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體表面改性方法

2020-12-04 暢的新材料科技

粉體材料表面改性技術是伴隨現代新型複合材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對於現代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無機(無機)複合材料、塗料或塗層材料、吸附與催化材料、環境材料以及超細粉體和納米粉體的製備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表面改性是粉體材料必須的加工技術之一,是指改變非金屬礦物粉體表面或界面的物理化學性質的方法,主要有表面物理塗覆、化學包覆、無機沉澱包覆或薄膜、機械力化學、化學插層等。

物理塗覆

利用高聚物或樹脂等對粉體表面進行處理,一般包括冷法和熱法兩種。適用於鑄造砂、石英砂等。

化學包覆

利用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如矽烷、鈦酸酯、鋁酸酯、鋯鋁酸鹽、有機鉻等各種偶聯劑,高級脂肪酸及其鹽,有機銨鹽及其他各種類型表面活性劑,磷酸酯,不飽和有機酸,水溶性有機高聚物等)在無機粉體表面的吸附或化學反應對顆粒表面進行包覆,一般包括幹法和溼法兩種。除利用表面官能團改性外,該方法還包括利用游離基反應、鰲合反應、溶膠吸附等進行表面包覆改性。適用於石英砂、矽微粉、碳酸鈣、高嶺土、滑石、膨潤土、重晶石、矽灰石、雲母、硅藻土、水鎂石、硫酸鋇、白雲石、鈦白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氧化鋁等各類粉體。

沉澱反應

通過無機化合物(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及其鹽類等各類無機化合物)在顆粒表面的沉澱反應,在顆粒表面形成一層或多層「包膜」,以達到改善粉體表面性質,如光澤、著色力、遮蓋力、保色性、耐候性、電、磁、熱性和體相性質等。適用於鈦白粉、珠光雲母、氧化鋁等無機顏料。

機械力化學

利用超細粉碎及其他強烈機械作用,有目的的對粉體表面進行激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顆粒表面的晶體結構、溶解性能(表面無定形化)、化學吸附和反應活性(增加表面活性點或活性基團)等。適用於高嶺土、滑石、雲母、矽灰石、鈦白粉等各類粉體。

插層改性

利用層狀結構的礦物粉體顆粒晶體層之間結合力較弱(如分子鍵或範德華力)或存在可交換陽離子的特性,此類改性劑有季銨鹽類、聚合物、有機單體、胺基酸等有機插層劑,羧基鈦、金屬氧化物、無機鹽等無機插層劑等,通過離子交換反應或化學反應改變粉體的界面性質和其他性質的改性方法。適用於高嶺土、石墨、雲母、水滑石、蛭石、累託石、金屬氧化物以及層狀矽酸鹽等。

高能表面改性

利用紫外線、紅外線、電暈放電、等離子體照射和電子束輻射等方法對粉體進行表面改性的方法。

例如:

用ArC3H6低溫等離子處理碳酸鈣,可改善碳酸鈣與PP的界面黏結性。

用紅外照射法在炭黑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等聚合物,可顯著改善炭黑在介質中的分散性。

