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

2020-12-10 電子發燒友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方面,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應用展望

鋰電聯盟會長 發表於 2020-12-04 16:07:41

  普通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在極寒條件(-40℃以下)幾乎無法充放電。為此,亟需開發出功率密度高、低溫放電性能優異的新型鋰離子啟動電池。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受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影響。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首先要從電解液和正、負極材料改性入手,以提升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容量、功率密度、循環壽命等性能。

鋰電池低溫性能主要與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電極界面性質有關。電解液、正極材料、導電劑和粘結劑對鋰離子及電子的遷移有較大的影響。室溫及低溫下鋰離子和電子的遷移對比示意圖如圖 1所示。

圖1 室溫及低溫下鋰離子及電子的遷移對比示意圖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低溫下電解液的黏度增大,甚至部分變為凝固態,致使離子電導率顯著降低;

(2)低溫下電解液與負極、隔膜的相容性變差,影響鋰離子的正常傳輸;

(3)低溫下鋰離子在活性電極材料內部的擴散能力下降,電荷轉移阻抗顯著增大;

(4)低溫下負極易析鋰,析出的鋰易與電解液反應,其產物沉積導致電極 - 電解質界面膜(SEI)厚度增加。

因此,為提升鋰離子啟動電池的低溫性能,應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工作:

(1)提升電解液在低溫條件下的離子電導率;

(2)提高低溫下鋰離子在活性物質中的擴散能力;

(3)在電極 -電解質界面形成薄且緻密的 SEI 膜。

本文綜述了從電解液、正極材料和負極材料等方面提升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研究進展,並據此對電解液和電極材料在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中的應用進行了展望。

一、低溫電解液的研究及應用展望

電解液對鋰離子電池低溫放電性能的影響最為顯著,故在對低溫鋰離子電池的研究報導中,關鍵技術是提高電解液的低溫離子導電能力。

1.1 溶劑

低溫條件下,電解液導電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溶劑的凝固,導致鋰離子遷移困難。因此,提高電解液低溫導電能力的關鍵在於抑制低溫下溶劑的凝固。這可通過優化溶劑來解決。

採用多元溶劑組成的電解液是改善電解液低溫性能的重要手段。Plichta等製備了三元溶劑低溫電解液(LiPF6/EC/DMC/EMC),所組裝的電池在-40℃下仍可正常工作。這種電解液對正極集流體鋁的腐蝕較弱,電池循環穩定性較好。在該溶劑組分中,EMC對提高電解液的低溫導電能力具有顯著的作用。現在國內外主要的電解液企業已把這一組成的電解液作為通用的商業化鋰離子電池電解液。但是這種電解液的低溫倍率放電不佳,且在更低的溫度(小於-50℃)環境中已不能放電。

較多的研究人員採用四元以上的電解液來綜合解決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性能。碳酸丙烯酯(PC)因其低熔點、大介電常數的特點,在作低溫電解液的溶劑方面潛力突出。但是,PC比碳酸乙烯酯(EC)多了一個-CH3,使得PC分子很容易和Li+共嵌入石墨層間,引起負極結構剝落。目前,研究者已看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希望。對PC基電解液的研究表明,EC可較好地抑制PC嵌入石墨負極的現象,因此在含碳酸乙烯酯(EC) 基溶劑的電解液中適當加入PC基溶劑可改善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

1.2 溶質

低溫條件下,電解液溶質的電化學反應活性影響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放電性能,這也是選擇低溫鋰離子電池溶質的依據。溶質的低溫反應活性的強弱也不是孤立的,需與合適的溶劑組分配合,才能發揮其低溫放電性能。提高溶質離子的解離常數與電化學反應活性是開發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用電解液溶質的需要努力的方向。

LiPF6電化學性能穩定,易溶於有機溶劑,是最常用的溶質,但在電池使用過程中遇水易分解為LiF和HF,且在低溫下生成的SEI膜阻抗過大限制了其在低溫條件下的應用。LiBF4和LiBOB的電荷轉移阻抗較低,目前被廣泛用於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改善研究。LiBF4具有熱穩定性好、電荷轉移阻抗小的優點,但其成膜效果較差,溶劑易嵌入負極石墨層間,導致石墨結構塌陷並從集流體剝落。LiBOB因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耐過充性和價格便宜等優點受到研究人員的關注。在 PC基溶劑中,LiBOB能夠在負極界面生成穩定的SEI膜,但它卻難溶於鏈狀碳酸酯,導致低溫下電解液黏度較高,在-50℃已無容量,因此LiBOB常被用作鋰鹽的添加劑。

