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進行時,盤點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上)

2020-10-10 愛爾蘭吧

諾貝爾獎無疑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獎項,該獎項於1901年開始在化學,文學,和平,物理,生理學/醫學領域頒發給傑出的人物。最近正是諾貝爾頒獎的階段,那麼歷史上誰是愛爾蘭諾貝爾獎獲得者?跟著小編,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那些獲得過諾貝爾獎的愛爾蘭人!


在全愛爾蘭島範圍內,共有11人獲得過諾貝爾獎:

William Butler Yeats,文學,1923年

George Bernard Shaw,文學,1925年

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物理學,1951年

Samuel Beckett,文學,1969年

Seán MacBride,和平獎,1974年

Mairead Corrigan,和平獎,1976年

Betty Williams,和平獎,1976年

Séamus Heaney,文學獎,1995年

John Hume,和平獎,1998

David Trimble,和平獎,1998年

William Cecil Campbell,生理學/醫學,2015年



威廉·巴特勒·葉芝(1923)

出生地:Sligo, Ireland

代表作:《當你老了》《經柳園而下》等

教育背景:the National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 Dublin

威廉·巴特勒·葉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作品深受愛爾蘭神話以及民族運動的影響。在早期,受法國象徵主義威廉·布雷克(William Blake)作品的影響,他對愛爾蘭民俗的使用與原始的象徵主義相結合。精神上的失落感使作者從不同領域汲取靈感,涉獵神學,靈性主義,佛教,輪迴,愛爾蘭民俗,新柏拉圖主義和其他形式的深奧信仰,並從這些不同的影響中建立起了私人的象徵體系。葉芝的傑出詩人獲得國際認可,並於192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愛爾蘭第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蕭伯納(1925)

出生地:Portobello, Dublin, Ireland

代表作:《聖女貞德》、《賣花女》等

教育背景:Wesley College, Dublin

1892年,蕭伯納開始了自己的劇作家生涯。結婚後,他全心投入劇院,創作了數十部非常成功的作品。1925年,肖成為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國際上確立了他的文學地位:一位傑出的劇作家,是戲劇大師。他的喜劇在今天流傳至今,對話流暢,文字中充滿思辨與活力,人物刻畫敏銳:它們是18世紀「風俗喜劇」的現代版本。



歐內斯特·託馬斯·辛頓·沃爾頓(1951)

出生地:Abbeyside, Waterford, Ireland

教育背景:Trinity College Dublin

Ernest Thomas Sinton Walton,他是愛爾蘭的實驗物理學家,也是劍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研究員,自1947年以來一直是都柏林大學的教授,他的貢獻是第一臺線性靜電加速器的實驗,最終導致鋰氦核通過700 kV電壓加速的質子轟擊而分解。他的其他重要研究涉及微波爐、原子粉碎實驗等,並且是歷史上最早分裂原子的實驗。在1950年代後期,他進行玻璃中的磷光效應的研究。他與科克羅夫特(Cockcroft)共同進行的這些研究使他們獲得了1951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塞繆爾·貝克特(1969)

出生地:Foxrock, Dublin

代表作品:《等待戈多》

教育背景:Trinity College Dublin

Samuel Beckett年輕時移居國外,在巴黎定居,成為James Joyce的好友。他於1930年代開始創作小說,深受意識流的影響,並在成熟時期進行荒誕派創作。他在1953年憑藉《等待戈多》而名聲鵲起。該劇將他對生活的基本看法呈現為一系列對缺乏意義的認識的絕望表達。他不僅採取了大膽的戲劇表現形式,甚至放棄了我們通常所說的角色內核。1969年,貝克特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評語是:「由於他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說、戲劇作品,使現代人從貧困的境地得到了振奮。」



塞恩·麥克布賴德(1974)

故鄉:Gorey, County Wexford

教育背景:University College Dublin

Seán MacBride是一位愛爾蘭政治家。他與包括聯合國、歐洲委員會等許多國際組織都有合作。 1946年,麥克布賴德成立了社會主義共和黨:Clann na Poblachta麥克布賴德在1949年至1950年擔任歐洲委員會部長委員會主席,有力地推動了《歐洲保護人權和基本自由公約》的制定。他也是愛爾蘭加入北約的主要支持者之一。麥克布賴德為《對外關係法》和1949年的《愛爾蘭共和國宣言》而奮鬥,使得愛爾蘭作為自由國離開了大英國協,成為愛爾蘭共和國。1963年至1971年,他擔任國際法學家委員會秘書長,並當選為國際和平局主席。他還是歐洲經濟合作組織(OECE,現為OECD)的副主席。他於1974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75年獲得美國和平獎,1975-1976年列寧和平獎以及198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銀獎。



