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溫等離子體表面改性電極材料對液體電介質電荷注入的影響

2021-01-09 電氣新科技

重慶大學輸配電裝備及系統安全與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吳世林、楊慶、邵濤,在2019年第16期《電工技術學報》上撰文指出,在強電場作用下電極材料向液體電介質注入一定量的空間電荷,會造成電場畸變,影響液體電介質絕緣性能。

為了探究低溫等離子體改性電極對液體電介質絕緣性能的影響,採用真空濺射鍍膜法分別對鋁、銅和不鏽鋼三種電極材料濺射TiO2對其表面進行改性,測試改性前後液體電介質的擊穿電壓,並利用Kerr電光效應測量了改性前後三種電極材料向液體電介質注入空間電荷的分布情況。

結果表明,在鋁、銅和不鏽鋼三種電極材料表面改性後,液體電介質的擊穿電壓有明顯的提高,提升幅度依次分別為6.7%、4.1%和9.0%。濺射的TiO2膜增加了鋁和銅電極表面屏蔽層,削弱了陰極的電場畸變,導致注入液體空間電荷量的降低;其次濺射過程中產生的粒子撞擊電極改變了電極表面的微觀結構,不鏽鋼電極下液體電介質形成了雙極電荷注入。

液體電介質具有較高的擊穿強度,良好的絕緣恢復特性和散熱特性,因此廣泛地應用於電力設備。近年來,輸電電壓等級不斷提高,對液體電介質擊穿性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液體電介質的絕緣性能對於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國內外大多數學者也從不同的方面對提高液體絕緣性能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影響液體絕緣性能的關鍵在於液體本身的性質以及液體中空間電荷的影響兩個方面因素,而空間電荷的影響則制約了電介質的耐壓強度。空間電荷對絕緣性能的影響主要是從電荷的注入和電荷的轉移兩方面體現。

一方面,大多數學者通過對液體本身性能的改變來提高液體的擊穿強度,如Zou P. 等利用納米粒子改性液體電介質,研究發現納米粒子作用能夠引入勢阱,捕獲快速移動的電子從而抑制流注的發展,提高液體的絕緣性能。但是納米顆粒易沉積,很難形成穩定的納米流體應用於電力系統中。

另一方面,許多學者從電極材料入手,抑制電極向液體注入空間電荷從而提高其絕緣性能。研究發現電極材料不同時,高純水、硝基苯以及變壓器油等電荷注入有差別,選用合適的電極材料能夠抑制電荷注入,從而提高液體的絕緣性能。因此對電極材料進行合適的改性能夠抑制其電荷注入的能力,從而實現對液體絕緣性能的改善。

低溫等離子體技術在材料改性方面得到廣泛的應用,有研究表明通過表面改性技術改變絕緣材料表面化學特性及物理形貌能夠抑制表面電荷積聚,進而提升絕緣材料的耐壓特性。

何金良等利用高真空磁控濺射在環氧樹脂表面濺射Cr2O3薄膜,從而抑制電極注入電荷量並且減少表面電荷能級;趙文博、郝春成等使用濺射鍍膜法在純銅片上濺射金屬Mo,發現注入XLPE內的空間電荷量減少,濺射電壓為440V時,XLPE內部幾乎沒有空間電荷積聚,鍍Mo後,隨著濺射電壓的升高,被陷阱捕獲的空間電荷量逐漸減小。邵濤、王瑞雪等利用介質阻擋放電(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等離子體對絕緣材料表面進行氟化處理和類SiO2薄膜沉積,可提高沿面閃絡電壓;採用彌散放電處理銅金屬表面後再沉積TiO2薄膜,能夠抑制微放電。因此,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對電極材料進行表面改性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進而探究電極向液體電介質空間電荷注入行為,以及其對提高液體絕緣性能的影響機制。

Kerr電光效應是通過光學手段獲取液體在外加電場下形成雙折射的光波相位差信息,以獲取液體中電場及空間電荷的分布特性,具有測量精度高、響應速度快、能有效避免電磁幹擾等優點。TiO2是一種過渡金屬氧化物,TiO2膜具有高折射率、優良的電學特性、高化學穩定性,也是一種寬禁帶無機半導體材料,具有較高的功函數,適合作為本文研究抑制電荷注入的介質薄膜。磁控濺射TiO2所用的設備簡單,易於控制且重複性相當好,又能在低溫下製備結晶良好的薄膜,在材料改性中的應用相當廣泛。

本文選用無色無味、Kerr係數大的碳酸丙烯酯作為液體電介質,分別對銅、鋁、不鏽鋼三種電極材料進行低溫等離子體表面改性,採用真空磁控濺射鍍膜法對三種電極材料濺射TiO2膜,實驗測量電極改性前後液體的擊穿強度,並利用Kerr效應法測量改性前後液體的電場和注入空間電荷的分布,根據測量結果對低溫等離子體對電極表面改性抑制電荷注入的影響機理進行了分析,為提高液體電介質絕緣性能提供新思路。