Zhang等在LiNiO2/石墨電池中,研究了LiBF4/LiBOB( 摩爾分數比0.98%∶0.02%)鋰鹽的低溫性能。研究結果表明,電池在-30和-40℃的放電容量分別是常溫下的83%和63%。LiBF4和LiBOB物質的量各佔1/2的混合鋰鹽 (LiODFB) 同時結合了LiBF4和LiBOB的優點,成為近幾年低溫電解液溶質研究的熱點。

1.3 添加劑

某些電解液添加劑的加入可提高SEI膜的導電性及穩定性,從而改善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因此,電解液添加劑的選擇和優化也是提升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性能的重要環節。碳酸亞乙烯酯(VC)是一種較常用的添加劑。Aurbach等探究了VC添加劑加入電解液改善電池低溫性能的機理:少量VC加入後,電極界面導電性與穩定性得以提升,從而提高了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

有研究表明,LiPO2F2添加劑可改善三元材料NCM523所組裝的電池的低溫性能。Li 等採用0.05mol/L CsPF6作添加劑,電解質選用1.0 mol/L LiPF6溶於EC-PC-EMC(體積比 1∶1∶8)溶劑,所配製的PNNL電解液,以NCA材料做正極,與傳統的電解液[1.0mol/L LiPF6溶於EC-EMC(體積比3∶7)]相比,同時與常溫下相比,所組裝的電池在低溫下的放電容量在-40℃下以0.2C充放電,其容量保持率近70%(圖 2)。

圖2 PNNL 電解液與傳統電解液在不同溫度下的性能對比

總結前人對低溫電解液溶質的研究,優化選擇電解液溶劑和溶質,並進行合理配比,優化搭配添加劑,改善電極 - 電解質的界面性質,是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性能優化的主要手段。

二、正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應用展望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良電解液的低溫特性。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鋰離子在正極材料中的擴散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電池的低溫性能。從而,有研究者從正極材料著手改善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的性能。

正極材料對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影響主要與正極材料的種類、顆粒大小和形貌有關。Choi等研究了LiCoO2的顆粒大小對電池低溫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由於LiCoO2的小顆粒可加強正極與電解液的接觸,同時還可以抑制物理破碎,從而極大改善了電池的低溫特性。文獻中對於LiFePO4體系的低溫特性研究較多,而對於LiCoO2和三元正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相對較少。相比而言,LiFePO4的離子電導率低的問題對低溫電池性能的影響就更為顯著。顆粒的納米化、包覆或摻雜改性、導電劑的添加可有效改善正極材料的低溫性能。研究表明,採用Li2O·2 B2O3包覆三元材料NCM111,其在-40℃下的比容量可由37.2mAh/g提升至101.9mAh/g。

通過控制正極材料的顆粒大小和形貌、包覆或摻雜改性,以增強鋰離子通道順暢程度、內部結構的穩定性和電極-電解液界面的穩定性,是提升低溫啟動電池的功率密度、容量和循環壽命的重要途徑。

三、負極材料低溫特性的研究及應用展望

低溫環境下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反應活性下降,極化嚴重,負極表面金屬鋰大量沉積,從而嚴重影響電池的低溫性能。因此,改善鋰離子啟動電池的低溫性能,應解決低溫下負極材料電荷轉移阻抗增大以及鋰離子擴散係數減小的問題。

表面包覆或體相摻雜(如石墨)是改善負極材料低溫性能的主要手段。Nobili等研究了Sn包覆和Sn摻雜對石墨低溫性能的改善情況。結果表明,Sn包覆的石墨負極具有最優的低溫性能:-30℃時電池比容量可達170mAh/g;而在相同條件下,以普通石墨作負極的電池幾乎無容量。改善負極材料的結構穩定性和界面性質(如通過金屬摻雜或包覆、結構緻密化處理等),抑制極化現象和鋰的析出,是從負極材料方面提升鋰離子啟動電池低溫性能的主要手段。

四、總結與展望

開發高性能的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通過電解液的低溫優化以及正、負極材料的低溫改性,進一步提升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的放電容量、功率密度、使用壽命等特性。其他因素如導電劑的種類和含量,電極的厚度、表面積,電極密度,電極與電解液的潤溼性及隔膜等,均會對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有一定的影響。在電極製備過程中,也需要適當地從這些方面考慮,選擇合適的技術手段,進一步提升啟動電池的低溫性能。

