斯通憑藉本片獲得了她從影生涯唯一的一次奧斯卡提名。

11.《愛爾蘭人》The Irishman (2019)

編劇: 查爾斯·布蘭特 / 斯蒂文·澤裡安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阿爾·帕西諾 / 喬·佩西

從很多方面來看,《愛爾蘭人》都像是馬丁·斯科塞斯職業生涯的一個頂峰。羅伯特·德尼羅、喬·佩西再攜手。《愛爾蘭人》呈現的是一個圍繞黑手黨殺手弗蘭克·希蘭展開的故事,而影片真正講述的則是那些老人以及他們的人生遺憾,這也是這部影片最閃光的一面。

整部影片自始至終都流淌著一種新鮮感,對年輕的電影人來說,這似乎也是一種提醒,那就是:老馬,寶刀未老。《愛爾蘭人》目前已斬獲本屆金球獎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在內五項提名。等著看這位「愛爾蘭人」最終的小金人戰績了!

10.《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 (1993)

編劇: 傑伊·考克斯 / 馬丁·斯科塞斯 / 伊迪絲·沃頓

主演: 丹尼爾·戴-劉易斯 / 米歇爾·菲佛 / 薇諾娜·瑞德

《恐怖角》之後,馬丁·斯科塞斯來了個180度大轉彎,將伊迪絲·沃頓1920年的小說《純真年代》搬上了大銀幕。觀眾對老馬的這次「改變」似乎並不太買帳,《純真年代》拍攝成本3400萬美元,北美票房僅收穫3230萬美元。

不過,對喜愛這部影片的人而言,《純真年代》絕對是一部令人叫絕的優雅之作。丹尼爾·戴-劉易斯在片中的演繹可能也是他演藝生涯中最被低估的表演之一。你以為老馬只會拍打打殺殺的黑幫片嗎?你錯了!《純真年代》獲奧斯卡五項提名,並最終斬獲最佳服裝設計獎。

9.《無間道風雲》The Departed (2006)

編劇: 威廉·莫納漢 / 麥兆輝 / 莊文強

主演: 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 / 馬特·達蒙 / 傑克·尼科爾森

這部翻拍自港片《無間道》的《無間道風雲》對老馬的重要意義自然是不言而喻。正是憑藉《無間道風雲》,老馬終於一嘗多年夙願,將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獎盃抱入懷中。

有些影迷可能會憤憤不平,為老馬摘得小金人並非憑原創作品、而是憑一部翻拍片感到遺憾,不過誰又能否認老馬在《無間道風雲》中炮製的精緻細節與情感力量呢?他將波士頓文化以及這種文化與信仰、正義、犯罪和身份的交織完全注入進了這個故事。

《無間道風雲》斬獲四項奧斯卡獎,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

8.《基督最後的誘惑》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1988)

編劇: 保羅·施拉德

主演: 威廉·達福 / 哈威·凱特爾 / 保羅·格雷科

《基督最後的誘惑》可謂是馬丁·斯科塞斯最具激情力量的作品之一。從1983年開始籌劃到1988年上映,老馬費時如此之久打造該片,也印證了他對信仰和懷疑主題的情有獨鍾。

《基督最後的誘惑》由保羅·施拉德擔任編劇,影片改編自希臘作家尼科斯·卡贊察斯基的小說,記述了耶穌在誘惑、懷疑和欲望中掙扎的生活。耶穌這一角色通過威廉·達福的精彩演繹被賦予了真情實感。馬丁·斯科塞斯憑藉本片獲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

7.《窮街陋巷》Mean Streets (1973)

編劇: 馬丁·斯科塞斯 / 麥迪克·馬丁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哈威·凱特爾 / 大衛·普羅瓦爾

拍完1972年的《冷血霹靂火》後,《十二金剛》導演約翰·卡薩維蒂毫不客氣地對馬丁·斯科塞斯說:「你花了一年時間拍了一部垃圾片。」他讓馬丁·斯科塞斯拿出點兒當年拍攝 《誰在敲我的門》的創意。

於是,老馬在受到身邊真實生活的啟發下,創作出了這部《窮街陋巷》。《窮街陋巷》也是老馬與羅伯特·德尼羅的首次合作,德尼羅與哈威·凱特爾在片中飾演紐約黑幫世界中的兩個義大利裔美國黑幫混混,二人之間的對手戲有如幾十年的搭檔般默契自如。《窮街陋巷》中傳遞的情感也令這部影片在未來的幾十年間歷久彌新。

6.《喜劇之王》The King of Comedy (1982)

