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6大表面改性方法,你的粉體適合哪一種?

2021-01-09 粉體技術網

表面改性是根據應用需要有目的地改變粉體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以滿足現代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發展的需求,在粉體加工和應用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主要有6大類改性方法。

1、物理塗覆

方法原理:利用高聚物或樹脂等對粉體表面進行處理,一般包括冷法和熱法兩種。

改性劑:高聚物、酚醛樹脂、呋喃樹脂等。

影響因素:顆粒形狀、比表面積、孔隙率、塗敷劑的種類及用量、塗敷處理工藝等。

適用對象:鑄造砂、石英砂等。

2、化學包覆

方法原理:利用有機物分子中的官能團在無機粉體表面的吸附或化學反應對顆粒表面進行包覆,一般包括幹法和溼法兩種。除利用表面官能團改性外,該方法還包括利用游離基反應、鰲合反應、溶膠吸附等進行表面包覆改性。

改性劑:如矽烷、鈦酸酯、鋁酸酯、鋯鋁酸鹽、有機鉻等各種偶聯劑,高級脂肪酸及其鹽,有機銨鹽及其他各種類型表面活性劑,磷酸酯,不飽和有機酸,水溶性有機高聚物等。

影響因素:粉體的表面性質,改性劑種類、用量和使用方法,改性工藝,改性設備等。

適用對象:石英砂、矽微粉、碳酸鈣、高嶺土、滑石、膨潤土、重晶石、矽灰石、雲母、硅藻土、水鎂石、硫酸鋇、白雲石、鈦白粉、氫氧化鋁、氫氧化鎂、氧化鋁等各類粉體。

3、沉澱反應

方法原理:通過無機化合物在顆粒表面的沉澱反應,在顆粒表面形成一層或多層「包膜」,以達到改善粉體表面性質,如光澤、著色力、遮蓋力、保色性、耐候性、電、磁、熱性和體相性質等。

改性劑:金屬氧化物、氫氧化物及其鹽類等各類無機化合物。

影響因素:原料的性質(粒度大小和形狀、表面官能團),無機表面改性劑的品種,漿液的pH值、濃度,反應溫度和反應時間,洗滌、脫水、乾燥或焙燒等後續處理工序。

適用對象:鈦白粉、珠光雲母、氧化鋁等無機顏料。

4、機械力化學

方法原理:利用超細粉碎及其他強烈機械作用,有目的的對粉體表面進行激活,在一定程度上改變顆粒表面的晶體結構、溶解性能(表面無定形化)、化學吸附和反應活性(增加表面活性點或活性基團)等。

改性設備及藥劑:球磨機、氣流粉碎機、高速機械衝擊磨等,助磨劑、分散劑、改性劑等。

影響因素:粉碎設備的類型、機械作用的方式、粉碎環境(幹、溼、氣氛等)、助磨劑或分散劑的種類和用量、機械力的作用時間以及粉體物料的晶體結構、化學組成、粒度大小和粒度分布等。

適用對象:高嶺土、滑石、雲母、矽灰石、鈦白粉等各類粉體。

5、插層改性

方法原理:利用層狀結構的礦物粉體顆粒晶體層之間結合力較弱(如分子鍵或範德華力)或存在可交換陽離子的特性,通過離子交換反應或化學反應改變粉體的界面性質和其他性質的改性方法。

改性劑:季銨鹽類、聚合物、有機單體、胺基酸等有機插層劑,羧基鈦、金屬氧化物、無機鹽等無機插層劑。

影響因素:原料的性質、反應環境、插層劑種類和用量等。

適用對象:高嶺土、石墨、雲母、水滑石、蛭石、累託石、金屬氧化物以及層狀矽酸鹽等。

6、高能表面改性

方法原理:指利用紫外線、紅外線、電暈放電、等離子體照射和電子束輻射等方法對粉體進行表面改性的方法。例如:

用ArC3H6低溫等離子處理碳酸鈣,可改善碳酸鈣與PP的界面黏結性。用紅外照射法在炭黑表面接枝聚苯乙烯等聚合物,可顯著改善炭黑在介質中的分散性。用微波輻射和空氣等離子體處理對多孔二氧化矽表面有激活作用,可使其表面羥基含量增加,水合效果增強。但目前,該方法技術較複雜,成本較高,還難以大規模工業化。