參考:田君等《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用電解液及電極材料綜述》  

原文標題:低溫鋰離子啟動電池用電解液及電極材料綜述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鋰電聯盟會長】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
    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介紹,制約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因素。鋰離子電池自商業化以來,以壽命長、比容量大、無記憶效應等優點,獲得了廣泛應用,以往對鋰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和安全性關注較多,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低劣帶來的制約愈加明顯。
  • 低溫高比能量鋰離子電池研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與傳統蓄電池相比,鋰離子蓄電池具有高比能量、壽命長、高電壓、低的自放電率和無記憶效應等優點,因此,已經成為繼鎘鎳和氫鎳蓄電池之後的第三代主要電源。以往對鋰離子的研究多集中在循環性能和安全性能上。然而,隨著應用領域不斷拓展,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已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之一。
  • 磷酸鐵鋰電池低溫性能受什麼影響
    低溫環境下鋰離子電池的電荷遷移阻抗增大,導致鋰離子在石墨負極中的擴散速率降低是影響磷酸鐵鋰電池低溫性能的重要原因。⒋SEI膜低溫環境下,磷酸鐵鋰電池負極的SEI膜增厚,SEI膜阻抗增大導致鋰離子在SEI膜中的傳導速率降低,最終鋰離子電池在低溫環境下充放電形成極化降低充放電效率。
  • 從二氧化矽出發低溫合成矽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取得進展
    從二氧化矽出發低溫合成矽納米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取得進展 一直以來,利用廉價的二氧化矽或矽酸鹽製備矽材料都需要較高的反應溫度。
  • 鋰離子電池低溫析鋰的機理研究
    引起鋰離子電池安全性風險的因素很多,總的來說分為「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大部分,「外部因素」主要是電池受到外力的作用,導致變形等風險,引起內部正負極之間發生短路,導致起火爆炸等事件。「內部因素」主要是由於設計和加工等因素導致的內部缺陷,例如電極內部多餘物,負極析理等因素,導致的電池內部短路,引起電池安全性風險。
  • 鋰電池低溫性能如何改善?超全最新研究匯總!
    編輯/ALEX 審校/Ydnxke 圖片來源/網絡 直接來源/鋰電聯盟會長 本文綜述了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研究進展,系統地分析了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的主要限制因素。從正極、電解液、負極三個方面討論了近年來研究者們提高電池低溫性能的改性方法。是一篇乾貨文章,非常值得大家分享交流!
  • 真低溫鋰離子電池:低溫充電!
    鋰離子電池通過Li+在正負極之間的遷移實現儲能和放電,然而Li+在正負極之間遷移受到溫度很大的影響,特別是低溫下由於正負極的動力學條件變差,以及電解液粘度上升,電導率下降等因素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性能急劇下降,導致鋰離子電池低溫無法放電,更為嚴重的是低溫充電極易導致負極析鋰,不但會造成電池容量極速衰降,還會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
  • 從正負極材料和電解液解析鋰電池低溫性能改善
    目前,研究者們對造成鋰離子電池低溫性能差的主要因素尚有爭論,但究其原因有以下3個方面的因素:1..低溫下電解液的粘度增大,電導率降低;2.電解液/電極界面膜阻抗和電荷轉移阻抗增大;3.鋰離子在活性物質本體中的遷移速率降低. 由此造成低溫下電極極化加劇,充放電容量減小。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
    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而負極與上述衰減機理中的許多影響因素均有關係。
  • 哪種電池低溫性能好?
    三元鋰電池三元鋰電池是近些年出的新能源電池,主要是用作動力電池,即電動汽車的能源電源,各方面性能現在還不好評價, 但是想用這種鋰電池來作為啟動電池,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因為它的穩定性和耐高溫性都不如傳統的鉛酸電池好。
  • 鋰離子電池負極衰減的主要機理和應對方法
    其中,負極是引起電池容量衰減的主要因素。本文總結了電池使用過程中負極衰減的主要原理,並提出了幾種減少容量衰減的方法。 電池容量衰減的機理已被廣泛研究和報導過。電池容量衰減的影響因素主要有:主要因素是電極表面副反應引起的可循環鋰量的減少;次要因素是活性物質的減少(如金屬的溶出、結構的破壞、材料的相變等);電池阻抗的增加。