未完待續,下期咱們接著聊~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獎開獎周,盤點所有諾獎百年風雲際會
    獲得諾獎很難,但有人一生卻多次獲得諾獎,甚至還有夫妻、父子都獲得諾獎,甚至在獄中獲獎的,不過也有人放棄諾獎。百年諾獎風雲中,有多少鮮為人知的秘密,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盤點百年諾獎風雲中那些鮮為人知的秘密。597次諾貝爾獎在1901年至2019年之間,共獲得597次諾貝爾獎和經濟科學獎。
  • 盤點諾貝爾文學獎書單(2001年)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籤署了他的遺囑和遺囑,將他的大部分財產分配給了一系列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諾貝爾獎。1968年,瑞典國家中央銀行(Sveriges Riksbank)成立了瑞典國家銀行(Sveriges Riksbank)經濟科學獎,以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
  • 2015諾貝爾獎將出爐:盤點歷史「奇葩」諾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綜合報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就帶大家來回顧一下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最令人遺憾的諾獎得主  拉爾夫·斯坦曼因在免疫系統研究領域的貢獻而獲得2011年諾貝爾醫學獎,但是讓頒獎委員會感到尷尬的是頒獎電話怎麼打也打不通。
  • 118年950人獲過諾貝爾獎,關於諾獎你知多少?
    名稱:諾貝爾獎獎項:生理學與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首次頒發:1901年、1969年(經濟學獎)頒獎日期: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的逝世日期)獎品:獎牌、證書、獎金(諾貝爾的遺產)評獎機構:各獎項指定的委員會發獎機構:諾貝爾基金會有資格的提名人:各評獎機構成員
  • 首次兩位女科學家包攬諾貝爾化學獎,盤點那些被諾獎加冕過的女性
    這樣的兩位女性包攬獲獎的情況在歷史上是第一次。獲獎者Emmanuelle Charpentier表示:「我希望今天的諾貝爾獎將為願意走科學道路的年輕女孩們提供積極的信息。」截至目前,近千名諾獎得主中僅有57位女性。其中2009年共有5位女性獲得諾貝爾獎,是歷史上最多的一年。
  • 那些年風光過,又被推翻的諾貝爾獎盤點
    史丹福大學的教授John Ioannidis在他的研究Why Most Published Research Findings Are False(發表在PLoS Medicine)中表示,其實科學報導中大部分的發現都是錯誤的。Ioannidis表示,無論是因為研究者犯錯,數據的不足,還是方法的落後,長期存在的誤解等等,總之最後證明大量的科學主張都是錯誤的。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拒領諾獎的大咖是真清高還是假清高,是真君子還是偽君子?諾貝爾獎是世界範圍內非常權威的一個獎項,如果獲得諾貝爾獎,可謂名利雙收。一、爭鳴:中國為什麼很難獲得諾貝爾獎?這個問題我之前思考過,也在文章中簡單提及過,這裡再完善一下。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本次諾貝爾獎共設置6類獎項,分別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經濟學獎。而且受疫情影響,將於12月舉辦的頒獎晚宴將改為線上進行。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諾貝爾獎歧視中國?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莫言由此成為諾貝爾文學獎100多年歷史上,首位獲獎的中國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的頒獎詞是: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林語堂回國後曾任教於北大、廈大等高校,並出任過公職,還當選過國際筆會副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非常高。林語堂晚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6年病逝於香港,後移靈臺北。沈從文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歷史文物研究者,幼年投身軍旅,20歲時棄武從文,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一生著作極多。
