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受多種因素影響與激化,近期各類材料紛紛大漲,那原材料粉體價值幾何?粉體材料企業又何去何從?
自跨入後疫情時代,各行各業開工率回升後原材料穩穩地迎來一波不大不小的漲幅。不過,在已經跨過金九銀十的日子裡原材料價格卻突然暴動,以驚人的漲幅在近乎所有行業內帶起了一大波漲價浪潮。網上到處都是鋁材漲了37% 、玻璃漲27%、DMC漲64%、鐵漲了30%、鋅合金漲了48%、 不鏽鋼也暴漲45%、銅漲了38%、塑料漲了35%.........
至於原材料漲價的原因基本可以歸納為4點:
1、國內疫情控制較好,產能復甦;疫苗在多國使用控制疫情值得期待,全球範圍內經濟預期提升,自然有推動各行業大宗商品價格的因素。
2、目前各行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供求矛盾。
3、原材料作為產能持續的根本保障,下半年原材料產能受多種因素影響,有所不足。例如:大小高能耗冶金廠和礦場等開工率不高,環保檢查嚴格,多地區拉閘限電政策緊密出臺,以及高端原材料進口貿易受阻礙等。
4、漲價浪潮下自然少不了一些跟風者和吶喊者。
所謂無粉不成材。從鋁材漲了37% 、玻璃漲27%、DMC漲64%、鐵漲了30%、鋅合金漲了48%、 不鏽鋼也暴漲45%、銅漲了38%、塑料漲了35%的大數據中看,無論鋁土礦先漲的價還是其他礦先漲價,亦或者其他成品材料先漲價帶動的高價,粉體材料都是水漲船高的趨勢。畢竟粉體材料在各行各業中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存在,是工業中對材料加以利用的第一個階段,也始終都是原材料本身。
另外,上海有色網數據顯示,11月13日:
電解銅52020元/噸,較今年3664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15380元/噸;
電解鋁15630元/噸,較1122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4410元/噸;
鉛錠14675元/噸,較13375元/噸的最低價上漲1300元/噸;
鋅錠20070元/噸,較14320元/噸的最低價上漲5750元/噸。
根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最新數據,7月以來,銅、鋁、鉛、鋅基本金屬價格保持高位運行,超過疫情前水平。
再有,進入秋冬以來,各地環保檢查更加頻繁嚴格,尤其當出現重汙染預警時,鑄造等重點行業都需要停限產,鑄件產量大幅減少,鑄件需求並無下滑,鑄件價格上漲。另外,有色金屬近乎50%的漲幅,對於鑄件市場價格上漲也將帶來較大影響。可以說,粉體材料的漲價某種程度上是後知後覺的聯動漲價。
我們再通過兩個行業案例看非金屬礦粉體材料的價格趨勢
我們以造紙行業為例:
成品紙:多家企業再發漲價函!近5個月連漲!
自8月份開始,一部分文化紙產品頻頻提價,企業的漲價函是發了一封又一封。包括華泰股份、晨鳴紙業、太陽紙業等在內的多家紙企再發漲價函,宣布自12月起,對公司生產的部分文化紙產品提價,提價幅度基本均在200元/噸。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文化紙年內首次提價,自8月起,基本每個月企業都要發上一次漲價函,一些銅版紙產品已累計提價約600-800元/噸。
從粉體材料與造紙行業的關聯度來看,作為重要填料的碳酸鈣、滑石粉等粉體應該會被紙價帶動出一波持續的價格增長。同理,玻璃行業漲27%、塑料行業漲幅達35%,石英砂、碳酸鈣、滑石粉、高嶺土、雲石粉等相關的粉體材料勢必會被其聯動漲價。
那粉體企業受材料漲價的影響如何?
資金和貨源方面
中小企業一般是現貨,庫存有限,材料漲價後購買力不足;雖然能先提價再生產進行成本控制,但是應對漲價潮的能力比較弱。
大型企業資金多數比較充足,期貨貨源供應也有一定的緩衝期,對原材料漲價有一定調節能力。
環保和產能方面
在入冬後的環保檢查高峰時期,加之各省份密集的拉閘限電政策出臺,進一步降低了低端產能或過剩產能粉體企業的開工率,也降低了其盈利。
對大部分的大企業而言他們賦予原材料的附加值高,粉體產品高端化與功能化程度高,自身掌握有一定的先進技術,其壟斷的中高端市場利潤可觀,整體影響往往會在可控範圍。
小結:面對價格上漲所帶來的影響,我們眾多沒有強大抵抗力的粉體企業該如何自救呢?
其實所有企業發展強大的方式方法都是大同小異的,無非是技術改進,工藝優化,產品高、精、尖等等。粉體企業注重功能粉體加工技術的研究,而高新技術可以說就是功能粉體材料的改性劑。至於如何實現,就粉體技術而言粉體的性能和加工粉體的工藝達到高純度和超微細甚至是納米級別就能形成一股不弱的企業核心競爭力。
參考來源:
深圳外貿圈丨原材料,漲瘋了!缺貨潮!拉閘限電,工廠停產也來了!昨天報價已無效!
鋁途丨鋁材漲37% 、玻璃漲27%、DMC漲64%……材料暴漲,有價無貨!
註:圖片非商業用途,存在侵權告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