編劇: 保羅·D·齊默爾曼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傑瑞·劉易斯 / 黛安娜·阿伯特

《喜劇之王》,這部對名人崇拜以及催眠惡魔般美國娛樂機器發出抨擊之聲的影片,可謂是一部超前於其時代的作品。然而,影片在上映之初也同樣遭遇了滑鐵盧。羅伯特·德尼羅在片中飾演躊躇滿志、痴迷於脫口秀喜劇表演的喜劇演員魯伯特。

《喜劇之王》中有著大量比利·懷德式元素,影片揭露的美國社會的無情悲涼也是該片在上映之時無法「討好」觀眾的一大原因。

《喜劇之王》入圍了1983年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影片獲1984年英國電影學院獎包括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在內五項提名,最終斬獲最佳原創劇本獎。

4.《沉默》Silence (2016)

編劇: 馬丁·斯科塞斯 / 傑伊·考克斯 / 遠藤周作

主演: 安德魯·加菲爾德 / 亞當·德賴弗 / 連姆·尼森

《沉默》是老馬另一部耗時長久的激情之作,這部作品經歷了20年的漫長時間才被搬上大銀幕。影片改編自遠藤周作的小說,故事源自17世紀葡萄牙耶穌會教士偷渡到幕府時代的日本進行傳教的真實事件。

老馬透過《沉默》一片再度對人類的信仰發出了深深扣問。《沉默》算得上是一部老馬秉持自己風格的同時且最具伯格曼風範的作品。影片獲奧斯卡最佳攝影提名。

3.《好傢夥》Goodfellas (1990)

編劇: 馬丁·斯科塞斯 / 尼古拉斯·派勒吉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雷·利奧塔 / 喬·佩西

無論對於哪一代影迷來說,《好傢夥》都會被視為影史黑幫片中的「王中王」,那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橋段早已定格在了影迷腦海中成為了永恆。這部已經被無數次模仿的影片堪稱近乎完美,而影片對美國夢的詮釋和顛覆也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

《好傢夥》斬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奧斯卡六項提名,喬·佩西最終憑藉本片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

2.《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

編劇: 保羅·施拉德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朱迪·福斯特 / 斯碧爾·謝波德

43年前,一部以70年代紐約為背景、以一位憤世嫉俗的計程車司機特拉維斯·比克爾為主角的影片橫空出世。

如同《好傢夥》一樣,《計程車司機》也是一部極具標識性的影片,羅伯特·德尼羅標誌性的演出令人過目不忘。電影中遺留了大量奇異性、幻覺性的東西,留待觀眾去解讀。

幾十年過去了,我們似乎仍然搞不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虛構的。《計程車司機》無疑是對電影時代的一次重新改寫,影片斬獲1976年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等在內奧斯卡四項提名。

1.《憤怒的公牛》Raging Bull (1980)

編劇: 馬丁·斯科塞斯 / 保羅·施拉德

主演: 羅伯特·德尼羅 / 凱西·莫拉蒂 / 喬·佩西

要從老馬作品中挑出一個「最佳」,的確是件難上加難的事情,但是,這「第一」的頭銜還是得留給《憤怒的公牛》。

在《憤怒的公牛》中,導演馬丁·斯科塞斯 、編劇保羅·施拉德、主演羅伯特·德尼羅三巨頭聚首,為觀眾講述了一個源自真實事件的故事——義大利裔美國中量級拳擊手傑克·拉莫塔的故事。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將《憤怒的公牛》稱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奧賽羅》」。

《憤怒的公牛》是一出悲情十足的悲劇,它給觀眾帶來的是同樣強烈的情感痛苦與震撼。《憤怒的公牛》的129分鐘,便是完美的129分鐘。影片獲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在內八項奧斯卡提名,羅伯特·德尼羅最終憑藉該片摘得奧斯卡影帝桂冠。

你最愛的老馬電影又是哪一部呢?

