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獎項,該獎項於1901年開始在化學,文學,和平,物理,生理學/醫學領域頒發給傑出的人物。最近正是諾貝爾頒獎的階段,那麼歷史上誰是愛爾蘭諾貝爾獎獲得者?跟著小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
在全愛爾蘭島範圍內,共有11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William Butler Yeats,文學,1923年
George Bernard Shaw,文學,1925年
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物理學,1951年
Samuel Beckett,文學,1969年
Seán MacBride,和平獎,1974年
Mairead Corrigan,和平獎,1976年
Betty Williams,和平獎,1976年
Séamus Heaney,文學獎,1995年
John Hume,和平獎,1998
David Trimble,和平獎,1998年
William Cecil Campbell,生理學/醫學,2015年
威廉·巴特勒·葉芝(1923)
出生地:Sligo, Ireland
代表作:《當你老了》《經柳園而下》等
教育背景:the Nationa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Dublin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作品深受愛爾蘭神話以及民族運動的影響。在早期,受法國象徵主義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作品的影響,他對愛爾蘭民俗的使用與原始的象徵主義相結合。精神上的失落感使作者從不同領域汲取靈感,涉獵神學,靈性主義,佛教,輪迴,愛爾蘭民俗,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形式的深奧信仰,並從這些不同的影響中建立起了私人的象徵體系。葉芝的傑出詩人獲得國際認可,並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愛爾蘭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蕭伯納(1925)
出生地:Portobello, Dublin, Ireland
代表作:《聖女貞德》、《賣花女》等
教育背景:Wesley College, Dublin
1892年,蕭伯納開始了自己的劇作家生涯。結婚後,他全心投入劇院,創作了數十部非常成功的作品。1925年,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國際上確立了他的文學地位:一位傑出的劇作家,是戲劇大師。他的喜劇在今天流傳至今,對話流暢,文字中充滿思辨與活力,人物刻畫敏銳:它們是18世紀「風俗喜劇」的現代版本。
歐內斯特·託馬斯·辛頓·沃爾頓(1951)
出生地:Abbeyside, Waterford, Ireland
教育背景:Trinity College Dublin
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他是愛爾蘭的實驗物理學家,也是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員,自1947年以來一直是都柏林大學的教授,他的貢獻是第一臺線性靜電加速器的實驗,最終導致鋰氦核通過700 kV電壓加速的質子轟擊而分解。他的其他重要研究涉及微波爐、原子粉碎實驗等,並且是歷史上最早分裂原子的實驗。在1950年代後期,他進行玻璃中的磷光效應的研究。他與科克羅夫特(Cockcroft)共同進行的這些研究使他們獲得了195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塞繆爾·貝克特(1969)
出生地:Foxrock, Dublin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教育背景:Trinity College Dublin
Samuel Beckett年輕時移居國外,在巴黎定居,成為James Joyce的好友。他於1930年代開始創作小說,深受意識流的影響,並在成熟時期進行荒誕派創作。他在1953年憑藉《等待戈多》而名聲鵲起。該劇將他對生活的基本看法呈現為一系列對缺乏意義的認識的絕望表達。他不僅採取了大膽的戲劇表現形式,甚至放棄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角色內核。1969年,貝克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是:「由於他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貧困的境地得到了振奮。」
塞恩·麥克布賴德(1974)
故鄉:Gorey, County Wexford
教育背景: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Seán MacBride是一位愛爾蘭政治家。他與包括聯合國、歐洲委員會等許多國際組織都有合作。 1946年,麥克布賴德成立了社會主義共和黨:Clann na Poblachta麥克布賴德在1949年至1950年擔任歐洲委員會部長委員會主席,有力地推動了《歐洲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公約》的制定。他也是愛爾蘭加入北約的主要支持者之一。麥克布賴德為《對外關係法》和1949年的《愛爾蘭共和國宣言》而奮鬥,使得愛爾蘭作為自由國離開了大英國協,成為愛爾蘭共和國。1963年至1971年,他擔任國際法學家委員會秘書長,並當選為國際和平局主席。他還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CE,現為OECD)的副主席。他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75年獲得美國和平獎,1975-1976年列寧和平獎以及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銀獎。
未完待續,下期咱們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