  • 諾獎八卦:那些官方不會告訴你的「潛規則」
    (來源:作者自製) 要獲得諾獎需要時間驗證,再重大的成果,也無法獲得當年的諾獎? 希格斯粒子的最終發現和引力波的歷史首次成功觀測同屬於具有重大意義的基礎物理理論成就,獲得諾貝爾獎甚至在當年就拿獎完全不會讓人感到奇怪。不過諾獎委員會卻在是否當年就給兩個成果頒獎的問題上出現了「雙標」的局面。
  • 2014搞笑諾貝爾獎:中國人獲得神經科學獎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來了!今年的頒獎儀式於北京時間今天清晨6點在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場舉行,「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又譯「幽默諾貝爾獎」,是對諾貝爾獎的有趣模仿,每年的九月舉行「煞有其事」的頒獎典禮。這些獎項專門授予那些「乍一看好笑,後又引人深思」的研究工作,其評委中有很多是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
  • 那些不被允許帶娃領諾獎的科學家
    上一次,我們說到《有個國家,曾抵制諾貝爾獎》,於是有熱心人提出,除了納粹德國,歷史上還有其他國家也對諾獎做出過某種形式的抵制。這個國家就是前蘇聯。只不過,前蘇聯允許本國科學家接受諾獎,但要出國領獎只能「挈婦」,不能「將雛」。本來每年的12月10日,是當年的諾獎得主舉家赴斯德哥爾摩領獎的日子,今年受困疫情,頒獎改為線上舉行。
  • 那些「錯失」諾獎的華人科學家們
    其實在生命科學領域,有很多華人科學家本來應該評為諾獎,但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錯失」諾獎,甚至於至今也不為大眾所知(但在他們自己的領域乃至生命科學領域都頗為知名)。莊小威算起來還是張鋒的老師,在張鋒本科就讀於哈佛時,就曾經加入她的實驗室進行過一些研究。
  • 2020年度諾獎:更多女性站到聚光燈下
    佔到總獲獎人數的4/9(諾貝爾和平獎授予了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WFP),機構無性別)。在人數上僅次於2009年——當年有5位女性榮膺諾獎,女性比例為38%(共13人獲獎)。在創立120年之後,看起來女性諾貝爾獎獲得者終於迫近了她們在人類中的比例。但是在總獲獎比例上,女性仍然遠遠低於男性——總共900餘名獲獎者中,女性比例只有6%。面對這種情況,就連諾貝爾獎的自家人也頗為不平——瑞典皇家科學院主席漢森去年在《自然》雜誌上發表過一篇評論,對諾獎評選過程中的「不公平分配」表示憤慨,因為科學本身就在由西歐和北美主導。
  • 2020年諾貝爾獎正在頒獎!關於「諾獎」,這些你知道嗎?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元人民幣)。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 袁嵐峰對話諾獎得主安德烈·蓋姆(上)
    愛吃飯的包:兩位老師的對話真的好有趣呀,很開心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見證,期待更多分享~精彩呈現:用膠帶撕出石墨烯,諾獎得主最近,世界頂尖科學家協會與字節跳動幫我聯繫到了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有趣的是,他還是一位諾貝爾獎「雙冠王」。這並不是說他得了兩次諾貝爾獎,像居裡夫人那樣,而是說他得了一次正牌的諾貝爾獎和一次搞笑的諾貝爾獎。他得到正牌諾貝爾獎,是因為製備出二維材料石墨烯;得到搞笑諾貝爾獎,是因為磁懸浮青蛙。這位好奇心和成就同樣卓著的科學家,就是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教授安德烈·蓋姆(Andre Geim)。
  • 搞笑諾貝爾獎承包一年的笑點,但其中一人掃地「掃」出真正的諾獎
    (化學獎)用嘴叼一支鋼筆能令人微笑,而這會令人更加開心——然後發現並非如此。(心理學獎)測量撓痒痒的快感。(反諾貝爾和平獎)他們在駕駛車輛時測量大聲叫喊和罵人的頻率、動機和效果。(和平獎)收集披薩或能預防疾病和死亡的證據。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Semenza)因為其與諾貝爾獎相關領域論文作假的事件被爆出。 Gregg是Johns Hopkins醫學院的教授,他關於能夠使癌症因子適應無氧環境的HIF-1的研究帶給了他巨大的榮耀,包括2019年的諾貝爾獎——為獎勵他們對「細胞如何感知並適應氧氣供應」的發現。
  • 一文看懂┋2020年三大諾貝爾科學獎|諾獎|生物化學家|諾貝爾獎...
    1965年1月(愛因斯坦去世十年後),彭羅斯用數學方法巧妙地證明了黑洞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並對黑洞及其形成進行了科學的描述。他的研究被認為是繼愛因斯坦之後,在廣義相對論方面做出的最重要貢獻。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