相關焦點

  • 「爭議」馬丁·斯科塞斯掀起大討論:漫威系列作品是電影嗎?
    作者|彭鄭子巖在最近的電影輿論場之中,除了李安的120幀創作科普,最引人注目當屬知名導演馬丁·斯科塞斯對於漫威系列電影的一番評論所引起的大討論了。「電影院已變成了主題樂園,當然,其實這也沒什麼大問題,但你不能全給佔了,一點剩餘空間都不給別人留下啊。我知道,也有人確實就是喜歡那類電影,順便說一句,在這方面,那類電影的本事確實也真夠大的,它正在創造一種有別於以往的新型的電影觀眾,在他們看來,那個東西就是電影。但是,我實在是沒法接受。我不覺得那能叫做電影。」
  • 馬丁之後再無黑幫,《愛爾蘭人》是一個偉大時代的謝幕
    被稱之為「電影社會學家」的馬丁·斯科塞斯非常高產,他的導演生涯中貢獻了太多的經典作品,但《愛爾蘭人》可能是最特別的一部,不僅僅是因為他創造了9.1分的電影生涯新紀錄,而是因為它是一部「有生之年系列」的作品。
  • 《時代周刊》公布2019十大電影,《愛爾蘭人》《寄生蟲》上榜
    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多月,而國外各大媒體已經開始陸續評選出自己的年度十大電影,美國《時代周刊》率先發布榜單,其中西班牙導演佩德羅·阿莫多瓦的《痛苦與榮耀》登頂,《愛爾蘭人》《寄生蟲》上榜。
  • 2019年美國上映影片50佳「NO.2」《愛爾蘭人》
    《愛爾蘭人》是由馬丁·斯科塞斯執導,羅伯特·德尼羅、阿爾·帕西諾等主演的傳記、犯罪、劇情片。通過二戰老兵弗蘭克·希蘭的視角,講述了戰後美國有組織犯罪的故事。弗蘭克·希蘭是一名騙子和殺手,曾經在20世紀最惡名昭彰的人物身邊工作。
  • 最全的第77屆金球獎獲獎名單,是否有您喜歡的作品呢?
    值得一說的是亞裔女演員奧卡菲娜攜自己的影視作品《別告訴她》出席紅毯。 昆汀·塔倫蒂諾的「《好萊塢往事》與HBO《車諾比》、亞馬遜的《弗萊巴格》都是這個周末晚上金球獎的最大贏家。
  • 愛爾蘭人究竟有哪些血統?
    新「愛爾蘭DNA地圖」詳細描繪了愛爾蘭人的基因,首次發現維京人曾在愛爾蘭居住的基因證據。該研究發現,在近幾十年的人口大遷徙前,愛爾蘭至少有10個不同的基因種群,基本上和古代愛爾蘭的領地或者王國一致。地圖顯示了192個愛爾蘭人和1611個英國人的地理起源。
  • 美國評論家選擇獎提名公布 《愛爾蘭人》14提領跑
    美國評論家選擇獎提名公布 《愛爾蘭人》14提領跑 時間:2019.12.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丸子
  • 諾獎進行時,盤點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上)
    跟著小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在早期,受法國象徵主義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作品的影響,他對愛爾蘭民俗的使用與原始的象徵主義相結合。精神上的失落感使作者從不同領域汲取靈感,涉獵神學,靈性主義,佛教,輪迴,愛爾蘭民俗,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形式的深奧信仰,並從這些不同的影響中建立起了私人的象徵體系。葉芝的傑出詩人獲得國際認可,並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愛爾蘭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 全球20大導演的年度十佳,太硬核了
    《燃燒女子的肖像》大多數榜單,都是從觀眾的角度出發去評斷,那麼真正創作力旺盛,且正處於活躍期的導演們,又是如何看待同行們的作品呢?跟很多榜單預設了一定範圍不同,IndieWire給了導演們比較大的自由度,任何作品都可以被採納到榜單當中,無論出處是電影、電視、播客、或者任何其它媒介。
  • 愛爾蘭大饑荒:政治暴力和冷漠致百萬人喪命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引發大饑荒的原因是當時愛爾蘭人的主要糧食作物馬鈴薯受到病菌影響而大幅減產。最近,學術界對此提出了新觀點,認為來自政治領域的暴力和非人道的冷漠才是大饑荒得以蔓延、肆虐並最終導致100多萬人喪命的根本原因。
  • 馬丁·斯科塞斯新片《沉默》講述的日本幕府禁教事件
    相較之下,同樣由他主演的另一部電影——《沉默》(Silence,馬丁·斯科塞斯導演)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關注。說來也巧,這兩部電影都在講述信仰問題。在《血戰鋼鋸嶺》中,信仰最終戰勝了強大的世俗偏見;而在《沉默》中則正好相反。
  • 愛爾蘭大饑荒發生的深層原因
    發生在19世紀中期的愛爾蘭大饑荒,則奪走了很多人的生命,也影響到了上百萬人的生活。造成此次大饑荒的原因是一種病菌感染了土豆,造成了土豆收成的下降。當時的愛爾蘭人主要以土豆作為糧食來源,使得很多人因缺乏食物而死亡。這只是表面原因,我們更要關注的是當時的社會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