相關焦點

  • 高嶺土8大表面改性方法,你鐵定用得著
    表面改性是高嶺土非常重要的深加工改性方法之一,是指根據應用的需要,對高嶺土表面進行物理、化學或機械方法處理,以達到提高高嶺土的白度、亮度、表面活性或改善與聚合物相容性等目的。相比於幹法處理,溼法具有粉料與偶聯劑混合均勻的優點,但溼法處理加工工藝較複雜、溶劑損失大、成本高;幹法處理是將高嶺土微粉投放入高速攪拌混合器中,在一定的溫度下攪拌、烘乾,將溶有偶聯劑的溶劑和助劑緩慢加入,經一定時間的攪拌處理後,就可製得表面改性的高嶺土填料。
  • 粉體幹法表面改性工藝特點及適用範圍
    幹法表面改性工藝是指粉體在幹態下或乾燥後在表面改性設備中進行分散,同時加入配置好的表面改性劑,在一定溫度下進行表面改性處理的工藝。無機粉體的表面物理塗覆、化學包覆、機械化學和部分膠囊化改性常常採用這種工藝。
  • 粉體表面改性方法
    粉體材料表面改性技術是伴隨現代新型複合材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對於現代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無機(無機)複合材料、塗料或塗層材料、吸附與催化材料、環境材料以及超細粉體和納米粉體的製備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乾貨」磷酸(氫)鋯在材料應用中的改性方法
    磷酸鋯作為一種無機層狀結構材料,不溶於水和有機溶劑。能耐較強的酸和一定的鹼度。穩定性和機械強度很高。雖然磷酸鋯作為多功能材料在化學、光學、電子學、材料學、環境學等諸多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在應用前景,但是根據耀隆客戶反饋,很多時候他們需要的生產條件是磷酸氫鋯必須要溶於水或者均勻分散在基體中。所以這裡小編整合各類文獻資料,給大家撈一些乾貨。
  • 超細粉體表面改性的方法有哪些?
    表面吸附包覆法:利用物理或化學吸附原理使包覆材料均勻附著到被包覆對象上,形成連續完整的包覆層。選擇的包覆材料大多是一些有機物質。液相包覆法:是指無機粉體顆粒表面沉積一層或幾層氧化物或氫氧化物的鹽類物質的一種表面改性方法,主要分為沉澱法、醇鹽水解法、溶膠凝膠法和非均相凝固法。
  • 表面改性究竟能給阻燃劑氫氧化鋁帶來什麼?
    因此,納米化、超細化氫氧化鋁的粒度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可改善其在高聚物中添加量過大的問題。但同時它又是一種極性無機材料,具有疏水親油的特性,與有機高聚物的相容性較差,超細化後其粒度較小,表面能較高,容易產生粒子團聚的現象,影響其在複合材料中的分散性。
  • 一文了解石膏晶須的生產、表面改性及應用
    (2)化學合成法化學合成法採用高純度的化工商品為原料,通過一系列有控制的化學反應轉化為石膏晶須,生產工藝比較複雜,設備投資較大,但產品質量純度較好,適合沒有礦物原料的地區生產高純度的產品。四川某公司採用氯化鈣和硫酸生產石膏晶須工藝流程2、石膏晶須的表面改性由於石膏晶須比表面積大、表面極性很強、與基體的界面性質不同,若直接添加到基體,會產生團聚分散不均勻、與基體的粘合強度低、相容性差等問題,最終影響複合材料的性能。因此在應用前往往需要對石膏晶須進行表面改性。
  • 納米粉體如何進行表面改性?
    對於納米粉體來說,製備只是第一步,最難是針對不同使用介質、不同使用場合的表面改性和處理。在實際工業應用中,納米粉體因粒徑小、比表面積和表面能大極易團聚,嚴重限制了納米材料的應用。另外,納米粉體與介質的不相容性會導致界面出現空隙,存在相分離現象,所以必須對納米粉體進行表面處理。納米粉體團聚現象目前,納米粉體的表面改性方法主要有偶聯劑改性、有機物改性、無機物改性等。
  • 碳纖維表面改性研究進展
    碳纖維表面改性研究進展 發表時間:2017/6/9 文 | 杜 帥 何 敏 劉玉飛 李莉萍 張道海
  • 雷射表面改性技術發展研究
    在低成本材料表面製備低價格、高性能的表面塗層,對於重要零件材料及其性能的選擇匹配與設計製造具有重要意義 [4~7]。作為一種表面工程普適性技術,雷射表面改性技術面向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大需求,直接服務於重大裝備高端部件的性能提升與國產化製造,具有廣泛的適用範圍和良好的應用前景。
  • 納米二氧化矽如何進行表面改性?