用微波輻射和空氣等離子體處理對多孔二氧化矽表面有激活作用,可使其表面羥基含量增加,水合效果增強。

來源:粉體技術網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超細粉體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哪些?
    表面吸附包覆法:利用物理或化學吸附原理使包覆材料均勻附著到被包覆對象上,形成連續完整的包覆層。選擇的包覆材料大多是一些有機物質。液相包覆法:是指無機粉體顆粒表面沉積一層或幾層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的鹽類物質的一種表面改性方法,主要分為沉澱法、醇鹽水解法、溶膠凝膠法和非均相凝固法。
  • 嘉賓報告|鄭水林:碳酸鈣粉體表面改性技術
    「2020年中國非金屬礦產業高峰論壇暨非金屬礦綠色礦山評價交流會」將於11月27-29日在河南鄭州嵩山飯店召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鄭水林教授將作《碳酸鈣粉體表面改性技術表面改性是提升碳酸鈣應用性能、提高適用性、拓展市場和用量所必須的重要手段,未來功能化、專用化將成為碳酸鈣發展的主要趨勢,各種表面改性專用碳酸鈣的市場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目前,我國普通碳酸鈣產能過剩,低價競爭激烈。經表面改性後的碳酸鈣,使用效果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好,價格自然隨之增加。
  • 2019年粉體表面改性技術高級研修班在江蘇張家港成功舉辦!
    2019年粉體表面改性技術高級研修班現場主辦方特邀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鄭水林教授、上海金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祝潤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杜高翔副教授、張家港市通沙塑料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劍等專家分別從有機粉體表面改性技術與裝備、粉體改性在塑膠材料中的應用、無機包覆改性及機械力化學改性、表面改性設備等方面與學員進行了分享和交流
  • 粉體分散劑對納米碳管表面改性後的效果分析
    但是納米碳管化學惰性比較錢,表面缺少活性基團、分散性差、加工困難,限制了其應用。因此如今很多工程師通過無機粉體分散劑對其表面進行有機修飾改性,加入活性基團,提高它在體系中的與其它元素的相容性與分散劑,發揮其優異的性能。
  • 超細粉體表面包覆處理的14種方法
    這種機理從結晶學角度出發,認為在某一pH值下,有異相物質存在時,如溶液超過它的過飽和度就會有大量的晶核立即生成,沉積到異相顆粒表面形成包覆層。 超細粉體表面包覆的方法 1、機械混合法。
  • 納米粉體如何進行表面改性?
    另外,納米粉體與介質的不相容性會導致界面出現空隙,存在相分離現象,所以必須對納米粉體進行表面處理。納米粉體團聚現象目前,納米粉體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偶聯劑改性、有機物改性、無機物改性等。1、納米粉體偶聯劑改性偶聯劑改性是偶聯劑與納米粉體表面發生化學偶聯反應,兩組分之間除了範德華力、氫鍵或配位鍵相互作用外,還有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結合。偶聯劑是在納米粉體表面改性中應用較多的改性劑。
  • 乾貨| 6大表面改性方法,你的粉體適合哪一種?
    表面改性是根據應用需要有目的地改變粉體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以滿足現代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發展的需求,在粉體加工和應用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主要有6大類改性方法。1、物理塗覆方法原理:利用高聚物或樹脂等對粉體表面進行處理,一般包括冷法和熱法兩種。改性劑:高聚物、酚醛樹脂、呋喃樹脂等。
  • 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在粉體表面處理中的應用
    通常採用的放電氣體有Ar、N2、O2等非聚合性氣體以及C2H2、CF4等反應性氣體,通過活性粒子對粉體表面的刻蝕、活化、除雜、接枝、交聯和包覆等作用,改變粉體表面的結構和化學組成。接下來就與大家探討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在粉體材料處理中的具體應用。
  • 高嶺土8大表面改性方法,你鐵定用得著