圖1 磁控濺射實驗示意圖

總結

本文採用了濺射鍍膜法對鋁、銅和不鏽鋼三種電極材料濺射TiO2膜進行表面改性,對電極表面改性前後在碳酸丙烯酯液體中進行了衝擊擊穿實驗和空間電荷測量實驗,並且用SEM測試了電極改性前後的表面形貌。

實驗結果表明:銅、鋁和不鏽鋼三種電極在表面改性後,液體的擊穿電壓都有所提升,其中鋁電極下液體的擊穿電壓提高了6.7%,銅電極下提高了4.1%,不鏽鋼電極下提高了9.0%;同時,在表面改性後,鋁和不鏽鋼電極的電場畸變程度有所下降,空間電荷量在極板的分布有不同程度下降,空間電荷的注入受到抑制,對於不鏽鋼電極陰極的電荷量增加,由單極正電荷注入變成了雙極電荷注入。

這歸功於以下原因:電極表面濺射TiO2膜增加了表面屏蔽層,削弱了陰極的電場畸變,導致空間電荷量的降低;其次,濺射過程中產生的電子撞擊電極改變了電極表面的微觀結構,導致不鏽鋼功函數有所降低,形成了雙極電荷注入,因此不鏽鋼的擊穿電壓得到提升。

本文利用低溫等離子體對電極表面進行改性,對電極向液體電介質注入的空間電荷產生了影響,從而提高液體的擊穿性能,推廣了等離子體改性技術的應用領域,也為提高液體絕緣性能提供了新思路。