    納米二氧化矽的粒徑小、比表面積大、生物相容性好,且具有納米材料的表面界面效應、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等優點,應用廣泛。但是,納米二氧化矽表面有大量活性羥基,親水性強,使其極易形成附聚體或二次聚集,不利於其在材料中的分散,進而影響材料的結構與性能。因此,需要對納米二氧化矽進行表面改性,以保證其能穩定存放和提高其在聚合物基質中的分散性等。
  • 低溫等離子體表面改性電極材料對液體電介質電荷注入的影響
    結果表明,在鋁、銅和不鏽鋼三種電極材料表面改性後,液體電介質的擊穿電壓有明顯的提高,提升幅度依次分別為6.7%、4.1%和9.0%。濺射的TiO2膜增加了鋁和銅電極表面屏蔽層,削弱了陰極的電場畸變,導致注入液體空間電荷量的降低;其次濺射過程中產生的粒子撞擊電極改變了電極表面的微觀結構,不鏽鋼電極下液體電介質形成了雙極電荷注入。
  • 一文了解氫氧化鎂阻燃材料表面改性技術
    通過使用特定化合物對氫氧化鎂進行表面改性,可解決其表面自由能高、極性強、易於團聚的缺點,使其表面具有疏水性,改善氫氧化鎂與聚合物的相容性。氧化鎂目前,氫氧化鎂常用的表面改性方法有超細化法、表面化學包覆和微膠囊化。
  • 輕質碳酸鈣表面改性常用藥劑、工藝及效果評價指標
    輕質碳酸鈣由於粒徑小,表面能高,分子間力、靜電作用、氫鍵、氧橋等引起碳酸鈣粒子極易團聚,作為填料,會影響實際使用效果;另外碳酸鈣表面有親水性較強的-OH,呈鹼性,是一種親水性粉體,在高聚物中分散不均勻,因此應用中必須對其表面改性,降低表面能,增加表面活性基團,提高與聚合物界面的溼潤性及與聚合物的相互作用性。
  • 生物材料:具有三重功能的PEEK表面改性
    近期北京大學醫學部魏世成教授報導了一種聚醚醚酮(PEEK)的表面改性方法(Triple-functional
  • 硬脂酸在納米碳酸鈣表面改性中的應用
    納米碳酸鈣應用於有機介質中存在兩大缺陷:一是納米碳酸鈣為表面親水疏油的無機材料,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差,與有機體的親和力差,容易形成團聚體,直接應用效果不好,導致材料性能下降;二是納米碳酸鈣粒徑小,表面原子數多,表面能大,粒子之間相作用力強,容易形成納米碳酸鈣粉體的團聚。
  • 嘉賓報告|鄭水林:碳酸鈣粉體表面改性技術
    「2020年中國非金屬礦產業高峰論壇暨非金屬礦綠色礦山評價交流會」將於11月27-29日在河南鄭州嵩山飯店召開,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鄭水林教授將作《碳酸鈣粉體表面改性技術表面改性是提升碳酸鈣應用性能、提高適用性、拓展市場和用量所必須的重要手段,未來功能化、專用化將成為碳酸鈣發展的主要趨勢,各種表面改性專用碳酸鈣的市場需求量會越來越大。目前,我國普通碳酸鈣產能過剩,低價競爭激烈。經表面改性後的碳酸鈣,使用效果顯著提升,用戶體驗好,價格自然隨之增加。
  • 二次塗覆實現氧化石墨烯在鋰離子電池隔膜中表面改性
    文章採用一種很經濟的操作步驟,解決了水性漿料和隔膜間親和難的問題,為極性漿料的應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指導。隔膜是一種多孔性結構的聚合物薄膜,用在鋰電池中要求其具有高的熱穩定性,高的離子通過率,預防鋰枝晶和優異的阻燃性能等。單純的隔膜很難同時具備這些性能,目前改進隔膜的常用方法是在隔膜的表面添加複合材料,如陶瓷隔膜。
  • 芳綸纖維的改性研究進展
    紫外輻射技術屬於高能射線輻照改性方法中的一種,因其應用性強,使用過程環保、高效、安全,而被各種紡織品的功能化改性綜合利用。要用紫外輻照破壞芳綸纖維表面分子結構間的氫鍵和大分子鏈上的醯胺鍵,增大表面粗糙度,但必須選定合適的波長,減少對纖維本身的傷害。
  • 當氣流粉碎「遇見」表面改性,會碰撞出什麼「火花」?
    ,實踐表明,在氣流粉碎的同時對顆粒進行表面改性,可獲得具有良好改性效果的粉體材料,即所謂的氣流粉碎-表面改性一體化技術。 3、氣流粉碎-表面改性一體化技術的特點 (1)氣流粉碎與包覆相結合,實現顆粒粉碎、改性與混合一體化,可減少固定資產投入,降低能耗,降低生產成本; (2)在超細粉碎的同時完成表面改性,可有效克服超細粉碎與表面改性兩種單元操作單獨完成時,改性劑與物料表面親和性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