    表面改性是高嶺土非常重要的深加工改性方法之一,是指根據應用的需要,對高嶺土表面進行物理、化學或機械方法處理,以達到提高高嶺土的白度、亮度、表面活性或改善與聚合物相容性等目的。5、插層法改性插層改性方法是利用層狀結構粉體顆粒晶體層間較弱的結合力或者層間含有可交換的陽離子等特性,採用化學反應或離子交換等方法改變粉體的層間和界面性質。
  • 當氣流粉碎「遇見」表面改性,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實踐表明,在氣流粉碎的同時對顆粒進行表面改性,可獲得具有良好改性效果的粉體材料,即所謂的氣流粉碎-表面改性一體化技術。 4、氣流粉碎-表面改性一體化技術應用案例 目前,氣流粉碎-表面改性一體化技術已在滑石粉、碳酸鈣、高嶺土、矽灰石、酞箐染料、氧化鋅、氧化鋁、鈦白粉等功能粉體製備領域有所研究或應用。
  • 粉體幹法表面改性工藝特點及適用範圍
    幹法表面改性工藝是指粉體在幹態下或乾燥後在表面改性設備中進行分散,同時加入配置好的表面改性劑,在一定溫度下進行表面改性處理的工藝。無機粉體的表面物理塗覆、化學包覆、機械化學和部分膠囊化改性常常採用這種工藝。
  • 表面改性究竟能給阻燃劑氫氧化鋁帶來什麼?
    其表面改性主要表現為有機改性,改性方式可分為兩類,其中物理法是指使用表面活性劑如高級脂肪酸、醇、胺、酯等表面包覆處理,以增加顆粒間距,阻礙顆粒間的團聚,同時提高氫氧化鋁與有機高分子之間的親和力,增加阻燃性能,改善加工工藝,並進一步提高有機高聚物的抗衝擊能力。
  • 李文龍:中藥粉體技術的發展與挑戰
    對於流動性較差的中藥粉體,通過粉體改性等技術可增加其流動性,以達到較高的生物利用度。杜焰等採用主成分分析法表徵中藥粉體的流動性,改變了單獨依賴休止角表徵流動性的方法,對於評價中藥粉體流動性形成了客觀標準。中藥粉體的流動性質參數及其測定方法詳見表2。
  • 偶聯劑改性高嶺土典型工藝與設備
    偶聯劑改性高嶺土,既可用幹法,也可用溼法。1、高嶺土幹法改性工藝與設備幹法處理改性是在一定溫度條件下,將高嶺土粉料置於高速攪拌的混合容器中,將溶有偶聯劑的溶劑慢慢加入,攪拌一段時間後就可製得改性高嶺土填料,此方法簡單靈活,且完全省去了脫水和乾燥過程,常作為普遍的改性方法。
  • 鈦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影響的研究進展
    相關研究表明,種植體的表面物理化學特性和形貌結構會影響巨噬細胞的分化及功能。所以,理解種植體植入後巨噬細胞生物學行為的改變及種植體表面改性對巨噬細胞極化的影響至關重要。本文就種植體表面改性與巨噬細胞極化相關的研究做一綜述,以期為種植體表面設計與提升種植體的臨床應用效果提供新的思路。 1.種植體植入後的免疫反應 種植體植入後機體的免疫反應是複雜的。
  • 2008北京粉體周探討粉體技術發展與應用
    本報訊(實習生趙剛)為期5天的「2008北京粉體周」活動展會,4月1日在清華大學拉開帷幕。有關人士表示,目前我國對粉體及相關技術裝備的需求不斷擴大,超微細粉體技術及應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相關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 硬脂酸在納米碳酸鈣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納米碳酸鈣應用於有機介質中存在兩大缺陷:一是納米碳酸鈣為表面親水疏油的無機材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差,與有機體的親和力差,容易形成團聚體,直接應用效果不好,導致材料性能下降;二是納米碳酸鈣粒徑小,表面原子數多,表面能大,粒子之間相作用力強,容易形成納米碳酸鈣粉體的團聚。
  • 塑料用戶最關心無機粉體材料哪些性能指標?
    塑料用無機粉體常見的15項性能評價指標如下:1、表面改性效果經過表面改性處理後的無機粉體表面均勻地包覆與樹脂性能相近的親油性助劑,在與樹脂共混過程中,可改善不同物料界面相容性,提高產品的性能。表面改性效果試驗可採用約60℃的水在透明杯中浸泡活化後的無機粉體,並輕輕均勻地攪拌,觀察粉體是否呈絮棉狀漂浮在水面,浸泡時間越長,水液越清澈無渾濁沉澱物,證明表面活化處理效果越好,改性劑在粉體表面的牢固度越高。
  • 輕質碳酸鈣表面改性常用藥劑、工藝及效果評價指標
    輕質碳酸鈣由於粒徑小,表面能高,分子間力、靜電作用、氫鍵、氧橋等引起碳酸鈣粒子極易團聚,作為填料,會影響實際使用效果;另外碳酸鈣表面有親水性較強的-OH,呈鹼性,是一種親水性粉體,在高聚物中分散不均勻,因此應用中必須對其表面改性,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活性基團,提高與聚合物界面的溼潤性及與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性。
  • 粉體的流動性的評價和測試方法
    粉體的流動性(flowability)與粒子的形狀、大小、表面狀態、密度、空隙率等有關,加上顆粒之間的內摩擦力和粘附力等的複雜關係,粉體的流動性無法用單一的物性值來表達。然而粉體的流動性對顆粒劑、膠囊劑、片劑等製劑的重量差異影響較大,是保證產品質量的重要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