  • 德耐隆談磷酸鐵鋰動力電池的高低溫性能
    在這些方法中,雙草酸硼酸鋰(LiBOB)[4-5]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對水分敏感度低、在正極表面有良好的成膜性,能改善電池的高溫性能。FEC[10]具有良好的負極成膜性可改善電池低溫性能。然而,在電解液中同時加入LiBOB和氟代碳酸乙烯酯(FEC)製備磷酸鐵鋰動力電池高低溫電解液的研究卻少有報導。
  • 不同溫度下鋰離子動力電池特性研究
    本文在對鋰離子動力電池工作特性研究的基礎上,著重研究溫度對電極濃差極化和電化學極化影響,分別採用不同SOH狀態下的動力電池做對比實驗,得到鋰離子動力電池在不同溫度下工作特性的變化規律,為提高電池管理系統精確性和可靠性提供基礎數據。
  • 鋰離子電池新型負極材料的改進與研究
    本文著重介紹了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金屬基(Sn基材料、Si基材料)、鈦酸鋰、碳材料(碳納米管、石墨烯等)的性能、優缺點及改進方法,並對這些負極材料的應用作了進一步展望。  而負極材料的能量密度是影響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的主要因素之一,可見負極材料在鋰離子電池化學體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研究較為廣泛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為金屬基(Sn基材料
  • -78℃超低溫水系電池
    鋰離子電池體系的電化學性能受到溫度的顯著影響,低溫會導致Li+擴散、界面電荷交換等過程中受到顯著的影響,因此低溫下鋰離子電池的功率性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放電性能大幅減弱。為了改善鋰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科研工作者開發了多種電解液,例如液化氣、氟化溶劑和乙酸乙酯等,這些溶劑體系與載流子(Li+)相容性較差,因此能夠有效的降低電解液在電極/電解液界面的去溶劑化能量,從而提升電池的低溫性能,但是這些體系普遍存在安全性較差的問題,成為其在鋰離子電池中應用的主要障礙。
  • 【乾貨】淺析鋰離子電池在高低溫下的性能表現
    ·高溫目標與現行單體/模塊高溫一致·低溫目標比現行標準低10℃,達到-30℃2.電池包/系統·高溫目標比現行電池包/系統溫度高10℃,達到55℃·低溫目標比現行標準低10℃,達到-30℃圖1是鋰離子電池在不同低溫下的放電容量曲線示意圖
  • 乾貨| 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發展趨勢
    開發高電壓、高容量的正極新材料成為動力鋰離子電池比能量大幅度提升的主要途徑; 負極材料將繼續朝低成本、高比能量、高安全性的方向發展, 矽基負極材料將全面替代其他負極材料成為行業共識. 此外, 本文還對鋰離子動力電池正極、負極材料等的選擇及匹配技術、動力電池安全性、電池製造工藝等的關鍵技術進行了簡要分析, 並提出了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究中應予以關注的基礎科學問題.
  • 新型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製備和性能研究
    引言  20世紀90年代末,由於液態鈷酸鋰鋰離子電池具有較大的安全性問題,人們研究開發聚合物鋰離子電池。聚合物鋰離子電池除了具有液態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優點,還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更好的安全性以及更加靈活的外形設計。關於聚合物鋰離子電池的研究最近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
  • 18650低溫電池性能對比
    低溫電池目前18650低溫電池型號的種類主要有低溫18650鋰離子電池、低溫18650鎳氫電池和低溫18650磷酸鐵鋰電池這幾種,是比較容易規模化生產的類別,下面就主要介紹這幾種電池的低溫性能。1、低溫18650鎳氫電池市場上常規的鎳氫電池低溫性能比較差,在-10℃以上,零度以下放電性能直線性下降,有效容量不足60%,只能低電流放電。
  • 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納米氧化鎢基材料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雖然目前主要使用石墨作為商業化鋰離子電池的負極材料,但是,納米氧化鎢基材料已經躋身成為下一代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領域研究的熱點。說到動力鋰離子電池,它可是當下能源領域研究的熱點之一。因為,與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等電池相比,鋰離子電池具有較小的體積、較高的能量密度、無記憶效應、較長的使用壽命等特點,而且,它還具有環保特性,符合綠色發展理念。同時,也會有很多人想到,鋰離子電池的關鍵組成部分之一——負極材料。