相關焦點

  • 低溫等離子體改性材料應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李家星課題組基於對等離子體改性材料的研究,應用低溫等離子體方法成功設計合成了氨基功能化的鱗片石墨材料
  • 低溫等離子體形成過程及發生技術
    低溫等離子體發生技術在不同的激勵電壓波形下,反應器產生不同的放電模式。低溫等離子體發生技術根據反應器類型主要分為電暈、沿面、介質阻擋等幾種形式。電場場強不能過低,場強過低會使流光不能貫穿於高低壓電極之間,影響放電區域的大小。對於直流高壓激勵的等離子體系統,由於電壓的變化速度很低,因此難以得到一個使流光通道形成的峰值場強。在這種情況下,放電裝置會形成以離子電流為主的輝光電暈。輝光電暈的放電區域僅局限在高壓電極附近,在整個電場內產生的自由基較少,不利於氧化VOCs氣體。因此,該技術主要應用在電除塵領域。
  • 等離子清洗機是如何對高分子材料表面進行改性的?
    高分子材料俗稱聚合物材料,包括塑料、橡膠、纖維、薄膜、膠粘劑和塗料等,等離子清洗機產生的等離子體具有特別的物理和化學特性,非常適合對塑料、橡膠、纖維以及薄膜等的等離子表面改性,今天我們來探討一下相關原理。
  • 低溫等離子體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研究進展
    介紹了低溫等離子體的概況及其處理甲苯的機理,重點概述了單獨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甲苯的放電形式、放電參數以及低溫等離子體協同催化技術處理甲苯的工藝、催化劑種類和放電模式,並對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低溫等離子體技術處理工業廢氣中甲苯的處理效率高,但選擇性較差,通過協同催化技術,可以進一步提高選擇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 華北電力大學:等離子體氟化改性環氧樹脂及在混合氣體中電氣性能
    導語本文採用低溫等離子體的方法氟化處理環氧樹脂樣片,改變氟化處理的時間,測試比較了改性前後樣片的表面微觀形貌及化學組分,分析改性後樣片在C4F7N/CO2混合氣體中的絕緣性能,解釋了氟化處理對閃絡電壓的影響關係,為未來環保GIL中環氧樹脂絕緣件的等離子體改性處理提供了參考。
  • 等離子體注入等離子體的生物相容性提高應用
    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是等離子體離子注入的另一個成功應用,等離子體注入可單獨應用,也可結合PVD或CVD工藝實現。比如,標準的低溫各向同性熱解碳,在活體內表現為強的影像形態血栓聚集,但是用PIII氧處理過的鈦基生物材料,在放入活體內後沒有出現明顯的血栓。通過氧離子轟擊,控制氧化物生長,使其生成金紅石相。
  • 介質阻擋等離子清洗機放電的原理是什麼?
    空間電荷的產生最終使放電空間的電場產生畸變,從而使電極間空氣間隙的電場強度等於或超過周圍氣體的擊穿場強,使得在較短的時間內氣體電離急劇增加,最終導致單個絲狀放電的發生。在1個標準大氣壓條件下,由於粒子間的碰撞頻率較高,一個正在變大的電子雪崩在很短的距離就可產生相當規模的電荷密度。
  •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器增加表面粘力的原因有哪些?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器是一種低溫等離子體,它是由低壓放電(輝光、電暈、高頻和微波)產生的電離氣體。在電場作用下,氣體中的自由電子從電場中獲得能量,成為高能電子。這些高能電子與氣體中的分子和原子發生碰撞。
  • 粉體表面改性方法
    粉體材料表面改性技術是伴隨現代新型複合材料的興起而發展起來的,對於現代有機(無機)複合材料、無機(無機)複合材料、塗料或塗層材料、吸附與催化材料、環境材料以及超細粉體和納米粉體的製備和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 低溫等離子體了解一下
    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現象,比如跳動的火焰、奪目的閃電、絢麗的極光,或多或少都有等離子體的影子。等離子體是物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目前,等離子體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於國防、工業、環境、農業、信息技術等各大領域。但是那麼多產生等離子體的方式,你都聽說過嗎?
  • 低溫等離子體有哪些基本的應用?
    我們知道了等離子清洗機產生的等離子體屬於低溫等離子體中的冷等離子範疇,那麼低溫等離子體具有什麼特徵,在工業上又有哪些應用呢?真空(低壓)等離子清洗機低溫等離子體在應用上具有兩個主要特徵:與常規的物理、化學的其他方法相比,等離子體具有更高的溫度和能量密度
  • 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對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應用
    通常情況下,為了使金屬表面能加以強化,提升實用性和可靠性,就需要應用金屬表面處理工藝,那麼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對金屬材料表面處理的應用是怎樣的呢?接下來就與大家共同探討相關內容:1 金屬表面處理的作用和種類隨著產品投入使用,不可避免的會跟環境相接觸,而首先接觸的就是金屬表面,當金屬表面發生破壞或失效,就會對產品的服役效果和使用壽命造成較大的影響。
  •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
    低溫等離子體及協同催化降解VOCs研究進展北極星VOCs在線訊:摘要:綜合分析了國內外近年來關於去除VOCs的相關技術研究進展,指出低溫等離子體處理VOCs技術是一項新興技術,有工藝簡單、適用範圍廣等特點,該技術協同催化能有效提高去除率、降低能耗、減少二次汙染,為VOCs
  • 大氣射頻等離子表面處理設備的工作原理和結構
    大氣射頻等離子體表面處理設備特點、用途大氣射頻等離子體表面處理設備即單電極等離子體處理機所產生的低溫等離子體其離子和電子的能量可達7-10eV,可以處理聚丙烯(PP)、聚乙烯 (PE)、聚氯乙烯(PVC)、氧化丙烯橡膠聚烯烴PO、聚苯乙烯 (PS)、ABS、聚酯(PET、APET)、聚氨酯(PUL
  • 【論文精選】不同氣源的低溫等離子體發生器性能PK
    《農業工程學報》2016年第32卷第11期刊載了江蘇大學李小華、李偉俊、
  •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技術在醫療器械領域的應用概述
    的確,等離子體不僅可以活化表面從而有利於細胞或生物分子的固定,還可以反過來產生光滑的表面,從而抵抗生物汙染,或用於計量藥物的配製。等離子體還可以大大提高微流體器械的功效。臨床診斷裝置上的微通道可以在不影響自身分析性能的情況下變得對生物流體更加「浸潤」。等離子體同樣應用於一些低端技術領域,例如改善導管的油墨標記,提高注射器針頭對針筒的粘合力。
  • 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在粉體表面處理中的應用
    通常採用的放電氣體有Ar、N2、O2等非聚合性氣體以及C2H2、CF4等反應性氣體,通過活性粒子對粉體表面的刻蝕、活化、除雜、接枝、交聯和包覆等作用,改變粉體表面的結構和化學組成。接下來就與大家探討低溫等離子表面處理技術在粉體材料處理中的具體應用。
  • 乾貨| 6大表面改性方法,你的粉體適合哪一種?
    表面改性是根據應用需要有目的地改變粉體材料表面的物理化學性質,以滿足現代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技術發展的需求,在粉體加工和應用過程中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主要有6大類改性方法。1、物理塗覆方法原理:利用高聚物或樹脂等對粉體表面進行處理,一般包括冷法和熱法兩種。改性劑:高聚物、酚醛樹脂、呋喃樹脂等。
  •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清洗,對有機光伏電池表面,有何作用呢?
    等離子體表面處理-誠峰智造眾所周知,ITO屬於非化學計量學化合物,沉積條件、後處理工藝和清洗方法等因素都將明顯影響其表面性能。特別是其表面的表面形態和化學組分,從而影響ITO薄膜與有機層之間的界面特性,進而影響器件的光電性能。因此商用ITO導電玻璃用於製作器件之前,通常需要採用適當的方法對ITO薄膜表面進行處理。通過改進其表面電學性能和表面形態來提高器件的性能。迄今為止,用於ITO表面改性的方法可以分為幹法處理和溼法處理兩種類型。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